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空調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空調系統(tǒng)及其壓縮機回油結構。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商用空調系統(tǒng)中,多聯空調機組的壓縮機回油能力受限于超低溫的環(huán)境溫度。因在超低溫環(huán)境下,壓縮機潤滑油的濃度會變大,潤滑油的狀態(tài)由稀變稠,再加上回油毛細管管徑的限制,導致在超低溫工況下,多聯空調機組啟動時(以久置、化霜結束后啟動為主)所產生的壓差不足以推動回油毛細管中的潤滑油,從而導致回油管路堵塞,影響壓縮機運行的可靠性,進而影響多聯空調機組的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目前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啟動時潤滑油會堵塞毛細管導致回油不足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保證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回油充足、提高壓縮機運行可靠性的壓縮機回油結構,同時還提供一種含有上述壓縮機回油結構的空調系統(tǒng)。
上述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壓縮機回油結構,包括壓縮機、油分離器、主回油組件及輔助回油組件;
所述主回油組件包括主回油管路以及串聯連接并設置于所述主回油管路中的主閥門與第一毛細管;
所述主回油管路的一端與所述壓縮機的進氣端連接,所述主回油管路的另一端與所述油分離器的回油端連接;
所述輔助回油組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主回油管路的連接,且所述輔助回油組件與所述主閥門及所述第一毛細管并聯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輔助回油組件包括輔助回油支路,所述輔助回油支路與所述主閥門及所述第一毛細管并聯設置;
所述輔助回油支路的兩端與所述主回油管路的兩端對應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輔助回油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輔助回油支路上的輔助閥門,所述輔助閥門與所述主閥門及所述第一毛細管并聯設置;
所述輔助閥門能夠控制所述輔助回油支路的通斷。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縮機回油結構還包括第二毛細管,所述第二毛細管設置于所述主回油管路上;
所述第二毛細管與并聯的所述輔助閥門及所述主閥門串聯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輔助回油管路的管徑大于所述第一毛細管的管徑。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毛細管設置于所述主閥門與所述油分離器的回油端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閥門與所述輔助閥門為電磁閥或電動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縮機回油結構還包括用于檢測潤滑油實際溫度的感溫包,所述感溫包設置于所述主回油管路中;
所述感溫包與所述第二毛細管串聯連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毛細管與所述油分離器的回油端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縮機回油結構還包括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與所述主閥門及所述輔助閥門電連接,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主閥門及所述輔助閥門打開與關閉;
所述控制主板還與所述感溫包電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主板中存儲有潤滑油的預設溫度;
當潤滑油的所述實際溫度大于等于所述預設溫度時,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輔助閥門關閉;
當潤滑油的所述實際溫度小于所述預設溫度時,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輔助閥門打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縮機回油結構還包括過濾器,所述過濾器設置于所述主回油管路中;
所述過濾器與所述第二毛細管串聯連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毛細管與所述油分離器的回油端之間。
還涉及一種空調系統(tǒng),包括如上述任一技術特征所述的壓縮機回油結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壓縮機回油結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在主回油管路上增加輔助回油組件,使輔助回油組件與主回油管路上的主閥門及第一毛細管并聯設置,這樣,從油分離器的回油端輸出的潤滑油在主回油管路上能夠分成兩路流動,一路潤滑油通過主閥門沿著第一毛細管流動,另一路潤滑油沿著輔助回油組件流動,并兩路潤滑油在主回油管路的另一端匯集后進入壓縮機的吸氣端。當壓縮機回油管路在超低溫工況下啟動時,潤滑油的濃度變大由稀變稠,此時,變稠的潤滑油可以通過輔助回油組件回流,潤滑油能夠順利的回到壓縮機中,使壓縮機中的潤滑油充足,保證壓縮機能夠正常運行,提高壓縮機運行的可靠性,繼而保證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本發(fā)明的壓縮機回油結構在主回油管路上增加輔助回油組件,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的潤滑油能夠通過輔助回油組件回流至壓縮機中,有效的解決超低溫工況下潤滑油堵塞毛細管導致的壓縮機回油不足的問題,避免空調機組在超低溫工況下出現無法工作的問題,保證壓縮機中潤滑油充足,提高壓縮機運行的可靠性。
由于壓縮機回油結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包含有上述壓縮機回油結構的空調系統(tǒng)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壓縮機回油結構的連接示意圖;
其中:
100-壓縮機回油結構;
110-壓縮機;
111-吸氣端;
112-排氣端;
120-油分離器;
121-回油端;
122-進油端;
130-主回油組件;
131-主回油管路;
132-主閥門;
133-第一毛細管;
140-輔助回油組件;
141-輔助回油支路;
142-輔助閥門;
150-第二毛細管;
160-感溫包;
170-過濾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空調系統(tǒng)及其壓縮機回油結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回油結構100,該壓縮機回油結構100用于空調系統(tǒng)中。當然,也可以用于其他超低溫環(huán)境中運行的設備。本發(fā)明的壓縮機回油結構100能夠保證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潤滑油能夠回流至壓縮機110中,保證壓縮機110中潤滑油的油量充足,避免因超低溫工況下潤滑油變稠堵塞毛細管而引起的回油不足,保證壓縮機110能夠正常運行,提高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繼而保證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壓縮機回油結構100包括壓縮機110、油分離器120、主回油組件130及輔助回油組件140。壓縮機110具有吸氣端111及與吸氣端111相對應的排氣端112,油分離器120用于將含有潤滑油的冷媒相分離,油分離器120具有進油端122及與進油端122相對應的回油端121。主回油組件130能夠將油分離器120分離出來的潤滑油回流至壓縮機110中,以提高潤滑油的利用率。主回油組件130的一端與壓縮機110的吸氣端111連接,主回油組件130的另一端與油分離器120的進油端122連接,并且壓縮機110的排氣端112與油分離器120的進油端122連接,這里說的連接是通過管路連接。壓縮機110在工作時潤滑油與冷媒混合在一起,混合后的潤滑油與冷媒通過壓縮機110的排氣端112排出并通過油分離器120的進油端122進入油分離器120,油分離器120將潤滑油與冷媒分離后,潤滑油通過油分離器120的出風端經主回油組件130通過壓縮機110的吸氣端111進入壓縮機110中,以保證壓縮機110中潤滑油的油量充足,避免壓縮機110運行時出現缺油的情況,提高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
具體的,主回油組件130包括主回油管路131以及串聯連接并設置于主回油管路131中的主閥門132與第一毛細管132。主回油管路131的一端與壓縮機110的進氣端連接,主回油管路131的另一端與油分離器120的回油端121連接,壓縮機110的排氣端112與油分離器120的進油端122連接。主閥門132打開時,油分離器120中的潤滑油從油分離器120的回油端121進入主回油管路131中,流經第一毛細管132后由主回油管路131通過壓縮機110的吸氣端111進入壓縮機110中。主閥門132關閉時,油分離器120中的潤滑油不能通過第一毛細管132回流至壓縮機110中。
當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啟動運行制熱模式或者超低溫制熱化霜結束啟動運行時,由于環(huán)境溫度極低,空調系統(tǒng)的潤滑油也會受到低溫影響由稀變稠,為避免變稠的潤滑油堵塞主回油管路131上的第一毛細管132,在主回油管路131上增加輔助回油組件140。通過輔助回油組件140便于潤滑油回流至壓縮機110中。具體的,輔助回油組件140的兩端分別與主回油管路131的連接,且輔助回油組件140與主閥門132及第一毛細管132并聯設置。當潤滑油變稠時,潤滑油可以分成兩路,一路潤滑油繼續(xù)沿著第一毛細管132流動,另一路潤滑油則沿著輔助回流組件流動,兩路潤滑油在主回油管路131的另一端匯合后通過壓縮機110的吸氣端111進入壓縮機110中,以保證壓縮機110中潤滑油的油量充足,提高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
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久置啟動或化霜后啟動,油分離器120中的潤滑油可以通過主回油組件130的第一毛細管132回流至壓縮機110中,同時也可通從輔助回油組件140回流至壓縮機110中,以此來避免空調機組在超低溫工況下啟動時出現第一毛細管132堵塞的現象,達到主路不通走輔路的目的進而使得潤滑油能夠順利回流至壓縮機110中,保證壓縮機110中潤滑油的油量充足,使空調系統(tǒng)能夠運行可靠,同時還能保證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的正常啟動和運行。
本發(fā)明的壓縮機回油結構100利用增加輔助回油組件140使得壓縮機110在超低溫工況下回油順暢并使壓縮機110能夠充分潤滑,既保證了空調系統(tǒng)能力的輸出,又能保證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避免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無法工作的窘境。具體為,輔助回油組件140與主回油管路131上的主閥門132及第一毛細管132并聯設置,這樣,從油分離器120的回油端121輸出的潤滑油在主回油管路131上能夠分成兩路流動,一路潤滑油通過主閥門132沿著第一毛細管132流動,另一路潤滑油沿著輔助回油組件140流動,并兩路潤滑油在主回油管路131的另一端匯集后進入壓縮機110的吸氣端111。當壓縮機110回油管路在超低溫工況下啟動時,潤滑油的濃度變大由稀變稠,此時,變稠的潤滑油可以通過輔助回油組件140回流,潤滑油能夠順利的回到壓縮機110中,使壓縮機110中的潤滑油充足,保證壓縮機110能夠正常運行,提高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繼而保證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本發(fā)明的壓縮機回油結構100在主回油管路131上增加輔助回油組件140,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的潤滑油能夠通過輔助回油組件140回流至壓縮機110中,有效的解決超低溫工況下潤滑油堵塞毛細管導致的壓縮機110回油不足的問題,避免空調機組在超低溫工況下出現無法工作的問題,保證壓縮機110中潤滑油充足,提高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輔助回油組件140包括輔助回油支路141,輔助回油支路141與主閥門132及第一毛細管132并聯設置。輔助回油支路141的兩端與主回油管路131的兩端對應連接。當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運行時,通過與第一毛細管132并聯設置的輔助回流支路便于變稠的潤滑油回流至壓縮機110中。潤滑油分成兩路流動,一路潤滑油經主回油管路131上的第一毛細管132回流至壓縮機110,另一路潤滑油可以通過輔助回油支路141回流至壓縮機110,以保證壓縮機110中潤滑油的油量充足,進而保證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使空調系統(tǒng)能夠正常運行,提高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
進一步地,輔助回油組件140還包括設置于輔助回油支路141上的輔助閥門142,輔助閥門142與主閥門132及第一毛細管132并聯設置。輔助閥門142能夠控制輔助回油支路141的通斷。當空調系統(tǒng)正常運行后,潤滑油的溫度會升高,進而潤滑油不會再出現堵塞第一毛細管132的情況,即通過主回油組件130即可保證壓縮機110的回油,若在通過輔助回油支路141回油則會導致壓縮機110會油量增加,進而導致吸入的冷媒減小,影響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因此,為保證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在潤滑油溫度升高使壓縮機110的主回油組件130能夠正?;赜秃?,輔助回油支路141上的輔助閥門142關閉以使輔助回油支路141斷開,繼而使?jié)櫥椭荒芡ㄟ^第一毛細管132回流至壓縮機110中,保證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壓縮機回油結構100還包括第二毛細管150,第二毛細管150設置于主回油管路131上。第二毛細管150與并聯的輔助閥門142及主閥門132串聯連接。通過第二毛細管150配合輔助回油支路141及主回油管路131上的第一毛細管132,保證壓縮機110在超低溫工況下的正?;赜?,進而提高壓縮機110可靠運行。
進一步地,輔助回油管路的管徑大于第一毛細管132的管徑。在同一壓縮機110壓力作用下,更容易推動輔助回油支路141中的潤滑油回流至壓縮機110中,徹底解決變稠的潤滑油堵塞第一毛細管132導致的壓縮機110回油不足的問題,使壓縮機110能夠得到充分潤滑,提高壓縮機110工作的可靠性。再進一步地,第二毛細管150設置于主閥門132與油分離器120的回油端121之間,這樣能夠便于油分離器120中的潤滑油通過第二毛細管150進入輔助回油支路141。較佳地,主閥門132與輔助閥門142為電磁閥或電動閥。在本實施例中,主閥門132與輔助閥門142均為電磁閥,通過電磁閥便于控制主回油管路131與輔助回油支路141的通斷,同時還能電磁閥保證主回油管路131與輔助回油支路141的通斷的可靠性。
本發(fā)明的壓縮機回油結構100的運行機理為:
當空調系統(tǒng)長時間置于超低溫工況環(huán)境后啟動運行制熱模式或超低溫制熱化霜結束啟動運行時,由于潤滑油在超低溫工況下會由稀變稠,變稠的潤滑油在流經第二毛細管150與第一毛細管132時會存在堵塞的可能,為了保證空調系統(tǒng)正常運行,主閥門132與輔助閥門142均處于打開狀態(tài),以改變潤滑油的流動路徑。潤滑油能夠分成兩路回流至壓縮機110中,一路潤滑油經主閥門132進入第一毛細管132中,另一路潤滑油經輔助閥門142在輔助回油支路141中流動,兩路潤滑油在主回油管路131的另一端匯合后,通過壓縮機110的吸氣端111進入壓縮機110中,使空調系統(tǒng)正常運行。當空調系統(tǒng)正常運行后,潤滑油的溫度逐漸升高使?jié)櫥陀沙碜兿。藭r控制輔助閥門142關閉,使?jié)櫥椭煌ㄟ^主回油組件130回流至壓縮機110,即潤滑油從油分離器120的回油端121進入第二毛細管150后,在流動至主閥門132及第一毛細管132并回流至壓縮機110中。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空調系統(tǒng)剛開始啟動時,打開輔助閥門142,因輔助回油支路141的管徑大于第一毛細管132的管徑,使得在同一壓縮機110壓力作用下更容易推動第二毛細管150中的潤滑油回到壓縮機110中;隨后空調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后,潤滑油的油溫也隨之上升,再關閉輔助閥門142,此時無需輔助回油組件140也能保證壓縮機110正?;赜停员WC空調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壓縮機回油結構100還包括用于檢測潤滑油實際溫度的感溫包160,感溫包160設置于主回油管路131中。感溫包160與第二毛細管150串聯連接,并位于第二毛細管150與油分離器120的回油端121之間。感溫包160能夠檢測主回油管路131中的潤滑油的溫度。當感溫包160檢測潤滑油的溫度過低時,輔助閥門142打開,此時可以通過輔助回油支路141保證壓縮機110的回油,使壓縮機110中的潤滑油的油量充足;若感溫包160檢測潤滑油的溫度升高后,輔助閥門142關閉,此時只通過主回油組件130保證壓縮機110的回油即可滿足使用要求。
進一步地,壓縮機回油結構100還包括控制主板,控制主板與主閥門132及輔助閥門142電連接,控制主板控制主閥門132及輔助閥門142打開與關閉??刂浦靼暹€與感溫包160電連接。也就是說,通過控制主板控制感溫包160檢測潤滑油的實際溫度,感溫包160能夠將潤滑油的實際溫度信號范圍給控制主板,并使控制主板根據實際溫度信號控制主閥門132與輔助閥門142的打開與關閉。
具體的,控制主板中存儲有潤滑油的預設溫度,控制主板能夠獲取潤滑油的實際溫度信號。當潤滑油的實際溫度大于等于預設溫度時,控制主板控制輔助閥門142關閉。當潤滑油的實際溫度小于預設溫度時,控制主板控制輔助閥門142打開。也就是說,當空調系統(tǒng)在超低溫工況下運行時,潤滑油的實際溫度低于預設溫度,控制主板控制輔助閥門142打開,此時可以通過輔助回油支路141保證壓縮機110回油充足,繼而保證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當空調系統(tǒng)運行平穩(wěn)后,潤滑油的溫度逐漸升高,使實際溫度大于等于預設溫度,控制主板控制輔助閥門142關閉,此時只通過主回油組件130保證壓縮機110的回液,提高空調系統(tǒng)運行的可靠性。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壓縮機回油結構100還包括過濾器170,過濾器170設置于主回油管路131中。過濾器170與第二毛細管150串聯連接,并位于第二毛細管150與油分離器120的回油端121之間。過濾器170能夠過濾潤滑油中的雜質,避免雜質堵塞第二毛細管150及第二毛細管150,保證潤滑油回油的可靠性,進而保證壓縮機110可靠運行。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空調系統(tǒng),包括上述實施例中的壓縮機回油結構100。本發(fā)明的空調系統(tǒng)通過壓縮機回油結構100保證空調系統(tǒng)超低溫工況下能夠正常啟動運行,使得因低溫變稠的潤滑油通過輔助回油組件140回流至壓縮機110中,避免變稠的潤滑油堵塞第一毛細管132,保證壓縮機110潤滑油的油量充足,并保證壓縮機110的潤滑性能,提高壓縮機110運行的可靠性,進而提高空調系統(tǒng)的使員工性能。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