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熱交換器單元以及室外機。
背景技術:
1、作為與軸流風扇的風扇罩相關的技術,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由鋁燒結合金或樹脂等貫通多孔質材料形成風扇罩的整體或一部分。專利文獻1的風扇罩在軸流風扇的葉片接近風扇罩時,利用貫通多孔質材料吸收因風壓的急劇變化而產生的風的沖擊音,由此降低葉片間距音即nz音。
2、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6-25597號公報
3、在具備軸流風扇的喇叭口中,除了降低nz音以外,優(yōu)選還能夠降低在喇叭口的表面產生的風噪聲。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解決該課題的第一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具備軸流風扇、喇叭口、熱交換器以及收納所述軸流風扇、所述喇叭口和所述熱交換器的殼體,所述喇叭口具有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所述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與所述殼體或所述熱交換器的最短距離為10mm以上,所述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構成為,降低在所述軸流風扇與所述喇叭口之間產生的壓力變動。
2、根據(jù)該結構,通過將上述最短距離確保為10mm以上,在通過喇叭口與軸流風扇之間的空氣產生壓力變動時,空氣容易透過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因此,能夠減小壓力變動。由此,能夠減輕在喇叭口產生的表面渦流,因此,能夠適當?shù)亟档陀杀砻鏈u流引起的風噪聲。
3、第二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在第一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中,在所述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設置有用于保持所述喇叭口的強度的加強部件,在所述喇叭口的周向上,所述加強部件在所述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處設置有1個以上,所述加強部件的寬度為50mm以下,在所述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設置有2個以上的所述加強部件的情況下,所述加強部件在所述喇叭口的周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
4、根據(jù)該結構,能夠在喇叭口配置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并且,能夠提高喇叭口的強度。
5、第三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在第一和第二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中,所述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設置于所述喇叭口的周壁中的與所述殼體或所述熱交換器最接近的最接近部分以外的部分。
6、根據(jù)該結構,在通過喇叭口與軸流風扇之間的空氣產生壓力變動時,空氣容易透過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因此,能夠減小壓力變動。
7、第四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在第一至第三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中,所述殼體包括頂板、底板以及將所述殼體內的空間分隔成熱交換室和機械室的分隔板。
8、根據(jù)該結構,能夠在適當?shù)乇3掷瓤诘膹姸鹊耐瑫r配置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
9、第五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在第一至第四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中,所述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具有將所述喇叭口的周壁在厚度方向上連通的平均氣孔徑為1000μm以下的氣孔。
10、根據(jù)該結構,在通過喇叭口與軸流風扇之間的空氣產生壓力變動時,允許周壁附近的空氣透過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并且抑制過剩的空氣透過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由此,能夠降低通過軸流風扇的空氣的損失。
11、第六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在第五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中,所述平均氣孔徑為700μm以下。
12、根據(jù)該結構,在通過喇叭口與軸流風扇之間的空氣產生壓力變動時,允許周壁附近的空氣透過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并且抑制過剩的空氣透過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由此,能夠降低通過軸流風扇的空氣的損失。
13、解決上述課題的第七觀點的室外機具備第一至第六觀點的熱交換器單元。
14、根據(jù)該結構,在通過喇叭口與軸流風扇之間的空氣產生壓力變動時,空氣容易透過壓力變動成分透過部,因此,能夠減小壓力變動。由此,能夠減輕在喇叭口產生的表面渦流,因此,能夠適當?shù)亟档陀杀砻鏈u流引起的風噪聲。
1.一種熱交換器單元(20),其具備軸流風扇(30)、喇叭口(40)、熱交換器(50)以及收納所述軸流風扇(30)、所述喇叭口(40)和所述熱交換器(50)的殼體(60),其特征在于,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交換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7.一種室外機,其特征在于,具備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單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