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力領域也會經(jīng)常使用到清洗裝置,主要的電力設備如容器、一些電力工具等。由于長時間的使用或多或少這些工具上都有一些污垢,如果不及時清洗勢必造成對其他工具的污染。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所述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架裝置、位于所述支架裝置上方的框體裝置、設置于所述框體裝置上的堵塞裝置、位于所述框體裝置下方的管道裝置、位于所述管道裝置下方的噴灑裝置及位于所述噴灑裝置左側的電缸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塊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下方的第一滾輪,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左側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右側的第一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橫桿右側的第二支撐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的第二橫桿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二斜桿,所述框體裝置包括框體、位于所述框體右側的握持環(huán)、收容于所述框體內(nèi)的集中環(huán)、收容于所述集中環(huán)內(nèi)的分隔框、設置于所述分隔框上的第一過濾網(wǎng),所述堵塞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上方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第一彈簧上方的堵塞塊及位于所述堵塞塊上方的握持桿,所述管道裝置包括第一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閥門、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左右兩側的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右側的第三橫桿、位于所述第三橫桿右側的第一支架,所述噴灑裝置包括儲存框、收容于所述儲存框內(nèi)的第二過濾網(wǎng)、位于所述儲存框右側的第二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閥門、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方的第一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右側的噴灑斗、收容于所述噴灑斗內(nèi)的海綿塊、位于所述海綿塊右側的封閉板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二彈簧,所述電缸裝置包括電缸、位于所述電右側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推動桿右側的活塞、位于所述電缸上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側的第四橫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方的第五橫桿、位于所述第五橫桿右側的第三斜桿及位于所述第五橫桿左側的第二彎曲桿。
所述第一支撐塊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塊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塊的橫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滾輪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內(nèi)且與所述第一支撐塊軸轉連接。
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的端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斜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
所述框體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框豎直放置,所述框體上設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握持環(huán)呈半圓環(huán)狀,所述握持環(huán)的兩端與所述框體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環(huán)呈環(huán)狀,所述集中環(huán)的下表面及外表面與所述框體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分隔框呈空心的半球體,所述分隔框的下表面與所述框體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分隔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分隔框上設有貫穿其內(nèi)外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內(nèi)且與所述分隔框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固定塊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左端與所述框體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堵塞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堵塞塊呈圓臺狀,所述堵塞塊的下端收容于所述框體內(nèi),所述握持桿呈半圓環(huán)狀,所述握持桿的兩端與所述堵塞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三支撐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與所述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噴灑框呈空心的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噴灑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噴灑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與所述噴灑框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噴灑框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且與所述噴灑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的右表面與所述噴灑框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且與所述噴灑框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噴灑斗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噴灑斗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二管道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管道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的右端與所述噴灑斗固定連接,所述海綿塊與所述噴灑斗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海綿塊的右表面與所述封閉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板與所述噴灑斗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板上設有若干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二管道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電缸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動桿的左端與所述電缸連接,所述推動桿貫穿所述噴灑框的內(nèi)外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推動桿的右端與所述活塞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活塞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活塞與所述噴灑框的內(nèi)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與所述電缸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與所述框體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三斜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的上端與所述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五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斜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彎曲桿固定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快速的對電力設備進行噴洗,噴洗效率高且快速,可以大大降低電力設備清洗的勞動強度,節(jié)約時間,并且噴洗后使用抹布擦干即可,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架裝置2、位于所述支架裝置2上方的框體裝置3、設置于所述框體裝置3上的堵塞裝置4、位于所述框體裝置3下方的管道裝置5、位于所述管道裝置5下方的噴灑裝置6及位于所述噴灑裝置6左側的電缸裝置7。
如圖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設有位于其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塊11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11下方的第一滾輪12。所述第一支撐塊11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塊11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橫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上表面與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呈半圓柱體狀。所述第一滾輪12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滾輪12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內(nèi)且與所述第一支撐塊1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滾輪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內(nèi)旋轉。
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裝置2包括第一支撐桿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21左側的第一斜桿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21右側的第一橫桿23、位于所述第一橫桿23右側的第二支撐桿24、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桿24上的第二橫桿25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24右側的第二斜桿26。所述第一支撐桿21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21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22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22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22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2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23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23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2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23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24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24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24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24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25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25的端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桿24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26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斜桿26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26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24的側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框體裝置3包括框體31、位于所述框體31右側的握持環(huán)32、收容于所述框體31內(nèi)的集中環(huán)33、收容于所述集中環(huán)33內(nèi)的分隔框34、設置于所述分隔框34上的第一過濾網(wǎng)35。所述框體31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框體31豎直放置,所述框體31上設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通孔311呈圓形且與所述框體31的內(nèi)部相通。所述握持環(huán)32呈半圓環(huán)狀,所述握持環(huán)32的兩端與所述框體3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環(huán)33呈環(huán)狀,所述集中環(huán)33的下表面及外表面與所述框體31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環(huán)33的內(nèi)表面呈傾斜狀,所述集中環(huán)33可以將清洗液集中到其中間。所述分隔框34呈空心的半球體,所述分隔框34的下表面與所述框體31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分隔框3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11的上方,所述分隔框34上設有貫穿其內(nèi)外表面的第二通孔341,所述第二通孔34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11的上方。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35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341內(nèi)且與所述分隔框34固定連接,從而對進入到所述分隔框34內(nèi)的清洗液進行過濾。
如圖1所示,所述堵塞裝置4包括第一固定塊4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41上方的第一彈簧42、位于所述第一彈簧42上方的堵塞塊43及位于所述堵塞塊43上方的握持桿44。所述第一固定塊41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固定塊41的左端與所述框體1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42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4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42的上端與所述堵塞塊4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堵塞塊43呈圓臺狀,所述堵塞塊43的下端收容于所述框體31內(nèi),從而可以堵塞框體31。所述握持桿44呈半圓環(huán)狀,所述握持桿44的兩端與所述堵塞塊4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管道裝置5包括第一管道51、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51上的第一閥門5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51左右兩側的第三支撐桿53、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53右側的第三橫桿55、位于所述第三橫桿54右側的第一支架54。所述第一管道51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管道51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311且與所述框體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51的內(nèi)部與所述框體31的內(nèi)部相通。所述第一閥門5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51內(nèi)液體的流量。所述第三支撐桿53設有兩個,所述第三支撐桿53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桿53的上端與所述框體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55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55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5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55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支架54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54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54的上端與所述框體3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噴灑裝置6包括儲存框61、收容于所述儲存框61內(nèi)的第二過濾網(wǎng)62、位于所述儲存框61右側的第二管道63、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63上的第二閥門64、位于所述第二管道63上方的第一彎曲桿65、位于所述第二管道63右側的噴灑斗66、收容于所述噴灑斗66內(nèi)的海綿塊67、位于所述海綿塊67右側的封閉板68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63下方的第二彈簧69。所述噴灑框61呈空心的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24的上端與所述噴灑框6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53的下端與所述噴灑框6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54的下端與所述噴灑框6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噴灑框61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通孔6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621,所述第三通孔611及第四通孔621呈圓形且與所述噴灑框61內(nèi)相通,所述第一管道51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611且與所述噴灑框6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51的內(nèi)部與所述噴灑框61的內(nèi)部相通。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6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62的右表面與所述噴灑框61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管道63的左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621且與所述噴灑框6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63的內(nèi)部與所述噴灑框61的內(nèi)部相通。所述第二閥門64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63內(nèi)水的流量。所述噴灑斗66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噴灑斗66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二管道6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噴灑斗66的內(nèi)部與所述第二管道63的內(nèi)部相通。所述第一彎曲桿65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65的左端與所述第二管道6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65的右端與所述噴灑斗66固定連接。所述海綿塊67與所述噴灑斗66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海綿塊67的右表面與所述封閉板68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板68與所述噴灑斗66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板68上設有若干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五通孔681,方便將液體噴出。所述第二彈簧69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69的上端與所述第二管道63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二管道63起到支撐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電缸裝置7包括電缸71、位于所述電缸71右側的推動桿72、位于所述推動桿72右側的活塞73、位于所述電缸71上方的第二支架74、位于所述第二支架74右側的第四橫桿75、位于所述第二支架74上方的第五橫桿76、位于所述第五橫桿76右側的第三斜桿77及位于所述第五橫桿76左側的第二彎曲桿78。所述電缸71與電源電性連接,為所述電缸71提供電能,所述第一支撐桿21的上端與所述電缸7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72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動桿72的左端與所述電缸71連接,使得所述電缸71帶動所述推動桿72左右移動,所述推動桿72貫穿所述噴灑框61的內(nèi)外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推動桿72的右端與所述活塞73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活塞73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活塞73與所述噴灑框71的內(nèi)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支架74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74的下端與所述電缸7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74的上端與所述框體3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75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橫桿75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架74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75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53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77呈傾斜狀,所述第三斜桿77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支架74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77的上端與所述框體3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彎曲桿78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桿78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支架74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76呈水平狀,所述第五橫桿76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斜桿77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76的左端與所述第二彎曲桿78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fā)明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使用時,首先使用者握住握持桿44,將堵塞塊43拔出,由于第一彈簧42的設置,可以防止堵塞塊43的丟失,且可以使得堵塞塊43穩(wěn)固的堵塞框體31。然后將清洗液倒入到所述框體31內(nèi),然后將堵塞塊43重新堵塞住框體31。然后待清洗液在框體31內(nèi)沉淀一段時間后,雜質(zhì)集中到所述分隔框34的外側。然后雜質(zhì)上方的液體經(jīng)過第一過濾網(wǎng)35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分隔框34內(nèi),然后進入到所述第一管道51內(nèi),打開第一閥門52,使得清洗液進入到所述噴灑框61內(nèi)。待噴灑框61內(nèi)聚集一定量的清洗液后,關閉第一閥門52,啟動電缸71,使得推動桿72向右側移動,使得活塞73向右移動,進而將噴灑框61內(nèi)的液體擠壓到第二管道63內(nèi),且經(jīng)過第二過濾網(wǎng)62的過濾,打開第二閥門64,清洗液進入到噴灑斗66內(nèi),然后經(jīng)過海綿塊67的過濾后穿過第五通孔681噴出,使用者可以握住第一彎曲桿65,使得噴灑斗66對準需要噴灑的電力設備進行清洗,待清洗完畢后擦干即可。使用者可以握住第二彎曲桿78將本發(fā)明移動到需要的位置上,本發(fā)明具有清除雜質(zhì)的作用。至此,本發(fā)明高效的電力設備用清洗裝置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