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中的凈化回收裝置及使用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中凈化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廢氣凈化裝置,所述廢氣凈化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生化烘干裝置,生化烘干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固液分離裝置,固液分離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油水分離裝置;所述廢氣凈化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臭氧(O3)制造器,并連通油水分離裝置而進行廢氣、廢水凈化。本發(fā)明設計合理,實現(xiàn)餐余垃圾的廢水廢氣凈化處理,消除了環(huán)境污染和處理時的二次污染。
【專利說明】一種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中的凈化回收裝置及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垃圾凈化回收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垃圾分類逐步被各個國家所推廣,然而由于人們生活習慣和垃圾分類意識的限制,垃圾分類的工作始終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廚房中的餐余垃圾,容易腐爛,產(chǎn)生細菌,影響人們的健康,如不做好分類處理,則嚴重影響到垃圾的處理效率。而現(xiàn)有的廚房垃圾回收裝置僅為一個普通的垃圾桶,套上一個垃圾袋,而且在操作上是在水池中洗菜或洗碗,然后將餐余從水池中撈出,丟入垃圾桶內,然后投入到室外的分類垃圾桶中。
[0003]大量垃圾需要處理,當前生化法處理凈化餐余存在廢氣、廢水(泔水)臭氣(有機類)不能凈化的弊病,一般采用酸或堿中合法,但有機類廢氣和泔水中的各種菌體用酸堿中合法不能徹底凈化這種有機類廢氣,廢氣造成二次污染問題嚴重。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實現(xiàn)餐余垃圾的廢水、廢氣凈化資源化處理、消除了環(huán)境污染和處理時的二次污染的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廢氣凈化裝置,所述廢氣凈化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生化烘干裝置,生化烘干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固液分離裝置,固液分離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油水分離裝置;所述廢氣凈化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臭氧制造器,并連通油水分離裝置和廢氣凈化裝置而進行廢水凈化。
[0007]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生化烘干裝置包括生化烘干外殼,生化烘干外殼呈塔狀;所述生化烘干外殼的底部設置有烘干固料出口,生化烘干外殼的中部設置有烘干攪拌機,生化烘干外殼的上部設置有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和生化烘干廢氣出口 ;所述生化烘干廢氣出口通過管路連通廢氣凈化裝置;所述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通過管路連通固液分離裝置。
[0008]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廢氣凈化裝置包括廢氣凈化外殼,廢氣凈化外殼呈塔狀;所述廢氣凈化外殼的下部設置有廢氣凈化水槽,廢氣凈化外殼的上部設置有若干蜂窩導流板,并且在蜂窩導流板上部的廢氣凈化外殼內設置有噴淋裝置;所述廢氣凈化外殼的頂端內部設置有廢氣凈化器。
[0009]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噴淋裝置包括設置在廢氣凈化外殼下部外側面上的循環(huán)噴淋水泵以及設置在廢氣凈化外殼上部內側的若干噴淋頭,噴淋頭通過管路連通噴淋水泵;所述廢氣凈化外殼上設置有與廢氣凈化水槽相對應的加水口和生化烘干廢氣入口,生化烘干廢氣入口連通生化烘干廢氣出口 ;所述廢氣凈化外殼上設置有若干臭氧入口,臭氧入口連通臭氧制造器,并連通油水分離槽對泔水進行氧化反應。
[0010]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固液分離裝置包括固液分離外殼,固液分離外殼的上部設置有餐余固渣出口和餐余垃圾入口,餐余固渣出口連通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 ;所述固液分離外殼的下部設置有固液泔水出口,固液泔水出口通過管路連通油水分離裝置;所述固液分離外殼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軸傳動連接設置在固液分離外殼上的電機。
[0011]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油水分離裝置包括油水分離外殼,油水分離外殼內設置有油水分離機,油水分離外殼上設置有廢水(泔水)入口,泔水入口連通油水分離機;所述油水分離外殼上設置有廢水出口、油脂回收口和溢水口。
[0012]本發(fā)明還提供了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是:
[0013]啟動固液分離用的電機將泔水進行脫水,通過餐余固渣出口進入生化烘干裝置中進行生化法(加某種菌)烘干處理,在烘干攪拌機的作用下完成加熱烘干過程;由生化烘干廢氣入口中廢氣進入到廢氣凈化水槽中,進入含有臭氧的廢氣凈化反應水槽中對廢氣進行氧化反應,同時開啟噴淋水泵,廢氣通過蜂窩導流板和噴淋頭中的噴淋水再次氧化反應,由廢氣凈化器出口排放達標,在凈化廢氣時開啟臭氧制造器,通過其臭氧(O3)入口進入廢氣凈化反應水槽并同時輸入到油水分離槽進行與泔水氧化反應,其油脂通過油脂回收口進行回收,廢水通過廢水出口排放。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包括依次設置的廢氣凈化裝置、生化法(加某種菌)烘干裝置、固液分離裝置和油水分離裝置,設計合理,實現(xiàn)生化法厭氧法對餐余垃圾處理后的廢水廢氣凈化處理,消除了環(huán)境污染和處理時的二次污染。
[0015]同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
[0018]如圖1所示,一種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包括廢氣凈化裝置,所述廢氣凈化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生化烘干裝置,生化法(厭氧法)烘干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固液分離裝置,固液分離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油水分離裝置;所述廢氣凈化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臭氧制造器8,并臭氧制造器8通過管路連通的是油水分離裝置中的油水分離機21。
[0019]所述生化法厭氧法烘干裝置包括生化烘干外殼10,生化烘干外殼10呈塔狀。所述生化烘干外殼10的底部設置有烘干固料出口 13,生化烘干外殼10的中部設置有烘干攪拌機11,生化烘干外殼10的上部設置有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 17和生化烘干廢氣出口 9。所述生化烘干廢氣出口 9通過管路連通廢氣凈化裝置。所述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 17通過管路連通固液分離裝置。
[0020]所述廢氣凈化裝置包括廢氣凈化外殼,廢氣凈化外殼呈塔狀。所述廢氣凈化外殼的下部設置有廢氣凈化反應水槽I,廢氣凈化外殼的上部設置有若干蜂窩導流板4,并且在蜂窩導流板4上部的廢氣凈化外殼內設置有循環(huán)泵噴淋裝置。所述廢氣凈化外殼的頂端內部設置有廢氣凈化器25。廢氣凈化器25米用的是現(xiàn)有的設備,屬于已知技術。
[0021]所述噴淋裝置包括設置在廢氣凈化外殼下部外側面上的噴淋水泵2以及設置在廢氣凈化外殼上部內側的若干噴淋頭3,噴淋頭3通過管路連通噴淋水泵2。所述廢氣凈化外殼上設置有與廢氣凈化反應水槽1相對應的加水口 5和生化烘干廢氣入口 7,生化烘干廢氣入口 7連通生化烘干廢氣出口 9??紤]到實際的需要,在生化烘干廢氣入口 7和生化烘干廢氣出口 9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引風機26。所述廢氣凈化外殼上設置有若干臭氧入口 6,臭氧入口 6連通臭氧制造器8。工作時,臭氧制造器8產(chǎn)生大量臭氧(03)輸入到一個廢氣凈化反應水槽1中與廢氣凈化裝置中的廢氣反應。廢氣輸入廢氣凈化反應水槽1中,進行與臭氧發(fā)生氧化反應,將廢氣中S02+HN03+H3S+N0+N02+NH在03的氧化反應中生成C02+H2+N2+S203并03同時輸入到泔水槽中進行氧化反應達到新國標GB18485-2014廢氣、廢水排放標準。
[0022]所述固液分尚裝置包括固液分尚外殼14,固液分尚外殼14的上部設置有餐余固渣出口 16和餐余垃圾入口 15,餐余固渣出口 16連通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 17。所述固液分離外殼14的下部設置有固液泔水出口 19,固液泔水出口 19通過管路連通油水分離裝置。所述固液分離外殼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軸傳動連接設置在固液分離外殼上的電機18。
[0023]所述油水分離裝置包括油水分離外殼,油水分離外殼內設置有油水分離機21,油水分離外殼上設置有泔水入口 20,泔水入口 20連通油水分離機和臭氧制造器8。泔水入口20連通固液泔水出口 19。所述油水分離外殼上設置有廢水出口 24、油脂回收口 22和溢水Π 23。
[0024]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是:啟動固液分離用的電機將泔水進行脫水,通過餐余固渣出口進入生化烘干裝置中進行生化法烘干處理,在烘干攪拌機的作用下完成加熱烘干過程。由生化烘干廢氣入口 7中廢氣進入到廢氣凈化反應水槽1中,進入含有臭氧的廢氣凈化反應水槽1中對廢氣進行氧化反應,同時開啟噴淋水泵2,廢氣通過蜂窩導流板和噴淋頭中的噴淋水再次氧化反應,由廢氣凈化器25出口排放達標,在凈化廢氣時開啟臭氧制造器,通過臭氧入口進入廢氣凈化反應水槽1,油水分離后的油脂通過油脂回收口 22進行回收,廢水通過廢水出口 24排除。
[0025]一般廢氣來源時溫度已偏高,如何將廢氣溫度降低到適合的溫度發(fā)生氧化反應,是一個問題。故采用的是用外置循環(huán)降溫系統(tǒng)完成,或另外還可以串聯(lián)N組同類型的廢氣凈化裝置,廢氣在串聯(lián)的廢氣凈化裝置中陸續(xù)降溫,直到達到PH在5.5-7或7-9.5情況,并且溫度在80°C ±20°C時,為最佳的氧化反應條件。
[0026]下面列舉了幾個案例:
[0027]案例一:選擇焚燒廢氣進氣溫度在800度,且廢氣量在7000M3/H,用了十組同類型廢氣凈化裝置,在前五組廢氣凈化裝置反應中用水噴淋降溫,PH設定為8.5條件下,其03進入量1000M3/H時并同時分別向油水分離泔水槽和塔體內及循環(huán)水槽中輸入03氣,其溫度設定控制在160°c ±10°c左右用降溫系統(tǒng),第六組后的塔內進行凈化氧化反應時,塔內溫度已通過循環(huán)降溫噴淋水作用下,降至80°C左右,在第十個廢氣凈化裝置廢氣出口即80°C ±10和160°C ±10即分二個組在分別溫度條件下進行氧化反應,可達到GB18485-2014排放及泔水國標標準。
[0028]案例二、選擇了一個廢氣進氣溫度在220°C廢氣并在220M3/H的餐廚厭氧法或生化法排廢氣的條件下,且PH值在6條件下,采用03進氣量在60M3/H分別向塔內和水槽及油水分離泔水槽內輸入03氣且在第三組塔噴淋中其出氣溫度會將至100°C時,通過再降溫系統(tǒng)作用下,并在前第五組的廢氣凈化裝置時,其排氣溫度已降至70°C,屆時通過后幾組塔在二個溫度條件下與O3與廢氣的氧化反應法,在第十組廢氣凈化裝置排氣口中,已完成達到GB18485-2014排氣及泔水國標要求。且出口溫度在40°C左右,
[0029]通過以上二個案例證明,所有餐余處理方法過程中的廢氣、廢水即有機廢氣和廢水中各種菌在O3的氧化作用下,被氧化分解反應完成,并達到GB18485-2014排氣及泔水國標標準。
[0030]本發(fā)明包括依次設置的廢氣凈化裝置、生化法(厭氧法)烘干裝置、固液分離裝置和油水分離裝置,設計合理,實現(xiàn)餐余垃圾的廢水廢氣凈化處理,消除了環(huán)境污染和處理時的二次污染。
[0031]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發(fā)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處置凈化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廢氣凈化裝置,所述廢氣凈化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生化烘干裝置,生化烘干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固液分離裝置,固液分離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油水分離裝置;所述廢氣凈化裝置通過管路連通有臭氧(O3)制造器并連通油水分離裝置,而進行廢水凈化。
2.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采用臭氧(O3)輸入氧化反應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烘干裝置包括生化烘干外殼,生化烘干外殼呈塔狀;所述生化烘干外殼的底部設置有烘干固料出口,生化烘干外殼的中部設置有烘干攪拌機,生化烘干外殼的上部設置有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和生化烘干廢氣出口 ;所述生化烘干廢氣出口通過管路連通廢氣凈化裝置;所述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通過管路連通固液分離裝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氣凈化裝置包括廢氣凈化外殼,廢氣凈化外殼呈塔狀;所述廢氣凈化外殼的下部設置有廢氣凈化反應水槽,廢氣凈化外殼的上部設置有若干蜂窩導流板,并且在蜂窩導流板上部的廢氣凈化外殼內設置有噴淋裝置;所述廢氣凈化外殼的頂端內部設置有廢氣凈化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裝置包括設置在廢氣凈化外殼下部外側面上的噴淋水泵以及設置在廢氣凈化外殼上部內側的若干噴淋頭,噴淋頭通過管路連通噴淋水泵;所述廢氣凈化外殼上設置有與廢氣凈化反應水槽相對應的加水口和生化烘干廢氣入口,生化烘干廢氣入口連通生化烘干廢氣出口 ;所述廢氣凈化外殼上設置有若干臭氧入口,臭氧入口連通臭氧制造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離裝置包括固液分離外殼,固液分離外殼的上部設置有餐余固渣出口和餐余垃圾入口,餐余固渣出口連通固渣烘干生化器入口 ;所述固液分離外殼的下部設置有固液泔水出口,固液泔水出口通過管路連通油水分離裝置;所述固液分離外殼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軸傳動連接設置在固液分離外殼上的電機,并連通臭氧制造器進行廢水氧化反應達凈化泔水目的。
6.根據(jù)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尚裝置包括油水分尚外殼,油水分尚外殼內設置有油水分尚機,油水分尚外殼上設置有泔水入口,泔水入口連通油水分離機;所述油水分離外殼上設置有廢水出口、油脂回收口和溢水口。
7.根據(jù)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用生化法對餐廚垃圾凈化回收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方法是: 啟動固液分離用的電機將泔水進行脫水,通過餐余固渣出口進入生化烘干裝置中進行生化烘干處理,在烘干攪拌機的作用下完成加熱烘干過程;由生化器烘干廢氣入口中廢氣進入到廢氣凈化反應水槽中,進入含有臭氧的水槽中,同時開啟噴淋循環(huán)水泵,廢氣通過蜂窩導流板和噴淋頭中的噴淋水再次氧化反應,由廢氣凈化器出口排放達標,在凈化廢氣時開啟臭氧制造器,通過臭氧入口進入廢氣凈化水槽,油水分離后的油脂通過油脂回收口進行回收,同時臭氧輸入到油水分離槽中,發(fā)生氧化反應后達標廢水才可通過廢水出口排除。
【文檔編號】B09B5/00GK104259189SQ201410499548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楊新玉, 劉艷, 楊東海, 楊東瑞, 陳莉莉 申請人:楊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