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糧食既是國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極重要的國家戰(zhàn)略儲備物資,世界各國對糧食生產(chǎn)儲備都非常重視。新收割的糧食自然水分一般在17%~32%左右,存儲糧的安全水分在13%左右,因此如果需要安全儲備糧食,必須將糧食降水達到安全水分方可儲存。
現(xiàn)有的糧食干燥設備干燥塔內(nèi)產(chǎn)生的水蒸氣和熱風爐產(chǎn)生的煙氣一般沒有充分利用,導致熱能的浪費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其原因在于:水蒸氣含水量過大,不能再用于干燥糧食;煙氣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zhì),同樣不能用于干燥糧食。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寒冷冬季在使用糧食干燥設備時,外溫低、空氣濕度一般在50%,由于傳統(tǒng)結構糧食干燥設備單純的提升入塔的熱風溫度,濕度高的熱風干燥糧食時間長耗煤量大,同時冷煤在進入爐排時內(nèi)外溫差大,維持爐溫自然耗能更高。
糧食干燥技術設備主要分為連續(xù)式和循環(huán)批式兩大類,糧食的干燥方式主要采用對流干燥法,即以熱空氣作為干燥介質(zhì)。在連續(xù)式和循環(huán)批式糧食干燥機中,糧食均是通過自身重力作用在干燥機內(nèi)自上至下而運動,以熱空氣為干燥介質(zhì)對流動的糧食進行烘干作業(yè)。在循環(huán)批式糧食干燥機中通常設置有供干燥介質(zhì)進入干燥機和流出干燥機的角狀盒或網(wǎng)狀盒等部件,這些角狀盒或網(wǎng)狀盒是固定不動的,會對干燥機內(nèi)糧食的運動產(chǎn)生各種阻力,導致糧食在干燥機內(nèi)的運動出現(xiàn)不均勻。
另外,糧食的流動性與糧食的含水率、含雜率有關。當糧食收獲時遇陰雨天氣,則其含水率和含雜率將會很高,糧食的流動性較差,易在干燥機內(nèi)結拱搭橋,嚴重影響干燥品質(zhì)和生產(chǎn)效率,甚至需要另加攪拌裝置進行攪拌。再次,糧食在烘干的過程中,由于不同含水量的糧食分布并不均勻,而糧食的運動路徑較為固定,導致糧食局部烘干不充分并影響糧食的整體的含水量,而且給糧食烘干作業(yè)時的水分檢測帶來了困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糧食烘干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烘干不均勻,還需增加處理成本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含有固定支架,熱交換管、進氣罩、出氣罩,固定支架內(nèi)上下并排設有多個熱交換管,進氣罩、出氣罩之間設有進氣總管、出氣總管,所述熱交換管逐層并排分布,上下層逐層錯開分布,熱交換管逐層首首對齊、尾尾對齊固定分布于進氣總管、出氣總管之間,熱交換管尾端的橫截面為沒有底邊的三角形,熱交換管首端的橫截面為沒有底邊的五邊形。
所述熱交換管的首端和尾端設有定位翼片。所述熱交換管首端和尾端的頂角的角度均為30≤α≤120°,熱交換管首端的腰角為40°≤α≤130°。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具有以下優(yōu)點:糧食降水過程中無污染,受熱均勻,干燥效果好,糧食烘干后的水分可以在中空的熱交換管內(nèi)被熱氣流帶走,無需增加后續(xù)處理工藝。達到良好干燥效果,無需單純提升熱風溫度,減少了能耗,提升了干燥品質(zhì),減少了糧食在干燥過程中的高溫損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中熱交換管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圖1中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中熱交換管左側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中熱交換管右側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中標號1是固定支架,2是熱交換管,3是定位翼片,4是進氣罩,5是進氣總管,6是出氣罩,7是出氣總管。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用于糧食烘干機的熱交換器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含有固定支架1,熱交換管2、進氣罩4、出氣罩6,固定支架1內(nèi)上下并排設有多個熱交換管2,進氣罩4、出氣罩6之間設有進氣總管5、出氣總管7,所述熱交換管2逐層并排分布,上下層逐層錯開分布,熱交換管2逐層首首對齊、尾尾對齊固定分布于進氣總管5、出氣總管7之間,熱交換管2尾端的橫截面為沒有底邊的三角形,熱交換管2首端的橫截面為沒有底邊的五邊形。熱交換管2設計為沒有底面的結構,相互交錯的排列,不會讓糧食通過底面堵塞整個熱交換管2,因此糧食烘干后的水分可以在中空的熱交換管內(nèi)被熱氣流帶走。
所述熱交換管2的首端和尾端設有定位翼片3。所述熱交換管2首端和尾端的頂角的角度均為30≤α≤120°,熱交換管2首端的腰角為40°≤α≤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