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熱溶化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鎂合金電磁感應加熱溶化爐。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鎂合金加熱熔爐都是采用電阻式的加熱方式,由于工作狀態(tài)下對爐體外形尺寸的限制,電阻絲的功率因數(shù)一般大于2.0W/mm2(國家標準為小于1.7W/mm)使得加熱絲壽命大大降低。同時在安裝設備時加熱絲與坩堝間還有留有50mm的加熱空間,使得熱量在傳導過程中很大一間分損耗用在加熱絲與坩堝之間的空氣加熱中,但由于這部分空氣在加熱過程中吸收了一部分能量,又浪費了電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鎂合金電磁感應加熱溶化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鎂合金電磁感應加熱溶化爐,包括金屬坩堝和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坩堝外表面包覆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兩側纏繞有電磁加熱線圈,所述電磁加熱線圈連接高頻交流電,所述保溫層底部設有保溫磚底座,所述金屬坩堝上部設有投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金屬坩堝內部設有探溫針。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金屬坩堝外表面包裹保溫層,在保溫層外層加裝電磁加熱線圈,向電磁加熱線圈通入高頻交流電,使線圈周圍產生電磁場,電磁能穿透保溫層到達金屬坩堝,金屬坩堝內的金屬分子在電磁場的作用下相與撞擊,不需要留用加熱空間達到減小設備外型尺寸的目的,可以減小設備體量,避免了能量的二次傳遞,使坩堝自身發(fā)熱減少能量損失。
進一步地,所述投料口為雙投料口,包括通過轉軸與外殼轉動連接的第一投料口,和與所述第一投料口滑動連接第二投料口。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投料口設計為雙投料口,在投遞不同尺寸的原料時,減少投料口打開時的熱量損失。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投料口上對稱設有把手,所述把手的截面為“Z”形,所述把手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投料口焊接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投料口的開啟和關閉,同時“Z”形可以起到杠桿的作用,更加省力的打開第一投料口。
進一步地,所述外殼采用隔磁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磁場逃逸減少電磁能的浪費。
進一步地,所述外殼側面設有配件箱。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外殼底部的滾輪和爐體運動導軌。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實現(xiàn)前后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投料口的運動方向與所述轉軸的軸線相平行。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二投料口的打開,且節(jié)省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投料口與水平方向成45度--60度設置。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投料和之后金屬坩堝的維護。
進一步地,所述交流電的頻率為:8KHz--20KHz。
進一步地,所述保溫層的厚度為:40mm--60mm。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軸測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B-B剖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
圖中數(shù)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的名稱:
1-電磁加熱線圈;2-保溫層;3-金屬坩堝;4-保溫磚底座;5-外殼;6-爐體運動導軌;7-配件箱;8-投料口;9-探溫針;10-出料口;11-把手;12-第一投料口;13-第二投料口;14-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如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為:一種鎂合金電磁感應加熱溶化爐,包括金屬坩堝3和外殼5,金屬坩堝3外表面包覆有保溫層2,保溫層的厚度為:40mm--60mm,保溫層2兩側纏繞有電磁加熱線圈1,電磁加熱線圈1連接高頻交流電,交流電的頻率為:8KHz--20KHz,保溫層2底部設有保溫磚底座4,保溫磚底座4用以支撐金屬坩堝3的重量,金屬坩堝3上部設有投料口8和出料口10,金屬坩堝3內部設有探溫針9,該探溫針9用于檢測溫度,外殼5側面設有配件箱7,投料口8與水平方向成45度--60度設置,便于投料和之后金屬坩堝的維護。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金屬坩堝外表面包裹保溫層,在保溫層外層加裝電磁加熱線圈,向電磁加熱線圈通入高頻交流電,使線圈周圍產生電磁場,電磁能穿透保溫層到達金屬坩堝,金屬坩堝內的金屬分子在電磁場的作用下相與撞擊,達到溶化金屬合金的目的,不需要留用加熱空間達到減小設備外型尺寸的目的,可以減小設備體量,避免了能量的二次傳遞,使坩堝自身發(fā)熱減少能量損失,以達到延長使用壽命和節(jié)能減排的效果。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投料口8為雙投料口,包括通過轉軸14與外殼5轉動連接的第一投料口12,和與第一投料口12滑動連接第二投料口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投料口設計為雙投料口,在投遞不同尺寸的原料時,減少投料口打開時的熱量損失。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投料口12上對稱設有把手11,把手11的截面為“Z”形,把手11的一端與第一投料口焊接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投料口的開啟和關閉,同時“Z”形可以起到杠桿的作用,更加省力的打開第一投料口。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外殼5采用隔磁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磁場逃逸減少電磁能的浪費。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設置于外殼5底部的滾輪和爐體運動導軌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實現(xiàn)前后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投料口13的運動方向與轉軸14的軸線相平行。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二投料口的打開,且節(jié)省空間。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