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熱交換器、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以及散熱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952947閱讀:406來源:國知局
熱交換器、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以及散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熱交換器、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以及散熱器,提高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熱交換器(3)在控制裝置(2)的內(nèi)氣和外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器(3)具有散熱器(20),散熱器(20)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24)、(25)、以及將一對板部件(24)、(25)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在板部件(24)、(25)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個風洞(30)的多個散熱片(29),熱交換器(3)構成為,內(nèi)氣和外氣交替地流過多個風洞(30)的至少一部分。
【專利說明】
熱交換器、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以及散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實施方式涉及熱交換器、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以及散熱器。
【背景技術】
[0002]日本特開平5-99578號公報記載了一種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利用內(nèi)氣吸入用風扇從內(nèi)氣吸入口吸入內(nèi)氣,使其通過內(nèi)氣通道而從內(nèi)氣排出口排出,并且,利用外氣吸入用風扇從外氣吸入口吸入外氣,使其通過外氣通道,同時經(jīng)由內(nèi)氣通道和外氣通道之間的間隔壁對內(nèi)氣和外氣進行熱交換,進而從外氣排出口排出。
[0003]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熱交換器中,內(nèi)氣和外氣經(jīng)由間隔壁來進行熱交換,但由于間隔壁構成殼體的一部分,因此存在厚度增大的情況,熱阻容易增大。另外,由于傳熱主要經(jīng)由間隔壁進行,因此傳熱面積容易受到間隔壁的大小的制約。因此,為了實現(xiàn)熱交換效率的進一步提高,期望裝置結構的進一步優(yōu)化。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是鑒于這樣的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提高熱交換效率的熱交換器、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以及散熱器。
[0005]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觀點,應用一種熱交換器,其在第I流體和第2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所述熱交換器具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以及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散熱片將所述一對板部件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風洞,所述多個風洞在所述板部件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散熱器構成為,所述第I流體和所述第2流體交替地流過所述多個風洞。
[0006]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觀點,應用一種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其具有:具備在通電時發(fā)熱的部件的控制裝置;以及在所述控制裝置的內(nèi)氣和外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所述熱交換器。
[0007]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觀點,應用一種熱交換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熱交換器具有散熱器并且在第I流體和第2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所述散熱器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以及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散熱片將所述一對板部件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風洞,所述多個風洞在所述板部件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一對板部件中的一個板部件上,相對于所述多個風洞,每隔一個所述風洞而形成與所述風洞連通的第I開口;在所述一對板部件中的另一個板部件上,以與形成在所述一個板部件上的多個所述第I開口在所述風洞的并列方向上錯開I個所述風洞進行配置的方式,相對于所述多個風洞,每隔一個所述風洞而形成所述第I開口;以及對所述多個風洞的兩端部進行封閉。
[0008]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觀點,應用一種熱交換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熱交換器具有散熱器并且在第I流體和第2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所述散熱器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以及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散熱片將所述一對板部件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風洞,所述多個風洞在所述板部件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一對板部件中的一個板部件上,相對于所述多個風洞,每隔一個所述風洞而形成與所述風洞連通的第I開口;保留多個第2開口而封閉所述多個風洞的兩端部,所述多個第2開口是與形成在所述一個板部件上的多個所述第I開口在所述風洞的并列方向上錯開I個所述風洞而配置的。
[0009]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觀點,應用一種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以及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散熱片將所述一對板部件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風洞,所述多個風洞在所述板部件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散熱器構成為,所述第I流體和所述第2流體交替地流過所述多個風洞。
[001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表示具備本實用新型的熱交換器的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的整體的概要結構的一例的示意圖。
[0012]圖2是表示熱交換器的結構的一例的分解立體圖。
[0013]圖3是表示熱交換器的結構的一例的從后方側觀察的立體圖。
[0014]圖4是表示熱交換器的結構的一例的從前方側觀察的立體圖。
[0015]圖5A是散熱器的后視圖。
[0016]圖5B是散熱器的VB-VB截面處的截面圖。
[0017]圖5C是散熱器的前視圖。
[0018]圖6是從右斜前方觀察散熱器的立體圖。
[0019]圖7是表示僅在一個板部件上形成狹縫的變形例的熱交換器的結構的一例的分解立體圖。
[0020]圖8A是散熱器的后視圖。
[0021]圖8B是密封件的俯視圖。
[0022]圖8C是散熱器的VIIIC-VIIIC截面處的截面圖。
[0023]圖8D是散熱器的前視圖。
[0024]圖9是表示散熱器的狹縫為連續(xù)形狀的變形例的熱交換器的結構的一例的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參照附圖對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為了方便說明熱交換器等的結構,有時適當使用上下左右等方向,這些方向是指各圖中示出的方向。但是,這些方向并不用于限定熱交換器等的各結構的位置關系。
[0026]〈1.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的整體概要結構〉
[0027]使用圖1對具備本實用新型的熱交換器的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的整體概要結構的一例進行說明。
[0028]如圖1所示,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I具有:具備未圖示的在通電時發(fā)熱的部件的控制裝置2;以及熱交換器3,其在作為暖氣的控制裝置2的內(nèi)氣(第I流體的一例)和作為溫度低于上述暖氣的冷氣的控制裝置2的外氣(即大氣。第2流體的一例)之間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器3被安裝在控制裝置2的殼體2a的一個側面例如后側面2al上。
[0029]上述控制裝置2例如是對工業(yè)用機器人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等。這樣的控制裝置大多是在機器人所工作的工廠內(nèi),例如漂浮有灰塵或油霧等的環(huán)境下使用的,因此有時成為密封殼體。另一方面,由于在控制裝置2內(nèi)收容有在通電時發(fā)熱的部件,因此優(yōu)選的是對密封殼體的內(nèi)氣進行冷卻。因此,使用了具備熱交換器3的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I。
[0030]例如在控制裝置2是具備逆變器裝置等電力轉換部的裝置的情況下,上述通電時發(fā)熱的部件包括功率模塊和電容器等,但并不限于此。另外,與內(nèi)氣進行熱交換的第2流體并不限于外氣,也可以使用對外氣積極地進行冷卻后得到的冷氣。
[0031]熱交換器3具有:例如長方體形狀的散熱器20、設置于散熱器20的控制裝置2側的內(nèi)氣風扇4(第I風扇的一例)、以及設置于散熱器20的與控制裝置2相反側的外氣風扇6(第2風扇的一例)。內(nèi)氣風扇4將控制裝置2的內(nèi)氣送到散熱器20的風洞(后面敘述)。外氣風扇6朝向與內(nèi)氣相對的方向將控制裝置2的外氣送到散熱器20的風洞(后面敘述)。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內(nèi)氣風扇4被配置于散熱器20的左右方向的一側(例如右側),外氣風扇6被配置于散熱器2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側(例如左側)。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風扇4、6均設置于排氣口側作為排氣風扇使用,不過,也可以將風扇4、6設置于吸氣口側作為吸氣風扇使用。另外,內(nèi)氣和外氣的送風方向并不需要一定是相對的方向,也可以是相同的方向。關于散熱器20的詳細結構,將在后面敘述。
[0032]〈2.熱交換器的結構〉
[0033]接著,使用圖2?圖4對熱交換器的結構的一例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熱交換器3具有:收容上述散熱器20的殼體1 (外殼的一例);2個密封件22 (第I封閉部件的一例),其被安裝于散熱器20的左右方向兩端的開口部21 (圖2僅圖示出右側的開口部21),將設置于散熱器20的多個風洞30的左右兩端封閉;覆蓋在殼體10的右壁部1c上的殼體罩8;上述內(nèi)氣風扇4和上述外氣風扇6 ;以及覆蓋外氣風扇6的風扇罩7。
[0034]殼體罩8例如在后端部具有向左方垂直地彎折的彎折片8a。散熱器20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24、25,前側的板部件24位于控制裝置2的安裝有熱交換器3的殼體2a的后側面2al側。如圖2和后面所述的圖5A所示,在后側的板部件25的左側和右側,分別沿上下方向并列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形成的多個狹縫27(第I開口的一例)。另外,如圖4和后面所述的圖5C所示,在前側的板部件24的左側和右側,分別沿上下方向并列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形成的多個狹縫26 (第I開口的一例)。另外,在圖4中,右側的狹縫26被內(nèi)氣風扇單元4A所遮擋。狹縫26、27與設置于散熱器20的風洞30連通。
[0035]殼體10例如是大致長方體形狀的箱體,在本例中,在右壁部1c上靠后側設置有供散熱器20插入的大致矩形形狀的開口部12。在殼體10的下方的底部上設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支撐板11a,支撐板Ila的前側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保持板11b,該保持板Ilb對設置于殼體10內(nèi)的散熱器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進行規(guī)定。在殼體10的后壁部1a上設置有被中間部的分離部15左右劃分的例如大致矩形形狀的外氣吸入用開口部13和外氣排氣用開口部14。
[0036]散熱器20在左右兩端的開口部21處分別安裝有密封件22的狀態(tài)下從開口部12插入到殼體10內(nèi),并在支撐板Ila上向左方滑動而被壓入至規(guī)定位置。之后,從右側的密封件22的上方覆蓋殼體罩8,散熱器20利用被緊固于右壁部1c的螺紋孔41a中的螺釘41被固定到右壁部1c上。此時,殼體罩8的彎折片8a利用經(jīng)由殼體10的后壁部1a的長孔42a被緊固于散熱器20的板部件25的螺紋孔52中的螺釘42,與后壁部1a—同被固定到板部件25上。夕卜氣排氣用開口部14的周圍利用經(jīng)由后壁部1a的長孔43a被緊固于板部件25的螺紋孔53的螺釘43而被固定到板部件25上。由此,散熱器20被設置為被定位于殼體10內(nèi)的狀態(tài)。
[0037]密封件22例如是由金屬、樹脂、橡膠材料等構成的板部件。密封件22只要是能夠封閉散熱器20的風洞30的左右兩端的部件即可,其形狀、大小、材質等沒有特別限定。
[0038]如圖3所示,設置于殼體10內(nèi)的散熱器20被定位成:板部件25的右側的狹縫27位于外氣吸入用開口部13內(nèi),左側的狹縫27位于外氣排氣用開口部14內(nèi)。板部件25的左側的狹縫27被外氣風扇單元6A覆蓋。
[0039]在殼體10的后壁部1a的左側,在外氣排氣用開口部14的周圍安裝有外氣風扇安裝框16。外氣風扇安裝框16具有I個或多個(在本例中為3個)圓形開口 16&。3個圓形開口 16a被排列在上下方向上。外氣風扇單元6A具有:I個或多個(在本例中為3個)外氣風扇6、外氣風扇安裝框16、以及與外氣風扇6數(shù)量相同的風扇罩7。3個外氣風扇6被上下配置。關于3個外氣風扇6,通過將未圖示的多個螺釘插入到外氣風扇安裝框16的對應的螺紋孔16b而例如與未圖示的螺母緊固在一起,由此各風扇以面對圓形開口 16a的狀態(tài)被安裝到外氣風扇安裝框16上。在各外氣風扇6上分別安裝有上述風扇罩7。風扇罩7具有大小不同的多個同心設置的圓環(huán)狀線材,且風扇罩7覆蓋對應的外氣風扇6的排氣口。
[0040]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殼體10的前壁部1b以具有與殼體10的前側面大致相同大小的開口部17的方式大幅開口。設置于殼體10內(nèi)的散熱器20被配置成朝向后方偏移了與內(nèi)氣風扇單元4A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對應的量,以便將內(nèi)氣風扇單元4A收容在殼體10內(nèi)。散熱器20的前側的板部件24處于從開口部17向后方后退的狀態(tài),板部件24的左側和右側的狹縫26分別在上述后退的位置處面對開口部17。右側的狹縫26被內(nèi)氣風扇單元4A覆蓋。在右側的狹縫26的周圍,利用被緊固于板部件24的螺紋孔54(參照后面敘述的圖5C)的螺釘44來安裝內(nèi)氣風扇安裝框18。
[0041]內(nèi)氣風扇單元4A具有I個或多個(在本例中為3個)內(nèi)氣風扇4以及內(nèi)氣風扇安裝框18,3個內(nèi)氣風扇4被上下配置。關于3個內(nèi)氣風扇4,通過將未圖示的多個螺釘插入到內(nèi)氣風扇安裝框18的對應的螺紋孔而例如與未圖示的螺母緊固在一起等方式,由此將該3個內(nèi)氣風扇4安裝到內(nèi)氣風扇安裝框18上。安裝于散熱器20的板部件24上的內(nèi)氣風扇單元4A被配置為:以不從殼體10突出的方式被收容到內(nèi)部,3個內(nèi)氣風扇4面對右側的狹縫26。另外,在殼體10的左壁部1d上例如設置有纜線貫穿插入用的索環(huán)19。
[0042]〈3.散熱器的詳細結構〉
[0043]接著,使用圖5A?圖5C以及圖6對散熱器20的詳細結構的一例進行說明。圖5A是散熱器20的后視圖,圖5B是圖5A和圖5C的VB-VB截面處的、從散熱器20的左方觀察的截面圖,圖5C是散熱器20的前視圖。圖6是從右方觀察散熱器20的板部件24側的立體圖。
[0044]如圖5B所示,散熱器20具有相對配置的上述一對板部件24和板部件25、以及設置在這些板部件24和板部件25之間的多個散熱片29。多個散熱片29將板部件24和板部件25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上述風洞30,這多個風洞30在上下方向(板部件的面方向的一例)上并列配置。風洞30是供內(nèi)氣和外氣流動的流路,從各風洞30的左右方向上觀察的形狀例如是具有相同面積的長方形。板部件24和板部件25的上端之間和下端之間分別通過頂板28a和底板28b連接。
[0045]如圖5B、圖5C以及圖6所示,分別形成在板部件24的右側和左側的多個狹縫26相對于多個風洞30,在上下方向上以每隔一個風洞30的方式形成,并以每隔一個風洞30的方式與風洞30連通。如圖5A、圖5B以及圖6所示,分別形成在板部件25的右側和左側的多個狹縫27相對于多個風洞30,在上下方向上以每隔一個風洞30的方式形成,并以每隔一個風洞30的方式與風洞30連通。另外,這些狹縫26和狹縫27被配置為在風洞30的并列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錯開I個風洞30。通過這樣的散熱器20的結構,實現(xiàn)了內(nèi)氣和外氣交替地流過多個風洞30的結構。
[0046]另外,在圖5A?圖5C所示的例子中,例如根據(jù)制造上或設計上的情況等,成為了不使用多個風洞30中上端的I個風洞30和下端的2個風洞30的結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構成為使內(nèi)氣和外氣交替地流過這些風洞30。
[0047]〈4.熱交換器的熱交換動作〉
[0048]對上述熱交換器3的熱交換動作的一例進行說明。熱交換器3使外氣風扇6和內(nèi)氣風扇4工作,進行控制裝置2的內(nèi)氣和熱交換器3的外氣之間的熱交換。
[0049]S卩,通過外氣風扇6的工作,如圖5A中箭頭所示,熱交換器3的外氣經(jīng)由殼體10的外氣吸入用開口部13從散熱器20的板部件25的右側的狹縫27流入散熱器20內(nèi),并在風洞30內(nèi)從右側朝左側進行送風。另外,通過內(nèi)氣風扇4的工作,如圖5C中箭頭所示,控制裝置2的內(nèi)氣經(jīng)由殼體10的開口部17從散熱器20的板部件24的左側的狹縫26流入散熱器20內(nèi),并在風洞30內(nèi)從左側朝右側進行送風。
[0050]由此,如圖5B所示,經(jīng)由散熱片29,在內(nèi)氣與外氣之間,進行熱交換,所述內(nèi)氣在多個風洞30的每隔一個的風洞30內(nèi)流動,所述外氣在多個風洞30的與流過內(nèi)氣的風洞30相鄰的每隔一個的風洞30內(nèi),朝向與內(nèi)氣相反的方向流動。即,內(nèi)氣的熱量經(jīng)由散熱片29被傳遞給外氣。通過熱交換而被冷卻的內(nèi)氣從板部件24的右側的狹縫26流出到散熱器20外,并從殼體10的前壁部1b的開□部17排出到控制裝置2內(nèi),控制裝置2內(nèi)被冷卻。另一方面,通過熱交換而被加熱的外氣從板部件25的左側的狹縫27流出到散熱器20外,并從殼體10的后壁部1a的外氣排氣用開口部14排出至熱交換器3的外部。
[0051 ] 〈5.熱交換器的制造方法〉
[0052]具有上述結構的散熱器20能夠利用一般流通的通用的散熱器(例如2面或4面安裝型的散熱器)進行制造。這些作為通用品的散熱器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以及將一對板部件之間的空間隔開為多個風洞的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風洞在板部件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
[0053]首先,在上述通用的散熱器的一對板部件的一個例如板部件24上,相對于多個風洞30,每隔一個風洞30而形成與風洞30連通的狹縫26。接著,在一對板部件的另一個例如板部件25上,以與形成在板部件24上的多個狹縫26在風洞30的并列方向(上下方向)上錯開I個風洞30進行配置的方式,相對于多個風洞30,每隔一個風洞30而形成狹縫27。這些狹縫
26、27例如能夠通過銑削加工等形成。這樣就制造出本實施方式的散熱器20的制造。
[0054]之后,多個風洞30的兩端部例如使用密封件22等封閉部件進行封閉。接著,將散熱器20插入并固定到殼體10內(nèi),安裝殼體罩8、內(nèi)氣風扇4以及外氣風扇6等,由此完成熱交換器3的制造。
[0055]〈6.實施方式的效果〉
[0056]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3是在內(nèi)氣和外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器,熱交換器3具有散熱器20,散熱器20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24、25、以及將一對板部件24、25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在這些板部件24、25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個風洞30的多個散熱片29,熱交換器3構成為:內(nèi)氣和外氣交替地流過多個風洞30的至少一部分。
[0057]通過上述結構,內(nèi)氣從上下方向的兩側面被外氣夾著,從內(nèi)氣到外氣的傳熱是經(jīng)由多個散熱片29進行的,因此與經(jīng)由板部件24、25等進行傳熱的情況相比,能夠大幅度增大傳熱面積。另外,一般而言,散熱器的散熱片29被形成為比板部件24、25薄,因此通過使內(nèi)氣與外氣之間的間隔壁成為散熱片29,能夠使間隔壁大幅度變薄。并且,在傳熱路徑上不存在2個以上部件的接觸(例如在作為間隔壁的板部件24、25等上安裝分體的散熱器等),因此不會產(chǎn)生接觸熱阻。由此,能夠降低內(nèi)氣與外氣之間的熱阻,因此能夠提高熱交換效率。
[0058]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散熱器20在一對板部件24、25的至少一方(本實施方式中為雙方)上,相對于多個風洞30,每隔一個風洞30而形成有與風洞30連通的狹縫26、
27。由此,能夠實現(xiàn)下述效果。
[0059]S卩,能夠利用狹縫26、27,使空氣從與風洞30的延伸設置方向(左右方向)不同的方向(板部件24、25的配置方向。即前后方向)流入、流出散熱器20,因此風扇等的配置自由度提尚。因此,能夠提尚熱交換器3的設計自由度。
[0060]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散熱器20在一對板部件24、25雙方上,相對于多個風洞30,每隔一個風洞30而形成有狹縫26、27,形成在一個板部件24上的多個狹縫26和形成在另一個板部件25上的多個狹縫27被配置為在風洞30的并列方向(上下方向)上錯開I個風洞30。由此,能夠實現(xiàn)下述效果。
[0061 ]即,通過在一對板部件24、25雙方上形成狹縫26、27,能夠分別使內(nèi)氣和外氣從前后方向兩側流入、流出散熱器20。由此,能夠在散熱器20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內(nèi)氣風扇4和外氣風扇6,因此能夠使得熱交換器3在風洞30的延伸設置方向上的尺寸(即左右方向尺寸)小型化。
[0062]另外,一個板部件24的狹縫26和另一個板部件25的狹縫27在風洞30的并列方向上錯開I個風洞30的量而形成,由此能夠實現(xiàn)內(nèi)氣和外氣交替地流過多個風洞30的結構。
[0063]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熱交換器3具有對多個風洞30的左右兩端的開口部21進行封閉的2個密封件22。由此,能夠防止空氣從狹縫26、27以外流入、流出散熱器20,因此能夠確保經(jīng)由狹縫26的內(nèi)氣的風量以及經(jīng)由狹縫27的外氣的風量,能夠強化熱交換效率的提尚效果。另外,由于能夠隔斷內(nèi)氣的流路和外氣的流路,因此能夠確保安裝有熱交換器3的控制裝置2的密封度。
[006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分別在板部件24和板部件25上,在風洞30的延伸設置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側和另一側,分離地形成有狹縫26和狹縫27。由此,能夠實現(xiàn)下述效果。
[0065]S卩,通過在風洞30的延伸設置方向上分別分離地形成狹縫26和狹縫27,能夠使得相對于散熱器20的吸氣口和排氣口分離,能夠減少未進行熱交換而從吸氣口流到排氣口的空氣。因此,能夠提高熱交換效率。另外,通過對分離的狹縫26彼此之間的間隔和狹縫27彼此之間的間隔進行調(diào)整,還能夠對散熱器20內(nèi)的空氣的流動進行調(diào)整。
[0066]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熱交換器3具有:構成為將內(nèi)氣送到風洞30的內(nèi)氣風扇4、以及構成為朝向與內(nèi)氣相對的方向將外氣送到風洞30的外氣風扇6。由此,在多個風洞30中,內(nèi)氣和外氣的送風方向為相對的方向,能夠使內(nèi)氣和外氣交互地流動,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熱交換效率。
[0067]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尤其是,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I具有:具備在通電時發(fā)熱的部件的控制裝置2、以及在控制裝置2的內(nèi)氣和外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上述熱交換器3。由此,確保了控制裝置2的密封度,能夠實現(xiàn)如上述那樣提高了熱交換效率的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I。
[0068]另外,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散熱器20能夠利用一般流通的散熱器(例如2面或4面安裝型的散熱器),例如通過銑削加工來形成狹縫26、27,通過這樣的方式等進行制造。因此,不使用特殊的部件或特殊的加工方法,能夠抑制成本的增加。另外,由于使用了很容易得到的通用的散熱器,因此具有例如也容易適用于出廠數(shù)量少的產(chǎn)品的優(yōu)點。
[0069]〈7.變形例〉
[0070]另外,公開的實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內(nèi)容,能夠在不脫離其宗旨和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進行各種變形。以下,對這樣的變形例進行說明。
[0071](7-1.僅在一個板部件上形成狹縫的情況)
[007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散熱器20的一對板部件24、25雙方上分別設置了狹縫26和狹縫27,但也可以僅在一個板部件上形成狹縫,將前后2個密封件作為帶狹縫的密封件。
[0073]圖7以及圖8A?圖8D示出了本變形例的熱交換器的結構的一例。圖7是本變形例的熱交換器3A的分解立體圖,圖8A是本變形例的散熱器20A的后視圖,圖SB是設置在散熱器20A的左側的密封件22A的俯視圖,圖8C是圖8A和圖8D的VIIIC-VIIIC截面處的、從散熱器20A的左方觀察的截面圖,圖8D是散熱器20A的前視圖。
[0074]如圖7以及圖8A?圖8D所示,在本變形例中,關于散熱器20A,在一對板部件24、25中的一方、在本例中為前側的板部件24上,相對于多個風洞30,每隔一個風洞30而形成有狹縫26。另一方面,在后側的板部件25上未形成狹縫。在對多個風洞30的左右兩端進行封閉的2個密封件22A(第2封閉部件的一例)上,相對于多個風洞30,每隔一個風洞30而形成有與風洞30連通的開口62(第2開口的一例)。形成在板部件24上的多個狹縫26和形成在密封件22A上的多個開口 62被配置為在風洞30的并列方向(上下方向)上錯開I個風洞30的量。
[0075]另一方面,在殼體罩8A上形成有例如比密封件22A尺寸稍小的開口64。通過螺釘41和螺釘42被安裝到殼體10的右壁部1c和板部件25上的殼體罩8A以開口 64面對右側的密封件22A的方式被固定。另外,在殼體10的左側配置有外氣風扇單元60A。外氣風扇單元60A具有:I個或多個(在本例中為上下方向上配置的3個)外氣風扇60、以及安裝于殼體10的左側的未圖示的外氣風扇安裝框。在本例中,外氣風扇60是被設置于排氣口側(殼體10的左側)的排氣風扇,但也可以是設置于吸氣口側(殼體10的右側)的吸氣風扇。另外,在殼體10的左壁部1d(參考上述圖4)上形成有與殼體罩8A的開口64相同形狀和大小的開口。對于本變形例的熱交換器3A的上述以外的結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
[0076]接著,對具有上述結構的熱交換器3A的熱交換動作的一例進行說明。通過外氣風扇60的工作,如圖8A中箭頭所示那樣,熱交換器3A的外氣經(jīng)由殼體罩8A的開口 64、右側的密封件22A的開口62流入散熱器20A內(nèi),并在風洞30內(nèi)從右側朝左側進行送風。另外,通過內(nèi)氣風扇4的工作,如圖8D中箭頭所示那樣,控制裝置2的內(nèi)氣經(jīng)由殼體10的開口部17從散熱器20A的板部件24的左側的狹縫26流入散熱器20A內(nèi),并在風洞30內(nèi)從左側朝右側進行送風。
[0077]由此,如圖SC所示,經(jīng)由散熱片29,在內(nèi)氣與外氣之間,進行熱交換,所述內(nèi)氣在多個風洞30的每隔一個的風洞30內(nèi)流動,所述外氣在多個風洞30的與流過內(nèi)氣的風洞30相鄰的每隔一個的風洞30內(nèi),朝向與內(nèi)氣相反的方向流動。通過熱交換而被冷卻的內(nèi)氣從板部件24的右側的狹縫26流出到散熱器20A外,并從殼體10的前壁部1b的開口部17(參考上述圖4)排出到控制裝置2內(nèi),控制裝置2內(nèi)被冷卻。另一方面,通過熱交換而被加熱的外氣從散熱器20A的左側的開口部21流出到散熱器20A外,并經(jīng)由左側的密封件22A的開口 62和殼體10的左壁部1d的未圖示的開口排出到熱交換器3A的外部。
[0078]密封件22A例如是金屬板,開口62例如能夠通過穿孔加工等形成。不過,密封件22A只要是能夠對散熱器20A的一部分的風洞30的左右兩端進行封閉的部件即可,其形狀、大小、材質等并沒有特別限定。
[0079]另外,在圖8所示的例子中,例如根據(jù)制造上或設計上的情況等,成為了外氣以相同方向流入多個風洞30中下端的3個風洞30的結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構成為內(nèi)氣和外氣交替地流入這些風洞30。
[0080]具有上述結構的散熱器20A與上述的散熱器20相同,能夠利用一般流通的通用的散熱器(例如2面或4面安裝型的散熱器)進行制造。
[0081]S卩,首先,在上述通用的散熱器的一對板部件的一方、例如板部件24上,相對于多個風洞30,每隔一個風洞30而形成與風洞30連通的狹縫26。該狹縫26例如能夠通過銑削加工等形成。接著,保留多個開口 62而封閉多個風洞30的兩端部,多個開口 62被配置為與形成在上述板部件24上的多個狹縫26在風洞30的并列方向(上下方向)上錯開I個風洞30的量。該封閉是通過在散熱器20A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2個密封件22A而進行的。這樣就制造出本變形例的散熱器20A。
[0082]之后,將散熱器20A插入并固定到殼體10內(nèi),安裝殼體罩8A、內(nèi)氣風扇4以及外氣風扇60等,由此制造出熱交換器3A。
[0083]在本變形例中,通過上述結構,能夠使內(nèi)氣和外氣中的一方例如外氣,相對于散熱器20A在風洞30的延伸設置方向上進行送風,能夠使另一方例如內(nèi)氣相對于散熱器20A從側方(前方)流入、流出。由此,與使內(nèi)氣和外氣兩者從側方(前后方向)流入、流出的情況相比,針對其中一方減少流路的彎曲而降低流路阻力,因此能夠提高熱交換效率。另外,僅在一對板部件24、25中的一方、在本變形例中是板部件24上形成狹縫即可,因此,與在兩個板部件24、25上形成狹縫的情況相比,能夠與加工減少量相應地削減制造工序,能夠降低成本。
[0084]另外,根據(jù)本變形例的熱交換器3A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通過將形成有開口62的密封件22A設置在散熱器20A的左右兩側,能夠保留開口 62而對多個風洞30的兩端部進行封閉。由此,不需要進行板部件25的銑削加工。另外,如上所述,能夠通過比銑削加工有利于成本節(jié)約的例如穿孔加工等在密封件22A上形成開口 62。其結果是,例如與在兩個板部件24、25上形成狹縫的情況相比,能夠降低成本。
[0085](7-2.散熱器的狹縫為連續(xù)形狀的情況)
[008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相對于散熱器20的板部件24、25,狹縫26、27分別形成為在左右方向上分離的形狀,不過,狹縫也可以為連續(xù)的形狀。圖9示出了本變形例的熱交換器的結構的一例。
[0087]如圖9所示,在本變形例的熱交換器3B中,在散熱器20B的板部件25上沿著風洞30的延伸設置方向(左右方向)形成有連續(xù)形狀的多個非分離狹縫32(第I開口的一例)。各非分離狹縫32與風洞30連通,且相對于多個風洞30以每隔一個風洞30的方式形成。另外,雖然省略了圖示,但在散熱器20B的前側的板部件24上,與上述的散熱器20—樣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分離的多個狹縫26(參考圖4和圖5)。形成在板部件25上的多個非分離狹縫32和形成在板部件24上的多個狹縫26被配置為在風洞30的并列方向(上下方向)上錯開I個風洞30的量。
[0088]非分離狹縫32的中間部被殼體10的后壁部1a的分離部15(封閉部的一例)封閉。另外,在殼體10的前壁部1b的中間部上設置有對開口部17進行左右劃分的與上述分離部15相同形狀的分離部的情況下,板部件24的狹縫26也可以是在風洞30的延伸設置方向上呈連續(xù)的形狀的非分離狹縫。
[0089]根據(jù)本變形例,通過將非分離狹縫32沿風洞30的延伸設置方向形成為連續(xù)形狀,與分離地形成狹縫的情況相比能夠縮短加工時間,還能夠降低成本。
[0090]另外,在上述說明中,當存在“垂直”、“平行“、“平面”等記載內(nèi)容的情況下,該記載內(nèi)容并不具有嚴格的意義。即,這些“垂直”、“平行“、“平面”允許在設計上和制造上的公差及誤差,表示“實質上垂直”、“實質上平行”、“實質上為平面”。
[0091]另外,在上述說明中,當存在外觀上的尺寸或大小“相同”、“相等”、“不同”等記載內(nèi)容的情況下,該記載內(nèi)容并不具有嚴格的意義。即,這些“相同”、“相等”、“不同”允許在設計上和制造上的公差及誤差,表示“實質上相同”、“實質上相等”、“實質上不同”。
[0092]另外,除上文已敘述的內(nèi)容外,也可以將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的方法適當組合來使用。此外,雖然未一一例示,但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nèi)施加各種變更進行實施。
【主權項】
1.一種熱交換器,其在第I流體和第2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該熱交換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具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具有: 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以及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散熱片將所述一對板部件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風洞,所述多個風洞在所述板部件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散熱器構成為,所述第I流體和所述第2流體交替地流過所述多個風洞的至少一部分。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在所述一對板部件的至少一方上,相對于所述多個風洞,每隔一個所述風洞而形成有與所述風洞連通的第I開口。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在所述一對板部件雙方上,相對于所述多個風洞,每隔一個所述風洞而形成有所述第I開口, 形成在一方的所述板部件上的多個所述第I開口與形成在另一方的所述板部件上的多個所述第I開口被配置為在所述風洞的并列方向上錯開I個所述風洞。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還具有多個第I封閉部件,所述多個第I封閉部件分別將所述多個風洞的兩端部封閉。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還具有多個第2封閉部件,所述多個第2封閉部件分別將所述多個風洞的兩端部封閉,所述散熱器在所述一對板部件的一方上,相對于所述多個風洞,每隔一個所述風洞而形成有所述第I開口,在所述第2封閉部件上,相對于所述多個風洞,每隔一個所述風洞而形成有與所述風洞連通的第2開口,形成在所述板部件上的多個所述第I開口與形成在所述第2封閉部件上的多個所述第2開口被配置為在所述風洞的并列方向上錯開I個所述風洞。6.根據(jù)權利要求2?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部件上,在所述風洞的延伸設置方向上的一側和另一側分離地形成有所述第I開口。7.根據(jù)權利要求2?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還具有外殼,所述外殼收容所述散熱器,在所述板部件上沿所述風洞的延伸設置方向,以連續(xù)的形狀形成有所述第I開口,所述外殼具有封閉部,所述封閉部針對所述一對板部件的至少一方,將多個所述第I開口的中間部封閉。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還具有: 第I風扇,其構成為將所述第I流體送到所述風洞,以及第2風扇,其構成為朝向與所述第I流體相對的方向,將所述第2流體送到所述風洞。9.一種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其具有:具備在通電時發(fā)熱的部件的控制裝置;以及在所述控制裝置的第I流體和第2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器,該帶熱交換器的控制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具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以及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散熱片將所述一對板部件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風洞,所述多個風洞在所述板部件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散熱器構成為,所述第I流體和所述第2流體交替地流過所述多個風洞的至少一部分。10.—種散熱器,其在第I流體和第2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該散熱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相對配置的一對板部件;以及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散熱片將所述一對板部件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風洞,所述多個風洞在所述板部件的面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散熱器構成為,所述第I流體和所述第2流體交替地流過所述多個風洞的至少一部分。
【文檔編號】F28D9/00GK205642103SQ201620459234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9日
【發(fā)明人】岡本弘
【申請人】株式會社安川電機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信阳市| 辰溪县| 尼玛县| 镇远县| 太仆寺旗| 确山县| 宜州市| 上林县| 扎鲁特旗| 泰顺县| 惠安县| 顺义区| 诸暨市| 溧阳市| 平果县| 湛江市| 阳泉市| 浦城县| 波密县| 苏尼特左旗| 慈溪市| 吉水县| 邓州市| 万盛区| 赞皇县| 康保县| 石景山区| 江源县| 峡江县| 偏关县| 阿勒泰市| 固镇县| 宁阳县| 张家川| 邓州市| 卢湾区| 惠安县| 修水县| 平江县| 江川县|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