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噴射器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噴射器抽吸在低壓側汽化的氣體致冷劑,并通過將膨脹能轉換為壓力能,提高將被吸入壓縮機的致冷劑的壓力。
另一方面,在JP-Y-59-13571中公開揭示的常規(guī)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設有一個用于致冷操作的噴射器和另一個用于加熱操作的噴射器,兩個噴射器之一被切換于致冷和加熱操作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致冷劑僅由任何一個噴射器減壓和膨脹,所以,被吸入壓縮機的致冷劑的壓力高于一般致冷劑循環(huán)中的壓力,其中致冷劑是通過諸如膨脹閥和毛細管等減壓器件減壓和膨脹的。因此,在從這種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壓縮機釋放的致冷劑壓力等同于一般的致冷劑循環(huán)中的壓力時,這種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高壓側致冷劑的溫度變得低于一般的致冷劑循環(huán)中的溫度。因此,在加熱操作時,加熱性能不能得到足夠的改善。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有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在加熱操作中充分地提高加熱溫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在帶含有噴嘴和增壓部噴射器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至少流經外部熱交換器和內部熱交換器兩者之一的致冷劑的流動方向在冷卻操作中與在加熱操作中的流動方向是相同的,在所述冷卻操作中熱量從艙室向外部輻射,而在所述加熱操作中,熱量從外部向艙室輻射。因此,至少在外部和內部熱交換器兩者之一中,可有效地改善熱交換性能。由于在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兩者中至少可將流經外部熱交換器和內部熱交換器兩者之一的致冷劑的流動方向設定為相同,所以可在外部熱交換器和內部熱交換器每個的致冷劑入口,配置諸如致冷劑分配部件(如節(jié)流閥)這類特殊部件。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改善外部熱交換器和內部熱交換器每一個當中的致冷劑分配性能。
在本發(fā)明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配置有第一至第四開關單元,以使流經外部熱交換器和內部熱交換器的致冷劑流動方向能在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中被設置得相同。設置第一開關單元,用于在致冷劑從壓縮機流向外部熱交換器以及致冷劑從壓縮機流向內部熱交換器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設置第二開關單元,用于在液體致冷劑從氣-液分離器流向內部熱交換器以及液體致冷劑致冷劑從氣-液分離器流向外部熱交換器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設置第三開關單元,用于在致冷劑從外部熱交換器流入噴射器的噴嘴以及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流入噴射器的噴嘴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設置第四開關單元,用于在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流入噴射器的增壓部分以及致冷劑從外部熱交換器流入噴射器的增壓部分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在具有噴射器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配置有使從內部熱交換器流入的致冷劑減壓的減壓單元。此外,在用于冷卻艙室的致冷操作中,由噴射器使高壓側致冷劑減壓。另一方面,在用于加熱艙室的加熱操作中,由減壓單元使高壓側致冷劑減壓。因此,在加熱操作中,可使被吸入壓縮機的致冷劑的壓力比較低,并使從壓縮機釋放的致冷劑的溫度增高。結果,使加熱性能在加熱操作中得以被改善,而冷卻性能在致冷操作中得以被改善。
從下面參照附圖對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使本發(fā)明的目的和優(yōu)點更為清晰,其中圖1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2是表示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所用噴射器的放大示意圖;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工作過程的莫耳圖;圖4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5是表示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致冷劑(二氧化碳)的莫耳圖(p-h圖);圖6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7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四優(yōu)選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8A和8B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五優(yōu)選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9A和9B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六優(yōu)選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示意圖。
現(xiàn)在參考圖1-3描述本發(fā)明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具有代表性的是被應用于車輛空氣調節(jié)器。
如圖1所示,壓縮機100被驅動源,如車輛發(fā)動機(未示出)所驅動,以抽吸并壓縮致冷劑(如第一實施例中的二氧化碳)。在外部熱交換器200中,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致冷劑與車廂外部的空氣(外界)進行熱交換。在內部熱交換器300中,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致冷劑與被吹進車廂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噴射器400在高壓側使致冷劑減壓膨脹,致使在低壓側被汽化的氣體致冷劑被吸到這里,并將膨脹能轉換為壓力能,而提高被吸入壓縮機100的致冷劑的壓力。
如圖2所示,噴射器400包括噴嘴410、混合部分420和擴壓器430。噴嘴410將致冷劑的壓力能(壓力頭)轉換成它的速度能(速度頭),在高壓側使致冷劑減壓并膨脹。在混合部分420中,在低壓側被汽化的致冷劑被從噴嘴410注入的高速致冷劑吸入。在擴壓器430中,致冷劑的速度能被轉換為壓力能,所以被吸入壓縮機100的致冷劑壓力增加,而從噴嘴410被注入的致冷劑與被吸入混合部分420的致冷劑混合。
這里,當吸入在低壓側被汽化的致冷劑時,來自噴射器400的致冷劑的壓力不但在擴壓器430而且在混合部分420都被增加。因此,在噴射器400中,由混合部分420和擴壓部430構成壓力增加部分。在第一實施例中,混合部分420的橫截面直至擴壓器430被做成恒定不變的。但是,混合部分420可以是圓錐形,以致橫截面向著擴壓器430變得較大。
如圖1所示,自噴射器400流到氣-液分離器500的致冷劑在氣-液分離器500中被分離為氣體致冷劑和液體致冷劑。在氣-液分離器500中分離的氣體致冷劑被吸入壓縮機100,而所分離出的液體致冷劑被吸入低壓側的熱交換器。在此,低壓側的熱交換器是使致冷劑被汽化的熱交換器。具體地說,低壓側熱交換器是致冷操作中的內部熱交換器300,或者是加熱操作中的外部交換器200。另一方面,高壓側的熱交換器是用于冷卻從壓縮機100釋放出來的高壓側致冷劑的熱交換器。具體地說,高壓側熱交換器是致冷操作中的外部熱交換器200,或者是加熱操作中的內部熱交換器300。
通過致冷劑通道P1使氣-液分離器500被連到低壓側熱交換器。在致冷劑通道P1中,設有節(jié)流裝置510,比如毛細管和固定節(jié)流閥。當致冷劑流經節(jié)流裝置510時,出現(xiàn)預定的壓力損耗,使被吸入低壓側熱交換器的致冷劑減壓。因此,可使被導入低壓側熱交換器的致冷劑的壓力(汽化壓力)被充分地減小。
設置第一開關閥門611,用于在致冷劑從壓縮機100流向外部熱交換器200以及致冷劑從壓縮機100流向內部熱交換器300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設置第二開關閥門612,用于在液體致冷劑從氣-液分離器500流向內部熱交換器300以及液體致冷劑從氣-液體分離器500流向外部熱交換器200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在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由第一和第二開關閥門611、612互成一體的第一個四通閥610。
設置第三開關閥門621,用于在致冷劑從外部熱交換器200流入噴嘴410以及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300流入噴嘴410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設置第四開關閥門622,用于在致冷劑從外部熱交換器200流入混合部分420以及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300流入混合部分420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在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由第三和第四開關閥門621、622互成一體的第二個四通閥620。
下面將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
在用于冷卻車廂的致冷操作中,第一個和第二個四通閥分別被切換成為圖1中實線表示的狀態(tài)。由此,從氣-液分離器500來的致冷劑被吸入壓縮機100,如圖1以“S”所指示的,使氣體致冷劑在壓縮機100被壓縮為高壓和高溫的致冷劑。高壓和高溫的致冷劑從壓縮機100(如圖1中以“D”所指示者)被釋放進入外部熱交換器200,受到外部熱交換器200外面的空氣冷卻,并被凝聚。高壓液體致冷劑從外部熱交換器200流入噴射器400,被噴射器400的噴嘴410減壓并膨脹。
在噴射器400的混合部分420中,從內部熱交換器300所吸入的氣體致冷劑與從噴嘴410注入的致冷劑混合。在混合部分420和擴壓器430中,混合的致冷劑的壓力被增加,然后混合的致冷劑從噴射器400流入氣-液分離器500。這時,由于內部熱交換器300中的致冷劑被吸入噴射器400,所以液體致冷劑從氣-液分離器500流入內部熱交換器300。在內部熱交換器300中,被吸入的液體致冷劑從吹入車廂的空氣中吸收熱量,并被汽化。
這就是說,在致冷操作中,從壓縮機100釋放的致冷劑從圖1右側流入外部熱交換機200。然后,致冷劑從外部熱交換器200流出,即從圖1左側流出。另外,被吸入噴射器400的致冷劑從圖1右側流入內部熱交換器300,然后從內部熱交換器300流出,即從圖1的左邊流出。圖3中示出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圖1中的不同位置(如C1,C2,C3……)處致冷操作的致冷劑狀態(tài)。如圖3所示,在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可使致冷操作中的致冷性能得到改善。
在加熱操作中,第一個和第二個四通閥610,620分別被切換到以虛線指示的狀態(tài)。于是,來自氣-液分離器500的氣體致冷劑被吸入壓縮機100,以便在此被壓縮。從壓縮機100釋放的高壓和高溫致冷劑流入內部熱交換器300,在內部熱交換器300中被吸入車廂的空氣冷卻并凝聚。因此,在加熱操作中,通過內部熱交換器300的空氣被加熱。高壓液體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300流入噴射器400,在噴射器400的噴嘴410被減壓并膨脹,變成氣-液兩相狀態(tài)。
在噴射器400的混合部分420中,從外部熱交換器200吸入的氣體致冷劑與從噴嘴410注入的致冷劑混合。在混合部分420和擴壓器430中,混合的致冷劑的壓力增大,并且,混合的致冷劑從噴射器400流入氣-液分離器500。這時,由于外部熱交換器200中的致冷劑被吸入噴射器400中,液體致冷劑從氣-液分離器500流入外部熱交換器200。在外部熱交換器200中,從氣-液分離器500來的流體致冷劑吸收來自外部空氣的熱量并被汽化。
這就是說,在加熱操作中,從壓縮機100釋放的致冷劑從圖1右側流入內部熱交換器300。然后,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300流出,即從圖1左側流出。另外,被吸入噴射器400的致冷劑從圖1右側流入外部熱交換器200,然后從外部熱交換器200流出,即從圖1左側流出。
也就是說,在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中,致冷劑流經外部熱交換器和內部熱交換器中每一個的流動方向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利用簡單的致冷劑管系結構建造所述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另外,由于致冷操作中的致冷劑流動方向與在外部熱交換器200中的加熱操作中的流動方向相同,所以外部熱交換器200的操作性能可有效地得到改善。
在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致冷操作中,熱量從車廂輻射到車廂的外部。另一方面,在加熱操作中,熱量從車廂的外部輻射到車廂的內部。由于致冷操作中的致冷劑流動方向與在內部熱交換器300中的加熱操作中的流動方向相同,內部熱交換器300的操作性能可有效地被改善。
當把包含多個與總箱聯(lián)通的管道的多流式熱交換器被用作內部熱交換器300和外部交換器200時,致冷劑分配部件,如節(jié)流閥部件能夠容易地被設置在熱交換器的入口側,所以多管道熱交換器的致冷劑分配性能可得到改善。在第一實施例中,因為致冷操作中的致冷劑流動方向等同于外部交換器200和內部熱交換器300中的加熱操作中的流動方向,所以熱交換器200,300的熱交換性能可有效地被改善。
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可以使外部和內部熱交換器200,300的熱交換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在加熱操作和致冷操作兩種操作中有效地運行。
以下將參照圖4和5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在本發(fā)明的上述第一實施例中,在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兩種操作中,高壓側的致冷劑在噴射器400的噴嘴410中被減壓。但是,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加熱操作中,高壓側的致冷劑被減壓裝置640,如熱膨脹閥、毛細管和節(jié)流口(固定節(jié)流閥)減壓并膨脹。另一方面,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致冷操作中,高壓側的致冷劑被噴射器400(噴嘴410)減壓并膨脹。
具體地說,如圖4所示,螺旋管二通閥630用于打開和關閉致冷劑通道,它被設置在噴射器400的噴嘴410的致冷劑導向側。另外,減壓裝置(如第二實施例的固定節(jié)流閥)640被設置于致冷劑通道上,通過此通道,使外部熱交換器200被連至內部熱交換器300的致冷劑出口側。三通閥631被設置在致冷劑通道上,用于在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300流到噴射器400的混合部分420以及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300流到固定節(jié)流閥640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
下面,將描述第二實施例的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
在致冷操作中,從壓縮機100釋放的致冷劑順序流經第一個四通閥610、外部熱交換器200、二通閥630、噴射器400、氣-液分離器500和第一個四通閥610,再流入壓縮機100。另外,來自氣-液分離器500的液體致冷劑順序流經節(jié)流閥裝置510、第一個四通閥610、內部熱交換器300和噴射器400(混合部分420、擴壓器430),再被導入氣-液分離器500。由此,在內部熱交換器300中,從氣-液分離器500來的致冷劑從吹入車廂的空氣中吸收熱量,并被汽化。因此,通過內部熱交換器300的空氣被冷卻。另一方面,在外部熱交換器200中,來自壓縮機100的致冷劑被外部空氣冷卻并凝聚,所以從吹入車廂空氣中所吸收的熱量被輻射到大氣空氣。
在加熱操作中,來自壓縮機100的致冷劑順序流經第一個四通閥610、內部熱交換器300、固定節(jié)流閥640、外部熱交換器200、第一個四通閥610和氣-液分離器500,流入壓縮機100。由此,在內部熱交換器300中,來自壓縮機100的高溫氣體致冷劑與被吹入車廂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并被凝聚。因此,被吹入車廂的空氣在內部熱交換器300中被加熱。另一方面,在外部熱交換器200中,液體致冷劑與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并被汽化。因此,液體致冷劑在外部熱交換器200中,從外部空氣中吸收熱量而被汽化。
如上所述,在第二實施例中,高壓側的致冷劑在致冷操作中被噴射器400減壓并膨脹。但是,在加熱操作中,高壓側的致冷劑被固定節(jié)流閥640減壓。這當中,被吸入壓縮機100的致冷劑壓力變得高于致冷劑被減壓裝置,如膨脹閥和毛細管減壓的致冷劑循環(huán)中的壓力。在圖5中,T1表示利用噴射器400在加熱操作中高壓側的致冷劑溫度,T2表示利用減壓裝置640在加熱操作中高壓側的致冷劑溫度,其時,從壓縮機釋放的致冷劑壓力在兩種情況下被設定為相同的壓力。如圖5所示,與高壓側致冷劑在噴射器400被用在加熱操作中減壓情況下的溫度T1相比,高壓側致冷劑在減壓裝置400被用在加熱操作中的溫度T2變得較高。
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加熱操作中可提高加熱溫度,致冷性能和加熱性能兩者在加熱和致冷操作中都能得到改善。由于固定節(jié)流閥640被用作減壓裝置640,與使用兩個噴射器作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相比,本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生產成本可以降低。
現(xiàn)在參照圖6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6所示,第三實施例中省略第二實施例圖4所示的二通閥630,由兩個三通閥632、633構成致冷劑線路。在第三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其它部件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部件類似。
于是,在第三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致冷操作中,從壓縮機100釋放的致冷劑按順序流經第一個四通閥610、外部熱交換器200、三通閥633、噴射器400、第一個四通閥610和氣-液分離器500,并被引入壓縮機100。另外,來自氣-液分離器500的液體致冷劑按節(jié)流閥510、三通閥623、內部熱交換器300、噴射器400(混合部分420、擴壓器430)、第一個四通閥610和氣-液分離器500的順序循環(huán)。
另一方面,在加熱操作中,來自壓縮機100的致冷劑按第一個四通閥610、擴壓器430、混合部分420、內部熱交換器300、三通閥632、固定節(jié)流閥640、三通閥633、外部熱交換器200、第一個四通閥610、氣-液分離器500和壓縮機100的順序循環(huán)。在加熱操作中,噴射器400的擴壓器430和混合部分420只用作致冷劑的通道。
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在致冷操作中利用噴射器400的噴嘴410對高壓側的致冷劑進行減壓,而在加熱操作中利用固定節(jié)流閥640減壓。因此,與第二實施例類似,在第三實施例中,在加熱操作中能夠取得提高加熱溫度的優(yōu)點。
現(xiàn)在參照圖7,將描述本發(fā)明的第四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7所示,在第四實施例中,取消了第二實施例所述的二通閥630,利用三通閥632和檢驗閥634構成致冷劑路線。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在致冷操作中,從壓縮機100釋放的致冷劑,按第一個四通閥610、內部熱交換器200、檢驗閥634、噴射器400、第一個四通閥610、氣-液分離器500和壓縮機100的順序循環(huán)。另外,被吸入噴射器400的致冷劑,從氣-液分離器500經過節(jié)流閥裝置510、三通閥632、內部熱交換器300、噴射器400(混合部分420、擴壓器430)和第一個四通閥610的順序流入氣-液分離器500。
另一方面,在加熱操作中,來自壓縮機100的致冷劑按第一個四通閥610、擴壓器430、混合部分420、內部熱交換器300、三通閥632、固定節(jié)流閥640、氣-液分離器500和壓縮機100的順序循環(huán)。類似于上述第三實施例,在加熱操作中,擴壓器430和混合部分420只用作致冷劑的通道。
在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中,在致冷操作中,利用噴射器400的噴嘴410使高壓側的致冷劑減壓,而在加熱操作中,利用固定節(jié)流閥640減壓。因此,在第四實施例中,類似于上述第二實施例,能夠取得在加熱操作中提高加熱溫度的優(yōu)點。
參照圖8A和8B,現(xiàn)在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五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8A和8B所示,在第五實施例中,噴射器400被配置在艙室(例如車廂)的內部,而用來使致冷劑減壓的減壓裝置(例如膨脹閥)640,被配置在艙室(例如車廂)的外部。圖8A表示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致冷操作,圖8B表示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加熱操作。在第五實施例中,配置致冷劑調節(jié)閥641,用于調節(jié)致冷劑流量。
在第五實施例中,在致冷操作中,可將用作減壓裝置的噴射器400與用作汽化器的內部熱交換器300之間的致冷劑通道長度做得比較短,在它們之間的致冷劑通道中的壓力損失可變得較小。因此,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致冷劑循環(huán)量增加,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致冷操作中的致冷性能得以被提高。類似地,在加熱操作中,在用作減壓裝置的膨脹閥640與用作汽化器的外部熱交換器200之間的致冷劑通道的長度被做得較短,在它們之間的致冷劑通道中的壓力損失可變得較小。因此,加熱操作中的致冷劑循環(huán)量增加,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加熱操作中的加熱性能得以被提高。
在第五實施例中,配置在艙室內部的內部單元由內部熱交換器300、噴射器400、氣-液分離器500等構成。另外,配置在艙室外部的單元由外部熱交換器200、壓縮機100、膨脹閥640等構成。內部單元和外部單元兩者用致冷劑管道相互連接起來。
還是在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中,高壓側的的致冷劑在致冷操作中利用噴射器400的噴嘴410進行減壓,而在加熱操作中利用固定節(jié)流閥640進行減壓。因此,在第五實施例中,類似于上述第二實施例,能夠取得在加熱操作中提高加熱溫度的優(yōu)點。
現(xiàn)在參照圖9A和9B描述本發(fā)明的第六優(yōu)選實施例。圖9A表示第六實施例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致冷操作,圖9B表示第六實施例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加熱操作。在第六實施例中,類似于上述第一實施例,致冷劑在外部熱交換器200和內部熱交換器300中的流動,在致冷操作和加熱操作是等同的。與第五實施例類似,在第六實施例中,噴射器400被配置在車廂的內部。因此,在致冷操作中,可將在用作減壓裝置的噴射器400與用作汽化器的內部熱交換器300之間致冷劑通道的長度做得比較短,在它們之間的致冷劑通道中的壓力損失可變得較小。因此,致冷劑循環(huán)量增加,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致冷操作的致冷性能提高。
在加熱操作中,在用作減壓裝置的噴射器400與用作汽化器的外部熱交換器200之間的致冷劑通道長度變得比較長。但是,在加熱操作中,由于壓縮機100的壓縮操作也被用作加熱熱源,所以致冷循環(huán)量能夠做得比致冷操作中的小。因此,即使在加熱操作中它們之間的致冷劑通道被設置得較長,也能夠限制由致冷劑通道所產生的較大壓力消失。
雖然已參照附圖結合優(yōu)選實施例充分地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應注意,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來說,各種修改和改型都是明顯可見的。
例如,在上述每個實施例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用二氧化碳作為致冷劑,并將高壓側二氧化碳的壓力設定為等于或高于二氧化碳的臨界壓力。但是,可將本發(fā)明應用于使用如碳氫化合物和碳氟化合物(flon)等致冷劑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使高壓側致冷劑的壓力低于致冷劑的臨界壓力。另外,上述第一實施例可與上述第二至第四實施例中的任一個聯(lián)合。
另外,在上述第二至第四實施例中,可用其它減壓裝置,如膨脹閥代替固定限流器(例如毛細管)。
這樣的變化和改型均被理解為是在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用于抽吸和壓縮致冷劑的壓縮機(100);用于在致冷劑與艙室外部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外部熱交換器(200);用于在致冷劑與艙室內部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內部熱交換器(300);噴射器(400),包括噴嘴(410),用于將高壓側致冷劑的壓力能轉換為速度能,從而使高壓側致冷劑被壓縮和膨脹;還包括增壓部分(420、430),在其中將速度能被轉換為壓力能,從而使致冷劑的壓力增加,同時,致冷劑從噴嘴被釋放,從低壓側被吸入的氣體致冷劑被混合;氣-液分離器(500),用于將致冷劑分離為氣體致冷劑和液體致冷劑,并在其中儲存致冷劑,其中在熱量從艙室向外部輻射的致冷操作中至少流經外部熱交換器和內部熱交換器兩者之一的致冷劑流動方向,與熱量從外部向艙室輻射的加熱操作中的致冷劑流動方向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在致冷操作中,流經外部熱交換器的致冷劑流動方向與在加熱操作中的致冷劑流動方向相同,并且流經內部熱交換器的致冷劑流動方向與在加熱操作中的致冷劑流動方向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噴射器被設置在艙室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二氧化碳、碳氟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之一被用作致冷劑。
5.一種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用于抽吸和壓縮致冷劑的壓縮機(100);用于在致冷劑與艙室外部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外部熱交換器(200);用于在致冷劑與艙室內部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內部熱交換器(300);噴射器(400),包括噴嘴(410),用于將高壓側致冷劑的壓力能轉換為速度能,從而使高壓側致冷劑被壓縮和膨脹;還包括增壓部分(420、430),在其中使速度能被轉換為壓力能,從而使致冷劑的壓力增加,同時,致冷劑從噴嘴被釋放,從低壓側被吸入的氣體致冷劑被混合;氣-液分離器(500),用于將致冷劑分離為氣體致冷劑和液體致冷劑,并在這里儲存致冷劑;第一開關單元(611),用于在致冷劑從壓縮機流向外部熱交換器以及致冷劑從壓縮機流向內部熱交換器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第二開關單元(612),用于在液體致冷劑從氣-液分離器流向內部熱交換器以及液體致冷劑從氣-液分離器流向外部熱交換器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第三開關單元(621),用于在致冷劑從外部熱交換器流入噴嘴以及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流入噴嘴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第四開關單元(622),用于在致冷劑從內部熱交換器流入增壓部以及致冷劑從外部熱交換器流入增壓部的兩種情況中切換至其中之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噴射器被設置在艙室內部。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二氧化碳,碳氟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之一被用作致冷劑。
8.一種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用于抽吸和壓縮致冷劑的壓縮機(100);用于在致冷劑與艙室外部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外部熱交換器(200);用于在致冷劑與艙室內部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內部熱交換器(300);噴射器(400),包括噴嘴(410),用于將高壓側致冷劑的壓力能轉換為速度能,從而使高壓側致冷劑被壓縮和膨脹;還包括增壓部分(420、430),在其中使速度能被轉換為壓力能,從而使致冷劑的壓力增加,同時,致冷劑從噴嘴被釋放,從低壓側被吸入的氣體致冷劑被混合;氣-液分離器(500),用于將致冷劑分離為氣體致冷劑和液體致冷劑,并在這里儲存致冷劑;減壓單元(640),用于使從內部熱交換器流出的致冷劑減壓,其中在熱量從艙室向外部輻射的致冷操作中,高壓側致冷劑被噴射器減壓;在熱量從外部向艙室輻射的加熱操作中,高壓側致冷劑被減壓單元減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所述減壓單元是具有固定開口度的固定節(jié)流閥。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所述減壓單元是膨脹閥。
11.根據權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所述噴射器被設置在艙室內部;所述減壓單元被設置在艙室外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所述接收器被設置在艙室內部,所述壓縮機被設置在艙室外部。
13.根據權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二氧化碳,碳氟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之一被用作致冷劑。
全文摘要
在一種噴射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高壓側致冷劑在為冷卻艙室所用的致冷操作中被噴射器(400)減壓,在為加熱艙室所用的加熱操作中被固定節(jié)流閥(640)減壓。因此,在加熱操作中,可使被吸入壓縮機(100)的致冷劑的壓力較低,而使從壓縮機釋放的致冷劑的溫度得以被提高。另外,在致冷操作中,至少流經外部熱交換器(200)和內部熱交換器(300)之一的致冷劑的流動方向與在加熱操作中的流動方向相同。
文檔編號F25B1/00GK1374491SQ0210649
公開日2002年10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3月1日
發(fā)明者武內裕嗣, 山中康司, 押谷洋 申請人:株式會社電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