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裝置。
背景技術:
野炊就是在野外燒火做飯,野外活動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種技能,是野炊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各種爐灶還要根據所能尋找到的燃料修建?,F(xiàn)今,野外生活可以攜帶汽油爐、煤氣爐等現(xiàn)代化設備。但在不具備這些條件時,需修簡易、實用的爐灶,用以燒水、做飯等。第一種是采用三石爐灶,三石爐灶是最簡單且歷史最久遠的一種爐灶。取三塊高度相同的石塊呈三角形擺放,鍋或壺架放在當中,一般情況下鍋底或壺底需距地面20公分左右(高度需視所用燃料確定,如用牛糞燃料高度不宜超過20公分,如用木柴可適當加高)。第二種吊灶,找兩根上方有杈的樹枝平行插在地上,中間橫一木棍或樹枝、帳篷桿等,將鍋或壺吊掛在橫木上,下方生火。也可用石塊壘一道U型墻,在其上架一木棍或樹枝,鍋或壺吊在木棍上,下方生火。U型的口應向吹風方向,以利于燃燒。以上兩種爐灶是使用最普遍的,至今,邊遠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仍沿用此種爐灶。第三種木架灶,木架灶在森林地區(qū)有時找不到合適的石塊建灶,可找4~6根長約30~40公分的粗樹枝(最好是新的或濕樹枝),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的鍋或壺的底面積,呈方形或六角形釘在地上,將鍋或壺架在木樁上,下方生火。第四種坑灶,坑灶在既無合適的石塊又無樹枝的情況下,也可在地上挖一坑灶。在地面上挖一深約20~30公分、長約120公分、寬約30~40公分的斜形穴坑,坑口向風吹方向,用木棍或帳篷桿架在坑的兩邊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將鍋或壺吊掛在木滾將鍋或壺木棍或帳篷桿上(一般掌握在鍋底、壺底和坑底之間的距離需在20公分以上)。野炊灶還有很多種,如壘灶、散沿灶、避光灶等等,可根據人數(shù)多少,就地取材修造。野炊灶在野外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避免發(fā)生火災,建灶時應將灶邊雜草等易燃物清理干凈,并需有防火措施。使用后要將余火熄滅或用土掩埋,以免留下火災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裝置,是背景技術中所指出任何一種野炊方式中用于作為易燃料制作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上述的技術問題所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裝置,其主要構造有:人字腳撐、磨料腔、進料筒、轉軸、軸承、滾軸筒、咬齒片、調位片,所述的磨料腔內貫通有轉軸,轉軸兩末端通過軸承固定于磨料腔的內壁上;
所述的轉軸上設有滾軸筒,磨料腔的內壁一側上通過螺栓固定有調位片,調位片與滾軸筒之間卡有咬齒片;
所述的磨料腔上端通過螺栓固定有進料筒,磨料腔下端開口;
所述的磨料腔兩側面固定有人字腳撐。
進一步地,所述的滾軸筒的筒壁上設有鋸齒。
進一步地,所述的轉軸外連接有手搖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裝配容易;適用于野外野炊現(xiàn)場制作易燃材料;在設計的結構上,采用手動的模式,在無電源的情況下照樣能夠啟動裝置;在真正的意義上,實現(xiàn)了野外快速生火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裝置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裝置爆炸結構圖。
圖中 1-人字腳撐,2-磨料腔,3-進料筒,4-轉軸,5-軸承,6-滾軸筒,7-咬齒片,8-調位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種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裝置,其主要構造有:人字腳撐1、磨料腔2、進料筒3、轉軸4、軸承5、滾軸筒6、咬齒片7、調位片8,所述的磨料腔2內貫通有轉軸4,轉軸4兩末端通過軸承5固定于磨料腔2的內壁上;
所述的轉軸4上設有滾軸筒6,磨料腔2的內壁一側上通過螺栓固定有調位片8,調位片8與滾軸筒6之間卡有咬齒片7;
所述的磨料腔2上端通過螺栓固定有進料筒3,磨料腔2下端開口;
所述的磨料腔2兩側面固定有人字腳撐1。
所述的滾軸筒6的筒壁上設有鋸齒。
所述的轉軸4外連接有手搖柄。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用于將野外的木材枝條進行顆粒狀的粉碎,粉碎后的枝條更容易被燃燒。其工作過程是:首先將野外撿來的枝條放入進料筒3內,通過搖動手搖柄使得滾軸筒6轉動,由于滾軸筒6上帶有鋸齒,當枝條頭被帶入滾軸筒6壁與咬齒片7之間時,其縫隙間就木枝條被咬碎,咬碎的木枝條顆粒,通過磨料腔2的下端開口處漏出,收集木枝條顆粒物成堆,用于點燃野外炊事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