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進風蓋的空調室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有進風蓋的空調室內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一發(fā)明專利,其公告號為CN 101619875 B,該發(fā)明公開一種分體空調的室內機,包括室內機的外殼,貫流風輪、換熱器、排水機構及一個以上的送風口和進風口,送風口位于室內機外殼的正面,貫流風輪的圓心的垂直方向與后蝸舌上的最短間距點到貫流風輪的圓心的連線的夾角α的范圍為-10?+70度。所述的換熱器呈入形,換熱器由二個換熱折片組合而成,位于長側邊的換熱折片設置在貫流風輪下方后側,位于短側邊的換熱折片設置在貫流風輪下方前側,貫流風輪設置在換熱器的上方,該二個換熱折片之間的夾角β為80?120度。位于長側邊的換熱折片的長度和位于短側邊的換熱折片的長度的比值范圍為1.4?4。
[0003]現有一實用新型專利,其公告號為CN 204678504 U,該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空調器室內機及空調系統(tǒng),空調器室內機包括頂板、連接頂板的背板、及連接背板且與頂板相對設置的面板及兩相對設置的側板,頂板、背板、面板及側板圍成一具有出風口的容置空間,頂板及/或背板用于將空調器室內機進行固定安裝,面板上設有進風口,一導風板轉動安裝于出風口內。
[0004]上述空調器室內機的進風口均不可調,不方便改變進風口的風量,使得進風效率不尚。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有進風蓋的空調室內機,解決現有技術中進風口處的風量不可調的技術問題。
[0006]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帶有進風蓋的空調室內機,其包括殼體、換熱器及風機;殼體的下側面上設有回風口,殼體的正面設有出風口;換熱器設置在回風口的上方;風機設置在換熱器的上方,風機包括相互配合設置的貫流風輪和蝸殼,蝸殼上具有出風開口;還包括進風蓋,進風蓋設置在回風口的下方,進風蓋與殼體之間通過用于懸掛進風蓋的連接組件活動連接。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具有便于安裝、厚度小、既可采用嵌入式安裝、又可采用吊頂式安裝的特點,同時在不影響外觀的情況下,可以上下移動進風蓋,調整回風口處的前后進風量,有效提升進風效率,結構簡單,易操作。
[0008]進一步:還包括接水盤,接水盤設置在回風口與換熱器之間;接水盤與殼體固定連接,進風蓋的上側與接水盤的下側之間通過連接組件活動連接。
[0009]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接水盤用于將換熱器中的冷凝水排出。
[0010]進一步:接水盤的下端至少設有一個第一安裝底座;進風蓋的上端設有與第一安裝底座一一對應的第二安裝底座;第一安裝底座與第二安裝底座之間通過連接組件活動連接。
[0011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安裝底座、第二安裝底座可方便安裝連接組件。
[0012]進一步:連接組件為曳引鏈,曳引鏈的上端與第一安裝底座相連接,曳引鏈的下端與對應的第二安裝底座相連接。
[0013]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中連接組件采用曳引鏈,結構簡單,方便安裝。
[0014]進一步:曳引鏈包括至少兩個鏈板,至少兩個鏈板首尾依次轉動連接組成一個具有兩個自由端的鏈式結構;鏈式結構的一個自由端與第一安裝底座轉動連接,鏈式結構的另一個自由端與對應的第二安裝底座轉動連接。
[0015]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曳引鏈采用至少兩個鏈板組成,結構簡單,方便安裝。
[0016]進一步:曳引鏈包括兩個鏈板,兩個鏈板為第一鏈板和第二鏈板;第一鏈板的上端與第一安裝底座轉動連接,第一鏈板的下端與第二鏈板的上端轉動連接,第二鏈板的下端與第一安裝底座相對應的第二安裝底座轉動連接。
[0017]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曳引鏈只采用兩個鏈板,結構簡單,方便加工,方便安裝。
[0018]進一步:連接組件為伸縮桿,伸縮桿的上端與第一安裝底座相連接,伸縮桿的下端與第一安裝底座相對應的第二安裝底座相連接。
[0019]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伸縮桿一方面可以懸掛進風蓋,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進風蓋的作用。
[0020]進一步:第一安裝底座設為兩個,第二安裝底座設為兩個;兩個第二安裝底座并列設置在進風蓋上端面的中部。
[0021]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方便加工。
[0022]進一步:本發(fā)明還包括卡合結構;卡合結構包括設置在接水盤上的連接板和設置在進風蓋上與連接板相對應的凸起,連接板上設有與凸起相匹配的卡槽。
[0023]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合結構可以進一步固定進風蓋。
[0024]進一步:凸起與第二安裝底座一體成型。
[0025]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加工。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發(fā)明關閉進風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圖1的剖視圖;
[0028]圖3為本發(fā)明打開進風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4為圖3的剖視圖;
[0030]圖5為本發(fā)明中連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6為本發(fā)明中進風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0033]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帶有進風蓋的空調室內機,其包括殼體1、換熱器2及風機3。
[0034]殼體I的下側面上設有回風口 11,殼體I的正面設有出風口 12。
[0035]換熱器2設置在回風口11的上方。
[0036]風機3設置在換熱器2的上方,風機3包括相互配合設置的貫流風輪31和蝸殼32,蝸殼32上具有出風開口。
[0037]本發(fā)明還包括進風蓋4,進風蓋4設置在回風口 11的下方,進風蓋4與殼體I之間通過用于懸掛進風蓋4的連接組件6活動連接,進風蓋4主要用于蓋住回風口 11,當打開進風蓋4時,連接組件6可以起到懸掛進風蓋4的作用。
[0038]本發(fā)明還可以作如下進一步優(yōu)化:
[0039]如圖5、圖6所示,一種帶有進風蓋的空調室內機還包括接水盤5,接水盤5主要用于將換熱器2中的冷凝水排出,接水盤5設置在回風口 11與換熱器2之間,具體地,接水盤5要設置在換熱器2排冷凝水低處的下方,這樣才能接住滴出的冷凝水;接水盤5與殼體I固定連接,固定連接的方式可以是卡合連接、螺釘連接等,進風蓋4的上側與接水盤5的下側之間通過連接組件6活動連接。
[0040]進一步,接水盤5的下端至少設有一個第一安裝底座51;進風蓋4的上端設有與第一安裝底座51—一對應的第二安裝底座41;第一安裝底座51與第二安裝底座41之間通過連接組件6活動連接。第一安裝底座51、第二安裝底座41可方便安裝連接組件6 ο為了使得整個結構比較和諧,最好第一安裝底座51設為兩個,第二安裝底座41設為兩個;兩個第二安裝底座41設置在進風蓋4上端面的中部,該處的中部可以參考圖6所示,具體地是指兩個第二安裝底座41設置在靠近進風蓋4的水平中線LI上,且關于豎直中線L2對稱。
[0041]具體地,連接組件6為曳引鏈,曳引鏈的上端與第一安裝底座51相連接,曳引鏈的下端與其上端連接的第一安裝底座51相對應的第二安裝底座41相連接。曳引鏈可以采用金屬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考慮到接水盤5質量比較輕,最好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0042]具體地,本發(fā)明的曳引鏈包括至少兩個鏈板,多個鏈板首尾轉動連接、并組成一個具有兩個自由端的鏈式結構;鏈式結構的一個自由端與第一安裝底座51轉動連接,鏈式結構的另一個自由端與對應的第二安裝底座41轉動連接。曳引鏈也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板式鏈或圓環(huán)式鏈。
[0043]具體地,如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