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灶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灶,包括爐膛、與爐膛相連接的爐頭、設置于爐膛以及爐頭所圍成的空間內(nèi)的混合燃燒室以及燃氣進氣管;混合燃燒室的底部設置有燃氣通入孔燃氣進氣管的一端插入該燃氣通入孔中;在混合燃燒室的側壁上,設置有通風孔;該通風孔與爐頭相通,混合燃燒室遠離燃氣通入孔的一端還設置有圓形開口;圓形開口處還設置有環(huán)形耐火磚;環(huán)形耐火磚遠離集火圈的側面還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環(huán)形凹槽、環(huán)形耐火磚均與圓形開口共軸;環(huán)形凹槽的槽壁上設置有使得火焰進入環(huán)形凹槽,并沿著環(huán)形凹槽延伸的火焰通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灶中,環(huán)形耐火磚所存儲的熱量能夠持續(xù)為鍋具供熱,從而節(jié)省燃氣的使用。
【專利說明】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灶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灶廣泛應用于家庭、酒店等需要使用灶具的地方。
[0003]現(xiàn)有的灶一般包括:爐膛、與所述爐膛相連接的爐頭、設置于所述爐膛以及所述爐頭所圍成的空間內(nèi)的混合燃燒室、燃氣進氣管以及風機;混合燃燒室的底部設置有燃氣通入孔,燃氣進氣管的一端插入該燃氣通入孔中,將燃氣輸送至混合燃燒室內(nèi);在混合燃燒室的側壁上,設置有通風孔;該通風孔與爐頭相通;在爐頭的側壁上,設置有風機通入孔,風機的送風端插入該風機通入孔中。這樣,外界的空氣由風機送入爐頭內(nèi),再通過設置在混合燃燒室側壁上的通風孔送入混合燃燒室內(nèi),與燃燒室內(nèi)的燃氣混合。
[0004]但是在這種灶在使用的過程中,燃氣燃燒時所釋放的熱量一部分被鍋具吸走,而另外很大的一部分則散失在空氣中,從而用戶在使用這種灶做飯的時候,會浪費很多的熱量在空氣中,從而增加了做飯所使用的燃氣量。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灶,能夠使得燃氣在被點燃之前,與空氣充分的混合,進而能夠充分燃燒,釋放更多的熱量。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灶,包括爐膛、與所述爐膛相連接的爐頭、設置于所述爐膛以及所述爐頭所圍成的空間內(nèi)的混合燃燒室以及燃氣進氣管;混合燃燒室的底部設置有燃氣通入孔,燃氣進氣管的一端插入該燃氣通入孔中;在混合燃燒室的側壁上,設置有通風孔;該通風孔與爐頭相通;在爐頭的側壁上,設置有風機通入孔,所述混合燃燒室遠離所述燃氣通入孔的一端還設置有圓形開口 ;
[0006]所述圓形開口處還設置有環(huán)形耐火磚;
[0007]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遠離所述混合燃燒室的側面還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
[0008]所述環(huán)形凹槽、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均與所述圓形開口共軸;
[0009]所述環(huán)形凹槽的槽壁上設置有使得火焰進入環(huán)形凹槽,并沿著所述環(huán)形凹槽延伸的火焰通道。
[001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灶中,由于在混合燃燒室的圓形開口處設置了環(huán)形耐火磚,環(huán)形耐火磚具有傳遞以及存儲熱量的功能,當灶上放置有鍋具的時候,由于鍋具的底部貼近環(huán)形耐火磚的環(huán)形凹槽,因此火苗由環(huán)形凹槽的側壁上所設置的火焰通道進入環(huán)形凹槽內(nèi),并沿著環(huán)形凹槽延伸,使得環(huán)形耐火磚能夠存儲更多的熱量,而這些熱量在現(xiàn)有技術中的灶中是被排放入空氣中的。環(huán)形耐火磚所存儲的熱量能夠持續(xù)為鍋具供熱,從而節(jié)省燃氣的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灶的結構示意圖;[0012]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灶中環(huán)形耐火磚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灶中混合燃燒室的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標記:1_混合燃燒室;2_燃氣進氣管;3_導流板;4_通風孔;5_導流孔;6-集火圈;7_環(huán)形耐火磚;8-環(huán)形凹槽;9-火焰通道;10-鍋具;11-凸起;12-爐膛;13-爐頭;31-第一導流板;32-第二導流板;33_第三導流板;51_第一導流孔;52_第二導流孔;53-第三導流孔;41_第一通風孔;42_第二通風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6]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7]參見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灶,包括爐膛12、與所述爐膛12相連接的爐頭13、設置于所述爐膛12以及所述爐頭13所圍成的空間內(nèi)的混合燃燒室I以及燃氣進氣管2 ;混合燃燒室I的底部設置有燃氣通入孔,燃氣進氣管2的一端插入該燃氣通入孔中;在混合燃燒室I的側壁上,設置有通風孔4 ;該通風孔4與爐頭13相通;在爐頭13的側壁上,設置有風機通入孔,所述混合燃燒室遠離所述燃氣通入孔的一端還設置有圓形開口 ;所述圓形開口處還設置有環(huán)形耐火磚7 ;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7遠離所述混合燃燒室I的側面還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8 ;所述環(huán)形凹槽8、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7均與所述圓形開口共軸;所述環(huán)形凹槽8的槽壁上設置有使得火焰進入環(huán)形凹槽,并沿著所述環(huán)形凹槽延伸的火焰通道9。
[0018]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灶中,由于在混合燃燒室I的圓形開口處設置了環(huán)形耐火磚7,環(huán)形耐火磚7具有傳遞以及存儲熱量的功能,當灶上放置有鍋具10的時候,由于鍋具10的底部貼近環(huán)形耐火磚7的環(huán)形凹槽8,因此火苗由環(huán)形凹槽8的側壁上所設置的火焰通道9進入環(huán)形凹槽8內(nèi),并沿著環(huán)形凹槽8延伸,使得環(huán)形耐火磚7能夠存儲更多的熱量,而這些熱量在現(xiàn)有技術中的灶中是被排放入空氣中的。環(huán)形耐火磚7所存儲的熱量能夠持續(xù)為鍋具10供熱,從而節(jié)省燃氣的使用。
[0019]參見圖1和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混合燃燒室I內(nèi)還設置有多個導流板3 ;每個所述導流板3上均設置有導流孔5 ;所述導流板3分為兩組;第一組所述導流板3上的導流孔5有多個,且圍繞所述導流板3的中心設置在所述導流板3的邊緣;第二組所述導流板3上的導流孔5有一個,設置在所述導流板3的中部;兩組所述導流板3交錯設置在所述混合燃燒室I內(nèi),且與所述混合燃燒室I的軸線重合。
[0020]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灶,由于在混合燃燒室I內(nèi)設置了多個導流板3。每個導流板3上均設置有導流孔5。所述導流板3分為兩組;第一組所述導流板上的導流孔5有多個,且圍繞所述導流板3的中心設置在所述導流板3的邊緣;第二組所述導流板3上的導流孔5有一個,設置在所述導流板3的中部;進而這樣,當燃氣由燃氣進氣管2進入混合燃燒室I的時候,經(jīng)過設置在多個導流板3上的導流孔5的分流,均勻的分散在混合燃燒室I內(nèi),并且在燃氣分散的過程中,空氣由設置在混合燃燒室I側壁上的通風孔4進入混合燃燒室1,導流板3的設置,也同樣使得空氣均勻的分散在混合燃燒室I內(nèi),進而使得空氣能夠與燃氣充分的混合。在這個過程中,導流板3還降低了空氣的流動速度,增加了空氣以及燃氣在混合燃燒室I內(nèi)的滯留時間,使得燃氣與空氣混合的時間增加。進而通過導流板3以及導流板3上設置的導流孔5,使得燃氣與空氣能夠充分的混合,進而燃氣在燃燒的時候,能夠釋放出最多的熱量。
[0021]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參見圖1所示,所述圓形開口與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7之間還設置有具有中心通孔的集火圈6。圓形開口、環(huán)形耐火磚7以及集火圈6共軸,且集火圈6上的中心通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圓形開口的直徑。
[0022]在混合燃燒室I遠離燃氣進氣管2的一端設置了圓形開口,當燃氣由燃氣進氣管2進入到混合燃燒室I內(nèi)部,在混合燃燒室內(nèi)與空氣混合后被點燃,并在圓形開口的位置形成火焰。而在圓形開口處設置的集火圈6,由于集火圈6上的中心通孔的直徑小于圓形開口的直徑,因而能夠?qū)⒒鹧婕性诩鹑?上的中心通孔的位置,使得火焰能夠更集中的為鍋具提供熱量。
[0023]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參見圖1和圖3所示,所述混合燃燒室I的內(nèi)側壁上設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導流板3的凸起11 ;多個所述導流板3均通過所述凸起11與所述混合燃燒室I可拆卸的連接。
[0024]由于不同的用戶對于灶所燃燒的火的溫度需求不同,例如飯店,則需要更高更猛的火焰,在家用的時候,則不需要那么大的火焰,而火焰的大小可以通過控制燃氣的和空氣進入混合燃燒室I的量來控制,因此可以通過控制導流板3上的導流孔5的大小來控制火焰的大小。將導流板3與混合燃燒室I的側壁可拆卸的連接,不同的導流板3上的導流孔5的大小不同。這樣,可以根據(jù)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將滿足其要求的導流板3安裝到混合燃燒室I內(nèi),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0025]要將導流板3與混合燃燒室I可拆卸的連接,可以直接在混合燃燒室I的內(nèi)壁上設置多個凸起11,該凸起11用于將導流板3支承起來,這樣,當需要更換導流板3的時候,只需要將導流板3從混合燃燒室I內(nèi)取出進行更換便可,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0026]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參見圖1和圖3所示,支承每個所述導流板的凸起均有多個。多個凸起11能夠?qū)Я靼?支承的更加的穩(wěn)固。
[0027]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參見圖1和圖3所示,支承每個所述導流板的凸起11只有一個;所述凸起11為環(huán)形凸起,且所述環(huán)形凸起的軸線與所述導流板3的軸線重合。
[0028]將凸起11設置為環(huán)形,該環(huán)形凸起的軸線與導流板3的軸線重合,這樣可以通過該環(huán)形凸起將導流板3支承得更加的穩(wěn)固。
[0029]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參見圖1和圖3所示,所述混合燃燒室的內(nèi)徑,沿其軸線方向,由靠近所述燃氣進氣管的一端到遠離所述燃氣進氣管的一端,均勻增加。
[0030]想要順利的將導流板3支承在凸起11上,則位于混合燃燒室內(nèi)較下一層的導流板3的直徑要小于支承該下一層的導流板3上層的凸起11的直徑,因而混合燃燒室I的內(nèi)徑,沿其軸線方向,由靠近所述燃氣進氣管2的一端到遠離燃氣進氣管2的一端均勻增加,這樣,可以保證在凸起11所凸出的高度不變的情況下,位于下層的導流板3能夠順利通過支承上層導流板的凸起11,安裝在混合燃燒室I內(nèi)。
[0031]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參見圖3所示,第一組所述導流板3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導流板31以及第三導流板33 ;第二組所述導流板3有一個,為第二導流板32 ;
[0032]所述第一導流板31、所述第二導流板32以及所述第三導流板33在所述混合燃燒室I內(nèi)由靠近所述燃氣進氣管2的一端到遠離所述燃氣進氣管2的一端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導流板31上的導流孔5有多個,且設置于所述第一導流板31的邊緣;所述第二導流板32上的導流孔5有一個,且設置于所述第二導流板32的中間;所述第三導流板33上的導流孔5有多個,且設置于所述第三導流板33的邊緣;所述第一導流板31與所述第二導流板32、所述第二導流板32與所述第三導流板33之間均設置有通風孔4。
[0033]在該實施方式中,參見圖1和圖3所示,燃氣由燃氣進氣管2通入到混合燃燒室I內(nèi)的時候,先進入第一導流板31和混合燃燒室I的底部所形成的空間內(nèi),并由第一導流板31上的第一導流孔51流入第一導流板31和第二導流板32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同時空氣由第一導流板31和第二導流板32之間的第一通風孔41流入第一導流板31和第二導流板32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并與燃氣混合。燃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經(jīng)由第二導流板32上所設置的第二導流孔52流入第二導流板32和第三導流板33所形成的空間。另外,在燃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流入第二導流板32和第三導流板33所形成的空間內(nèi)后,另外有空氣由第二導流板32和第三導流板33之間的第二通風孔42流入,并混合到原混合氣體中,形成燃氣與空氣新的混合氣體,經(jīng)由第三導流板33上所設置的第三導流孔53進入第三導流孔53的上方。在這個過程中,燃氣以及空氣被充分的混合?;旌蠚怏w在第三導流板33的上方被點燃后,由于有充足的氧氣供應,燃氣燃燒能夠釋放出更多的熱量。
[0034]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參見圖3,所述第一導流板31上的第一導流孔51的數(shù)量為8-12個,且該第一導流孔51的直徑均為;
[0035]所述第二導流板32上的第二導流孔52的直徑為30mm-50mm,且只有一個;
[0036]所述第三導流板33上的所述第三導流孔53的數(shù)量為8_12個,且該第三導流孔53的直徑均為I Omm-15mm。
[0037]這樣,能夠滿足用戶使用燃氣的需求。
[0038]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參見圖1所示,所述環(huán)形凹槽8上靠近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7中心的槽壁的高度小于環(huán)形凹槽8上遠離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7的中心的槽壁的高度。
[0039]這樣,鍋具10安放在爐膛上方,并位于環(huán)形耐火磚7的上方的時候,鍋具10的底面能夠與環(huán)形耐火磚7的上表面更加的貼合,進一步提高了環(huán)形耐火磚7存儲熱量的能力。
[004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灶,包括爐膛、與所述爐膛相連接的爐頭、設置于所述爐膛以及所述爐頭所圍成的空間內(nèi)的混合燃燒室以及燃氣進氣管;混合燃燒室的底部設置有燃氣通入孔,所述燃氣進氣管的一端插入該燃氣通入孔中;在混合燃燒室的側壁上,設置有通風孔;該通風孔與所述爐頭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燃燒室遠離所述燃氣通入孔的一端還設置有圓形開Π ; 所述圓形開口處還設置有環(huán)形耐火磚; 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遠離所述混合燃燒室側面還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 所述環(huán)形凹槽、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均與所述圓形開口共軸; 所述環(huán)形凹槽的槽壁上設置有使得火焰進入環(huán)形凹槽,并沿著所述環(huán)形凹槽延伸的火焰通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混合燃燒室內(nèi)還設置有多個導流板; 每個所述導流板上均設置有導流孔; 所述導流板分為兩組;第一組所述導流板上的導流孔有多個,且圍繞所述導流板的中心設置在所述導流板的邊緣;第二組所述導流板上的導流孔有一個,設置在所述導流板的中部; 兩組所述導流板交錯設置在所述混合燃燒室內(nèi),且與所述混合燃燒室的軸線重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開口與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之間還設置有具有中心通孔的集火圈; 所述圓形開口、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以及所述集火圈共軸,且集火圈上的中心通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圓形開口的直徑。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燃燒室的內(nèi)側壁上設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導流板的凸起;多個所述導流板均通過所述凸起與所述混合燃燒室可拆卸的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支承每個所述導流板的凸起均有多個。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支承每個所述導流板的所述凸起只有一個; 所述凸起為環(huán)形凸起,且所述環(huán)形凸起的軸線與所述導流板的軸線重合。
7.根據(jù)權利要求2、4、5、6任意一項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燃燒室的內(nèi)徑沿其軸線方向,由靠近所述燃氣進氣管的一端到遠離所述燃氣進氣管的一端均勻增加。
8.根據(jù)權利要求2、4、5、6任意一項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第一組所述導流板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導流板以及第三導流板;第二組所述導流板有一個,為第二導流板; 所述第一導流板、所述第二導流板以及所述第三導流板在所述混合燃燒室內(nèi)由靠近所述燃氣進氣管的一端到遠離所述燃氣進氣管的一端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導流板與所述第二導流板、所述第二導流板以及所述第三導流板之間均設置有通風孔。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流板上的導流孔的數(shù)量為8-12個,且該導流孔的直徑均為; 所述第二導流板上的導流孔的直徑為30mm-50mm ; 所述第三導流板上的所述導流孔的數(shù)量為8-12個,且該導流孔的直徑均為10mm-1 Smnin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上靠近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的中心的槽壁的高度小于環(huán) 形凹槽上遠離所述環(huán)形耐火磚的中心的槽壁的高度。
【文檔編號】F24C3/00GK203385024SQ201320422795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金寶瞳 申請人:金寶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