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房設備,尤其是一種吸油煙機。
背景技術:
吸油煙機已成為現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廚房家電設備之一,用于排出爐灶烹飪過程中所產生的油煙。通常吸油煙機包括頂吸式和側吸式,而頂吸式的吸油煙機由于整潔輕巧、占用空間小等優(yōu)點,而有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頂吸式吸油煙機通常包括集煙罩、位于集煙罩上的風機外殼,風機外殼內安裝有離心風機。
常用的頂吸式的吸油煙機,如申請?zhí)枮?01410704669.9的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吸油煙機,包括帶有吸風口的集煙罩,設置在集煙罩上部的風柜、設置在風柜內帶有蝸殼的風機,通過風機的作用,將風柜內的氣體排出的同時形成負壓從而將外部的油煙吸入風柜內,實現吸油煙的目的。
上述的這種頂吸式吸油煙機具有經典美觀等優(yōu)點,但也因其安裝尺寸的限制,距離灶臺面的高度要求650-750cm,而已知隨著離開吸風口距離的增大,流速呈二次方衰減,因此對吸油煙效果產生了很大影響,且抗干擾性差,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提高吸油煙效率的吸油煙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吸油煙機,包括集煙罩和內設風機的風機罩,所述集煙罩上開設有進風口,其特征在于:沿氣流方向,所述進風口的上游設置有輔助裝置,所述輔助裝置包括繞一軸線延伸的出風裝置,所述出風裝置包括儲氣腔、與儲氣腔連通的出風嘴,所述出風嘴設置成使得出風裝置噴出的氣流形成旋轉的流場、或者所述出風嘴設置成使得出風裝置噴出的氣流形成由上游向下游、朝向軸線的引射流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輔助裝置為旋流輔助裝置,所述出風裝置呈繞所述軸線延伸的環(huán)狀,所述出風嘴包括多個、周向間隔地布置在出風裝置朝向軸線的內側,所述出風嘴沿著軸線的方向延伸。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所述輔助裝置為旋流輔助裝置,所述出風裝置呈繞所述軸線延伸的環(huán)狀、并從儲氣腔的切向進風,所述出風嘴也呈繞軸線延伸的環(huán)狀、設置在所述儲氣腔的上游和/或下游,使得出風嘴噴出的氣流形成朝向上游和/或下游的旋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所述輔助裝置為引射輔助裝置,所述出風嘴形成在所述出風裝置相對位于上游的端部,所述出風嘴具有出口,所述出口朝向下游、并向軸線傾斜。
優(yōu)選的,所述出風裝置呈圓環(huán)狀、或橢圓環(huán)狀、或兩個間隔布置的弧形段、或兩個間隔布置的直線段,可形成傾斜向上的引射氣流即可。
進一步地,為便于出風裝置出風,所述輔助裝置還包括導風管和輔助風機,所述導風管的兩端分別連通到所述出風裝置的儲氣腔和輔助風機的出風口。
為避免影響油煙氣流的吸入,所述吸油煙機還包括風機外罩,所述風機外罩設置在風機罩外,所述風機外罩和風機罩之間形成夾層,所述輔助風機設置在風機罩的兩側、并位于所述夾層內。
為了既不影響吸油煙機的整體外觀,又能通過負壓區(qū)向下擴張延伸而提升吸油煙的效果,所述吸油煙機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輔助裝置升降的升降裝置。
優(yōu)選的,為便于驅動輔助裝置升降,所述升降裝置包括設置在風機罩外側的電動推桿、連接在輔助裝置和電動推桿的端部之間的傳動支架,此外,升降裝置也不易受到油脂的影響。
優(yōu)選的,為便于升降裝置和輔助裝置的連接,所述傳動支架與導風管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在進風口的上游設置旋流或引射的輔助裝置,在風機罩內的離心風機向上抽吸力的共同作用下,拉進與灶具鍋面的距離,提高攏煙控煙和抗干擾能力,從本質上解決頂吸式吸油煙機吸油煙能力不佳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吸油煙機第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吸油煙機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吸油煙機的輔助裝置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輔助裝置的出風裝置的橫向(與軸線X垂直)剖視圖;
圖5為圖4的剖視圖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為圖3中的輔助裝置的縱向(與軸線X平行)截面示意圖;
圖7為圖3中的輔助裝置的出風裝置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的輔助裝置的出風裝置的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的輔助裝置的出風裝置的示意圖(倒置);
圖10為圖8的出風裝置的縱向截面示意圖;
圖11為圖10的截面隱藏內側壁的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個實施例的輔助裝置的出風裝置的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的輔助裝置的出風裝置的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的吸油煙機第五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5為圖14吸油煙機的輔助裝置示意圖;
圖16為圖14的吸油煙機的的局部剖視圖;
圖17為圖15中的輔助裝置的局部截面放大示意圖;
圖18本實用新型的吸油煙機第六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9為圖18的吸油煙機的輔助裝置示意圖;
圖20為圖19中的輔助裝置的剖視圖;
圖21為本實用新型的吸油煙機第七個實施例的輔助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22為圖21中的輔助裝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參見圖1~圖6,一種吸油煙機,包括集煙罩1、風機罩2和風機外罩3,風機罩2內設置有風機,優(yōu)選的如離心風機,風機外罩3設置在風機罩2外,并且風機罩2和風機外罩3之間形成有夾層。為便于說明,在本說明書中,“上游”指油煙流動路徑的上游,“下游”指油煙流動路徑的下游。
集煙罩1上開設有進風口11,進風口11下方、即進風口11的上游設置有用于提高吸油煙效率的輔助裝置4。輔助裝置4包括出風裝置41、導風管42和用于產生氣流的輔助風機43,導風管42用于將氣流從輔助風機43引導到出風裝置41,出風裝置41將導風管42引導的氣流噴出。
在本實施例中,輔助裝置4為旋流輔助裝置,出風裝置41環(huán)繞軸線X延伸,從而形成圓環(huán)狀,油煙可從圓環(huán)的徑向內部通過??商娲?,出風裝置41也可以為橢圓環(huán)狀。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吸油煙機為頂吸式,因此軸線X為在豎直方向上延伸。其中,出風裝置41的第一端(下端)位于出風裝置41的第二端(上端)的上游,即油煙流動時,首先經過出風裝置41的第一端,而后從出風裝置41的第二端離開。
出風裝置41包括環(huán)繞軸線X延伸的環(huán)狀的外側壁411和環(huán)狀的內側壁412,其中內側壁412相對外側壁411更為靠近軸線X。與上文相應的,外側壁411和內側壁412的第一端位于外側壁411和內側壁412第二端的上游。外側壁411和內側壁412的第一端之間通過第一端壁415連接而封閉,外側壁411和內側壁412的第二端之間通過第二端壁416連接而封閉,由此,外側壁411、內側壁412、第一端壁415和第二端壁416形成環(huán)狀的儲氣腔413,而油煙則可從內側壁412的內側通過。內側壁412從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漸朝向軸線X傾斜,內側壁412與軸線X的夾角為α,0°≤α≤30°,以便將油煙向下游引導入集煙罩1的進風口11內。出風裝置41的高度(與軸線X平行的方向上的距離)為h,20mm≤h≤350mm,從而既滿足提升吸油煙效率的要求,又不影響吸油煙機的美觀。
內側壁412上形成有出風嘴414,出風嘴414沿著軸線X延伸,并且與上述的儲氣腔413連通。在本實施例中,出風嘴414通過下述的方式形成:內側壁412包括多個弧形的隔板4121,上述多個隔板4121沿著周向(環(huán)繞軸線X的方向)布置,從而構成環(huán)狀的內側壁412。每個隔板4121周向上的第一端徑向向內(朝向軸線X方向)彎曲,由此使得每個隔板4121周向上的第二端、與相鄰隔板4121周向上的第一端之間限定出上述的出風嘴414,即兩個隔板4121相鄰端部的相對表面之間限定出風嘴414。由此,上述的出風嘴414與內側壁412的周向形成一定的角度,每個出風嘴414與內側壁412周向形成的角度相同。由此,多個出風嘴414吹出的氣流具有周向的分量而形成旋轉的流場(旋流)。參見圖3,輔助風機43吹出的空氣氣流以實心箭頭所示,油煙氣流以空心箭頭所示。
出風嘴414可以等間距分布,也可以不等間距分布。出風嘴414具有出口4143,出口4143為出風嘴414的末端,氣流離開出風嘴414前的位置。出風嘴414的張開度d,即在出口4143處,兩個隔板4121相鄰端部的相對表面之間的間距(徑向上)優(yōu)選的為,1mm≤d≤10mm。出風嘴414的張開度d如果過小,則風阻較大,不利于形成旋流,而如果過大,則流速較小,同樣也不利于形成旋流。
第一端壁415在靠近內側壁412處形成有朝向軸線X傾斜、并且向出風裝置41第二端延伸的導流面4151,從而可以改善油煙的流動狀態(tài),減少阻力。導流面4151可以為斜面或曲面。
導風管42優(yōu)選的為兩個,間隔地、對稱地布置,輔助風機43分別位于風機罩2外的左右兩側。導風管42可以多段拼接而成,也可以為一體。每個導風管42的第一端與出風裝置41內的儲氣腔413連通,連通的位置位于兩個出風嘴414之間。每個導風管42的第二端則從集煙罩1穿過,向上進入風機罩2和風機外罩3之間的夾層而與輔助風機43的出風口連通,這種設置方式還可以避免油煙對輔助風機43的影響。參見圖7,儲氣腔413在與導風管42的連通處向遠離導風管42的方向延伸時,其截面積逐漸增大,從而可保證從出風嘴414噴出氣流的均勻性。通過導風管42的設置,可將輔助風機43吹出的氣流引導到儲氣腔413內、進而通過出風嘴414噴出而形成旋流。該旋流對從出風裝置41中間的通道進入的油煙氣流提供切向力,在風機罩2內的離心風機(主風機)向上抽吸力的共同作用下產生龍卷效應,從而拉進與灶具鍋面的距離,提高攏煙控煙和抗干擾能力,從本質上解決頂吸式吸油煙機吸油煙能力不佳的問題。
出風裝置41既可以是懸掛固定的,也可以是工作時降下來,不工作時向上收納,從而既不影響吸油煙機的整體外觀,又能通過負壓區(qū)向下擴張延伸而提升吸油煙的效果。為便于出風裝置41升降,還設置有升降裝置5,升降裝置5包括設置在風機罩2外左右兩側的電動推桿51、以及連接在輔助裝置4和電動推桿51的端部之間的傳動支架52,在本實施例中,電動推桿51向下延伸,傳動支架52連接在導風管42的頂部。由此,當電動推桿51向下推出時,傳動支架52與導風管42連接的一端向上升,從而帶動出風裝置41向上運動;當電動推桿51向上收攏時,傳動支架52與導風管42連接的一端向下降,從而帶動出風裝置41向下運動。升降裝置5可以根據油煙的量自動控制工作,其驅動輔助裝置4升降的范圍為100~300mm。
實施例二
參見圖8~圖11,在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出風裝置41的出風嘴繞軸線X延伸,包括分別布置在上游的第一出風嘴4141和下游的第二出風嘴4142,以便形成不同方向的兩個旋流,進一步提高吸油煙效果。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壁415與內側壁412的第一端不連接,第一端壁415在靠近內側壁412第一端處向上游、遠離軸線X方向傾斜延伸一定的距離而形成第一外壁4144,內側壁412同樣的,在第一端向上游、遠離軸線X方向傾斜延伸一定的距離而形成第一內壁4145,第一外壁4144和第一內壁4145的傾斜方向和角度相同,第一外壁4144和第一內壁4145之間限定出上述第一出風嘴4141,第一出風嘴4141呈環(huán)狀,由上游向下游逐漸向軸線X收縮。
同樣的,第二端壁416與內側壁412的第二端也不連接,第二端壁416在靠近內側壁412第二端處向下游、朝向軸線X方向傾斜延伸一定的距離而形成第二外壁4146,內側壁412在第二端向下游、朝向軸線X方向傾斜延伸一定的距離而形成第二內側壁4147,第二外壁4146和第二內壁4147的傾斜方向和角度相同,第二外壁4146和第二內壁4147之間限定出上述第二出風嘴4142,第一出風嘴4142呈環(huán)狀,由上游向下游逐漸向軸線X收縮。
第一出風嘴4141和第二出風嘴4142分別與外側壁411和內側壁412之間的儲氣腔413連通。第一出風嘴4141遠離第一端壁415的端部到出風裝置41中間的間距(與軸線X平行的方向上的距離)為h1,20mm≤h1≤350mm,第二出風嘴4142遠離第二端壁416的端部到出風裝置41中間的間距(與軸線X平行的方向上的距離)為h2,20mm≤h2≤350mm,并且h1+h2≤350mm。
輔助風機43吹出的氣流通過導風管42切向地進入到儲氣腔413,通過儲氣腔413得到收縮加速,增強了內部氣流的旋轉能力,氣流再經過儲氣腔413到兩個出風嘴之間的收縮,流速得到進一步提升,最后經相應的出風嘴噴出,噴出的氣流速度優(yōu)選的在1m/s~10m/s。
第一出風嘴4141內設置有第一間隔件4171,第一間隔件4171的內外兩側分別與第一內壁4145和第一外壁4144連接,從而對從第一出風嘴4141噴出的氣流進行導向,同時也保證第一出風嘴4141張開度一致。第一間隔件4171可以在周向上等間距地間隔布置,也可以為不等間距地間隔布置。第一間隔件4171在周向上、朝向同一個方向傾斜布置,由此使得從第一出風嘴4141噴出的氣流形成向上游的旋流。從第一出風嘴4141噴出的氣流的方向如圖8中箭頭A所示。
第二出風嘴4142內設置有第二間隔件4172,第二間隔件4172的內外兩側分別與第二內壁4147和第二外壁4146連接,從而對從第二出風嘴4142噴出的氣流進行導向,同時也保證第二出風嘴4142張開度一致。第二間隔件4172可以在周向上等間距地間隔布置,也可以為不等間距地間隔布置。第二間隔件4172在周向上、朝向同一個方向傾斜布置,由此使得從第二出風嘴4142噴出的氣流形成向下游的旋流。第一間隔件4171和第二間隔件4172的傾斜方向相反。從第二出風嘴4142噴出的氣流的方向如圖8中箭頭B所示。
第一出風嘴4141與軸線X之間的夾角為β,0°≤β≤90°,以避免朝向軸線X出風,在出風裝置41下方和鍋具之間形成倒錐形的風幕,從而擾亂油煙氣流;第二出風嘴4142與軸線X之間的夾角為γ,0°≤γ≤30°。
實施例三
參見圖12,在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出風裝置41僅具有形成向上的旋流的第一出風嘴4141,此時第二端壁416將外側壁411和內側壁412之間連接并封閉。
實施例四
參見圖13,在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出風裝置41僅具有形成向下的旋流的第二出風嘴4142,此時第一端壁415將外側壁411和內側壁412之間連接并封閉。
實施例五
參見圖14~17,在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輔助裝置4為引射輔助裝置。出風裝置41同樣繞軸線X延伸而形成,其內側壁412為完整的一塊。出風嘴414形成在出風裝置41的第一端。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壁415不將外側壁411和內側壁412連接,而是包括由外側壁411的第一端朝向軸線X、具有一定弧度地彎曲延伸的外端壁4152,和由內側壁412的第一端遠離軸線X、具有一定弧度地彎曲延伸的內端壁4153,外端壁4152位于內端壁4153的上游,并且外端壁4152和內端壁4153均朝向上游凹陷。由此,外端壁4152和內端壁4153相對的表面之間限定出上述出風嘴414,出風嘴414呈環(huán)縫狀。出風嘴414的出口4143與軸線X的垂直方向(本實施例中,為水平方向)傾斜、并且朝向出風裝置41的第二端。外側壁411第二端位于內側壁412第二端的下游,第二端壁416由內側壁412的第二端向外側壁411的第二端、逐漸朝向軸線X傾斜,從而可以起到導流的作用。
為避免從出風裝置41的出風嘴414噴射出的氣流向遠離軸線X的方向向外流動,而最終無法進入集煙罩1的進風口11,出口4143與軸線X的垂直方向之間的夾角為δ,0°≤δ≤90°;內側壁412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漸朝向軸線X傾斜,傾斜的角度為ζ,0°≤ζ≤90°;第二端壁416從內側壁412的第二端向外側壁411的第二端、逐漸朝向軸線X傾斜,傾斜的角度為θ,0°≤θ≤ζ。出風裝置41的高度為h,20mm≤h≤350mm,內側壁412的高度為h3,5mm≤h3≤200mm。
同樣的,也可以在出風嘴414內設置間隔件,來保持出風嘴414的張開度一致,同時對噴出的氣流起到一定的導向和梳理作用。
由輔助風機43將空氣氣流從出風嘴414以高速吹出,形成朝向軸線X傾斜、并且朝向出風裝置41第二端(油煙流動路徑的下游)的引射氣流(優(yōu)選的,引射氣流的流速優(yōu)選的1m/s~10m/s,更優(yōu)選的為5m/s左右),夾帶周圍油煙氣流一起向上,同時由于油煙氣流向上,出風裝置41下方的氣壓會降低而產生壓力梯度,從而引導下方更多的油煙氣流加入引射氣流。參見圖16,輔助風機43吹出的空氣氣流以實心箭頭所示,油煙氣流以空心箭頭所示。
在實際使用時,輔助裝置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成組地使用,整體尺寸不超過吸油煙機的籠罩輪廓。
實施例六
參見圖18~圖20,在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五的區(qū)別在于,出風裝置41不為完整的圓環(huán)狀,而為間隔、對稱布置的兩個弧形段,每一個弧形段上連接有一個導風管42。
實施例七
參見圖21和圖22,在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六的區(qū)別在于,出風裝置41的每一段不為弧形段,而為中空的直線段,每一個直線段上連接有一個導風管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