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全自動凈水器。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通常需要經過絮凝、過濾、沉淀等工序,最終將符合標準的水向外排放。其中絮凝和過濾兩道工序中,通常在絮凝池內加入絮凝劑,使水或液體中懸浮微粒集聚變大,或形成絮團,從而加快粒子的聚沉,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但是由于進水管向絮凝池內注水時,由于進水速度快,導致污水與絮凝劑反應時間短,絮凝效果差;若降低進水速度,則導致整個污水處理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在不降低進水速度情況下,絮凝效果好,過濾效果佳,降低生產成本的凈水器。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依次連接的進水管、絮凝區(qū)、過渡蓄水區(qū)、斜管沉淀裝置、沉淀區(qū)、過濾倉、清水池和出水管,所述絮凝區(qū)下部設有排泥管,
所述絮凝區(qū)內設有緩沖機構、導板一和導板二,所述導板一設在所述進水管的一側,所述導板二傾斜設在所述絮凝區(qū)的上部,所述導板二朝向所述過渡蓄水區(qū);
所述緩沖機構設在所述絮凝區(qū)內、且位于所述導板一和導板二之間;
所述緩沖機構包括呈錐形的轉盤,所述轉盤旋轉活動連接在所述絮凝區(qū)內,所述轉盤上設有穿孔。
所述轉盤通過電機驅動。
所述導板一和導板二的角度可調。
所述導板一和導板二上具有導向槽。
本發(fā)明在絮凝區(qū)內設置緩沖機構,起到對進水管的進水流量和速度調節(jié),起到緩沖、降低水流速度,確保污水與絮凝區(qū)內的絮凝劑充分反應。工作中,導板一和導板二起到導向的作用,緩沖機構可通過旋轉的轉盤,降低水速,充分攪動,提高反應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1中沉淀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進水管,2是絮凝區(qū),3是過渡蓄水區(qū),31是過濾進水管,4是斜管沉淀裝置,40是沉淀管,5是沉淀區(qū),6是過濾倉,7是清水池,8是出水管,9是排泥管,101是轉盤,11是導板一,12是導板二。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如圖1-3所示,包括依次連接的進水管1、絮凝區(qū)2、過渡蓄水區(qū)3、斜管沉淀裝置4、沉淀區(qū)5、過濾倉6、清水池7和出水管8,所述絮凝區(qū)2下部設有排泥管9,所述絮凝區(qū)2的上部連通所述過渡蓄水區(qū)3,所述過渡蓄水區(qū)3和沉淀區(qū)5分別位于所述斜管沉淀裝置4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過濾倉6設于所述沉淀區(qū)5的一側,所述清水池7設于所述過濾倉6的上方,所述過渡蓄水區(qū)3設有過濾進水管31連通至所述過濾倉6內,所述出水管8連接所述清水池7;
所述絮凝區(qū)內設有緩沖機構、導板一11和導板二12,所述導板一設在所述進水管的一側,所述導板二傾斜設在所述絮凝區(qū)的上部,所述導板二朝向所述過渡蓄水區(qū);
所述緩沖機構設在所述絮凝區(qū)內、且位于所述導板一和導板二之間。
如圖1所述,所述緩沖機構包括呈錐形的轉盤101,所述轉盤旋轉活動連接在所述絮凝區(qū)內,所述轉盤上設有穿孔;通過旋轉攪動,提高反應可靠性。
所述轉盤通過電機驅動,方便操作。
所述導板一11和導板二12的角度可調,方便調節(jié),提高導向的可靠性。
所述導板一11和導板二12上具有導向槽,便于導向。
工作中,斜管沉淀裝置4包括若干斜向設置且相互平行的沉淀管40,所述沉淀管40的截面呈連續(xù)的階梯狀,使得污水進入所述沉淀管40時,通過延長行徑路徑,提高沉淀效果。同時,由于所述沉淀管40的截面呈階梯狀,使得污水中的雜質撞擊到所述沉淀管40的管壁,從而沿著沉淀管40的管壁下滑直至沉淀,從而進一步提升沉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