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火爐設計技術,尤其是一種新型回風爐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爐體通過燃燒可燃物質進行加熱時,一般只能對爐體的上、中部進行加熱后高溫氣體就通過煙塵排出煙囪,很難實現(xiàn)對爐體的踏腳基體處進行加熱,如果需要讓你升溫,則需要加大燃燒量,通過鋼體本身的熱傳導性才能到達一定的效果,然該方法不但對資源造成浪費,而且效果還不是很明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回風爐結構,既可實現(xiàn)對爐體本身進行加熱,還能對爐體的踏腳基體進行加熱,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新型回風爐結構,包括爐體,位于爐體底部的踏腳基體內設置環(huán)形空腔結構,在爐體排氣口和煙囪之間設置排煙道,在排煙道內設置擋板使得排煙道形成流氣通道一和流氣通道二,在流氣通道一與流氣通道二之間設置開關擋板,在流氣通道一與踏腳基體間設置通孔一,在流氣通道二與踏腳基體間設置通孔二,通孔一和通孔二之間的環(huán)形空腔結構內設置擋板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環(huán)形空腔結構設計和雙流氣通道設計,使得爐體燃燒產生的高溫氣體能快速流入踏腳基體內,從而實現(xiàn)對踏腳基體進行加熱,節(jié)省燃料,效果明顯,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剖視圖;
附圖2是本發(fā)明中踏腳基體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種新型回風爐結構的制作方法,該方法以現(xiàn)有的爐體結構中,將位于爐體底部的踏腳基體設置環(huán)形空腔結構,采用在爐體排煙道內設置雙排流氣通道,使得爐體產生的熱氣體從流氣通道流入踏腳基體內流動,再從另一個流氣通道流出進入排煙管,從而實現(xiàn)對踏腳基體的加熱。
其中該方法的具體制作為:將爐體的踏腳基體設置環(huán)形空腔結構,在爐體排氣口和煙囪之間設置排煙道,在排煙道內設置擋板使得排煙道形成流氣通道一和流氣通道二,在流氣通道一與流氣通道二之間設置開關擋板控制爐體排氣口分別與流氣通道一和流氣通道二連通,在流氣通道一與踏腳基體間設置通孔一,在流氣通道二與踏腳基體間設置通孔二,通孔一和通孔二之間的踏腳基體內設置擋板一使得通孔一和通孔二只能通過空腔結構連通。
根據(jù)上述方法所形成的一種新型回風爐結構,如附圖所示,包括爐體踏腳基體1踏腳基體,其特征在于:位于爐體踏腳基體1踏腳基體底部的踏腳基體踏腳基體2踏腳基體內設置環(huán)形空腔結構踏腳基體3踏腳基體,在爐體排氣口踏腳基體4踏腳基體和煙囪踏腳基體5踏腳基體之間設置排煙道踏腳基體6踏腳基體,在排煙道踏腳基體6踏腳基體內設置擋板踏腳基體7踏腳基體使得排煙道踏腳基體6踏腳基體形成流氣通道一踏腳基體8踏腳基體和流氣通道二踏腳基體9踏腳基體,在流氣通道一踏腳基體8踏腳基體與流氣通道二踏腳基體9踏腳基體之間設置開關擋板踏腳基體10踏腳基體,在流氣通道一踏腳基體8踏腳基體與踏腳基體踏腳基體2踏腳基體間設置通孔一踏腳基體11踏腳基體,在流氣通道二踏腳基體9踏腳基體與踏腳基體踏腳基體2踏腳基體間設置通孔二踏腳基體12踏腳基體,通孔一踏腳基體11踏腳基體和通孔二踏腳基體12踏腳基體之間的環(huán)形空腔結構內設置擋板一踏腳基體13踏腳基體。
使用時,當需要對爐體上、中部進行加熱時,只需將開關擋板轉動到爐體排氣口的A點處,則高溫氣體只對爐體的上、中部加熱后排出煙囪,當需要對爐體的踏腳基體進行加熱時,則將開關擋板轉動到煙囪的B點處,此時產生的高溫熱氣就只能通過流氣通道一流入到踏腳基體內的環(huán)形空腔結構內,然后在通過該流氣通道二通過煙囪流出,從而實現(xiàn)對踏腳基體的加熱,平時,可將開關擋板轉動到A點與B點之間,使得部分高溫氣體加熱爐體上、中部,另一部分高溫氣體加熱踏腳基體,從而實現(xiàn)對整個爐體進行加熱。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為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同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