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65968閱讀:16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熱交換器,特別是涉及一種適于在空調(diào)機中使用的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shù)
以往,作為熱交換器,具有在日本特開平2-309195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熱交換器。
該熱交換器具有散熱片和管。上述散熱片由矩形的平板構(gòu)成。上述散熱片隔開間隔配置多個。在上述散熱片上形成有供管穿插的多個穿插孔。上述多個穿插孔在散熱片上交錯配置。此外,在上述散熱片中的上述交錯配置的穿插孔之間,形成有多個大致呈直線形狀的突條。上述多個突條形成大致互相平行的狀態(tài)。上述突條沿著與散熱片的長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上述管被配置成與各散熱片正交。詳細地說,上述管穿插在上述散熱片的穿插孔中,并沿著上述散熱片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延伸。
上述以往的熱交換器通過在上述散熱片中的穿插孔之間形成突條而使散熱片的剛性提高,從而在將管穿插在上述穿插孔中時,防止了散熱片的穿插孔附近的部分等變形。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熱交換器中,由于上述突條沿著與散熱片的長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所以不能充分地對散熱片的強度影響最大的長度方向上進行加強,從而存在不能對散熱片高效地進行加強的問題。
此外,在上述以往的熱交換器中,當穿插孔徑大時,或是當相鄰的穿插孔之間的最小值小時,或是當散熱片的寬度窄時,即使形成突條也存在無法增大散熱片的剛性的問題。
此外,在上述以往的熱交換器中,當設(shè)于散熱片的突條的高度高時,會對在管外部流動的風的流動帶來妨礙,從而存在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降低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在能夠增大散熱片的剛性的同時,不使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降低。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具有多根傳熱管;和板狀的散熱片,所述散熱片具有與外緣大致平行的第一肋,并且具有供所述多根傳熱管穿插的穿插孔;所述第一肋配置為比所有的所述穿插孔都位于所述外緣側(cè),所述穿插孔在所述散熱片上單列配置或是交錯配置,當設(shè)所述穿插孔的內(nèi)徑為D[mm],設(shè)最接近所述第一肋的所述穿插孔的中心與所述外緣的距離為L[mm],設(shè)所述第一肋的中心與所述外緣的距離為La[mm],設(shè)所述第一肋的寬度為LL1[mm],設(shè)所述散熱片的板厚為t[mm],設(shè)所述第一肋的高度為h1[mm],設(shè)彼此相鄰的所述穿插孔之間的距離的最小值為P[mm]時,滿足0.4<La<(L-D/2-0.5);0.15<LL1<0.5;0.05<t<0.15;0.5t<h1<2.5t;D<7.5;P>15;以及D/P<0.5。
另外,所述肋的中心是取所述肋在寬度方向上的中心。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將第一肋形成為與所述散熱片的外緣大致平行地延伸,所以能夠有效的增大所述散熱片的強度。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將所述傳熱管穿插用的穿插孔在所述散熱片上單列配置或是交錯配置,所以能夠在不降低散熱片的強度的情況下配置更多的傳熱管。
而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0.4<La,所以肋的中心不會過于靠近散熱片的所述外緣,從而不會在散熱片的邊緣部和肋引起變形。此外,由于La<(L-D/2-0.5),所以肋的中心不會過于靠近穿插孔,從而肋不會變形。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0.15<LL1、0.05<t、0.5t<h1、D<7.5、15<P以及D/P<0.5,從而在具有預(yù)定以上強度的散熱片上形成具有預(yù)定以上大小的肋,所以能夠用加強效果好的肋對具有預(yù)定以上強度的散熱片進行可靠地加強。因此,能夠使散熱片的強度沒問題,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重疊散熱片的最中間的散熱片彎曲或散熱片倒下。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LL1<0.5以及h1<2.5t,所以肋不會過大,從而肋不會成為傳熱介質(zhì)的熱阻,進而傳熱介質(zhì)的流動不會發(fā)生紊流等。因此,能夠使傳熱介質(zhì)的流動順暢,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由于形成肋而引起的傳熱介質(zhì)的流動的變化所帶來的熱交換效率的降低。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t<0.15,所以散熱片的厚度不會過大。從而能夠加大散熱片在配置方向上的聚集性,從而能夠使熱交換效率優(yōu)良,并且能夠降低散熱片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所述穿插孔交錯配置在所述散熱片上,所述穿插孔的配置方向中的一方為與所述外緣大致平行,在所述散熱片中,在與所述外緣延伸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鄰的所述穿插孔之間,形成有與所述外緣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肋,當設(shè)所述第二肋的寬度為LL2[mm],設(shè)所述第二肋的高度為h2[mm]時,滿足0.15<LL2<0.5;以及0.5t<h2<2.5t。
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由于在所述散熱片中的在所述大致垂直方向上彼此相鄰的穿插孔之間形成第二肋,所以能夠增大所述散熱片的中央附近的強度,從而能夠進一步增大散熱片的強度。
此外,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由于0.15<LL2<0.5;以及0.5t<h2<2.5t,所以在能夠可靠地進行散熱片的加強的同時,使傳熱介質(zhì)的流動順暢。
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由于將第一肋形成為沿著散熱片的外緣延伸,所以能夠有效的增大所述散熱片的強度。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由于將多根傳熱管在所述散熱片上單列配置或是交錯配置,所以能夠在不降低散熱片的強度的情況下配置更多的傳熱管。
而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由于滿足0.4<La<(L-D/2-0.5)、0.15<LL1、0.05<t、0.5t<h1、D<7.5、15<P以及D/P<0.5,所以能夠用加強效果好的肋對具有預(yù)定以上強度的散熱片可靠地進行加強。因此,能夠使散熱片的強度沒有問題,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重疊散熱片的最中間的散熱片彎曲或散熱片倒下。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由于LL1<0.5以及h1<2.5t,所以肋不會成為傳熱介質(zhì)的熱阻,從而能夠使傳熱介質(zhì)的流動順暢。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傳熱介質(zhì)的流動的變化所帶來的熱交換效率的降低。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由于t<0.15,所以能夠加大散熱片在配置方向上的聚集性,從而能夠使熱交換效率優(yōu)良。
此外,根據(jù)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由于在所述散熱片中的彼此相鄰的穿插孔的列之間形成有第二肋,所以能夠增大所述散熱片的中央附近的強度,從而能夠進一步增大散熱片的強度。


通過以下詳細說明和附圖能夠更充分地理解本發(fā)明。附圖只是用于說明,并不限制本發(fā)明。在附圖中,圖1是使用了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的空調(diào)機的示意剖面圖。
圖2A是詳細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所具有的散熱片的一部分的圖。
圖2B是詳細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所具有的散熱片的一部分的圖。
圖3A是示出在散熱片上形成的第一肋的例子的圖。
圖3B是示出在散熱片上形成的第一肋的例子的圖。
圖3C是示出在散熱片上形成的第一肋的例子的圖。
圖3D是示出在散熱片上形成的第一肋的例子的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的散熱片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圖示的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使用了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的空調(diào)機的示意剖面圖。在圖1中,1是送風扇,2是熱交換器。此外,在圖1中,箭頭a表示熱交換器配置在使用狀態(tài)的空調(diào)機中的狀態(tài)下的鉛垂方向上方,箭頭b表示作為傳熱介質(zhì)的風的流動方向。在圖1中,簡便起見,省略了收納送風扇1和熱交換器2的殼體等。
該空調(diào)機使送風扇1旋轉(zhuǎn),從而將經(jīng)由熱交換器2吸進的風從未圖示的吹風口吹出。
上述熱交換器2具有風扇6和傳熱管(未圖示)。上述風扇6在與圖1中的紙面垂直的方向上隔開預(yù)定間隔而配置多個。上述風扇6為平板形狀。上述風扇6具有彎折成ㄑ形的截面形狀,并使圖1中箭頭a所示的鉛垂方向上方成為突出部。
上述風扇6具有第一部分8和第二部分9、以及與第二部分9的鉛垂方向下方相連的第三部分10,上述第一部分8和第二部分9具有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的外緣,并且形成有上述彎折的部分。如圖1所示,上述第一部分8比第二部分9位于風的流向的下游。此外,第三部分10大體沿鉛垂方向延伸。上述第一部分8、第二部分9以及第三部分10具有大體為細長矩形的截面形狀。
在上述第二部分9的長度方向的風向下游側(cè)的邊緣部形成有第一肋15,該第一肋15與第二部分9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這樣,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風扇6具有矩形的部分,第一肋15沿著該矩形部分的長度方向的外緣大致平行地延伸。
上述傳熱管配置有多根。各傳熱管沿著散熱片6的排列方向、即板狀散熱片5的表面的大致法線方向(與圖1中紙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上述傳熱管貫穿插在隔開預(yù)定間隔而排列的多個散熱片6上。如圖1所示,上述傳熱管分別在第一部分8、第二部分9以及第三部分10上交錯配置成兩列。
詳細地說,上述穿插孔在第一部分8中配置成寬度方向上為2列、長度方向上為16列,在第二部分9中配置成寬度方向上為2列、長度方向上為12列。此外,上述穿插孔在第三部分10中配置成寬度方向上為2列、長度方向上為8列。
在上述第一部分8的寬度方向上配置成2列的穿插孔的列中的各列與第一部分8的長度方向的外緣大體平行,在第二部分9的寬度方向上配置成2列的穿插孔的列中的各列與第二部分9的長度方向的外緣大體平行。此外,在第三部分10的寬度方向上配置成2列的穿插孔的列中的各列與第三部分10的長度方向的外緣大體平行。
使流體能夠在上述傳熱管的內(nèi)部流通。該熱交換器在傳熱管內(nèi)流通的流體和在傳熱管的外側(cè)流通的風之間進行熱交換。
圖2是詳細示出上述散熱片6的第二部分9的圖。詳細地說,圖2A是上述散熱片6的第二部分9的局部放大圖。此外,圖2B是沿圖2A的αα線的剖面圖的一部分。
在圖2A、圖2B中,15表示第一肋,22表示在散熱片6上形成的傳熱管穿插用的穿插孔。此外,在圖2A中,箭頭b表示風的流向。另外,在圖2A中,為簡單起見,只示出穿插孔22的內(nèi)徑,省略了穿插孔的詳細的開口形狀。
上述肋15與板狀的散熱片6的外緣25大致平行地延伸。此外,上述板狀的散熱片6具有供多根傳熱管穿插的穿插孔22。而且,上述肋15配置為比所有的穿插孔22都位于外緣25側(cè)。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2A、圖2B所示,當設(shè)上述穿插孔22的內(nèi)徑為D[mm],設(shè)最接近肋15的穿插孔22的中心與外緣25的距離為L[mm],設(shè)肋15的中心與外緣25的距離為La[mm]時,將La設(shè)計成滿足以下的式(1)。
0.4<La<(L-D/2-0.5)…(1)此外,如圖2A所示,當設(shè)相鄰的穿插孔22之間的距離的最小值為P[mm]時,穿插孔22被形成為滿足以下的式(2)~(4)。
D<7.5…(2)15<P…(3)D/P<0.5…(4)此外,如圖2B所示,當設(shè)上述第一肋15的寬度為LL1[mm],設(shè)散熱片6的板厚為t[mm],設(shè)肋15的高度為h1[mm]時,將散熱片6和第一肋15設(shè)定成滿足以下的式(5)~(7)。
0.15<LL1<0.5…(5)0.05<t<0.15…(6)0.5t<h1<2.5t…(7)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由于將第一肋15形成為沿著散熱片6的外緣25(與散熱片6的外緣25大致平行)延伸,所以能夠有效地增大散熱片6的強度。
此外,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由于將多根傳熱管交錯配置在散熱片6上,所以能夠在不降低散熱片6的強度的情況下配置更多的傳熱管。
此外,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由于0.4<La,所以第一肋15的中心不會過于靠近散熱片6的外緣,從而不會在散熱片6的邊緣部和第一肋15引起變形。此外,由于La<(L-D/2-0.5),所以第一肋15的中心不會過于靠近穿插孔22,從而第一肋15不會變形。
此外,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由于0.15<LL1、0.05<t、0.5t<h1、D<7.5、15<P以及D/P<0.5,從而在具有預(yù)定以上強度的散熱片6上形成具有預(yù)定以上大小的第一肋15,所以能夠用加強效果好的第一肋15對具有預(yù)定以上強度的散熱片6進行可靠地加強。因此,能夠使散熱片6的強度沒有問題,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重疊散熱片6的最中間的散熱片彎曲或散熱片倒下。
此外,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由于LL1<0.5以及h1<2.5t,所以第一肋15不會過大,從而第一肋15不會成為風的阻力,進而風的流動不會發(fā)生紊流等。因此,能夠使風的流動順暢,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由于形成第一肋15而引起的風的流動的變化所帶來的熱交換效率的降低。
此外,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由于t<0.15,所以散熱片6的厚度不會過大,從而能夠加大散熱片6在配置方向上的聚集性,從而能夠使熱交換效率良好。
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如圖2B所示,第一肋15以滿足上述式(1)~(7)的方式從板狀散熱片6的一方的表面27突出地形成,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使?jié)M足上述式(1)~(7)的多個第一肋從板狀散熱片的一方的表面突出地形成。此外,也可以使?jié)M足上述式(1)~(7)的多個第一肋從板狀散熱片的兩方的表面(例如圖2B中的表面27和表面28)突出地形成。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只在第二部分9的寬度方向的風向下游側(cè)形成與外緣25大致平行的一個第一肋15。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以滿足上述式(1)~(7)的方式形成多個肋。例如,不僅可以在第二部分的寬度方向的風向下游側(cè)設(shè)置與外緣大致平行的一個乃至多個第一肋,而且也可以在第一部分的寬度方向的風向上游側(cè)形成與第一部分的外緣大致平行的一個乃至多個第一肋,同時,在第一部分的寬度方向的風向下游側(cè)設(shè)置與第一部分的外緣大致平行的一個乃至多個第一肋,并且,在第三部分的寬度方向的風向下游側(cè)設(shè)置與第三部分的外緣大致平行的一個乃至多個第一肋。
再者,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在第二部分9的寬度方向上,傳熱管交錯配置成2列,并且在第二部分9的風向下游側(cè)形成一個第一肋,但是在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中,也可以在散熱片的至少一部分上將傳熱管配置成1列,或者在寬度方向上交錯配置成3列以上的多列,并且在該散熱片的至少一部分的長度方向的邊緣部形成一個乃至多個滿足上述式(1)~(7)的第一肋。
例如,也可以如圖3A所示,在散熱片30上,將傳熱管穿插用的孔在寬度方向上配置成1列,并且,在散熱片30中,在箭頭c所示的風的流向的下游側(cè)的長度方向的邊緣部上,形成一個與該邊緣部的外緣大致平行的第一肋32。此外,也可以如圖3B所示,在散熱片40上,將傳熱管穿插用的孔在寬度方向上配置成1列,并且,在散熱片40中,在箭頭d所示的風的流向的上游側(cè)的長度方向的邊緣部形成一個與該邊緣部的外緣大致平行的第一肋42。此外,也可以如圖3C所示,在散熱片50上,將傳熱管穿插用的孔在寬度方向上配置成1列,并且,在散熱片50中,在箭頭e所示的風的流向的上游側(cè)和下游側(cè)的長度方向的邊緣部上,各形成一個與這些邊緣部的外緣大體平行的第一肋52、53。此外,也可以如圖3D所示,在散熱片60上,將傳熱管穿插用的孔在寬度方向上交錯配置成2列,并且,在散熱片60中,在箭頭f所示的風的流向的上游側(cè)和下游側(cè)的長度方向的邊緣部上,各形成一個與這些邊緣部的外緣大體平行的第一肋62、63。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在第二部分9的風下游側(cè)的大致整個邊緣部形成第一肋15,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只在散熱片的外緣的一部分上設(shè)置與該一部分大致平行的第一肋,例如只在第二部分的風下游側(cè)邊緣部的一部分上設(shè)置與該一部分外緣大體平行的第一肋等。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散熱片6由形成彎折部的第一部分8和第二部分9以及第三部分10形成,但是在本發(fā)明中,形成有第一肋的散熱片不限于本實施方式的形狀,而可以是任何形狀,例如由截面形狀為平形的或者圓弧狀的一個板構(gòu)成等。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如圖2B所示,在形成有第一肋15的部分的背面?zhèn)?,形成有截面形狀為梯形的?9,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在形成有第一肋的部分的背面?zhèn)?,形成除截面形狀為梯形的槽以外的槽,例如形成截面形狀為V字形或是截面為U字形的槽等。而且,也可以在形成有第一肋的部分的背面?zhèn)炔恍纬刹邸?br>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中,也可以在所有的多個散熱片上形成第一肋。而且也可以只在多個散熱片中的一部分上形成第一肋,從而存在不形成第一肋的散熱片。
(第二實施方式)圖4是第二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所具有的散熱片73的第二部分79的局部放大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只有如下方面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不同,即在第二部分79中,在交錯配置的傳熱管穿插用的穿插孔72的寬度方向的列之間形成第二肋76,該第二肋76與第一肋75大致平行,且與第一肋75的形狀大致相同。
在第二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省略了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的構(gòu)成部分相同的構(gòu)成部分的說明。此外,在第二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共同的作用效果及變形例,省略了說明,只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不同的結(jié)構(gòu)、作用效果及變形例進行說明。
如圖4所示,傳熱管穿插用的穿插孔72以在寬度方向上為2列的方式交錯配置在散熱片73的第二部分79上。交錯配置的穿插孔72的寬度方向上的各列與第二部分79的長度方向的外緣77和第一肋75大致平行。上述第二肋76以與外緣77和第一肋75大致平行的狀態(tài)形成在第二部分79的穿插孔72的寬度方向上的列之間。
根據(jù)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由于在散熱片73的第二部分79中的穿插孔72的寬度方向上的列之間形成有第二肋76,所以能夠增大散熱片73的第二部分79的中央附近的強度,從而能夠進一步增大散熱片73的強度。
另外,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將穿插孔72在第二部分79的寬度方向上交錯配置成2列,并在寬度方向的列之間形成一個第二肋,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將傳熱管穿插用的穿插孔在散熱片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方向上配置2列以上,并在寬度方向上的某列與該列的相鄰列之間形成兩個以上的第二肋。此外,也可以將傳熱管穿插用的穿插孔在散熱片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方向上配置3列以上,并在不同的2列以上的列之間配置一個以上的第二肋。
此外,在第二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中,在穿插孔72的列之間形成了與第一肋75大致平行且與第一肋75大致形狀相同的第二肋76,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在傳熱管穿插用的穿插孔的列之間形成與第一肋大致平行且滿足上述式(5)和式(7)的改寫式(這里,所謂上述式(5)和式(7)的改寫式,是指在上述式(5)和式(7)中,將第一肋15的寬度LL1[mm]改寫為第二肋76的寬度LL2[mm];將第一肋15的高度h1[mm]改寫為第二肋76的高度h2[mm])的第二肋。
另外,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中是將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應(yīng)用于空調(diào)機,但是當然也可以將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應(yīng)用于冰箱等空調(diào)機以外的裝置中。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是顯然其可以進行各種變更。那些變更不應(yīng)該被視為超出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對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變更都包括在以下所續(xù)的權(quán)利要求書的范圍中。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具有多根傳熱管;和板狀的散熱片(6、73),所述散熱片(6、73)具有與外緣(25、77)大致平行的第一肋(15、75),并且具有供所述多根傳熱管穿插的穿插孔(22、72);所述第一肋(15、75)配置為比所有的所述穿插孔(22、72)都位于所述外緣(25、77)側(cè),所述穿插孔(22、72)在所述散熱片(6、73)上單列配置或是交錯配置,當設(shè)所述穿插孔(22、72)的內(nèi)徑為D[mm],設(shè)最接近所述第一肋(15、75)的所述穿插孔(22、72)的中心與所述外緣(25、77)的距離為L[mm],設(shè)所述第一肋(15、75)的中心與所述外緣(25、77)的距離為La[mm],設(shè)所述第一肋(15、75)的寬度為LL1[mm],設(shè)所述散熱片(6、73)的板厚為t[mm],設(shè)所述第一肋(15、75)的高度為h1[mm],設(shè)彼此相鄰的所述穿插孔(22、72)之間的距離的最小值為P[mm]時,滿足0.4<La<(L-D/2-0.5);0.15<LL1<0.5;0.05<t<0.15;0.5t<h1<2.5t;D<7.5;P>15;以及D/P<0.5。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孔(72)交錯配置在所述散熱片(73)上,所述穿插孔(72)的配置方向中的一個為與所述外緣(77)大致平行,在所述散熱片(73)中,在與所述外緣(77)延伸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鄰的所述穿插孔(72)之間,形成有與所述外緣(77)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肋(76),當設(shè)所述第二肋(76)的寬度為LL2[mm],設(shè)所述第二肋(76)的高度為h2[mm]時,滿足0.15<LL2<0.5;以及0.5t<h2<2.5t。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熱交換器。在該熱交換器中,在散熱片(6)上形成有與散熱片(6)的外緣(2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肋(15),并在散熱片(6)上交錯配置有傳熱管穿插用的穿插孔(22)。當設(shè)穿插孔(22)的內(nèi)徑為D[mm],設(shè)穿插孔(22)的中心與外緣(25)的距離為L[mm],設(shè)肋(15)的中心與外緣(25)的距離為La[mm],設(shè)肋(15)的寬度為LL1[mm],設(shè)散熱片(6)的板厚為t[mm],設(shè)肋(15)的高度為h1[mm],設(shè)穿插孔(22)之間的距離的最小值為P[mm]時,形成滿足下式的穿插孔(22)和肋(15)0.4<La<(L-D/2-0.5)、0.15<LL1<0.5、0.05<t<0.15、0.5t<h1<2.5t、D<7.5、15<P以及D/P<0.5。
文檔編號F25B39/00GK101065636SQ20058004033
公開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11月25日
發(fā)明者北澤昌昭, 平良繁治 申請人:大金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虹口区| 邮箱| 赣州市| 刚察县| 平度市| 西宁市| 津南区| 巴南区| 纳雍县| 张家港市| 曲靖市| 扶风县| 绥江县| 买车| 靖江市| 柳河县| 芒康县| 建始县| 孙吴县| 东丰县| 郑州市| 监利县| 嘉禾县| 奉化市| 乌什县| 天峨县| 崇仁县| 城市| 临江市| 漾濞| 独山县| 海原县| 探索| 兰州市| 凤台县| 湟源县| 香格里拉县| 齐河县| 青阳县| 延边|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