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生物接觸氧化污水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系統(tǒng)有氧化溝系統(tǒng)、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統(tǒng)(SBR)。氧化溝技術雖廣泛應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水質良好,污泥齡長,具有脫氮的功能,但與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工藝比較,本身能耗高,且占地面積大,受場地制約影響大,且運行中成本高,不便于推廣應用;而SBR技術的缺點是池容和設備利用率低,占地面積大,運行管理復雜,自控水平要求高,即其推廣應用同樣受制于廠地,同時對控制精度要求高,且效率低,也不便于大范圍應用。因此,亟需一種適用性強、運行管理簡便,占地面積小,利用率高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物接觸氧化污水處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適用性強、運行管理簡便,占地面積小,利用率高。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生物接觸氧化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過濾池、調節(jié)池、加藥反應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均連接有曝氣機,過濾池內部設置有格柵,調節(jié)池內部設置有潛污泵,二沉池和初沉池均設置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通過污泥泵與污泥池管道連接,過濾池上設置有進水口,而二沉池上設置有出水口,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的內部均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污泥出口、進水口、布氣裝置、填料層以及出水口,布氣裝置均勻地分布于接觸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中并與外部的曝氣機連接,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中的填料層中的填料均選自吊掛式軟性填料、懸浮球形填料、半懸浮球形填料、多面空心球填料中的至少一種。
優(yōu)選地,水解酸化池和/或接觸氧化池內的填料層包括填料上層和填料下層,填料下層的材料的孔徑大于填料上層的材料的孔徑。
進一步優(yōu)選地,填料層中的填料通過懸掛支架固定,懸掛支架分別設置于接觸氧化池的上部和下部,填料固定于上部的懸掛支架形成填料上層,填料固定于下部的懸掛支架形成填料下層。
優(yōu)選地,調節(jié)池內部設置有垂直于池底的隔板,隔板兩邊設置有水流助推器。
優(yōu)選地,加藥反應池內部設置有攪拌器,而其外部設置有貫穿加藥反應池內部的投藥管道,投藥管道通過計量泵與投料池管道連接。
優(yōu)選地,調節(jié)池與加藥反應池之間的管道上設置有提升泵。
優(yōu)選地,二沉池的出水口采用三角堰出水口。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均質、混凝、水解酸化與接觸氧化處理相結合,首先利用調節(jié)池使水池均質化,再在加藥反應池中通過投加藥劑使得SS、COD反應等形成礬花顆粒物,并通過重力沉降于池底,接著通過水解酸化池分解,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有機物,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最后通過接觸氧化池中多種細菌的作用分解為水、二氧化碳等。接觸氧化池內填料比表面積大,充氧條件好,接觸氧化池具有高的容積負荷,池內生物固體量多,具有較強的水質適應能力,適用性強,處理后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物接觸氧化污水處理系統(tǒng)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一種生物接觸氧化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過濾池、調節(jié)池、加藥反應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首先,污水通過進水口進入過濾池,過濾池內部設置有格柵,用以去除污水中的軟性纏繞物、較大固顆粒雜物及飄浮物,從而保護后續(xù)工作水泵使用壽命并降低系統(tǒng)處理工作負荷。調節(jié)池設置有潛污泵、隔板以及水流助推器,隔板為呈方形,安裝后與調節(jié)池池底垂直,可以防止污水在池內短路,而通過設置潛污泵可將污水中長纖維、袋、帶、草、布條等物質撕裂、切斷,然后順利排放,進一步降低后續(xù)水質處理的負荷,而水流助推器的設置有利于使污水循環(huán),使其均質化。處理完成后的污水通過提升泵提升至加藥反應池,加藥反應池主要的作用在于通過化學藥劑使其中的SS、COD反應等形成礬花顆粒物,加藥反應池內部設置有攪拌器,而其外部設置有貫穿加藥反應池內部的投藥管道,投藥管道通過計量泵與投料池管道連接。需添加藥劑時,只需要在投料池中配置好藥液,再開啟計量泵計算投入量即可。經(jīng)在加藥反應池中絮凝沉淀后,該污水則水解酸化池,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有機物,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水解酸化池的兩個最基本作用是:一是提高廢水可生化性,將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二是去除廢水中的COD,部分有機物降解合成自身細胞。本實施中,水解酸化池的結構與接觸氧化池的結構一致,其內部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污泥出口、進水口、布氣裝置、填料層以及出水口,但其運行過程不相同,水解酸化屬于半?yún)捬跸^程,包括了水解和酸化兩個過程,其中酸化屬于厭氧消化的過程,但其與完全的厭氧消化追求的目標不同,其目的在于將原水中非溶解態(tài)有機物轉變?yōu)槿芙鈶B(tài)有機物,從而有助于后期的好氧生物處理,即接觸氧化池。而為了提高處理的效果,可將水解酸化池或/和接觸氧化池內部的填料層設置成填料上層和填料下層,其中,填料下層位于填料上層下方,填料下層中的填料采用孔徑較大的填料,而填料上層的填料采用孔徑較小的填料,填料可選自吊掛式軟性填料、懸浮球形填料、半懸浮球形填料、多面空心球填料中的一種,或通過多種不同填料的組合,形成組合填料,通過該填料結構的設置,可防上填料孔徑設置不合理造成要么填料孔堵塞,要么填料孔徑過大造成的出水水質差。填料上層或填料下層均通過對應位置的懸掛支架固定以及固定于懸掛支架上的填料形成,懸掛支架可通過普通的塑料管連接而成。布氣裝置的設置有利于使污水產(chǎn)生渦旋流,渦旋流可實現(xiàn)對絮狀污泥或者顆粒污泥進行攪拌混合,保持懸浮,防止沉淀,使污泥與污水頻繁接觸混合,大大提高處理效率。完成水解酸化后,污水進入接觸氧化池進行氧化處理,最終將小分子物質或溶解性有機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初沉池和二沉池的結構一致,均可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輻流式沉淀池和豎流式沉淀池3種類型中的任一種,雖然結構可以相同,但作用不相同,初沉池主要用于主要用于去除懸浮物以及部分有機物,而二沉物作用在于實現(xiàn)泥水分離,而初沉池和二沉池的出水口均可采用三角堰出水口,提出出水穩(wěn)定率。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