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若干臺地式的水田層,各水田層由高到低依次呈臺階形分布,各水田層兩端均設有擋墻;各水田層均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用于吸附水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植物種植層、用于過濾固體懸浮物的粗砂層、用于進一步過濾及保持水體流動的沸石層、用于防止水體下滲的夯實黏土防滲層;該植物種植層種植有植物,且上表面低于兩端的擋墻上端;該夯實黏土防滲層的上端高于兩端的擋墻下端;相鄰水田層之間設有溢流管,該溢流管入口設于高一級水田層的沸石層,該溢流管出口位于低一級水田層的植物種植層上部,且該溢流管出口高度低于高一級水田層兩端擋墻中的最低擋墻高度。將污水引入該系統(tǒng),可以有效凈化污水,且簡單易行。
【專利說明】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
【技術(shù)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技術(shù)領域】,特別是一種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
【背景技術(shù)】
[0002]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工業(yè)的日益興盛,在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污水也越來越成為急需 解決的問題。許多企業(yè)為了減少污水處理成本,甚至直接將污水排放至河流中,造成了不可 逆的環(huán)境問題。當前,污水處理工藝一般分三級:一級處理: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淀或 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級處理:生物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zhuǎn)化為污泥;三級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yǎng)物的去 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shù)對污水進行消毒。根據(jù)處理的目標和水質(zhì)的不同,有的 污水處理過程可能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例如,農(nóng)業(yè)用水區(qū)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所需 水源符合目前水質(zhì)分類中的第五類水即可。而將污染程度超過五類的水,即劣五類水進行 處理凈化,使之達到第五類水的標準,即可將劣五類水回收利用,將其引入到園林景點,代 替地下水,則大大節(jié)約了環(huán)境成本,符合國家環(huán)保政策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使用該系統(tǒng)可以 將污水凈化,去除水中的N、P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及固體懸浮物,同時作為景觀供人欣賞。
[0004]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shù)方案:
[0005]一種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它包括若干臺地式的水田層,各水田層由 高到低依次呈臺階形分布,各水田層外圍均設有擋墻;
[0006] 每個水田層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用于種植植物及進行生物吸附的植物種植層、用 于過濾固體懸浮物的粗砂層、用于進一步過濾及保持水體流動的沸石層、用于防止水體下 滲的夯實黏土防滲層;該植物種植層的上表面低于該層擋墻的上端;該夯實黏土防滲層的 上端高于該擋墻下端;
[0007] 相鄰水田層之間設有跨越擋墻的溢流管,該溢流管入口設于高一級水田層的沸石 層,該溢流管出口位于低一級水田層的植物吸附層上部,且該溢流管出口高度高于高一級 水田層的植物種植層并低于該兩層水田層間擋墻的高度。
[0008] 如上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優(yōu)選地,所述沸石層與所述夯實黏 土防滲層之間還設有礫石層。
[0009] 如上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優(yōu)選地,所述植物種植層的填料為 砂土,所述粗砂層中粗砂的粒徑為0. 5mm以上,細度模數(shù)為3. 1?3. 7之間。
[0010] 如上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優(yōu)選地,所述植物種植層厚度為 400-600mm;所述粗砂層厚度為400-600mm;所述沸石層厚度為200-300mm,沸石直徑為 Φ5-10πιπι;所述夯實黏土防滲層厚度為600-800mm,其組成為黏土比例為100%的黃黏土, 滲透系數(shù)為小于5mm/d,窮實系數(shù)為95 %及以上。
[0011] 如上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優(yōu)選地,所述溢流管入口的管口處 包覆有防腐過濾網(wǎng),在該溢流管管口上方堆置直徑Φ55?65mm的多孔火山巖。
[0012] 如上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優(yōu)選地,所述溢流管沿著所述擋墻 分布,間隔l_5m,管徑為50?IOCtam0
[0013] 如上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優(yōu)選地,所述植物為挺水植物。
[0014] 如上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優(yōu)選地,所述水田層層數(shù)為3-4級, 每層水田層延臺階傾斜方向的寬度為4-6m,相鄰水田層之間的高度差為0. 5-lm。
[0015]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方法,將污水引入如上所述的 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中的最高一級水田層,使其由最高一級水田層的植物種植 層下滲至該級水田層的沸石層,經(jīng)由溢流管流入下一級水田層的植物種植層,并依序流入 最低一級水田層。
[0016] 如上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方法,優(yōu)選地,所述污水的流速為 0.001-0. 003m/s〇
[0017]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各水田層的分層設計,滿足了植物生長和 水體流動的雙重目的,可以實現(xiàn)生物凈化與雜質(zhì)過濾的雙重效果,同時水體溢流跌落過程 中進行曝氧,提高水體含氧量的同時,還可以作為景觀,供人欣賞。將污水引入本實用新型 的水凈化系統(tǒng)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N、P、SS,簡單易行,將污水用于景區(qū)用水,可帶來極大 的環(huán)境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的縱向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9] 圖2是本實用新型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實施例1中部水田層的結(jié)構(gòu)示 意圖。
[0020] 圖3是本實用新型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實施例1、2最高一級水田層的 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實施例1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一)
[0022] 如圖1-圖3所示,一種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它包括若干臺地式的水 田層1,各水田層由高到低依次呈臺階形分布,各水田層外周均設有擋墻2。為了保證水體 流速不過快也不過慢,該水田層1為3-4級,延臺階傾斜方向每層水田層的寬度為4-6m,避 免了過長寬度水面中水體凈化面率低的問題,加大了水體的凈化效率。相鄰水田層1之間 的高度差,即高一級的水田層表面到低一級水田層的表面的距離為〇. 5-lm,形成了水體多 次跌落的曝氧過程以及水體的再次凈化,進一步提高了水體凈化效率。
[0023] 各水田層1均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種植層3、粗砂層4、沸石層5、夯實黏土防滲 層6,最下面為現(xiàn)狀素土 7。該植物種植層3種植有植物,優(yōu)選為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根部扎 于植物種植層,即土壤中,可以聯(lián)合土壤中的微生物吸附水中營養(yǎng)物質(zhì)N、P、K等,而挺水植 物的莖浸泡在水中,葉露于水外,可供欣賞。且該植物種植層3上表面低于兩端的擋墻2上 端,以便水體存于水田層保持一定水位。該粗砂層4用于過濾固體懸浮物,該沸石層5用于 進一步過濾及保持水體流動,該夯實黏土防滲層6用于防止水體下滲,且其上端高于兩端 的擋墻2下端,以保證相鄰水田層內(nèi)的水不能互通。
[0024] 而為了使高一級的水田層內(nèi)的水凈化處理后能流入低一級水田層,相鄰水田層之 間設有溢流管8,該溢流管8入口設于高一級水田層的沸石層,該溢流管8出口位于低一級 水田層的植物種植層上部,且該溢流管8出口高度高于高一級水田層的植物種植層并低于 該兩層水田層間擋墻的高度,這樣,該溢流管8出口必然能低于高一級水田層內(nèi)的水面,進 而由該溢流管、高一級的水田層及二者之間的擋墻形成U形連通器,經(jīng)過處理的污水從該 溢流管8出口流出落下過程,形成水花,進行曝氧,提高了污水的含氧量,同時也可以作為 景觀,供人欣賞。
[0025] 具體來說,該植物種植層3為砂土,厚度為400-600mm,供植物有效生長,同時有效 進行生物吸附和水體向下的流動。該粗砂層4為粗砂,厚度為400-600_,利用粗砂本身較 大的質(zhì)量,在過濾水中雜質(zhì)的同時,防止水體流動過程中帶走砂質(zhì),對結(jié)構(gòu)造成破壞以及再 次形成新的雜質(zhì)。該沸石層5厚度為200-300mm,沸石直徑為Φ5-10πιπι,以滿足水體的流動 和污染物質(zhì)的過濾。該夯實黏土防滲層6厚度為600-800mm,其組成為黏土比例為100 %的 黃黏土,滲透系數(shù)為5mm/d,夯實系數(shù)為95%,以有效防滲,同時也可以部分補給地下水。
[0026] 該溢流管8入口處設有較大顆粒的沸石,一般采用直徑Φ60πιπι的多孔火山巖,且 該溢流管8入口管口處包覆有防腐過濾網(wǎng),以避免沸石流入溢流管,發(fā)生堵塞等情況。根據(jù) 項目具體情況,該溢流管數(shù)目為多個,沿著該擋墻分布,間隔l-5m,管徑為50?100mm。
[0027] 本實用新型各水田層的分層設計,滿足了植物生長和水體流動的雙重目的,可以 實現(xiàn)生物凈化與雜質(zhì)過濾的雙重效果,同時水體溢流跌落過程中進行曝氧,提高水體含氧 量的同時,還可以作為景觀,供人欣賞。
[0028] 實施例2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二)
[0029]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結(jié)構(gòu)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該沸石層與該夯實黏土 防滲層之間還設有礫石層9,用于收集凈化后的水。
[0030] 實施例3利用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凈化系統(tǒng)進行污水凈化
[0031] 利用實施例2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凈化系統(tǒng)進行污水凈化,水田層共六 層,水田層的寬度為5m,相鄰水田層之間的高度差為0. 5m,植物種植層3為砂土,厚度為 400mm,種植植物為蘆粗砂層厚度為300mm,沸石層厚度為250mm,沸石直徑為Φ5-10ι?πι, 石樂石層厚度為300mm,窮實黏土防滲層厚度為600mm,為黏土比例為100%的黃黏土,滲透 系數(shù)為5mm/d,夯實系數(shù)為95%。污水源水為北京某人工河水,源水污染物含量為:TN: 24. 8mg/L,TP:0. 53mg/L,TSS:80. 5mg/L〇
[0032] 將污水通過引水管道等設施引入上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中的最 高一級水田層的植物種植層,土壤及植物種植層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對水中的N、P等營養(yǎng) 物質(zhì)進行吸收。隨后,水體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粗砂層,該層進一步對水中的固體懸浮物 (SS)進行過濾。接著水體進入沸石層,該層的多孔火山巖滿足水體有效流動的同時,也進一 步過濾了水中的SS,并吸收N、P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最后根據(jù)連通器原理,水體流入溢流管,進而 在低一級水田層的溢水管出口流出,再依照以上的工作原理進行進一步的凈化。在此過程 中,控制污水的流速為〇. 〇〇lm/s,以保證水體的有效的凈化。結(jié)果如表1所示。
[0033]表1
[0034]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若干臺地式的水田層, 各水田層由高到低依次呈臺階形分布,各水田層外圍均設有擋墻; 每個水田層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用于種植植物及進行生物吸附的植物種植層、用于過 濾固體懸浮物的粗砂層、用于進一步過濾及保持水體流動的沸石層、用于防止水體下滲的 夯實黏土防滲層;該植物種植層的上表面低于該層擋墻的上端;該夯實黏土防滲層的上端 高于該擋墻下端; 相鄰水田層之間設有跨越擋墻的溢流管,該溢流管入口設于高一級水田層的沸石層, 該溢流管出口位于低一級水田層的植物吸附層上部,且該溢流管出口高度高于高一級水田 層的植物種植層并低于該兩層水田層間擋墻的高度,最高一層水田沿臺地邊墻頂端以層流 形式入水。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沸石層 與所述夯實黏土防滲層之間還設有礫石層。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種 植層的填料為砂土,所述粗砂層中粗砂的粒徑為0. 5mm以上,細度模數(shù)為3. 1?3. 7之間。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 于:所述植物種植層厚度為400-600mm ;所述粗砂層厚度為400-600mm ;所述沸石層厚度為 200-300mm,沸石直徑為;所述夯實黏土防滲層厚度為600-800mm,其組成為黏土 比例為100%的黃黏土,滲透系數(shù)小于5mm/d,夯實系數(shù)為95%及以上。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 入口的管口處包覆有防腐過濾網(wǎng),在該溢流管管口上方堆置直徑¢55?65mm的多孔火山 山 〇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 沿著所述擋墻分布,間隔l_5m,管徑為50?100mm。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為 挺水植物。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臺地式土壤分層溢流水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田 層層數(shù)為3-4級,每層水田層延臺階傾斜方向的寬度為4-6m,相鄰水田層之間的高度差為 0? 5_lm〇
【文檔編號】C02F9/14GK204211615SQ201420697019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俞孔堅, 俞宏前, 方淵, 史書菡, 王佳, 俞晴霞 申請人:北京土人城市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