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集熱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換熱效率高的太陽能集熱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太陽能熱水器技術發(fā)展速度非???,太陽能熱水器逐漸成為日常電器設備之一,為眾多的家庭和單位接受和使用。目前,家用太陽能熱水器一般包括蓄水箱、集熱器、管路、閥門和支架等組件。平板太陽能集熱器一直是太陽能制熱應用最廣泛的集熱器。目前,該類集熱器的吸熱體結構主要有管板式、蛇管式、扁盒式和翼管式。一個小型的太陽能熱水器(系統(tǒng))經(jīng)常由2~4塊集熱器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起來采集熱量(比如別墅型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F(xiàn)有技術中的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在實際使用時,太陽的光線直射在集熱管上,從而實現(xiàn)對集熱管內的加熱,該種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在實際使用時,為獲得較多的熱水,必須通過增加集熱管的數(shù)量以及集熱管與太陽的接觸面積,因此也會占用較大的安裝面積,太陽能集熱器的太陽能轉換效率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快速加熱的太陽能集熱器,提高太陽能的熱轉換效率,實現(xiàn)對集熱管的快速加熱。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換熱效率高的太陽能集熱器,包括用于容納集熱管的盒體,所述盒體的開口處設置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的下板面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下端與集熱管的外壁抵靠,所述盒體的底部設置有加熱板,所述透光板與盒體之間構成密封連接,所述盒體上設置有抽真空管,所述集熱管的外壁貼合在加熱板上。
本實用新型還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加熱板與盒體的底部之間構成容納泡沫板的腔室。
所述支撐架包括與透光板下板面連接的彈簧,所述彈簧的下端設置有壓塊與集熱管的外壁貼合。
所述加熱板上板面設置有容納集熱管外壁的卡槽。
所述透光板的兩側設置有密封條。
所述密封條設置在支撐鋼架內。
所述盒體的開口設置有翻邊與支撐鋼架固定。
所述集熱管的兩端設置有連接槽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備的技術效果為:利用支撐架實現(xiàn)對集熱管的支撐,從而將集熱管固定在盒體內,外界的太陽光直射至透光板,并且實施對加熱板的加熱,加熱板將熱量傳遞至集熱管內,可實現(xiàn)對集熱管的快速加熱,減少集熱管的熱量散失,因此該太陽能集熱器可顯著提高太陽能的熱轉換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換熱效率高的太陽能集熱器的俯視圖;
圖2是換熱效率高的太陽能集熱器的端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和圖2,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換熱效率高的太陽能集熱器,包括用于容納集熱管10的盒體20,所述盒體20的開口處設置有透光板30,所述透光板30的下板面設置有支撐架31,所述支撐架31的下端與集熱管10的外壁抵靠,所述盒體20的底部設置有加熱板40,所述透光板30與盒體20之間構成密封連接,所述盒體20上設置有抽真空管21,所述集熱管10的外壁貼合在加熱板40上;
利用支撐架31實現(xiàn)對集熱管10的支撐,從而將集熱管10固定在盒體20內,外界的太陽光直射至透光板30,并且實施對加熱板40的加熱,加熱板40將熱量傳遞至集熱管10內,可實現(xiàn)對集熱管10的快速加熱,減少集熱管10的熱量散失,因此該太陽能集熱器可顯著提高太陽能的熱轉換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加熱板40與盒體20的底部之間構成容納泡沫板50的腔室;
上述的泡沫板50實現(xiàn)對集熱管10的支撐,并且泡沫板50本身質地較輕,從而可減少整個集熱器的重量,并且泡沫板50還能起到隔熱作用,減少加熱板40的熱量散失。
所述支撐架31包括與透光板30下板面連接的彈簧311,所述彈簧311的下端設置有壓塊312與集熱管10的外壁貼合;
利用上述的彈簧311可實現(xiàn)對集熱管10有效固定。
為提高對集熱管10的加熱效率,所述加熱板40上板面設置有容納集熱管10外壁的卡槽。
為實現(xiàn)對整個盒體20與透光板30的密封,所述透光板30的兩側設置有密封條60。
為實現(xiàn)對整個集熱器的支撐,所述密封條60設置在支撐鋼架70內。
具體地,所述盒體20的開口設置有翻邊與支撐鋼架70固定。
所述集熱管10的兩端設置有連接槽板80。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