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滑動式切換閥以及冷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64084閱讀:178來源:國知局
滑動式切換閥以及冷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滑動式切換閥以及冷凍循環(huán)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室內空調機等的空氣調和機所利用的冷凍循環(huán),利用使制冷劑的環(huán)流方向反轉的冷凍循環(huán),以便在冷卻模式(制冷)運轉時,使制冷劑經(jīng)由壓縮機、室外換熱器、膨脹閥、以及室內換熱器而向壓縮機環(huán)流,并在加熱模式(制熱)運轉時,使制冷劑經(jīng)由壓縮機、室內換熱器、膨脹閥、以及室外換熱器而向壓縮機環(huán)流。作為使這樣的冷凍循環(huán)中的制冷劑的環(huán)流路徑反轉的流路切換閥(所謂四通切換閥),廣泛地使用具備能夠自由滑動地設于閥主體的內部的閥芯的滑動式切換閥。

在滑動式切換閥的閥主體,設有:經(jīng)由D接頭與壓縮機的排出口連接而使高壓制冷劑流入的流入端口;經(jīng)由S接頭與壓縮機的吸入口連接而使制冷劑向壓縮機環(huán)流的流出端口;經(jīng)由E接頭與室內換熱器連接的室內側端口;以及經(jīng)由C接頭與室外換熱器連接的室外側端口。而且,滑動式切換閥對如下兩種模式進行切換:通過滑動至一方側的閥芯使流出端口與室內側端口連通、并且通過閥主體內部使流入端口與室外側端口連通的冷卻模式;以及通過滑動至另一方側的閥芯使流出端口與室外側端口連通、并且通過閥主體內部使流入端口與室內側端口連通的加熱模式。

在利用了這樣的滑動式切換閥的室內空調機、組合式空調機等中,以APF(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全年能源消耗效率)的提高為目的,提出了用于使流路阻力所引起的制冷劑的流量降低、熱損失減少的構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如圖6所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滑動式切換閥具備:具有流入端口101、流出端口102、室內側端口103及室外側端口104的閥主體105;以及自由滑動地設于該閥主體105的內部的閥芯106,在流入端口101連接有高壓側導管(D接頭)111,在流出端口102連接有低壓側導管(S接頭)112,在室內側端口103連接有室內側導管(E接頭)113,并在室外側端口104連接有室外側導管(C接頭)114。

閥芯106具有能夠沿閥主體105的閥座107滑動的閥部件108,該閥部件108具有朝向閥座107凹狀地開口的碗狀部108A以及從該碗狀部108A的開口緣向外側延伸的凸緣部108B而形成。而且,閥芯106在通過碗狀部108A使流出端口102與室內側端口103連通的第一位置、以及如圖5所示地通過碗狀部108A使流出端口102與室外側端口104連通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并通過該閥芯106的移動對流路進行切換。

如上所述,以往的滑動式切換閥中,在流入端口101與室內側端口103設于相互正對的位置、即彼此的軸線G成為一條直線上(同軸上)的位置、又即高壓側導管111與室內側導管113設于同軸上,且閥芯106處于第二位置的加熱模式中,通過使從流入端口101流入了的高壓制冷劑直線地朝向室內側端口103流動,來減少流路阻力從而會實現(xiàn)能源消耗效率的提高。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47530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即使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那樣的以往的滑動式切換閥中,也不能說充分地提高了能源消耗效率,期望更進一步的改善。即,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滑動式切換閥中,在圖5所示的加熱模式中,在從流入端口101朝向室內側端口102的制冷劑的流路中,閥部件108的凸緣部108B的一部分伸出而使流路變窄。因此,制冷劑的流動被凸緣部108B阻礙,從而產(chǎn)生制冷劑的流量降低,因此有能源消耗效率的提高變得不充分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通過能夠極力抑制流體的流量降低而實現(xiàn)能源消耗效率的更進一步的提高的滑動式切換閥以及冷凍循環(huán)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的滑動式切換閥具備:筒狀的閥主體;自由滑動地設于該閥主體的內部的閥芯;以及以開口的方式設置于上述閥主體的周面的多個端口,上述滑動式切換閥的特征在于,上述多個端口具有使流體向上述閥主體的內部流入的流入端口、相對于該流入端口而設于上述閥主體的徑向相反側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沿上述閥主體的軸向而在上述第一端口的一方側以與上述流入端口對置的方式設有上述第二端口,并在上述第一端口的另一方側設有上述第三端口,上述閥芯通過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來對流路進行切換,并且處于上述第二位置的該閥芯的一部分與上述第二端口的另一方側的一部分設為重疊,其中,上述第一位置是向上述閥主體的沿軸向的一方側滑動來使上述第一端口與上述第二端口連通的位置,上述第二位置是向上述閥主體的沿軸向的另一方側滑動來使上述第一端口與上述第三端口連通的位置,上述流入端口形成為內徑比上述第二端口的內徑小,并且設為與上述第二端口相比中心向一方側偏心。

根據(jù)這樣的本發(fā)明,由于與流入端口對置地設有第二端口,所以在閥芯處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例如,加熱模式時)下,能夠使從流入端口流入閥主體內部后的流體直線地朝向第二端口流動,從而能夠實現(xiàn)流路阻力的減少。另外,由于內徑比第二端口的內徑小的流入端口相對于第二端口向一方側(閥主體的相反側)偏心,所以即使處于第二位置的閥芯的一部分與第二端口的另一方側的一部分設為重疊,也能夠對閥芯與第二端口的重疊部分所引起的流路的縮小進行緩和,從而能夠抑制從流入端口朝向第二端口的流體的流量降低。

此時,優(yōu)選為,上述流入端口設于如下范圍:將上述流入端口的投影周緣內接于上述第二端口的一方側周緣的位置處的彼此的中心距離作為基準偏心距離,相對于該基準偏心距離的偏心比為0.2以上且3.0以下的范圍。

另外,優(yōu)選為,上述流入端口設于如下范圍:將上述流入端口的投影周緣內接于上述第二端口的一方側周緣的位置處的彼此的中心距離作為基準偏心距離,相對于該基準偏心距離的偏心比為0.6以上且2.4以下的范圍。

另外,進一步優(yōu)選為,上述流入端口設于上述偏心比為1.0以下的范圍。

根據(jù)以上的結構,將流入端口的投影周緣內接于第二端口的一方側周緣的位置處的彼此的中心距離作為基準偏心距離(偏心比=1.0),并適當?shù)卦O定相對于該基準偏心距離的偏心比來設置流入端口,由此能夠適當?shù)卮_保來自流入端口相對于第二端口的流路。此處,作為偏心比,優(yōu)選為0.2以上且3.0以下,更加優(yōu)選為0.6以上且2.4以下。另外,通過將偏心比設為1.0(基準偏心距離)以下,從而流入端口的投影周緣不會從第二端口的一方側周緣突出,并能夠利用翻邊加工來形成流入端口,因此從加工性的觀點來看進一步優(yōu)先。

本發(fā)明的冷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具備:對作為流體的制冷劑進行壓縮的壓縮機;在冷卻模式時作為冷凝器發(fā)揮功能的第一換熱器;在冷卻模式時作為蒸發(fā)器發(fā)揮功能的第二換熱器;在上述第一換熱器與上述第二換熱器之間使制冷劑膨脹來進行減壓的膨脹機構;以及權利要求1~4任一項中所述的滑動式切換閥,上述滑動式切換閥構成為,在上述閥芯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由上述壓縮機壓縮了的制冷劑從上述流入端口向上述閥主體的內部流入,并且使制冷劑經(jīng)由上述第三端口向上述第一換熱器流出,從而使從上述第二換熱器流入上述第二端口后的制冷劑從上述第一端口向上述壓縮機環(huán)流,或者,在上述閥芯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由上述壓縮機壓縮了的制冷劑從上述流入端口向上述閥主體的內部流入,并且使制冷劑經(jīng)由上述第二端口向上述第二換熱器流出,從而使從上述第一換熱器流入上述第三端口后的制冷劑從上述第一端口向上述壓縮機環(huán)流。

根據(jù)這樣的本發(fā)明的冷凍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閥芯處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由壓縮機壓縮了的制冷劑從流入端口經(jīng)由第二端口向第二換熱器流出,并使從第一換熱器流入第三端口后的制冷劑從第一端口向壓縮機環(huán)流,由此實現(xiàn)加熱模式(制熱)運轉。在該加熱模式(制熱)運轉時,與上述相同,能夠減少從流入端口朝向第二端口的制冷劑的流路阻力,從而能夠抑制制冷劑的流量降低。

發(fā)明的效果如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滑動式切換閥以及冷凍循環(huán)系統(tǒng),能夠極力抑制流體的流量降低而實現(xiàn)能源消耗效率的更進一步的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冷凍循環(huán)的簡要結構圖。

圖2是表示上述冷凍循環(huán)所使用的滑動式切換閥的剖視圖。

圖3是表示上述滑動式切換閥的閥部件與第二端口的關系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上述滑動式切換閥的流量系數(shù)與熱損失量的變化的圖表。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變形例的滑動式切換閥的剖視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以往例的滑動式切換閥的剖視圖。

圖中:

1—冷凍循環(huán),2—壓縮機,3—室外換熱器(第一換熱器),4—室內換熱器(第二換熱器),5—膨脹閥(膨脹機構),10—四通切換閥(滑動式切換閥),11—閥主體,11A—流入端口,11B—第一端口,11C—第二端口,11D—第三端口,12—閥芯,26—凸緣部,L—偏心距離,L1—基準偏心距離,R—偏心比。

具體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冷凍循環(huán)1用于室內空調機等空氣調和機,具備:對制冷劑進行壓縮的壓縮機2;在冷卻模式時發(fā)揮冷凝器的功能的作為第一換熱器的室外換熱器3;在冷卻模式時發(fā)揮蒸發(fā)器的功能的作為第二換熱器的室內換熱器4;在室外換熱器3與室內換熱器4之間使制冷劑膨脹來進行減壓的作為膨脹機構的膨脹閥5;作為滑動式切換閥的四通切換閥10;以及對四通切換閥10的流路進行切換控制的先導電磁閥6,它們通過制冷劑配管而連結。此外,作為膨脹機構,并不限定于膨脹閥5,也可以是毛細管。

該冷凍循環(huán)1在圖1所示的加熱模式(制熱運轉)中,構成制冷劑按照壓縮機2、四通切換閥10、室內換熱器4、膨脹閥5、室外換熱器3、四通切換閥10以及壓縮機2的順序流動的制熱循環(huán)。另一方面,在冷卻模式(制冷運轉)中,構成制冷劑按照壓縮機2、四通切換閥10、室外換熱器3、膨脹閥5、室內換熱器4、四通切換閥10以及壓縮機2的順序流動的制冷循環(huán)。該制熱循環(huán)與制冷循環(huán)的切換通過先導電磁閥6對四通切換閥10進行的切換動作來執(zhí)行。

基于圖2、圖3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四通切換閥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四通切換閥10構成為具備:圓筒狀的閥主體11;自由滑動地設置于該閥主體11的內部的閥芯12;與壓縮機2的排出口連通的高壓側導管(D接頭)13;與壓縮機2的吸入口連通的低壓側導管(S接頭)14;與室內換熱器4連通的室內側導管(E接頭)15;以及與室外換熱器3連通的室外側導管(C接頭)16。

圓筒狀的閥主體11具有對其軸向兩端部進行封堵的栓體17、18、以及固定于閥主體11的內部的閥座19,且整體作為被封閉了的缸筒而構成。在栓體17、18連接有分別與先導電磁閥6連通的導管17A、18A。在閥座19,插入有低壓側導管14、室內側導管15、以及室外側導管16的前端,并且設有構成后述的第一~第三端口11B、11C、11D的開口。閥座19的內表面19A成為對閥芯12進行滑動引導的引導面。

在閥主體11,形成有在其周面開口的多個端口11A、11B、11C、11D。即,設有與高壓側導管13連接而使制冷劑向閥主體11的內部流入的流入端口11A、相對于流入端口11A而在閥主體11的徑向相反側開口設于閥座19的第一端口11B、第二端口11C、以及第三端口11D。第一端口11B設于閥主體11的軸向大致中央,第二端口11C沿閥主體11的軸向而相鄰地設于第一端口11B的一方側(圖2的左側),并且第三端口11D沿閥主體11的軸向設于第一端口11B的另一方側(圖2的右側)。

通過在作為流出端口的第一端口11B連接低壓側導管14,并在第二端口11C連接室內側導管15,而該第二端口11構成室內側端口,并且通過在第三端口11D連接室外側導管16,而該第三端口11D構成室外側端口。流入端口11A與第二端口11B彼此在閥主體11的徑向上對置地設置,由此高壓側導管13與室內側導管15以大致位于一條直線上的方式連接。高壓側導管13通過硬釬焊固定于流入端口11A周邊的閥主體11,低壓側導管14、室內側導管15以及室外側導管16分別通過硬釬焊固定于第一~第三端口11B、11C、11D周邊的閥主體11以及閥座19。

閥芯12構成為具有:與閥主體11的內周面滑動接觸的左右一對活塞體21、22;連結一對活塞體21、22并沿閥主體11的軸向延伸的連結部件23;以及支撐于連結部件23的閥部件24。閥主體11的內部空間被分隔為形成于一對活塞體21、22間的高壓室R1、形成于一個活塞體21與栓體17之間的第一工作室R2、以及形成于另一個活塞體22與栓體18之間的第二工作室R3。

連結部件23由金屬板材構成,并形成為具有:沿閥主體11的軸向延伸且與閥座19的內表面19A平行地設置的連結板部23A;連結板部23A的一方側端部被折彎而固定于活塞體21的固定片部23B;以及連結板部23A的另一方側端部被折彎而固定于活塞體22的固定片部23C。在連結板部23A形成有對閥部件24進行保持的保持孔23D、以及使制冷劑流通的兩個部位的貫通孔23E。

閥部件24是合成樹脂制的一體成形部件,形成為具有:朝向閥座19凹狀地開口的碗狀部25;以及從該碗狀部25的開口緣向外側延伸的凸緣部26。碗狀部25形成為在俯視情況下具有長圓形狀的穹頂狀,并插入于連結部件23的保持孔23D。在碗狀部25的內部,形成有使第一端口11B與第二端口11C連通而不連通第三端口11D、或者使第一端口11B與第三端口11D連通而不連通第二端口11C那樣的連通空間R4。

亦如圖3所示,凸緣部26在俯視情況下外形形成為長方形,并在與閥座19的內表面19A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面26A,形成有碗狀部25的開口25A。該凸緣部26配置于閥座19與連結部件23之間。而且,因作用于閥部件24的高壓與低壓的壓力差而滑動接觸面26A與閥座19的內表面19A緊密接觸,從而相對于閥座19關閉碗狀部25的連通空間R4。此外,圖3中,對凸緣部26在俯視情況下外形形成為長方形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是端面朝向閥部件24的移動方向稍微鼓出的大致橢圓形狀。

以上的四通切換閥10中,若經(jīng)由先導電磁閥6以及導管17A而向第一工作室R2導入從壓縮機2排出來的高壓制冷劑,則如圖2所示,活塞體21被按壓而使閥芯12向閥主體11的軸向另一方側滑動。并且,若經(jīng)由先導電磁閥6以及導管18A而向第二工作室R3導入高壓制冷劑,則活塞體22被按壓而使閥芯12向閥主體11的軸向一方側滑動。此處,將滑動至閥主體11的軸向一方側的閥芯12的位置設為第一位置,并將滑動至閥主體11的軸向另一方側的閥芯12的位置(圖2所示的位置)設為第二位置。

在閥芯12處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如圖3所示,閥部件24的碗狀部25通過其連通空間R4使第一端口11B與第三端口11D連通。并且,由于碗狀部25位于比第二端口11C靠另一方側,所以該第二端口11C經(jīng)由閥主體11的內部(高壓室R1)而與流入端口11A連通。即,閥芯12處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成為流入端口11A與第二端口11C連通、且第一端口11B與第三端口11D連通的加熱模式(制熱運轉)。

這樣,在閥芯12處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加熱模式)下,如圖3(A)所示,閥部件24的凸緣部26的一部分設為與第二端口11C的另一方側的一部分重疊。即,第二端口11C的另一方側的一部分通過與凸緣部26重疊的俯視D字狀的重疊部P,對開口覆蓋沿閥主體11的軸向的重疊距離a的大小。

此處,流入端口11A的內徑φA例如是8.8mm,第一~第三端口11B、11C、11D的內徑φB例如是11mm。即,流入端口11A的內徑φA形成為比第二端口11C的內徑φB小,其內徑比φA/φB為0.8。此外,流入端口11A與第二端口11C的內徑比φA/φB并不限定于0.8,在0.6以上并且小于1.0的范圍內即可。并且,連結部件23的貫通孔23E形成為具有流入端口11A的內徑φA以上的內徑,并且在閥芯12處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該貫通孔23E位于第二端口11C的正上方。

凸緣部26與具有這樣的內徑φB的第二端口11C重疊的重疊距離a例如是3.3mm,其重疊比a/φB為0.3。即,從第二端口11C的內徑φB減去與凸緣部26的重疊部P后的剩余距離b為7.7mm。因此,在設為這樣的尺寸關系的情況下,流入端口11A的內徑φA形成為比第二端口11C的剩余距離b大。這樣的情況下,后述的制冷劑的流量增加以及熱損失的減少的效果變得更加顯著。此外,重疊距離a與第二端口11C的內徑比φB的重疊比a/φB并不限定于0.3,在0.1以上并且0.5以下的范圍內即可。此外,在凸緣部26的形狀如上述那樣是大致橢圓形狀的情況下,以重疊的最大長度為基準,來設定重疊距離即可。

相對于以上的第二端口11C,流入端口11A設為其中心向一方側(遠離處于第二位置的閥部件24的一側,圖2、圖3中的左側)偏心。即,如圖2所示,流入端口11A以及高壓側導管13的軸心E-E設為比第二端口11C以及室內側導管15的軸心F-F更向一方側偏心。如圖3(A)所示,流入端口11A與第二端口11C同軸設置,且在比彼此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即偏心距離L為0(L=0)的位置靠一方側的位置設有流入端口11A。此處,偏心距離L是流入端口11A以及第二端口11C彼此的中心距離,是沿閥主體11的軸向的距離。

亦參照圖4來說明對使這樣的偏心距離L變化而從流入端口11A向第二端口11C流動的制冷劑的流量和熱損失進行了驗證的結果。圖4是表示通過使用了電子計算機的熱流體解析而計算出的Cv值(流量系數(shù))與熱損失量的結果的圖表。該圖表中的橫軸是流入端口11A相對于第二端口11C的偏心比R。如圖3(B)所示,該偏心比R是指,以流入端口11A的投影周緣內接于第二端口11C的一方側周緣的位置處的彼此的中心距離(偏心距離L)作為基準偏心距離L1時的、流入端口11A的各位置處的偏心距離L與該基準偏心距離L1的比率,以偏心比R=L/L1來定義。

圖4的圖表中的左縱軸表示Cv值(流量系數(shù))的變化,作為以偏心比R為0(R=0)時的Cv值、即流入端口11A與第二端口11C同軸的情況下的Cv值為基準時的、與該Cv值的比例而表示。并且,圖4的圖表中的右縱軸表示熱損失量的變化,作為以偏心比R為0(R=0)時的熱損失量為基準時的比例而表示。根據(jù)該圖表,在偏心比R為從0至3.4左右的范圍內,Cv值總是為1以上(偏心比R為0時的Cv值以上)的值,熱損失量總是為1以下(偏心比R為0時的熱損失量以下)的值。

另外,詳細地觀察與偏心比R對應的Cv值的變化時,在偏心比R為0至0.2的范圍內,Cv值急劇地增加,并在偏心比R為0.2時約成為5%的增加率。在偏心比R為0.2至0.6的范圍內,Cv值的圖表的傾斜雖然逐漸變得平緩但持續(xù)增加,并在偏心比R為0.6時約成為10%的增加率。另外,在偏心比R超過0.6的范圍內,在偏心比R平緩地持續(xù)增加至1.4左右后,轉為減少,而在偏心比R為2.4時約成為10%的增加率,在偏心比R為3.0時約成為5%的增加率,從而即使偏心比R超過3.0,Cv值也成為偏心比R為0時的值以上(1以上)。

另一方面,詳細地觀察與偏心比R對應的熱損失量的變化時,在偏心比R為0至0.2的范圍內,熱損失量急劇地減少,并在偏心比R為0.2時約成為5%的減少率。在偏心比R為0.2至0.6的范圍內,熱損失量持續(xù)減少,并在偏心比R為0.6時約成為10%的減少率。另外,在偏心比R超過0.6的范圍內,在偏心比R平緩地持續(xù)減少至1.6左右后,轉為增加,而在偏心比R為2.4時約成為10%的減少率,并在偏心比R為3.0時約成為5%的減少率,從而即使偏心比R超過3.0,熱損失量也成為偏心比R為0時的值以下(1以下)。

如上所述,在偏心比R為0.2以上且3.0以下的范圍內,Cv值成為5%以上的增加率,從而與偏心比R為0的情況相比,能夠期待制冷劑的流量增加,并且熱損失量成為5%以下的減少率,而能夠期待能源消耗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偏心比R為0.6以上且2.4以下的范圍內,Cv值成為10%以上的增加率,且熱損失量成為10%以下的減少率,從而與偏心比R為0的情況相比,能夠更進一步期待制冷劑的流量增加以及熱損失的減少。

并且,若偏心比R為1.0以下,則如圖3(B)所示,流入端口11A的投影周緣內接于第二端口11C的一方側周緣,即在將第二端口11C延長后的內部存在流入端口11A,從而能夠利用翻邊加工容易地形成流入端口11A,因此能夠期待良好的加工性。此處,翻邊加工是指,從第二端口11C側穿通楔子(銷),使該楔子貫通閥主體11而形成流入端口11A的加工方法。因此,在從第二端口11C的延長線上偏離的位置,利用翻邊加工形成流入端口11A是極其困難的,能夠利用切削加工等形成流入端口11A,但有加工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根據(jù)以上的本實施方式,由于與第二端口11C對置地設有流入端口11A,并且向遠離處于第二位置的閥部件24的一方側偏心地設有流入端口11A,所以使制冷劑直線地從流入端口11A朝向第二端口11C流動,而能夠實現(xiàn)流路阻力的減少,并且能夠抑制制冷劑的流量降低。即,即使設為處于第二位置的閥部件24的凸緣部26與第二端口11C的另一方側的一部分重疊,通過使流入端口11A向一方側偏心,也能夠對重疊部P所引起的流路的縮小進行緩和。因此,在閥芯12處于第二位置的加熱模式中,能夠極力抑制流體的流量降低,并且能夠減少熱損失,從而能夠實現(xiàn)能源消耗效率的更進一步的提高。

并且,將流入端口11A的偏心比R設定為0.2以上且3.0以下,由此與偏心比R為0的情況相比,Cv值成為5%以上的增加率,且熱損失量成為5%以下的減少率,從而能夠期待制冷劑的流量增加和熱損失的減少。另外,將偏心比R設定為0.6以上且2.4以下,由此與偏心比R為0的情況相比,Cv值成為10%以上的增加率,且熱損失量成為10%以下的減少率,從而能夠期待進一步的制冷劑的流量增加和熱損失的減少。

另外,將偏心比設定為1.0(基準偏心距離L1)以下,由此能夠利用翻邊加工容易地形成流入端口11A,從而利用良好的加工性而能夠抑制加工成本的增加。此外,流入端口11A的加工方法并不限定于翻邊加工,也可以利用切削加工來形成流入端口11A,也可以在利用鍛造而成形的閥主體11一體地形成流入端口11A。在利用這樣的切削加工、鍛造得到的一體成形的情況下,即使偏心距離L超過基準偏心距離L1(L>L1),也能夠形成流入端口11A。

并且,即使在流入端口11A的投影周緣與凸緣部26以及第二端口11C的一方側周緣中至少一方重疊的情況下,通過將流入端口11A設為相對于第二端口11C而向一方側偏心,也能夠確保盡量大的流路面積,從而能夠抑制流量降低。

此外,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也包括能夠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的其它結構等,以下所示那樣的變形等也包括在本發(fā)明內。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室內空調機等空氣調和機所利用的冷凍循環(huán)1為例進行了表示,但本發(fā)明的冷凍循環(huán)并不限定于空氣調和機,是對加熱模式與冷卻模式進行切換的設備即可,能夠應用于任意設備。并且,本發(fā)明的滑動式切換閥并不限定于用于冷凍循環(huán)中的切換閥,能夠用于使氣體、液體等各種流體流通的各種配管系統(tǒng)。

并且,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如下結構進行了說明:在閥主體11中,供高壓側導管13連接的流入端口11A與供室內側導管15連接的第二端口11C在閥主體11的徑向上對置地設置,并在加熱模式中,從流入端口11A流入了的高壓制冷劑直線地朝向第二端口11C流動,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是如下結構:流入端口11A與供室外側導管16連接的第三端口11D在閥主體11的徑向上對置地設置,并在冷卻模式中,從流入端口11A流入了的高壓制冷劑直線地朝向第三端口11D流動。

并且,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與第二端口11C重疊的閥芯12的一部分,舉例表示了凸緣部26,但并不限定于凸緣部26,作為閥芯12的一部分,也假定連結部件23的連結板部23A的情況。

即,上述實施方式中,連結板部23A的貫通孔23E形成為具有流入端口11A的內徑φA以上的內徑,但這樣的情況下,根據(jù)貫通孔23E的尺寸不同,而有從偏心了的流入端口11A向第二端口11C的流動被連結板部23A阻礙的情況。

因此,例如,如圖5所示,也與流入端口11A相同地使貫通孔23E比第二端口11C向一方側偏心,并同軸地設置貫通孔23E和流入端口11A,由此不僅能夠起到上述的效果,也能夠使從流入端口11A流入了的流體更加順暢地向第二端口11C側流動。

以上,參照附圖詳細地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具體的結構并不限定于這些實施方式,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的設計變更等也包括在本發(fā)明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萝北县| 田东县| 方正县| 宜都市| 巩义市| 如东县| 靖安县| 湖口县| 那坡县| 惠东县| 同德县| 云龙县| 绥德县| 开江县| 东平县| 姜堰市| 益阳市| 哈巴河县| 阿巴嘎旗| 赤峰市| 浠水县| 剑河县| 三江| 赣榆县| 商城县| 科技| 枣强县| 宁海县| 贵南县| 嘉荫县| 博客| 江门市| 五家渠市| 晋城| 盐源县| 宁晋县| 芦溪县| 来安县| 大丰市| 拉孜县|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