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土壤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包括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第一噴霧器和第一抽水泵,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包括位于底部的雨水收集槽和位于雨水收集槽上方的污染土壤堆積區(qū),污染土壤堆積區(qū)栽種有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雨水收集槽和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通過第一管道連接,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與第一噴霧器通過第二管道連接,第一抽水泵設置于第二管道上,第一噴霧器位于污染土壤堆積區(qū)的上方。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采用該裝置進行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修復具有經濟、環(huán)保、高效和修復周期短的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土壤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農業(yè)的發(fā)展,礦山毒性廢水、城市污水、工業(yè)廢水的排放和重金屬含量超標化肥的施用導致土壤污染面積不斷擴大。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yè)轉移的快速推進,大量重污染電鍍企業(yè)搬迀入園或關閉,雖然企業(yè)已搬迀或關停,但這些企業(yè)對原址的環(huán)境污染并未完全消除,企業(yè)原址土壤和地下水中積淀的污染物質在短期內難以自然降解,如不及時對企業(yè)原址進行治理修復,污染物將會通過地下水、空氣等途徑進入人體,勢必威脅人體健康,危及環(huán)境安全,影響社會穩(wěn)定。可見,開發(fā)電鍍污染場地修復的裝置和方法迫在眉睫。
[0003]目前,土壤的修復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微生物方法、植物方法、化學方法及電化學方法等。每種修復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單一的修復技術難以滿足修復的實際需要,如單一的植物修復存在修復效率低下、修復周期長的問題,電鍍廢棄地一般為工業(yè)用地,其土壤養(yǎng)分貧瘠,植物修復過程中,植物難于生長,修復效果一般;化學淋洗修復則存在化學試劑殘留及修復成本高等問題;電化學修復僅處于實驗室研宄階段;采用化學固定化的方法修復后的重金屬風險依然存在。
[0004]目前,已有一些專利公開了對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例如,申請?zhí)枮?00410027833.3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方法,其是通過種植小飛揚草與苧麻套種,并接種重金屬的活化細菌,結合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與根際細菌對重金屬的活化,實現(xiàn)土壤重金屬鉛、鎘污染的高效快速的修復。但該實用新型申請未考慮不同習性(水生、陸生)植物的套種及植物的生長調控,僅僅局限于濕潤土壤,對于貧瘠的旱地土壤并不適用。
[0005]而申請?zhí)枮?1113882.3的中國專利申請則公開了一種水溶態(tài)交換態(tài)重金屬污染土壤清洗方法及其專用裝置,其是通過化學清洗劑反復對污染土壤進行清洗,清洗液用離子交換柱進行離子交換再生,實現(xiàn)對重金屬的去除和回收,但其并未考慮清洗劑在土壤中的殘留。
[0006]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采用該裝置進行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修復具有經濟、環(huán)保、高效和修復周期短的特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該裝置具有經濟、環(huán)保、高效、修復周期短的特點,從而解決傳統(tǒng)植物修復效率低下、修復周期長的問題,以及傳統(tǒng)化學淋洗的殘留及排放的二次污染問題。
[0008]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包括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第一噴霧器和第一抽水泵,所述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包括位于底部的雨水收集槽和位于所述雨水收集槽上方的污染土壤堆積區(qū),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栽種有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
[0010]所述雨水收集槽和所述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通過第一管道連接,所述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與所述第一噴霧器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一抽水泵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一噴霧器位于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的上方。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之間通過PVC多孔隔板隔開。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PVC多孔隔板和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之間還設置有細砂堆積區(qū);所述細砂堆積區(qū)和所述PVC多孔隔板之間還設置有粗砂堆積區(qū)。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裝置還包括離子交換柱、第二噴霧器和第二抽水泵,所述離子交換柱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之間通過第三管道連接,所述離子交換柱和所述第二噴霧器之間通過第四管道連接,所述第二噴霧器位于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的上方,所述第二抽水泵設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裝置還包括離子交換柱、第二噴霧器、雨水收集應急池和第二抽水泵,所述雨水收集應急池的一端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之間通過第五管道連接,所述雨水收集應急池的另一端和所述離子交換柱的一端通過第六管道連接,所述離子交換柱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噴霧器之間通過第七管道連接,所述第二噴霧器位于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的上方,所述第二抽水泵設置于所述第六管道上。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污染土壤為電鍍廢棄地受Cu、Cr、Zn和Ni中至少一種重金屬污染的呈偏堿性的土壤;所述雨水為呈弱酸性的天然降雨。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陸生植物為茶樹、酸模草、芥菜和西洋菜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水生植物為美人蕉、茭白、水蔥和風車草中的至少一種。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離子交換柱為732型樹脂柱。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一管道上均設置有控制閥門。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五管道和所述第一管道上均設置有控制閥門。
[0020]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同時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21]第一,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中富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通過第一抽水泵和第一噴霧器可以將營養(yǎng)液噴灑到污染土壤和栽種于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中的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上,從而可以實現(xiàn)對植物生長的有效調控,達到植物修復效果的強化,縮短了修復時間。解決了傳統(tǒng)植物修復效率低下、修復周期長的問題。
[0022]第二,本實用新型無需添加化學試劑,而是采用雨水(偏酸性)自然淋洗,雨水可循環(huán)使用,并通過植物吸收與蒸騰作用不斷消耗,無淋洗廢水產生,實現(xiàn)廢水零排放,從而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解決了傳統(tǒng)化學淋洗的殘留及其排放的二次污染問題。
[0023]第三,本實用新型采用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套種,并與自然淋洗耦合,是一種經濟、環(huán)保、高效的生態(tài)修復技術。
[0024]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進行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時,包括以下步驟:
[0025](A)雨水淋洗;將污染土壤放置于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的污染土壤堆積區(qū),然后在污染土壤堆積區(qū)套種陸生植物與水生植物,降雨后,雨水淋洗污染土壤,淋洗后的雨水滲濾至雨水收集槽,完成了一次土壤中重金屬的淋洗過程,土壤中的部分重金屬得到淋溶隨雨水滲入雨水收集槽,供水生植物吸收轉化;
[0026](B)植物吸收轉化;陸生植物直接吸收、轉化土壤中的重金屬,水生植物通過根系吸收與轉化淋洗雨水中的重金屬,從而,淋洗雨水及土壤中的重金屬濃度同步下降,達到土壤凈化的目的;
[0027](C)植物生長調控;向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中的淋洗雨水中加入N、P、K和促生長的微量元素中的至少一種,配置成為液體肥料,第一抽水泵將該液體肥料運送至第一噴霧器中,使液體肥料以噴霧的形式對植物液面及土壤進行追肥;
[0028](D)植物定期收割;通過植物生長調控,植物生長迅速,加快對土壤重金屬的吸收轉化,根據(jù)植物生長狀況,定期對其收割。
[0029]當降雨量過大時,雨水收集槽中的雨水流入雨水收集應急池暫存,第二抽水泵將雨水泵入離子交換柱中,離子交換柱對重金屬進行回收,經離子交換后的雨水通過第二噴霧器噴施于植物和土壤。
[0030]其中,淋洗液為天然的雨水(正常雨水一般都呈弱酸性,酸雨嚴重區(qū)域的雨水酸性更強),其可淋溶出沉淀態(tài)的重金屬,植物由陸生和水生植物套種,在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中添加植物生長營養(yǎng)至淋洗雨水可形成液體肥料,液體肥料通過噴霧器噴施至植物及土壤,可實現(xiàn)對植物生長的調控;而連續(xù)定期收割植物地上部,即可進行連續(xù)提取、吸收和轉化,直至土壤重金屬含量達環(huán)境安全標準,從而可以達到植物修復效果的強化,縮短了修復時間。解決了傳統(tǒng)植物修復效率低下、修復周期長的問題。
[0031]修復過程中無需添加化學試劑,而是采用雨水(偏酸性)自然淋洗,雨水可循環(huán)使用,并通過植物吸收與蒸騰作用不斷消耗,無淋洗廢水產生,實現(xiàn)廢水零排放,從而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解決了傳統(tǒng)化學淋洗的殘留及其排放的二次污染問題。
[0032]本實用新型采用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套種,水生和陸生植物套種,相得益彰,具有很好的協(xié)同效應,同時又與自然淋洗耦合,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經濟、環(huán)保、高效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有益技術效果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003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中土壤生態(tài)池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38]其中,1- 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11-雨水收集槽,12-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3-水生植物,14-陸生植物,15-PVC多孔隔板,16-細砂堆積區(qū),17-粗砂堆積區(qū),18-過濾層;2_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3-第一噴霧器,4-第一抽水泵,5-離子交換柱,6-第二噴霧器,7-第二抽水泵,8-雨水收集應急池,9-控制閥門,20-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第三管道,23-第四管道,24-第五管道,25-第六管道,26-第七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結合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40]實施例1
[004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包括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1、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2、第一噴霧器3和第一抽水泵4,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I包括位于底部的雨水收集槽11和位于雨水收集槽11上方的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栽種有水生植物13和陸生植物14 ;其中,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I具備植物吸收轉化和化學淋洗雙重功能。由于天然的雨水一般都呈弱酸性,酸雨嚴重區(qū)域的雨水酸性更強,因此,當天然雨水降落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時,該天然雨水可淋溶出沉淀態(tài)的重金屬;而植物由陸生植物14和水生植物13套種,其中,陸生植物14可以吸收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中的重金屬,而水生植物13的根系則可對淋洗污染土壤后進入雨水收集槽11的雨水的重金屬進行吸收轉化,從而降低了進入到雨水收集槽11中的雨水中的重金屬濃度,實現(xiàn)對重金屬的去除。
[0042]雨水收集槽11和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2通過第一管道20連接,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2與第一噴霧器3通過第二管道21連接,第一抽水泵4設置于第二管道21上,第一噴霧器3位于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的上方。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2是用于向從雨水收集槽11進入到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2中的雨水中添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以形成液體肥料,在第一抽水泵4的作用下,該液體肥料通過第二管道21到達第一噴霧器3,然后從第一噴霧器3以噴霧的形式噴灑在植物及污染土壤上,以實現(xiàn)對植物生長的調控,通過連續(xù)定期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即可進行連續(xù)提取、吸收轉化,直至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達環(huán)境安全標準。
[0043]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和雨水收集槽11之間通過PVC多孔隔板15隔開。PVC多孔隔板15既能支撐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防止其掉落到雨水收集槽11內,同時又能使經過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的雨水能夠流入到雨水收集槽11內。
[0044]PVC多孔隔板15和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1之間還設置有細砂堆積區(qū)16 ;細砂堆積區(qū)16和PVC多孔隔板15之間還設置有粗砂堆積區(qū)17。細砂堆積區(qū)16和粗砂堆積區(qū)17共同形成可濾去污染土壤中有機質的過濾層18,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1填放在整個過濾層18的上方。水生植物13的根系生長空間位于過濾層18和雨水收集槽11。
[0045]裝置還包括離子交換柱5、第二噴霧器6和第二抽水泵7,離子交換柱5和雨水收集槽11之間通過第三管道22連接,離子交換柱5和第二噴霧器6之間通過第四管道23連接,第二噴霧器6位于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的上方,第二抽水泵7設置于第三管道22上。離子交換柱5用于處理重金屬濃度過高的淋洗雨水(淋洗雨水指雨水淋洗土壤后進入雨水收集槽11的雨水)。當雨水收集槽11中的雨水的重金屬濃度過高時,可通過第二抽水泵7將雨水泵入離子交換柱5中,回收重金屬,經離子交換柱5處理后的雨水通過第二噴霧器6同樣噴施于植物和土壤。
[0046]第三管道22和第一管道20上都設置有控制閥門9,以控制雨水從雨水收集槽11進入到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2和離子交換柱5中的量和時間。
[0047]采用本實施例的裝置對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進行生態(tài)修復時,包括以下步驟:
[0048](A)雨水淋洗;分揀出污染土壤中的石塊,并將污染土壤適當攪碎,放置于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I的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然后在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套種陸生植物14與水生植物13,降雨后,雨水淋洗污染土壤,淋洗后的雨水滲濾至雨水收集槽11,完成了一次土壤中重金屬的淋洗過程,土壤中的部分重金屬得到淋溶隨雨水滲入雨水收集槽11,供水生植物13吸收轉化;
[0049](B)植物吸收轉化;陸生植物14直接吸收、轉化土壤中的重金屬,水生植物13通過根系吸收與轉化淋洗雨水中的重金屬,從而,淋洗雨水及土壤中的重金屬濃度同步下降,達到土壤凈化的目的;雨水則通過植物蒸騰、自然蒸發(fā)而消耗,無需外排;
[0050](C)植物生長調控;向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2中的淋洗雨水中加入N、P、K及促生長的微量元素中的至少一種,配置成為適合植物生長的液體肥料,第一抽水泵4將該液體肥料運送至第一噴霧器3中,使液體肥料以噴霧的形式對植物液面及土壤進行追肥,使植物生長所需養(yǎng)分、水分條件達到最佳;優(yōu)選的,本實用新型的液體肥料是由淋洗雨水、含N、P、K速溶養(yǎng)分和促生長的微量兀素養(yǎng)分配置而成的;其中,促生長的微量兀素包括Fe、Mn、B、Mo、Cl、Si中的至少一種。
[0051](D)植物定期收割;通過植物生長調控,植物生長迅速,加快對土壤重金屬的吸收轉化,根據(jù)植物生長狀況,定期對其收割。
[0052]當雨水收集槽11中的雨水的重金屬含量過高時,第二抽水泵7將雨水泵入離子交換柱5中,離子交換柱5對重金屬進行回收,經離子交換后的雨水通過第二噴霧器6噴施于植物和土壤。
[0053]其中,污染土壤為電鍍廢棄地受Cu、Cr、Zn和Ni中至少一種重金屬污染的土壤,該污染土壤呈偏堿性;雨水為呈弱酸性的天然降雨,弱酸性條件下,H+離子能夠促進土壤重金屬的析出。
[0054]陸生植物14為茶樹、酸模草、芥菜和西洋菜中的至少一種,水生植物13為美人蕉、茭白、水蔥和風車草中的至少一種。這幾種植物都是重金屬超累積植物。
[0055]離子交換柱5為732型樹脂柱,該樹脂柱對重金屬的去除率可達到90%以上。
[0056]實施例2
[0057]如圖3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還包括雨水收集應急池8,雨水收集應急池8的一端和雨水收集槽11之間通過第五管道24連接,雨水收集應急池8的另一端和離子交換柱5的一端通過第六管道25連接,離子交換柱5的另一端和第二噴霧器6之間通過第七管道26連接,第二噴霧器6位于污染土壤堆積區(qū)12的上方,第二抽水泵7設置于第六管道25上,第五管道24和第一管道20上都設置有控制閥門9,以控制雨水從雨水收集槽11進入到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2和雨水收集應急池8中的量和時間。其余同實施例1,這里不再贅述。
[0058]雨水收集應急池8用于降雨量大的季節(jié),臨時收集過剩的雨水。降雨量過大時,雨水收集槽11中的雨水可通過開關控制,流入雨水收集應急池8暫存,淋洗雨水的重金屬濃度過高時,則可通過第二抽水泵7將雨水收集應急池8中的雨水泵入離子交換柱5中對重金屬進行回收,經離子交換柱5處理后的雨水通過第二噴霧器6噴施于植物和土壤。
[0059]實施例3
[0060]如圖4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不包括離子交換柱5、第二噴霧器6和第二抽水泵7,其余同實施例1,這里不再贅述。
[0061]根據(jù)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第一噴霧器和第一抽水泵,所述土壤生態(tài)修復池包括位于底部的雨水收集槽和位于所述雨水收集槽上方的污染土壤堆積區(qū),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栽種有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 所述雨水收集槽和所述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通過第一管道連接,所述營養(yǎng)液調節(jié)池與所述第一噴霧器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一抽水泵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一噴霧器位于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的上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之間通過PVC多孔隔板隔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多孔隔板和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之間還設置有細砂堆積區(qū);所述細砂堆積區(qū)和所述PVC多孔隔板之間還設置有粗砂堆積區(qū)。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離子交換柱、第二噴霧器和第二抽水泵,所述離子交換柱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之間通過第三管道連接,所述離子交換柱和所述第二噴霧器之間通過第四管道連接,所述第二噴霧器位于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的上方,所述第二抽水泵設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離子交換柱、第二噴霧器、雨水收集應急池和第二抽水泵,所述雨水收集應急池的一端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之間通過第五管道連接,所述雨水收集應急池的另一端和所述離子交換柱的一端通過第六管道連接,所述離子交換柱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噴霧器之間通過第七管道連接,所述第二噴霧器位于所述污染土壤堆積區(qū)的上方,所述第二抽水泵設置于所述第六管道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土壤為電鍍廢棄地受Cu、Cr、Zn和Ni中至少一種重金屬污染的呈偏堿性的土壤;所述雨水為呈弱酸性的天然降雨。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陸生植物為茶樹、酸模草、芥菜和西洋菜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水生植物為美人蕉、茭白、水蔥和風車草中的至少一種。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子交換柱為732型樹脂柱。
9.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一管道上均設置有控制閥門。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鍍廢棄地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管道和所述第一管道上均設置有控制閥門。
【文檔編號】B09C1/02GK204262045SQ201420702125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曾彩明, 何覺聰, 鄧杰帆, 萬開, 王書杰, 譚偉紅 申請人:東莞市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