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及其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恒溫恒濕空調氣液循環(huán)結構、除濕結構和控制裝置的設計方案。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單壓縮機、單循環(huán)熱泵式除濕結構的恒溫恒濕空調,系統(tǒng)在制冷、制熱和除濕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時,氣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壓力不容易獲得最優(yōu)控制。而對于采用電阻性元件加熱的電熱式除濕結構(非熱泵式)的恒溫恒濕空調,是一種不節(jié)能的結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節(jié)能效果、氣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工作壓力穩(wěn)定的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的控制裝置。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部件,安裝在室外機機箱內(nèi)的第一壓縮機、四通閥、連接管、第一熱交換器和外風機,其中外風機安裝在第一熱交換器的一側;第二部件,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內(nèi)的第一毛細管、第二熱交換器、第一盤管、第二盤管、第二壓縮機、第三熱交換器、第二毛細管、內(nèi)風機、第一風葉、第二風葉和空氣過濾器,其中內(nèi)風機、第一風葉和第二風葉安裝在由其形成的風先經(jīng)過第三熱交換器后經(jīng)過第二熱交換器所在位置;第三部件,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之外的加濕器。所述的第一壓縮機,其出氣口通過連接管與四通閥的第一接口相連;所述的四通閥,其第三接口通過連接管與第一熱交換器盤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一熱交換器,其盤管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一毛細管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一毛細管,其出口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二熱交換器所屬的第一盤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二熱交換器所屬的第一 盤管另一端通過連接管與四通閥的第四接口相連;所述的四通閥,其第二接口通過連接管與第一壓縮機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二壓縮機,其出氣口通過連接管與第三熱交換器盤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三熱交換器,其盤管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二毛細管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二毛細管,其出口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二熱交換器所屬的第二盤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二熱交換器所屬的第二盤管另一端通過連接管與第二壓縮機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內(nèi)風機伸出軸上依次固定第一風葉和第二風葉;所述的加濕器,其噴頭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出風口處。所述的空氣過濾器、內(nèi)風機、第一風葉、第三熱交換器、第二風葉和第二熱交換器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內(nèi)部,構成一個獨立部件,其中空氣過濾器安裝在靠近室內(nèi)機機箱進風口處,第三熱交換器與第二熱交換器受風面相互靠近并平行安裝在空氣過濾器右側,內(nèi)風機和第一風葉安裝在第三熱交換器的左側,第二風葉安裝在第三熱交換器右側;內(nèi)風機伸出軸從第三熱交換器左側垂直于受風面中間穿過,其上依次固定第一風葉和第二風葉。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微處理器,通過第一總線與微處理器相連的溫濕度傳感器,通過第二總線與微處理器相連的繼電器接口 ;與繼電器接口相連的第一繼電器 第六繼電器;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一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二繼電器常開觸點與四通閥線圈相連,第三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二接觸器線圈相連,第四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三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五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四接觸器線圈相連,第六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五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一接觸器常開觸點與第一壓縮機相連,第二接觸器常開觸點與第二壓縮機相連,第三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外風機相連,第四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內(nèi)風機相連,第五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加濕器相連。較之現(xiàn)有技術而言,本發(fā)明在設計熱泵式除濕結構和制冷、制熱系統(tǒng)時,將第二熱交換器設計成雙盤管結構,構成雙壓縮機雙循環(huán)氣液系統(tǒng),使得氣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結構簡化、控制對象減少,氣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壓力穩(wěn)定且容易控制,整機故障率更低。
圖1是本發(fā)明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三種不同的箭頭分別代表三種工作模式(制冷、制熱和除濕)時熱交換介質的流向。圖2是由空氣過濾器、內(nèi)風機(及其第一風葉和第二風葉)、第三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構成的室內(nèi)機主體部分結構示意圖,及室內(nèi)機機箱與加濕器相互位置關系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的控制裝置的一種實施例的構成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的控制裝置由軟件進行調控時,軟件的控制程序的一種實施例的構成示意圖。標號說明:1第一壓縮機、2連接管、3四通閥、4第一熱交換器、5第一毛細管、6第二熱交換器、7第一盤管、8第二盤管、9外風機、10第二壓縮機、11第三熱交換器、12第二毛細管、13內(nèi)風機、14空氣過濾器、15室內(nèi)機機箱、16第一風葉、17第二風葉、18加濕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內(nèi)容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實施例示意圖,它包括第一部件,安裝在室外機機箱內(nèi)的第一壓縮機1、四通閥3、連接管2、第一熱交換器4和外風機9,其中外風機9安裝在第一熱交換器4的一側;第二部件,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15內(nèi)部的第一毛細管5、第二熱交換器6、第一盤管7、第二盤管8、第二壓縮機10、第三熱交換器11、第二毛細管12、內(nèi)風機13、第一風葉16、第二風葉17和空氣過濾器14,其中內(nèi)風機13、第一風葉16和第二風葉17安裝在由其形成的風先經(jīng)過第三熱交換器11后經(jīng)過第二熱交換器6所在位置;第三部件,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15外部的加濕器18。所述的第一壓縮機1,其出氣口通過連接管2與四通閥3的第一接口相連;所述的四通閥3,其第三接口通過連接管2與第一熱交換器4盤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一熱交換器4,其盤管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一毛細管5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一毛細管5,其出口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二熱交換器6所屬的第一盤管7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二熱交換器6所屬的第一盤管7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四通閥3的第四接口相連;所述的四通閥3,其第二接口通過連接管2與第一壓縮機I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二壓縮機10,其出氣口通過連接管2與第三熱交換器11盤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三熱交換器11,其盤管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二毛細管12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二毛細管12,其出口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二熱交換器6所屬的第二盤管8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二熱交換器6所屬的第二盤管8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二壓縮機10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內(nèi)風機13伸出軸上依次固定第一風葉16和第二風葉17 ;所述的加濕器18,其噴頭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15出風口處。所述的連接管2是用于連接四通閥3、第一熱交換器4、第二熱交換器6、第三熱交換器11、第一毛細管5、第二毛細管12、第一壓縮機I和第二壓縮機10的銅管;所述的第一毛細管5和第二毛細管12是用主毛細管、輔助毛細管和單向閥構成的毛細管組件,或者用第一膨脹閥5和第二膨脹閥12分別代替第一毛細管5和第二毛細管12。所述的空氣過濾器14、內(nèi)風機13、第一風葉16、第三熱交換器11、第二風葉17和第二熱交換器6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15內(nèi)部,構成一個獨立部件,其中空氣過濾器14安裝在靠近室內(nèi)機機箱15進風口處,第三熱交換器11與第二熱交換器6受風面相互靠近并平行安裝在空氣過濾器14右側,內(nèi)風機13和第一風葉16安裝在第三熱交換器11的左側,第二風葉17安裝在第三熱交換器11右側;內(nèi)風機13伸出軸從第三熱交換器11左側垂直于受風面中間穿過,其上依次固定第一風葉16和第二風葉17。如圖3和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的控制裝置實施例示意圖,它包括微處理器,通過第一總線與微處理器相連的溫濕度傳感器,通過第二總線與微處理器相連的繼電器接口 ;與繼電器接口相連的第一繼電器 第六繼電器;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一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二繼電器常開觸點與四通閥線圈相連,第三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二接觸器線圈相連,第四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三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五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四接觸器線圈相連,第六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五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一接觸器常開觸點與第一壓縮機I相連,第二接觸器常開觸點與第二壓縮機10相連,第三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外風機9相連,第四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內(nèi)風機13相連,第五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加濕器相連。所述的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的控制裝置可由軟件進行調控,所述的軟件,由微處理器讀取溫濕度傳感器所檢測的現(xiàn)場溫度(t)和現(xiàn)場濕度(rh),將檢測的溫度(t)與設定溫度下限(Τ-Λ )或上限(Τ+Λ )進行比較,將檢測的濕度(rh)與設定濕度下限(RH- δ )或上限(RH+δ )進行比較,根據(jù)比較的不同情況,控制第一繼電器 第六繼電器,由第一繼電器 第六繼電器分別控制第一接觸器線圈、四通閥線圈、第二接觸器線圈 第五接觸器線圈的通斷,由第一接觸器常開觸點控制第一壓縮機(I)的啟停、第二接觸器常開觸點控制第二壓縮機(10)的啟停、第三接觸器常開觸點控制外風機(9)的啟停、第四接觸器常開觸點控制內(nèi)風機(13)的啟停、第五接觸器常開觸點控制加濕器(18)的通斷。所述的控制程序,其步驟如下:
Ca)由微處理器讀取溫濕度傳感器所檢測的現(xiàn)場溫度(t)和現(xiàn)場濕度(rh),
(b)根據(jù)步驟(a),進行“實測溫度(t)是否小于設定溫度下限(Τ-Λ )”的判斷,
(C)當步驟(b)判斷為“是”時,發(fā)出制熱指令,即接通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第四繼電器、第五繼電器,斷開第三繼電器、第六繼電器,此后返回步驟(a),
(d)當步驟(b)判斷為“否”時,進行“實測溫度(t)是否小于設定溫度上限(Τ+Λ)”的判斷,
(e)當步驟(d)判斷為“否”時,發(fā)出制冷指令,即接通第一繼電器、第四繼電器、第五繼電器,斷開第二繼電器、第三繼電器、第六繼電器,此后返回步驟(a),
(f)當步驟(d)判斷為“是”時,進行“實測濕度(rh)是否小于設定濕度下限(RH-δ)”的判斷,
(g)當步驟(f)判斷為“是”時,發(fā)出加濕指令,即接通第五繼電器、第六繼電器,斷開第一繼電器 第四繼電器,此后返回步驟(a),
(h)當步驟(f)判斷為“否”時,進行“實測濕度(rh)是否小于設定濕度上限(RH+δ)”的判斷,
(i)當步驟(h)判斷為“否”時,發(fā)出除濕指令,即接通第三繼電器、第五繼電器,斷開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第四繼電器、第六繼電器,此后返回步驟(a),
(j)當步驟(h)判斷為“是”時,發(fā)出停機指令,即接通第五繼電器,斷開第一繼電器 第四繼電器、第六繼電器,此后返回步驟(a)。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部件,安裝在室外機機箱內(nèi)的第一壓縮機(I)、四通閥(3)、連接管(2)、第一熱交換器(4)和外風機(9),其中外風機(9)安裝在第一熱交換器(4)的一側;第二部件,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15)內(nèi)的第一毛細管(5)、第二熱交換器(6)、第一盤管(7)、第二盤管(8)、第二壓縮機(10)、第三熱交換器(11)、第二毛細管(12)、內(nèi)風機(13)、第一風葉(16)、第二風葉(17)和空氣過濾器(14),其中內(nèi)風機(13)、第一風葉(16)和第二風葉(17)安裝在由其形成的風先經(jīng)過第三熱交換器(11)后經(jīng)過第二熱交換器(6)所在位置;第三部件,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15)之外的加濕器(18)。
2.所述的第一壓縮機(1),其出氣口通過連接管(2)與四通閥(3)的第一接口相連;所述的四通閥(3),其第三接口通過連接管(2)與第一熱交換器(4)盤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一熱交換器(4),其盤管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一毛細管(5)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一毛細管(5),其出口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二熱交換器(6)所屬的第一盤管(7)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二熱交換器(6)所屬的第一盤管(7)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四通閥(3)的第四接口相連;所述的四通閥(3),其第二接口通過連接管(2)與第一壓縮機(I)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二壓縮機(10),其出氣口通過連接管(2)與第三熱交換器(11)盤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三熱交換器(11),其盤管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二毛細管(12)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第二毛細管(12),其出口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二熱交換器(6)所屬的第二盤管(8)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二熱交換器(6)所屬的第二盤管(8)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與第二壓縮機(10)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的內(nèi)風機(13)伸出軸上依次固定第一風葉(16)和第二風葉(17);所述的加濕器(18),其噴頭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15)出風口處。
3.根據(jù)權利要求f2所述的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管(2)是用于連接四通閥(3)、第一熱交換器(4)、第二熱交換器(6)、第三熱交換器(11)、第一毛細管(5)、第二毛細管(12)、第一壓縮機(I)和第二壓縮機(10)的銅管。
4.所述的第一毛細管(5)和第二毛細管(12)是用主毛細管、輔助毛細管和單向閥構成的毛細管組件,或者用第一膨脹閥(5)和第二膨脹閥(12)分別代替第一毛細管(5)和第二毛細管(12)。
5.根據(jù)權利要求f2所述的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過濾器(14)、內(nèi)風機(13)、第一風葉(16)、第三熱交換器(11)、第二風葉(17)和第二熱交換器(6)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15)內(nèi)部,構成一個獨立部件,其中空氣過濾器(14)安裝在靠近室內(nèi)機機箱(15 )進風口處,第三熱交換器(11)與第二熱交換器(6 )受風面相互靠近并平行安裝在空氣過濾器(14)右側,內(nèi)風機(13)和第一風葉(16)安裝在第三熱交換器(11)的左側,第二風葉(17)安裝在第三熱交換器(11)右側;內(nèi)風機(13)伸出軸從第三熱交換器(11)左側垂直于受風面中間穿過,其上依次固定第一風葉(16)和第二風葉(17)。
6.一種用于控制如權利要求1飛所述的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微處理器,通過第一總線與微處理器相連的溫濕度傳感器,通過第二總線與微處理器相連的繼電器接口 ;與繼電器接口相連的第一繼電器 第六繼電器;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一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二繼電器常開觸點與四通閥線圈相連,第三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二接觸器線圈相連,第四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三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五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四接觸器線圈相連,第六繼電器常開觸點與第五接觸器線圈相連;第一接觸器常開觸點與第一壓縮機(I)相連,第二接觸器常開觸點與第二壓縮機(10)相連,第三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外風機( 9)相連,第四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內(nèi)風機(13)相連,第五接觸器常開觸點與加濕器相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雙循環(huán)恒溫恒濕空調及其控制裝置,它包括第一部件,安裝在室外機機箱內(nèi)的第一壓縮機、四通閥、連接管、第一熱交換器和外風機;第二部件,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內(nèi)的第二壓縮機、第二熱交換器(及其所屬第一盤管和第二盤管)、第三熱交換器、第一毛細管、第二毛細管、內(nèi)風機(及其所屬第一風葉和第二風葉)和空氣過濾器;第三部件,安裝在室內(nèi)機機箱外的加濕器;第四部件,安裝在電氣控制柜內(nèi)的控制裝置。本發(fā)明在設計熱泵式除濕結構和制冷、制熱系統(tǒng)時,將第二熱交換器設計成雙盤管結構,構成雙壓縮機雙循環(huán)氣液系統(tǒng),使得氣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結構簡化、控制元件減少,因而系統(tǒng)工作壓力更穩(wěn)定,整機故障率更低。此外,由于氣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控制對象少,且兩個壓縮機各自的氣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相互獨立,因而控制裝置簡單,有利于溫濕度調控程序的設計。
文檔編號F24F5/00GK103206757SQ2013101206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9日
發(fā)明者林開生 申請人:林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