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飲水機專用凈水器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凈水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凈水器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用來解決凈水器的二次污染問題。
背景技術:
凈水器與飲水機配合使用,較好地解決了人們日常的飲用水問題。但現(xiàn)有的凈水器通常存在有一個水的二次污染問題,其中空氣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現(xiàn)有結構的凈水器桶通常都是由上桶及下桶組裝而成,加在上桶中的原水經濾芯過濾后貯入到下桶內,再由下桶的出水口出水。但由于下桶與外界空氣相通(否則不能出水),空氣中的塵埃、細菌、澡類孢子很容易進入桶體內,使水質變差。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凈水器內的水的二次污染問題的飲水機專用凈水器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飲水機專用凈水器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包括設在凈水器上、下桶間的密封裝置和空氣凈化裝置,空氣凈化裝置設在與下桶空氣相通的凈水器桶體中。
所述的空氣凈化裝置可設在與下桶空氣相通的上桶上,也可設在下桶或連通上、下桶空氣的空氣連接管上。
所述的空氣凈化裝置可由卡圈、兩孔板及凈化材料等構成,其中卡圈卡設在上桶側壁的開口處,卡圈與側壁之間設有密封圈,兩孔板設在卡圈的前、后位置處,在兩孔板之間設凈化材料。
所述的密封裝置可由設在上桶與下桶裝配處的密封圈構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除了通過密封裝置確保上、下桶裝配的密封性,同時又通過設在桶體上的一空氣凈化裝置,不僅可向下桶補充空氣,且可使空氣進入下桶前得到凈化,防止了外界空氣中的塵埃、細菌等有害物質直接進入桶體內,防止水的二次污染,保證水質。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I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照圖1所示,本飲水機專用凈水器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主要包括一密封裝置和一空氣凈化裝置2,其中密封裝置為一設在下桶4上的密封圈3,該密封圈3能確保當上桶1放于下桶4上后與下桶4間的密封性,防止了外界空氣從兩桶間隙處進入。
空氣凈化裝置2設在與下桶4空氣相通的凈水器桶體的適當位置上,因此它既可以設在上桶1上,也可以設在下桶4上。本實施例以裝在上桶上為例,具體如圖2所示,它包括有一卡圈21、前、后孔板24、22及凈化材料23,其中卡圈21卡設在與下桶4相通的上桶1側壁的一開口處,與側壁之間設有密封圈25,以保證密封性。前、后孔板24、22設在卡圈21的前、后位置處,凈化材料23設在兩孔板24、22之間。外界空氣由該凈化裝置2進入,并得到凈化,而下桶4內的空氣又可通過該裝置排出。
本實用新型也可在現(xiàn)有凈水器桶體結構的基礎上來實施,即在原設在凈水器內的連通上、下桶空氣的連通管的口部裝上空氣凈化裝置,通過該裝置對進入連通管內的空氣進行凈化。
權利要求1.一種飲水機專用凈水器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包括設在凈水器上、下桶(1、4)間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一空氣凈化裝置(2),該裝置(2)設在與下桶(4)空氣相通的凈水器桶體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凈化裝置(2)包括一可裝在桶體適當部位上的卡圈(21),卡圈(21)中設有前、后孔板(24、22),前、后孔板(24、22)間設有凈化材料(23)。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凈化裝置(2)設在與下桶(4)空氣相通的上桶(1)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凈化裝置(2)設在上桶(1)側壁的一開口處,所述卡圈(21)卡設在開口處,并與側壁之間設有密封圈(25)。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裝置為一設在上桶(1)與下桶(4)裝配處的密封圈(3)。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凈化裝置(2)裝在連通上、下桶空氣的空氣連通管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凈化裝置(2)裝于下桶(4)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凈水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凈水器凈水桶防二次污染裝置,用來解決凈水器的二次污染問題。它包括設在凈水器上、下桶間的密封裝置和一設在與下桶空氣相通的凈水器桶體中的空氣凈化裝置。空氣凈化裝置包括一卡圈,卡圈中設有前、后孔板,前、后孔板間設有凈化材料。本實用新型通過該空氣凈化裝置,不僅可向桶體內補充空氣,且可使空氣進入桶體前得到凈化,防止了外界空氣中的塵埃、細菌等有害物質直接進入桶體內,有效防止水的二次污染,保證水質。
文檔編號C02F1/00GK2714545SQ20042008120
公開日2005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黃樟焱 申請人:葉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