專利名稱: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以及裝設該殼體的通風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備殼體,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以及裝設該殼體的通風設備。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對于生活品質(zhì)要求日益提高,在諸如商務中心、醫(yī)院、公共建筑、住宅等場所都設置了眾多的各類通風設備(如能量回收型風機等),通過它們能夠改善這些場所內(nèi)的空氣質(zhì)量,為人們提供更為舒適的新鮮空氣,從而有助于保證并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然而,在安裝這些通風設備時卻存在著相當多的困擾。例如,現(xiàn)有通風設備中的室內(nèi)進、排風口和室外進、排風口是被設計成相互交叉的,技術人員在安裝時通常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識別這些進風口和排風口。一旦他們識別失誤而將通風設備錯誤安裝時,就會造成更大的不便和麻煩。因為將倒置的通風設備卸下、然后重新安裝將異常費時、費力,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在這種操作過程中非常有可能致使設備受損或者發(fā)生不期望的人身傷害。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從而能夠有效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以及其他方面問題。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設了上述殼體的通風設備,以便進一步滿足現(xiàn)實需求。為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種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具有相對置的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形成第一風道的第一進風管口和第一排風管口、形成第二風道的第二進風管口與第二排風管口,其中所述第一進風管口和第二排風管口設于第一側部上,所述第一排風管口和第二進風管口設于第二側部上,并且所述殼體被構造成在其被正置或倒置時質(zhì)心位置重
口 ο在上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進風管口和/或第二排風管口被設置成第一顏色,所述第一排風管口和/或第二進風管口被設置成不同于第一顏色的第二顏色。在上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中,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標示所述第一進風管口、第二排風管口、第一排風管口和/或第二進風管口的標記。在上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中,優(yōu)選地,所述標記是設置在所述第一進風管口、第二排風管口、第一排風管口和/或第二進風管口附近的箭頭符號。在上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中,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上設置有開口部,并且以可拆卸方式裝設有與所述開口部相適配以將其封閉的封閉部件。在上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中,優(yōu)選地,所述開口部和封閉部件均呈矩形。[0013]在上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中,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用于固裝該殼體并且質(zhì)心位置在該殼體正置或倒置時重合的固裝部。在上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中,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呈四方體形。一種通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設備裝設有如以上任一項所述的殼體。在上述通風設備中,優(yōu)選地,在所述通風設備的殼體內(nèi)部對應于所述第一排風管口和第二排風管口處均設置有風機,在所述殼體內(nèi)部對應于所述第一進風管口和第二進風管口處均設置有用于過 濾空氣的過濾部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且易于制造等特點,并且通過采用多種手段使得該殼體尤其適用于各類通風設備,以便為它們提供更佳靈活、便捷且可靠的安裝方式,尤其能夠除了以常規(guī)安裝方式安裝這些通風設備外,還可以使其完全適于沿著水平方向旋轉180度后進行安裝、或者沿著垂直方向倒置安裝而都能保證正常工作,從而顯著地降低安裝過程的難度、耗時及費用,提高安裝現(xiàn)場的安全性以避免發(fā)生人身傷害或設備受損。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裝設了圖I中所示殼體的一個通風設備的俯視圖,在該圖中顯示出了該通風設備的內(nèi)部構造情況;圖3是圖2中所示通風設備的一個側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應當指出的是,以下將以示例方式來具體說明本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以及裝設該殼體的通風設備的設計原理、特點以及優(yōu)點,然而所有的描述僅是用來進行說明的,而不應將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形成任何的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的各實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隱含的任意單個技術特征,或者被顯示或隱含在附圖中的任意單個技術特征,仍然可以在這些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間繼續(xù)進行任意的組合,從而獲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實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實施例。在本文中,用語“正置”是指將物體以常規(guī)理解方式將其正常放置,例如使得該物體處于頂面朝上、底面朝下的狀態(tài)。而用語“倒置”是與上述用語“正置”相對應的,它是指將物體以與常規(guī)理解相反的方式進行放置,例如使得該物體處于頂面朝下、底面朝上的狀態(tài)。請參閱圖1,在該圖中示例性地圖示出了上述殼體的一個實施例的基本構造情況。如圖I所不,該殼體I具有彼此之間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部11和第二側部12,同時在殼體I的這些側部上設置了多個進、排風管口。具體而言,這些進、排風管口包括布置在第一側部11上的第一進風管口 21和第二排風管口 32,布置在第二側部12上的第一排風管口 22和第二進風管口 31。其中,由上述的第一進風管口 21和第一排風管口 22形成了第一風道,并且同時由上述的第二進風管口 31、第二排風管口 32形成了第二風道。在實際應用情形下,可以將上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分別用作從外界環(huán)境輸入新鮮空氣的氣流通道和從室內(nèi)輸出渾濁空氣的氣流通道。當然,在實際應用時也可以將前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進行互換,即將該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分別用作從室內(nèi)輸出渾濁空氣的氣流通道和從外界環(huán)境輸入新鮮空氣的氣流通道。也就是說,由于殼體I具有上述構造,從而使得它既可以以圖I中所示方位進行安裝,也可以相對于該方位旋轉180度后進行安裝,即該殼體I完全適應于這兩種安裝方式。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是將殼體I構造成在將它正置或倒置時,該殼體I的質(zhì)心位置是重合的,這樣就使得該殼體完全適于正置安裝或倒置安裝的情形,從而非常便于安裝人員的實際安裝操作。為了實現(xiàn)前述的本實用新型目的,可以將第一進風管口 21和/或第二排風管口設置成某一種顏色(如紅色等),同時將第一排風管口 22和/或第二進風管口 31設置成另一種顏色(如藍色等)。這樣,通過兩種不同顏色之間的色彩區(qū)別,就能夠非常直觀、便捷地識別出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在裝配該殼體時,安裝人員或者其他人士就可以直接通過這些顏色特征來迅速辨識并判斷出應當如何布置、安裝該殼體,從而使得他們的操作過程簡單易行、省時省力,并且極大地避免了操作失誤的可能性,同時提高了安全性。此外,如圖I中實施例所示,還可以在殼體I設置至少一個標記8,這樣的標記是被用來對上述的第一進風管口 21、第二排風管口、第一排風管口 22和/或第二進風管口 31進行標識,以便于提醒人們注意到它們并加以視覺辨識。毫無疑問,可以將上述標記8設置在任何期望的位置處,例如第一進風管口 21、第二排風管口、第一排風管口 22和/或第二進風管口 31的附近。而且,上述標記8可以采用任何適用的形狀、圖案、字符等。例如,在以上實施例中,標記8采用的是以絲網(wǎng)印刷技術印制的箭頭符號形式,并且將這些箭頭符號設置在的殼體I的一個表面且各自分別靠近第一進風管口 21、第二排風管口、第一排風管口 22和第二進風管口 31的位置。為了簡化圖面起見,在圖I中僅使用數(shù)字8標示出了其中一個箭頭符號。在圖I中,還顯示出了在殼體I設置有開口部41,通過該開口部4可以在需要時非常方便地向殼體內(nèi)部裝入或移除各類部件,這在檢修維護、更換部件時尤為重要。同時,還采用可拆卸方式在殼體1上裝設了封閉部件42,該封閉部件42與開口部41相互適配,以便將該開口部41封閉住。應當理解的是,封閉部件42和開口部41之間的配合固定形式是多樣化的,完全可以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任何一種適用方式(例如,采用螺釘、卡扣、卡槽等)。通過以上設置,無論將殼體I正置安裝或倒置安裝,都不會影響在安裝后的殼體上通過拆卸封閉部件42來進行檢修維護、更換部件等操作。當然,封閉部件42和開口部41的具體設置形狀也可以是多樣的,例如在圖I示例中將它們都設置為矩形,具體采用何種形狀可以根據(jù)實際應用場合或客戶要求等因素來確定。為了便于將殼體I安裝到所需位置處,在該殼體上也設置了固裝部13,這些固裝部13的設置數(shù)目和布置位置也可以進行靈活調(diào)整?;谀軐んwI正置安裝或者倒置安裝的考慮,應當使得上述的固裝部13在殼體I上布置完成之后,固裝部13的質(zhì)心位置在殼體I處于正置狀態(tài)或倒置狀態(tài)下都是相同的,即保持質(zhì)心位置重合。作為優(yōu)選情形,采用對稱布置方式將上述的固裝部13設置在殼體I是最為簡單、方便的。同樣地,將殼體I構造成具有對稱結構也是優(yōu)選的。請結合參考圖2和圖3,通過這些附圖展示出了裝設了上述圖I所示殼體I之后的一種通風設備,并且在圖2中還同時顯示了該通風設備的內(nèi)部構造。如圖2、圖3所示,該通風設備是一種用于實現(xiàn)室內(nèi)、室外換氣的熱交換風機產(chǎn)品,在它的殼體I內(nèi)部設置了風機51、風機52、熱交換芯體7、過濾部件61、過濾部件62等部件。具體而言,將過濾部件61和過濾部件62分別布置在殼體I內(nèi)部對應于第一進風管口 21和第二進風管口 31的位置處,以便通過這些過濾部件來過濾空氣中的灰塵和雜質(zhì)等。在使用時,過濾部件61和過濾部件62都可以采用過濾網(wǎng)等形式,過濾網(wǎng)中的過濾材料可以米用高密度纖維。同時,將風機51和風機52分別布置在殼體I內(nèi)部對應于第一排風管口 22和第二排風管口 32的位置處,以便控制前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中流動的空氣氣流,并且這些風道中的不同氣流通過布置于殼體I 內(nèi)部中心的熱交換芯體7完成熱交換過程,從而有助于實現(xiàn)能量回收,節(jié)省配套空調(diào)系統(tǒng)的能量損耗。由于采用了如前所述的多種方式,使得殼體I上的相應進、排風口能夠被安裝人員或相關人士快速、方便地識別,因此在安裝通風設備時不易出現(xiàn)倒置安裝誤操作。然而,即便發(fā)生了不期望的倒置安裝操作,由于殼體I所具有的前述各種設置,此時處于倒置安裝狀態(tài)下的通風設備依舊能故正常工作,從而不必將其卸下重新進行安裝。應當理解,以上僅是通過圖1、2和3中的示例大致闡釋了本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以及裝設該殼體的通風設備的情況。然而,根據(jù)實際情形還可以對它們進行更多的修改或調(diào)整。舉例而言,雖然在圖I中顯示出將殼體I設計并且制造成四方體形,但是在具體應用時顯然可以對該殼體的形狀進行調(diào)整,例如可以在某些實施例中將其構造為呈對稱結構并具有弧形部分的形狀。再如,前述的標記8也可以采用粘貼、壓制等其他各種方式設置到殼體I上。又如,在需要時還可以在殼體I上的其他位置處另設置一個開口部以及與之配套的封閉部件,它們之間的固定形式可以區(qū)別于前述的開口部41和封閉部件42之間的固定形式。以上列舉了若干具體實施例來詳細闡明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以及裝設該殼體的通風設備,這些個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實施方式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形和改進。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并為本實用新型的各項權利要求所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具有相對置的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形成第一風道的第一進風管口和第一排風管口、形成第二風道的第二進風管口與第二排風管口,其中所述第一進風管口和第二排風管口設于第一側部上,所述第一排風管口和第二進風管口設于第二側部上,并且所述殼體被構造成在其被正置或倒置時質(zhì)心位置重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風管口和/或第二排風管口被設置成第一顏色,所述第一排風管口和/或第二進風管口被設置成不同于第一顏色的第二顏色。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標示所述第一進風管口、第二排風管口、第一排風管口和/或第二進風管口的標記。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標記是設置在所述第一進風管口、第二排風管口、第一排風管口和/或第二進風管口附近的箭頭符號。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設置有開口部,并且以可拆卸方式裝設有與所述開口部相適配以將其封閉的封閉部件。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部和封閉部件均呈矩形。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用于固裝該殼體并且質(zhì)心位置在該殼體正置或倒置時重合的固裝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呈四方體形。
9.一種通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設備裝設有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殼體。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通風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風設備的殼體內(nèi)部對應于所述第一排風管口和第二排風管口處均設置有風機,在所述殼體內(nèi)部對應于所述第一進風管口和第二進風管口處均設置有用于過濾空氣的過濾部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通風設備的殼體,其具有相對置的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該殼體上設置有形成第一風道的第一進風管口和第一排風管口、形成第二風道的第二進風管口與第二排風管口,其中第一進風管口和第二排風管口設于第一側部上,第一排風管口和第二進風管口設于第二側部上,并且所述殼體被構造成在其被正置或倒置時質(zhì)心位置重合。它還涉及裝設了上述殼體的通風設備。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上述殼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且易于制造等特點,并且通過采用多種手段使得該殼體尤其適用于各類通風設備,以便為它們提供更佳靈活、便捷且可靠的安裝方式,從而顯著地降低安裝過程的難度、耗時及費用,提高安裝現(xiàn)場的安全性以避免發(fā)生人身傷害或設備受損。
文檔編號F24F7/08GK202361597SQ20112048769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孫文龍, 降龍浩, 韓玲 申請人:霍尼韋爾(中國)有限公司, 霍尼韋爾環(huán)境自控產(chǎn)品(天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