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掃裝置,尤其是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
背景技術:
擺桿輸送機是繼普通懸掛輸送機、積放式懸掛輸送機、自行葫蘆等輸送系統(tǒng)后的又一新型的機械化輸送設備,主要用于汽車涂裝線的前處理及電泳工藝。擺桿輸送機在汽車車身入槽時浸入角度可達45°,入槽快,排氣好。電泳擺桿導電觸頭材質為銅合金,為保證擺桿與滑橇的導電效果,導電觸頭與滑橇接觸的頂面要求光滑無毛刺及雜物,需要在擺桿輸送機底部返回軌道上設置觸頭清潔裝置。原有的觸頭清潔裝置設置在擺桿入口塔架位置,擺桿處于傾斜狀態(tài)。觸頭清潔裝置能清潔擺桿觸頭的側面,無法有效的清潔觸頭頂面。電泳擺桿長期使用會造成擺桿觸頭頂面帶有毛刺及雜質,影響擺桿與滑橇的導電效果,同時造成擺桿觸頭的過度磨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該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具有設置在靠近出口塔架位置,擺桿觸頭在此處處于斜向下的角度,調整到與擺桿觸頭垂直的位置,保證能有效清潔到擺桿觸頭的頂部,避免了擺桿觸頭頂面帶毛刺及雜質,不會影響擺桿與滑橇的導電效果,增加了擺桿觸頭的使用壽命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固定槽鋼、底座、前支座、前支座高度調節(jié)裝置、后支座、旋轉臺、旋轉臺旋轉驅動機構、擋板、紫銅刷和紫銅刷旋轉驅動機構,所述的固定槽鋼包括兩個,對稱設置在底座下部的左右兩側,底座的上部分別設置有前支座和后支座,所述的前支座設置在前側,后支座設置在后側,所述的前支座通過前支座高度調節(jié)裝置與底座相連,所述的前支座的上部與旋轉臺的下部相鉸接,旋轉臺的上部后端設置有卡板,卡板與后支座之間設置有旋轉臺旋轉驅動機構,所述的旋轉臺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擋板,擋板上分別設置有紫銅刷,所述的擋板與旋轉臺之間設置有紫銅刷旋轉驅動機構。
所述的紫銅刷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電機減速機、電機帶輪、旋轉軸、旋轉軸帶輪、同步帶和軸承座,所述的電機減速機設置在旋轉臺的后部,電機帶輪位于電機減速機的軸上,所述的旋轉軸位于旋轉臺的前部,且兩端分別穿出旋轉臺,穿出旋轉臺的旋轉軸兩端分別設置有擋板,旋轉軸通過軸承座與旋轉臺前側相連,所述的旋轉軸上設置有旋轉軸帶輪,所述的旋轉軸帶輪與電機帶輪通過同步帶相連。
所述的電機帶輪外側的電機減速機的軸上設置有擋圈和螺栓。
所述的旋轉臺旋轉驅動機構包括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鎖緊螺母、旋轉臺調節(jié)螺母、壓套、彈簧、彈簧座、墊圈和銷軸,所述的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的上部與旋轉臺后端的卡板之間通過銷軸相連,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的下部穿過后支座,且與后支座之間通過旋轉臺調節(jié)螺母相固定,所述的后支座上部的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上設置有彈簧座、彈簧座的外側下部設置有墊圈,墊圈上部的彈簧座上設置有彈簧,彈簧的上部設置有壓套,壓套上部的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上設置有鎖緊螺母。
所述的前支座高度調節(jié)裝置包括前支座調節(jié)螺桿和前支座調節(jié)螺母,所述的前支座調節(jié)螺桿的下部與底座相固定,所述的前支座下部穿過前支座調節(jié)螺桿,并通過前支座調節(jié)螺母固定。
所述的前支座與底座之間固定有多個側板。
所述的紫銅刷的下部外側設置有護罩。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設置在靠近出口塔架位置,擺桿觸頭在此處處于斜向下的角度,與擺桿觸頭相對設置,調整到與擺桿觸頭垂直的位置,保證能有效清潔到擺桿觸頭的頂部,避免了擺桿觸頭頂面帶毛刺及雜質,不會影響擺桿與滑橇的導電效果,增加了擺桿觸頭的使用壽命等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圖1中所示的A向旋轉示意圖;
附圖4是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固定槽鋼,2、底座,3、前支座,4、前支座高度調節(jié)裝置,41、前支座調節(jié)螺桿,42、前支座調節(jié)螺母,5、后支座,6、旋轉臺,7、旋轉臺旋轉驅動機構,71、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2、鎖緊螺母,73、旋轉臺調節(jié)螺母,74、壓套,75、彈簧,76、彈簧座,77、墊圈,78、銷軸,8、擋板,9、紫銅刷,10、紫銅刷旋轉驅動機構,101、電機減速機,102、電機帶輪,103、旋轉軸,104、旋轉軸帶輪,105、同步帶,106、軸承座,107、擋圈,108、螺栓,11、卡板,12、側板,13、護罩,14、擺桿觸頭。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說明書附圖1至附圖4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其結構包括固定槽鋼1、底座2、前支座3、前支座高度調節(jié)裝置4、后支座5、旋轉臺6、旋轉臺旋轉驅動機構7、擋板8、紫銅刷9和紫銅刷旋轉驅動機構10,所述的固定槽鋼1包括兩個,對稱設置在底座2下部的左右兩側,底座2的上部分別設置有前支座3和后支座5,所述的前支座3設置在前側,后支座5設置在后側,所述的前支座3通過前支座高度調節(jié)裝置4與底座2相連,所述的前支座3的上部與旋轉臺6的下部相鉸接,旋轉臺6的上部后端設置有卡板11,卡板11與后支座5之間設置有旋轉臺旋轉驅動機構7,所述的旋轉臺6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擋板8,擋板8上分別設置有紫銅刷9,所述的擋板8與旋轉臺6之間設置有紫銅刷旋轉驅動機構10。
所述的紫銅刷旋轉驅動機構10包括電機減速機101、電機帶輪102、旋轉軸103、旋轉軸帶輪104、同步帶105和軸承座106,所述的電機減速機101設置在旋轉臺6的后部,電機帶輪102位于電機減速機101的軸上,所述的旋轉軸103位于旋轉臺6的前部,且兩端分別穿出旋轉臺6,穿出旋轉臺6的旋轉軸103兩端分別設置有擋板8,旋轉軸103通過軸承座106與旋轉臺6前側相連,所述的旋轉軸103上設置有旋轉軸帶輪104,所述的旋轉軸帶輪104與電機帶輪102通過同步帶105相連。
所述的電機帶輪102外側的電機減速機101的軸上設置有擋圈107和螺栓108。
所述的旋轉臺旋轉驅動機構7包括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鎖緊螺母72、旋轉臺調節(jié)螺母73、壓套74、彈簧75、彈簧座76、墊圈77和銷軸78,所述的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的上部與旋轉臺6后端的卡板11之間通過銷軸78相連,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的下部穿過后支座5,且與后支座5之間通過旋轉臺調節(jié)螺母73相固定,所述的后支座5上部的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上設置有彈簧座76、彈簧座76的外側下部設置有墊圈77,墊圈77上部的彈簧座76上設置有彈簧75,彈簧75的上部設置有壓套74,壓套74上部的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上設置有鎖緊螺母72。
所述的前支座高度調節(jié)裝置4包括前支座調節(jié)螺桿41和前支座調節(jié)螺母42,所述的前支座調節(jié)螺桿41的下部與底座2相固定,所述的前支座3下部穿過前支座調節(jié)螺桿41,并通過前支座調節(jié)螺母42固定。
所述的前支座3與底座2之間固定有多個側板12。對前支座3起到固定作用。
所述的紫銅刷9的下部外側設置有護罩13。
將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設置在靠近出口塔架位置,擺桿觸頭14在此處處于斜向下的角度,將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安裝時,通過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調整到與擺桿觸頭垂直的位置,保證能清潔擺桿觸頭的頂部。
將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通過下部的固定槽鋼1與現(xiàn)場鋼結構相固定,然后根據現(xiàn)場情況,通過前支座高度調節(jié)裝置4調節(jié)前支座3的高度,即通過擰動前支座調節(jié)螺母42,使前支座3沿前支座調節(jié)螺桿41上下移動,從而帶動旋轉臺6及紫銅刷9上下移動至合適位置,到達合適位置后,通過在前支座3四周固定多個側板12從而將前支座3與底座2相固定;通過旋轉臺旋轉驅動機構7調節(jié)旋轉臺6及旋轉臺6上的紫銅刷9旋轉至合適位置,即松開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的鎖緊螺母72,旋轉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下部的旋轉臺調節(jié)螺母73,使后支座5前部的旋轉臺調節(jié)螺桿71伸長或縮短,從而帶動旋轉臺6沿與前支座3的鉸接點為圓心逆時針或順時針旋轉,到達合適位置后,將鎖緊螺母72鎖緊固定;當擺桿觸頭頂部清掃裝置對擺桿觸頭進行清潔時,啟動紫銅刷旋轉驅動機構10的電機減速機101,電機減速機101帶動電機帶輪102旋轉,電機帶輪102通過同步帶105帶動旋轉軸103上的旋轉軸帶輪104旋轉,從而使旋轉軸103旋轉,旋轉軸103帶動兩端的擋板8及擋板8上的紫銅刷9一塊旋轉,從而對擺桿觸頭頂部進行清潔。
以上所列舉的實施方式僅供理解本實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的限定,有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權利要求所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以作出多種變化或變形,所有等同的變化或變形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