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環(huán)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人口的增加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現(xiàn)在的水資源污染嚴重,已成為我國水資源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而水體富營養(yǎng)化則是水環(huán)境惡化的重要因素,據(jù)統(tǒng)計,我國主要湖泊處于因氮、磷等成分(主要以氨氮、硝態(tài)氮、亞硝態(tài)氮、有機氮、正磷酸鹽、有機磷等形態(tài)存在)污染而導致富營養(yǎng)化的占統(tǒng)計湖泊的56%,為減小水資源的污染,現(xiàn)興建了大量的污水處理廠,人們認為,污水處理廠可以解決水體污染,但是實踐表明,經過常規(guī)二級處理的低污染水體,排入江河、湖泊后又會變黑變臭,其原因是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雖然達到了排放的二級標準,但其磷、氮的含量仍然很高,是地表水IV類水質的10-20倍,這些污染物質,在陽光的作用下,會使藻類繁殖而很快就變得富營養(yǎng)化,加入化學物質或用超聲波來殺死藻類之后,會造成二次污染或使藻類產生抗藥性,更重要的是,藻類殺死之后,其中的磷、氮等成分又重新回到水體中,過1至3天又會再次出現(xiàn)藻類爆發(fā);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生植物來抑制藻類的生長,但藻類爆發(fā)時阻擋陽光,使水生植物難以生長;在歐美等國家,盛行生物控制法,即控制浮游動物、食浮游動物的魚類及貝類的數(shù)量來控制藻類的生長,但其見效慢,而且成本高,而且動物的排泄物又會對水體造成污染,動物的死體會在水體中進行分解,消耗氧或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硫化氫臭氣,使水質不斷惡化;由此可見,已有的污水處理廠的成本高,而且不能達到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IV類標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處理效果更好的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及裝置。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驟a、水體進入污水處理池,在污水處理池中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使微型藻類在污水處理池內大量繁殖,吸收污水處理池內水體的污染物質,凈化水質;b、污水處理池內的水體流動,使水體中的微型藻類富集;c、轉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類;d、使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并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水體凈化達標。
本發(fā)明所述方法中,當水體進入污水處理池后,在污水處理池中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如滿足合適的光照、溫度等),再通過投放或自然繁殖的方法使微型藻類在污水處理池中繁殖,將水體中的磷、氮、金屬離子等污染物質吸收,在水泵的作用下,水體在污水處理池中流動而使微型藻類在微藻富集區(qū)富集而形成團或塊,再將富集的微型藻類轉移,使污水處理池中的水體凈化,采用微型藻類進行凈化,其繁殖能力強,易于吸收水體中的磷、氮、金屬離子等污染物質,凈化效果理想;污水處理池中的水體在第一次凈化之后,為進一步提高凈化效果,可使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作再次凈化,直到水體達標為止;本發(fā)明對水質不穩(wěn)定、水流量變化不大的水體的凈化效果比較理想,尤其適用于經過污水處理廠初步凈化處理的水體以及各種污染程度的自然流動水體(如江河、湖泊、水庫、河涌),污染的水體經處理之后可以達到GB3838-2002標準的IV、III類水平,這樣,可直接用作自來水的水源。
在所述b步驟中,為使微型藻類富集的效果更好,可在所述污水處理池中加入絮凝劑,使水體中的懸浮物及微型藻類凝結成塊,由于氣浮作用,所述絮凝的微型藻類、懸浮物上浮,并通過水體流動而富集。
所述微型藻類采用適應在本地自然水體中快速瘋長的、對磷、氮、金屬離子的吸收能力強的本地優(yōu)勢種,如藍藻、綠藻。
根據(jù)微型藻類的生長周期確定水體在各污水處理池中的處理周期,即根據(jù)不同微型藻類的爆發(fā)周期,加上微型藻類的富集時間,即為水體在污水處理池中的處理周期。
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包括串聯(lián)相通至少兩個的污水處理池,在每個污水處理池中均有適應在本地自然水體中快速瘋長的本地優(yōu)勢種的微型藻類。由于微型藻類的繁殖能力強,對氮、磷、金屬離子等污染物質的吸收能力強,對污水的凈化效果理想,流動污染水體經過其中一個水池處理之后,若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則處理之后的流動污染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作進一步的處理直至達標。
至少兩個串聯(lián)相通的所述污水處理池中,上一個所述污水處理池高于其下一個污水處理池,而使串聯(lián)相通的至少兩個所述污水處理池呈梯級設置。各污水處理池呈梯級設置之后,上一污水處理池的水體可直接流入下一污水處理池。
在每個所述污水處理池中,設有微藻富集區(qū),微藻富集區(qū)的下方與多功能混合混凝器連通而形成水體凈化回路,在該水體凈化回路上設有水泵。在水泵作用下,水體在污水處理池的下方從微藻富集區(qū)流向多功能混合混凝器流動,水體中的懸浮物及微型藻類絮凝、上浮并從上方向微藻富集區(qū)流動,懸浮物、微型藻類在富集區(qū)富集并撈出。
在所述污水處理池的進水端設有至少兩個帶有閘閥的進水口。通過控制進水口的關閉與打開而控制進入各污水處理池的水量,以適應不同的需要。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的結構簡圖;圖3是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中,每個污水處理池中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圖;附圖標記說明1、污水處理池,2、多功能混合混凝器,3、微藻富集區(qū),4、水泵,5、進水口,6、出水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驟a、水體進入污水處理池1,在污水處理池1中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使微型藻類在污水處理池1內大量繁殖,吸收污水處理池1內水體的富營養(yǎng)成分,凈化水質;b、污水處理池1內的水體流動,使水體中的微型藻類富集;c、轉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類;d、使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1,并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水體凈化達標。
其中,微型藻類采用適應在本地自然水體中快速瘋長的本地優(yōu)勢種,如藍藻、綠藻;在上述b步驟中,在污水處理池1中加入絮凝劑,使微型藻類及懸浮物絮凝、上浮,并通過水體流動而富集;在水體凈化過程中,根據(jù)微型藻類的生長周期確定水體在各污水處理池1中的處理周期,如微型藻類生長爆發(fā)周期加上微型藻類的富集時間,即為水體在污水處理池中的處理周期。
如圖2、圖3所示,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該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包括串聯(lián)相通的三個污水處理池1,在各污水處理池中均有適應在本地自然水體中快速瘋長并對氮、磷、金屬離子等污染物質的吸收能力強的本地優(yōu)勢種的微型藻類。
其中,串聯(lián)相通的三個污水處理池1中,上一個污水處理池1高于其下一個污水處理池1,而使串聯(lián)相通的三個污水處理池1呈梯級設置;在每個污水處理池1中,設有微藻富集區(qū)3,微藻富集區(qū)3的下方與多功能混合混凝器2連通而形成水體凈化回路,在該水體凈化回路上設有水泵4,在污水處理池1的進水端設有多個帶有閘閥的進水口5。
在進行污水處理時,水體先進入第一個污水處理池1,在每一個污水處理池1中均有一套污水處理系統(tǒng),當水體從進水口5進入之后,在水泵4的作用下,水體進入多功能混合混凝器2中,利用藻類的迅速繁殖吸收水體中的磷、氮等成分吸收,并通過其中的多功能混合器泵加入絮凝劑,經反應絮凝后的水體從出水口6流出,氣浮和絮凝作用使水中的懸浮物、微型藻類凝結成塊而浮出水面,水體在污水處理池1中進行循環(huán)流動,浮出水面的懸浮物、微型藻類富集到微藻富集區(qū)3,達到污水凈化的效果,污水經第一個污水處理池1凈化處理之后,再梯式下流到下一個污水處理池1作進一步的凈化,直至凈化達標為止;經過本實施例處理之后的水體的總磷不超過0.2%,去除率為94%至99%,總氮去除率為95%至99%,懸浮物去除率為100%,大大超過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二級標準,污水處理效果好;同時污水處理裝置的成本低,基建成本僅為常規(guī)污水處理廠的50%,能耗成本僅為常規(guī)污水處理廠的35%至65%;本實施例可用于對已通過污水處理廠初步處理的水體的再次凈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驟a、水體進入污水處理池(1),在污水處理池(1)中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使微型藻類在污水處理池(1)內大量繁殖,吸收污水處理池(1)內水體的污染物質,凈化水質;b、污水處理池(1)內的水體流動,使水體中的微型藻類富集;c、轉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類;d、使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1),并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水體凈化達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步驟中,在所述污水處理池(1)中加入絮凝劑,使所述微型藻類及懸浮物上浮,并通過水體流動而富集。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藻類采用適應在本地自然水體中快速瘋長的本地優(yōu)勢種。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藻類采用藍藻或綠藻。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jù)微型藻類的爆發(fā)周期確定水體在各污水處理池(1)中的處理周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體在各污水處理池(1)中的處理周期為微型藻類的爆發(fā)周期與微型藻類的富集時間之和。
7.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聯(lián)相通的至少兩個污水處理池(1),在每個污水處理池(1)中均有適應在本地自然水體中快速瘋長的本地優(yōu)勢種的微型藻類。
8.如權利要求7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兩個串聯(lián)相通的所述污水處理池(1)中,上一個所述污水處理池(1)高于其下一個污水處理池(1),而使串聯(lián)相通的至少兩個所述污水處理池(1)呈梯級設置。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污水處理池(1)中,設有微藻富集區(qū)(3),微藻富集區(qū)(3)的下方與多功能混合混凝器(2)連通而形成水體凈化回路,在該水體凈化回路上設有水泵(4)。
10.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水處理池(1)的進水端設有至少兩個帶有閘閥的進水口(5)。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及裝置,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驟a、水體進入污水處理池,在污水處理池中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使微型藻類在污水處理池內大量繁殖,吸收污水處理池內水體的污染物質,凈化水質;b、污水處理池內的水體流動,使水體中的微型藻類富集;c、轉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類;d、使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并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水體凈化達標。該裝置包括串聯(lián)相通的至少兩個污水處理池,在每個污水處理池中均有微型藻類。本發(fā)明所述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及裝置通過微型藻類的繁殖吸收水體中的污染物質,污水處理效果好,成本低,尤其適用于對水質不穩(wěn)定、水流量變化不大的水體的凈化。
文檔編號C02F1/52GK101054239SQ20071002828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鄭永旭 申請人:鄭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