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換熱,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換熱裝置。
背景技術:
1、蛇形流道換熱基體是目前常見的換熱基體結構,通過幾字形的流道設計充分使得換熱基體的換熱面積能夠得到較好的利用。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電子元件的熱流密度越來越高,普通的流道無法滿足散熱需求,工程師們開始在流道內部添加各種內容物,包括翅片,圓柱陣列等,這些結構能夠有效的增加換熱面積并能一定程度的增加流體擾動從而提高換熱系數(shù)。
2、在實現(xiàn)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雖然翅片、圓柱陣列等結構也能強化換熱,但是其對于流體的擾動較小,只能改變流體平行于換熱基體上下表面的速度,即只能強化拓展表面以及流道兩側面的換熱,對于溫度更高的換熱基體底面的換熱基本沒有太大的強化作用,因此其換熱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換熱裝置,該換熱裝置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換熱裝置換熱效果不好的問題。
2、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換熱裝置,包括換熱基體,所述換熱基體至少一側具有受熱面,所述換熱基體內具有能夠與受熱面導熱的冷卻通道,所述冷卻通道中至少一段通道為渦流通道;所述渦流通道內設置有沿所述渦流通道延伸方向延伸的螺旋形葉片,以使流體呈螺旋流動。
4、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上述換熱裝置,在使用時,因為螺旋形葉片存在的原因,使得流體在流道內部旋轉前進,而流體在旋轉過程中能夠破壞流道四周的邊界層,從而獲得比傳統(tǒng)結構更強的換熱能力,使得換熱基體能夠應用于熱流密度更高的場合。綜上所述,在上述換熱裝置中,在冷卻通道增加了螺旋形葉片,可以實現(xiàn)內部流體旋轉前進,以使得內部流體和冷卻通道的通道壁充分換熱,進而提高換熱效率,綜上所述,該換熱裝置能夠有效地解決目前換熱裝置換熱效果不好的問題。
5、在一些技術方案中,包括螺旋結構,所述螺旋結構包括中心桿和所述螺旋形葉片,所述螺旋形葉片螺旋圍繞所述中心桿設置,所述螺旋形葉片和所述中心桿一體成型。
6、在一些技術方案中,所述冷卻通道為蛇形通道,所述蛇形通道包括直線型通道,所述直線型通道為所述渦流通道。
7、在一些技術方案中,所述換熱基體包括冷板和連接接頭,所述冷板上開設有延伸至側面的通道孔,所述螺旋形葉片能夠從所述通道孔至少一端的孔口端,插裝進入所述通道孔以組合形成所述渦流通道;所述連接接頭與至少一個所述孔口端密封銜接,且所述連接接頭的連接孔道與所述通道孔連通。
8、在一些技術方案中,所述換熱基體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內形成連通通道;所述冷板上開設多個并列設置的所述通道孔;所述連通通道的相貫通多個端口分別與對應的各個所述通道孔的端口通過所述連接接頭連通。
9、在一些技術方案中,所述連接件為u形管,所述u形管的管腔為所述連通通道;所述冷板上各個所述通道孔均設置有所述螺旋形葉片;各個所述通道孔均沿直線貫穿所述冷板設置,且兩端均設置有所述連接接頭;在所述通道孔延伸方向上,所述冷板的兩側均設置有所述u形管,以將各個所述通道孔實現(xiàn)依次串聯(lián);且至少一個所述通道孔的一端連接的所述連接接頭為外接進液接頭;至少一個所述通道孔的一端連接的所述連接接頭為外接出液接頭。
10、在一些技術方案中,所述冷板沿厚度方向一側的板面為受熱面;至少一個所述渦流通道的中心線相對所述受熱面傾斜設置。
11、在一些技術方案中,所述換熱基體包括彼此組裝的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所述冷卻通道的通道腔沿剖面分離為第一槽型腔和第二槽型腔,所述第一槽型腔位于所述第一板體,所述第二槽型腔位于第二板體,所述螺旋形葉片能夠一側能夠從槽口放入所述第一槽型腔、另一側從槽口放入所述第二槽型腔。
12、在一些技術方案中,所述冷卻通道包括多個平行的直線通道段,各個所述直線通道段中設置有螺旋形葉片。
13、在一些技術方案中,所述螺旋形葉片為單螺旋結構或雙螺旋結構。
1.一種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換熱基體(1),所述換熱基體(1)至少一側具有受熱面(13),所述換熱基體(1)內具有能夠與所述受熱面(13)導熱的冷卻通道(14),所述冷卻通道(14)中至少一段通道為渦流通道(14-1);所述渦流通道(14-1)內設置有沿所述渦流通道(14-1)延伸方向延伸的螺旋形葉片(21),以能夠使流體呈螺旋流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結構(2),所述螺旋結構(2)包括中心桿(22)和所述螺旋形葉片(21),所述螺旋形葉片(21)螺旋圍繞所述中心桿(22)設置;所述螺旋形葉片(21)和所述中心桿(22)一體成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通道(14)為蛇形通道,所述蛇形通道包括直線型通道,所述直線型通道為所述渦流通道(14-1)。
4.根據(jù)權利要求2-3任一項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基體(1)包括冷板(11-1)和連接接頭(11-2),所述冷板(11-1)上開設有延伸至側面的通道孔(11-4);所述螺旋形葉片(21)能夠從所述通道孔(11-4)至少一端的孔口端(11-5),插裝進入所述通道孔(11-4)以組合形成所述渦流通道(14-1);所述連接接頭(11-2)與至少一個所述孔口端(11-5)密封銜接,且所述連接接頭(11-2)的連接孔道與所述通道孔(11-4)連通。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基體(1)還包括連接件(11-3),所述連接件(11-3)內形成連通通道;所述冷板(11-1)上開設多個并列設置的所述通道孔(11-4);所述連通通道的相貫通多個端口分別與對應的各個所述通道孔(11-4)的端口通過所述連接接頭(11-2)連通。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11-3)為u形管,所述u形管的管腔為所述連通通道;所述冷板(11-1)上各個所述通道孔(11-4)均設置有所述螺旋形葉片(21);各個所述通道孔(11-4)均沿直線貫穿所述冷板(11-1)設置,且兩端均設置有所述連接接頭(11-2);在所述通道孔(11-4)延伸方向上,所述冷板(11-1)的兩側均設置有所述u形管,以將各個所述通道孔(11-4)實現(xiàn)依次串聯(lián);且至少一個所述通道孔(11-4)的一端連接的所述連接接頭(11-2)為外接進液接頭(15);至少一個所述通道孔(11-4)的一端連接的所述連接接頭(11-2)為外接出液接頭(16)。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11-1)沿厚度方向一側的板面為所述受熱面(13);至少一個所述渦流通道(14-1)的中心線相對所述受熱面(13)傾斜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2-3任一項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基體(1)包括彼此組裝的第一板體(12-1)和第二板體(12-2);所述冷卻通道(14)的通道腔沿剖面分離為第一槽型腔(12-3)和第二槽型腔(12-4),所述第一槽型腔(12-3)位于所述第一板體(12-1),所述第二槽型腔(12-4)位于所述第二板體(12-2),所述螺旋形葉片(21)能夠一側能夠從槽口放入所述第一槽型腔(12-3)、另一側從槽口放入所述第二槽型腔(12-4)。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通道(14)包括多個平行的直線通道段,各個所述直線通道段中設置有所述螺旋形葉片(21)。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葉片(21)為單螺旋結構或雙螺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