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散熱器,特別是一種液冷散熱裝置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液冷散熱裝置是一種用于散熱的高效冷卻系統(tǒng),常用于汽車坐墊、普通坐墊、衣服、手機散熱等場景,液冷散熱裝置與需降溫的部件形成循環(huán)的液體流動回路,液冷散熱裝置輸出冷卻后的液體,冷卻后的液體能夠吸收需降溫的部件上的熱量并回流到液冷散熱裝置,經過液冷散熱裝置的制冷后再次輸出低溫液體,如此反復以達到給需降溫的部件進行降溫的效果;現有的液冷散熱裝置散熱強度小,難以快速對汽車坐墊等較大面積的場景進行降溫。
2、因此,設計一種能夠對較大面積場景進行快速降溫的液冷散熱裝置及系統(tǒng),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對較大面積場景進行快速降溫的液冷散熱裝置及系統(tǒng),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散熱強度小,難以快速對汽車坐墊等較大面積的場景進行降溫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冷散熱裝置,其方案在于,包括制冷散熱單元、回液管以及至少兩個進液管,所述回液管的一端與所述制冷散熱單元連接,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外部墊體,至少兩個所述進液管的一端均與所述制冷散熱單元連接,至少兩個所述進液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外部墊體。
3、可選地,所述制冷散熱單元包括殼體、制冷模塊和散熱模塊,所述制冷模塊和所述散熱模塊設置在所述殼體內。
4、可選地,所述散熱模塊包括風扇和散熱鰭片,所述風扇與所述制冷模塊并排設置,所述散熱鰭片覆蓋在所述風扇和所述制冷模塊上。
5、可選地,所述制冷模塊包括液體箱、導冷蓋板以及制冷片,所述導冷蓋板設置在所述液體箱上,所述制冷片設置在所述導冷蓋板上。
6、可選地,所述液體箱包括進液腔和回液腔,所述進液腔通過所述進液管與外部墊體連接,所述回液腔通過所述回液管與外部墊體連接。
7、可選地,所述液體箱上設置有密封膠圈。
8、可選地,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與所述風扇連通。
9、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液冷散熱系統(tǒng),包括散熱墊以及如上所述的液冷散熱裝置,所述散熱墊設置有回液口和至少兩個相互連通的散熱區(qū),每一所述散熱區(qū)對應設置一進液口,所述回液口與所述回液管連接,每一所述進液口分別與一所述進液管連接。
10、可選地,還包括外殼,所述液冷散熱裝置設置在所述外殼內,所述散熱墊部分設置在所述外殼內。
11、可選地,所述外殼對應所述出風口位置設置有通孔。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熱裝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設置至少兩個進液管,以連接外部墊體的不同部位,當外部需要降溫的部件為汽車坐墊等表面積較大的墊體時,液冷散熱裝置能夠通過第一進液管和第二進液管從多個方向、多個位置往墊體中輸送液冷,從而實現大面積部件的快速降溫。
1.一種液冷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散熱單元、回液管以及至少兩個進液管,所述回液管的一端與所述制冷散熱單元連接,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外部墊體,至少兩個所述進液管的一端均與所述制冷散熱單元連接,至少兩個所述進液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外部墊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散熱單元包括殼體、制冷模塊和散熱模塊,所述制冷模塊和所述散熱模塊設置在所述殼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模塊包括風扇和散熱鰭片,所述風扇與所述制冷模塊并排設置,所述散熱鰭片覆蓋在所述風扇和所述制冷模塊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塊包括液體箱、導冷蓋板以及制冷片,所述導冷蓋板設置在所述液體箱上,所述制冷片設置在所述導冷蓋板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箱包括進液腔和回液腔,所述進液腔通過所述進液管與外部墊體連接,所述回液腔通過所述回液管與外部墊體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箱上設置有密封膠圈。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與所述風扇連通。
8.一種液冷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熱墊以及如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液冷散熱裝置,所述散熱墊設置有回液口和至少兩個相互連通的散熱區(qū),每一所述散熱區(qū)對應設置一進液口,所述回液口與所述回液管連接,每一所述進液口分別與一所述進液管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外殼,所述液冷散熱裝置設置在所述外殼內,所述散熱墊部分設置在所述外殼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對應所述出風口位置設置有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