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的處理裝置,具體說,涉及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
背景技術:
在工業(yè)用途中,大容量自來水往往需要真空脫氣處理,例如HIFU抗癌熱療機的用水量達0.25噸/次,水中以微泡形式存在的氣體在超聲波通過時會使超聲波強度發(fā)生嚴重衰減,因此在治療前必須充分去除水中的氣體,達到氧氣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小于1mg/L。目前采用真空內(nèi)旋脫氣法裝置來除去水中的氣體,但該裝置過于復雜,成本過高。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大容量的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包括盛裝自來水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具有出口的圓錐臺形,在圓柱形和圓錐臺形的連接處設置具有溢氣孔的一層或兩層隔水板,在容器底部加裝4~6枚渦流振蕩器,引線穿壁引出,上部出口與真空泵連接。
所述渦流振蕩器包括尼龍罩架,位于罩架內(nèi)的線圈底座,放置在線圈底座上的雙線并繞的線圈和位于尼龍罩架與線圈之間的渦流片。
所述隔水板的溢氣孔在隔水板上沿邊緣均勻分布。
所述容器的下部圓柱形的直徑大于該部分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脫氣質(zhì)量好,效率高。由于采用了隔水板,排出的氣體中不帶水分,并且水面蒸發(fā)面積較大,因此脫氣較快,可使工業(yè)處理用水得到滿意的脫氣處理。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脫氣裝置的渦流振蕩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脫氣裝置的隔水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包括盛裝自來水的容器2,該容器的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具有出口的圓錐臺形,在圓柱形和圓錐臺形的連接處設置具有溢氣孔的一層或二層隔水板1,在容器底部加裝4~6枚渦流振蕩器3,引線8穿壁引出,上部出口與真空泵(未視出)連接。
參見圖2,所述渦流振蕩器包括尼龍罩架4,位于罩架內(nèi)的線圈底座7,放置在線圈底座上的雙線并繞的線圈6和位于尼龍罩架4與線圈6之間的渦流片5。所述線圈可用雙高強漆包線經(jīng)環(huán)氧樹脂紗包在單層平板模具繞制,待環(huán)氧樹脂凝固后脫模,線圈底座采用圓形陶瓷燒結(jié)磨平,厚4-5cm。尼龍罩架用于保持振蕩的渦流片的位置,防止其脫位。
參見圖3,所述隔水板1的溢氣孔9在隔水板上沿邊緣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振蕩脫氣裝置每次處理量可達0.5噸,為加大水平面的面積,使水面蒸發(fā)面積加大,利于氣體溢出,其容器的下部圓柱形的直徑應大于該部分的高度,使其成為一個扁平的圓桶。
所述容器由不銹鋼制成。真空泵采用SIEMENS ELMO-F液體式真空泵/壓縮機(Fliquid-Ring Vacuum Pumps/Compressors),真空度可達-0.098MPa。
當真空脫氣時,在渦流振蕩器上加頻率為1KHz的脈沖信號,即可使渦流振蕩器產(chǎn)生渦流,渦流片產(chǎn)生同相的感應渦流,同相相斥,因此,渦流片向上沖擊推動水向上移動,真空泵抽走通過渦流從水中排斥出的氣體。由于水面蒸發(fā)面積較大,因此脫氣較快。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脫氣裝置可使工業(yè)處理用水得到滿意的脫氣處理。
權利要求1.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包括盛裝自來水的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容器(2)的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具有出口的圓錐臺形,在圓柱形和圓錐臺形的連接處設置具有溢氣孔的一層或兩層隔水板(1),在容器底部加裝4~6枚渦流振蕩器(3),引線(8)穿壁引出,上部出口與真空泵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渦流振蕩器(3)包括尼龍罩架(4),位于罩架內(nèi)的線圈底座(7),放置在線圈底座上的雙線并繞的線圈(6)和位于尼龍罩架(4)與線圈(6)之間的渦流片(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水板(1)的溢氣孔(9)在隔水板上沿邊緣均勻分布。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容器(2)的下部圓柱形的直徑大于該部分的高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脫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容器(2)的下部圓柱形的直徑大于該部分的高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來水真空振蕩脫氣裝置,包括盛裝自來水的容器。該容器的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具有出口的圓錐臺形,在圓柱形和圓錐臺形的連接處設置具有溢氣孔的1或2層隔水板,在容器底部加裝4~6枚渦流振蕩器,引線穿壁引出,上部出口與真空泵連接。該裝置脫氣質(zhì)量好,效率高。由于采用了隔水板,排出的氣體中不帶水份,并且水面蒸發(fā)面積較大,因此脫氣較快,可使工業(yè)處理用水得到滿意的脫氣處理。
文檔編號C02F1/20GK2818460SQ20052011450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何申戌 申請人:何申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