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體式多級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是農(nóng)業(yè)人口大國,農(nóng)村地域遼闊,每天產(chǎn)生生活污水數(shù)千萬噸,且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地區(qū)皆缺乏專門的污水處理設施,農(nóng)村生活污水絕大部分不經(jīng)過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河道或排出至室外空地后滲入底下,少部分經(jīng)過化糞池簡單處理后依然滲入地下,嚴重污染地下水。
污水的生物膜處理法是與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種污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這種處理法的實質是使細菌和菌類一類的微生物和原生動物、后生動物一類的微型動物附著在某些載體上生長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狀生物污泥,形成生物膜填料。污水與生物膜填料的接觸,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yǎng)物質,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攝取,污水得到凈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tài)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wěn)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目前大多數(shù)污水處理裝置都是包括多個設備組成的一個裝置區(qū),一個裝置區(qū)內設有調節(jié)池、多個反應器以及沉淀池等,裝置占地面積大,且制造和維護成本都高,無法推廣到偏遠地方的農(nóng)村。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和維護成本低、占地面積小的一體式多級污水處理裝置。
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體式多級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第一反應室、第二反應室以及沉淀室,沉淀室設置在第一反應室和第二反應室的下方,第一反應室和第二反應室通過隔板分隔開。
所述第一反應室內設有第一內筒;所述第一內筒上端與第一反應室上端封閉連接,第一內筒的下端為敞開式結構并與第一反應室內部連通;所述第一反應室內設有進水管,進水管由殼體外伸至第一內筒上部;所述第一內筒內設有第一懸浮填料,第一懸浮填料的上端低于進水管,第一懸浮填料的下端高于第一內筒的下端;所述第一懸浮填料的中間位置插設有第一曝氣管;所述隔板的上部設有連通第一反應室和第二反應室的第一連接管。
所述第二反應室內設有第二內筒;所述第二內筒上端與第二反應室上端封閉連接,第二內筒的下端為敞開式結構并與第二反應室內部連通;所述第一連接管由第一反應室內伸至第二內筒的上部;所述第二內筒內設有第二懸浮填料,第二懸浮填料的上端低于第一連接管,第二懸浮填料的下端高于第二內筒的下端;所述第二懸浮填料的中間位置由插設有第二曝氣管;所述第二反應室內設有與沉淀室連通的第二連接管。
所述殼體外側設有曝氣機,曝氣機與第一曝氣管、第二曝氣管連接。
所述沉淀室包括由下至上設置的污泥區(qū)、斜管沉淀區(qū)以及出水區(qū);所述污泥區(qū)內設有用于排泥的潛污泵,潛污泵通過排泥管伸到殼體外;所述斜管沉淀區(qū)設有斜管沉淀器;所述出水區(qū)設有出水管,出水管連接到殼體外。
所述第一曝氣管包括豎直的第一主管以及設置在第一主管下端的多段第一分管;所述第一主管的上端與殼體外的曝氣機連接,第一主管的下端與多段呈發(fā)散形射線的第一分管連接;所述第一分管上設有多個曝氣孔;所述第二曝氣管包括豎直的第二主管以及設置在第二主管下端的多段第二分管;所述第二主管的上端與殼體外的曝氣機連接,第二主管的下端與多段呈發(fā)散形射線的第二分管連接;所述第二分管上設有多個曝氣孔。
所述第一曝氣管的第一分管最下端高于第一內筒的下端位置;所述第二曝氣管的第二分管最下端高于第二內筒的下端位置。
所述第一反應室和第二反應室的殼體上均設有檢修口。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將多個不同功能的設備合理集中到一起,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xiàn)多級除污以及水體沉淀凈化,占地面積小,制造成本低,適合廣大農(nóng)村使用;同時將懸浮填料和曝氣管完全設置在內筒內部,保證了曝氣時的最佳工作狀況,顯著提高了生活污水的處理效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jù)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本實施例的一體式多級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內設有第一反應室1、第二反應室2以及沉淀室3,沉淀室3設置在第一反應室1和第二反應室2的下方,第一反應室1和第二反應室2通過隔板4分隔開。
第一反應室1內設有第一內筒1-1,第一內筒1-1上端與第一反應室1上端封閉連接,第一內筒1-1的下端為敞開式結構并與第一反應室1內部連通。第一反應室1內設有進水管1-2,進水管1-2由殼體外伸至第一內筒1-1上部。第一內筒1-1內設有第一懸浮填料1-3,第一懸浮填料1-3的上端低于進水管1-2,第一懸浮填料1-3的下端高于第一內筒1-1的下端。第一懸浮填料1-3的中間位置插設有第一曝氣管1-4。隔板4的上部設有連通第一反應室1和第二反應室2的第一連接管2-2。
第二反應室2內設有第二內筒2-1,第二內筒2-1上端與第二反應室2上端封閉連接,第二內筒2-1的下端為敞開式結構并與第二反應室2內部連通。第一連接管2-2由第一反應室1內伸至第二內筒2-1的上部,第二內筒2-1內設有第二懸浮填料2-3,第二懸浮填料2-3的上端低于第一連接管2-2,第二懸浮填料2-3的下端高于第二內筒2-1的下端。第二懸浮填料2-3的中間位置由插設有第二曝氣管2-4。第二反應室2內設有與沉淀室3連通的第二連接管3-1。第一反應室1和第二反應室2的殼體上均設有檢修口10。
殼體外側設有曝氣機5,曝氣機5與第一曝氣管1-4、第二曝氣管2-4連接。第一曝氣管1-4包括豎直的第一主管1-4-1以及設置在第一主管1-4-1下端的多段第一分管1-4-2,第一主管1-4-1的上端與殼體外的曝氣機5連接,第一主管1-4-1的下端與多段呈發(fā)散形射線的第一分管1-4-2連接,第一分管1-4-2上設有多個曝氣孔。第二曝氣管2-4包括豎直的第二主管2-4-1以及設置在第二主管2-4-1下端的多段第二分管2-4-2,第二主管2-4-1的上端與殼體外的曝氣機5連接,第二主管2-4-1的下端與多段呈發(fā)散形射線的第二分管2-4-2連接,第二分管2-4-2上設有多個曝氣孔。第一曝氣管1-4的第一分管1-4-2最下端高于第一內筒1-1的下端位置,第二曝氣管2-4的第二分管2-4-2最下端高于第二內筒2-1的下端位置。
沉淀室3包括由下至上設置的污泥區(qū)3-2、斜管沉淀區(qū)3-3以及出水區(qū)3-4。污泥區(qū)3-2內設有用于排泥的潛污泵6,潛污泵6通過排泥管7伸到殼體外。斜管沉淀區(qū)3-3設有斜管沉淀器8。出水區(qū)3-4設有出水管9,出水管9連接到殼體外。
本實用新型的工藝流程:污水自第一反應室1的進水管1-2從殼體外進入到第一內筒1-1上部,第一內筒1-1內的帶生物膜的第一懸浮填料1-3在第一曝氣管1-4工作情況下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降解后的污水從第一連接管2-2進入到第二內筒2-1的上部;第二內筒2-1內的帶生物膜的第二懸浮填料2-3在第二曝氣管2-4工作情況下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二次降解后的污水從第二連接管3-1進入沉淀室3內;二次降解后的污水向上流動,固體沉積物因為斜管沉淀器8的作為逐漸沉淀在污泥區(qū)3-2內,污泥區(qū)3-2的固定沉積物通過潛污泵6輸送到外部進一步處理;最終澄清后的水從出水區(qū)3-4的出水管9輸送到殼體外。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