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清洗濾水裝置。
背景技術:
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水,由于水污染的日益嚴重,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因此需要對污水進行凈化以便二次利用,減緩水資源不足的問題?,F有技術中的濾水裝置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表面就會沉積污物,過濾孔被雜質堵塞,納污量有限,如果不及時清理沉積污物就會降低過濾效果,造成二次污染,需要經常停機,進行清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人的維修量和作業(yè)成本,而且采用麥飯石、碳顆粒、pp棉等作為過濾材料,由于麥飯石、碳顆粒、pp棉等過濾材料不能重復使用,只能通過更換整個濾水裝置來防止二次污染,過濾材料消耗過快,導致濾水裝置的使用壽命短,從而使得濾水裝置的投入資本多,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諸多不足,提供一種自清洗濾水裝置,通過多層過濾和吸附作用,凈水效果好、效率高,有效提高了水質,便于污水的二次利用,利用刮理裝置實現對濾水裝置的自動清理功能,降低了清洗成本,減少了人力清洗的工作量,延長了濾水裝置的工作時間。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清洗濾水裝置,包括過濾箱、吸附箱和支撐座,過濾箱和吸附箱通過連接斗連接,支撐座設置在吸附箱的下側,過濾箱內設有第一過濾筒、第二過濾筒和刮理裝置,第一過濾筒固定在第二過濾筒的內部,第一過濾筒和第二過濾筒之間設有纖維束,刮理裝置包括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移動裝置和旋轉電機,移動裝置與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連接,第一刮板位于第一過濾筒內,第二刮板位于第二過濾筒和纖維束之間,旋轉電機的轉動軸與第二過濾筒的底部連接,吸附箱上設有驅動裝置和吸附輥組,吸附輥組橫向設置在吸附箱內,驅動裝置帶動吸附輥組轉動,吸附輥組上設有吸附裝置。
進一步,移動裝置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第一氣缸與第一刮板連接,第二氣缸與第二刮板連接,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均通過支撐架與過濾箱連接。通過第一氣缸帶動第一刮板上下移動,從而對第一過濾筒進行清理,通過第二氣缸帶動第二刮板上下移動,從而對第二過濾筒進行清理,將附著在第一過濾筒和第二過濾筒表面的污物刮落,隨著清洗水流動排出,清洗方便,而不用進行局部拆卸,降低清洗難度。
進一步,過濾箱上設有進水口,進水口上設有進水管,第一刮板呈圓盤狀,第一刮板上設有通孔,進水管穿過通孔延伸至第一過濾筒的內部。污水通過進水口沿著進水管進入到第一過濾筒內,進水管可以設置多根,從而將污水分流,便于對污水的過濾,進水管的管徑小于通孔的孔徑,從而使得進水管不會對第一刮板的移動造成阻礙。
進一步,第二刮板呈環(huán)形,第二刮板靠近纖維束的一側設有柔性層。將第二刮板設置成環(huán)形,便于對第二過濾筒內壁的清理,設置的柔性層,使得第二刮板與纖維束之間呈柔性接觸,不會對纖維束造成破壞,有效保證了纖維束的過濾效果。
進一步,連接斗的上端設有引水口,過濾箱的底部設有通水槽,通水槽與引水口相連通。經過第一過濾筒和第二過濾筒過濾后的污水進入到過濾箱中,然后沿著通水槽通過引水口進入到連接斗內,提高連接精確度,避免了對接不準確而引起的漏水現象。
進一步,引水口的下側設有噴水管,噴水管與引水口相連通,噴水管上均勻設有噴水頭。從引水口引出的污水進入到噴水管內,然后從噴水頭處噴出,從而使得污水呈霧滴狀,加大了污水的表面積和擴散范圍,使得污水與吸附裝置之間的接觸面積更廣,吸附裝置對污水的吸附效果更好,提高對污水的吸附效率。
進一步,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主動齒輪和被動齒輪,吸附輥組包括主動輥和被動輥,被動輥設有至少兩根,被動輥與主動輥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主動齒輪與主動輥連接,被動齒輪與被動輥連接,主動輥與驅動電機連接,被動齒輪與主動齒輪相嚙合。設置的驅動電機帶動主動輥轉動,主動輥帶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的轉動帶動與其嚙合的被動齒輪轉動,從而使多根被動輥轉動,只需一臺驅動電機即可實現多根吸附輥組的轉動,驅動方式簡單,減少驅動設備,降低能耗,節(jié)省資源,便于維修和替換。
進一步,吸附裝置包括第一吸附架、第二吸附架和連接套,第一吸附架和第二吸附架對稱環(huán)套在主動輥和被動輥上,第一吸附架和第二吸附架上均設有吸附槽和連接條,吸附槽上設有吸附劑,連接套套接在連接條上。在吸附輥組上設置了相互對稱的第一吸附架和第二吸附架,并通過連接套與第一吸附架和第二吸附架上的連接條連接,實現第一吸附架和第二吸附架之間的安裝和拆卸,簡單快捷,便于第一吸附架和第二吸附架上吸附劑的更換,有效保持了吸附裝置的吸附作用,降低維修難度。
進一步,吸附箱的下側設有出水斗,出水斗上設有出水口。經過吸附箱吸附處理后的污水沿著出水斗從出水口排出,得到凈化的純水。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需要處理的污水首先進入到過濾箱內進行過濾處理,在過濾箱內,污水先在第一過濾筒內進行首次過濾,經過第一過濾筒的過濾后,大顆粒雜質被阻擋在第一過濾筒內,小顆粒物質則通過第一過濾筒進入到纖維束內,然后受到纖維束的二次過濾,纖維束的濾料直徑小,比表面積大,過濾阻力小,將污水中殘留的污染物及細菌等小分子雜質去除,提高過濾精度,經過纖維束過濾后的污水再次通過第二過濾筒進行第三次過濾,經過多層過濾,大大提高過濾效果,提高過濾后的污水質量;
2、過濾后的污水然后經過連接斗進入到吸附箱內,與吸附箱內的吸附輥組接觸,吸附輥組對污水進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異色、異物等,由于吸附輥組的多層交錯設置,使得污水逐級與吸附輥組接觸,加大了污水與吸附輥組之間的反應面積,擴大了污水與吸附輥組接觸的時間,提高吸附效率,同時污水與吸附輥組接觸過程中,利用驅動裝置帶動吸附輥組轉動,從而擴大了吸附劑與污水的有效接觸面積,提高了吸附劑的有效使用率,提高吸附效果;
3、設置的刮理裝置起到對第一過濾筒和第二過濾筒的清理作用,在清理過程中,利用移動裝置帶動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上下移動,分別對第一過濾筒和第二過濾筒的內壁進行刮理,將粘附在第一過濾筒和第二過濾筒的內壁上的雜質清理下來,同時還可以啟動旋轉電機,帶動第一過濾筒和第二過濾筒旋轉,實現旋轉、移動式刮理,從而加強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對第一過濾筒和第二過濾筒的刮理效果,提高清潔效率,延長濾水裝置的使用時間,無需人為拆卸清洗,節(jié)省清洗時間和清洗成本。
本發(fā)明通過多層過濾和吸附作用,凈水效果好、效率高,有效提高了水質,便于污水的二次利用,利用刮理裝置實現對濾水裝置的自動清理功能,降低了清洗成本,減少了人力清洗的工作量,延長了濾水裝置的工作時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自清洗濾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刮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驅動裝置與吸附輥組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吸附輥組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過濾箱;11、第一過濾筒;12、第二過濾筒;13、刮理裝置;14、第一刮板;15、第二刮板;16、移動裝置;17、旋轉電機;18、纖維束;2、吸附箱;21、驅動裝置;22、吸附輥組;23、吸附裝置;24、出水斗;25、出水口;3、支撐座;4、連接斗;41、噴水管;42、噴水頭;51、第一氣缸;52、第二氣缸;53、支撐架;61、進水口;62、進水管;63、通孔;64、柔性層;71、第一吸附架;72、第二吸附架;73、連接套;74、吸附槽;75、連接條;81、驅動電機;82、主動齒輪;83、被動齒輪;84、主動輥;85、被動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一種自清洗濾水裝置,包括過濾箱1、吸附箱2和支撐座3,過濾箱1和吸附箱2通過連接斗4連接,支撐座3設置在吸附箱2的下側,過濾箱1內設有第一過濾筒11、第二過濾筒12和刮理裝置13,第一過濾筒11固定在第二過濾筒12的內部,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之間設有纖維束18。刮理裝置13包括第一刮板14、第二刮板15、移動裝置16和旋轉電機17,移動裝置16與第一刮板14和第二刮板15連接,第一刮板14位于第一過濾筒11內,第二刮板15位于第二過濾筒12和纖維束18之間,移動裝置16包括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第一氣缸51與第一刮板14連接,第二氣缸52與第二刮板15連接,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均通過支撐架53與過濾箱1連接。通過第一氣缸51帶動第一刮板14上下移動,從而對第一過濾筒11進行清理,通過第二氣缸52帶動第二刮板15上下移動,從而對第二過濾筒12進行清理,將附著在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表面的污物刮落,隨著清洗水流動排出,清洗方便,而不用進行局部拆卸,降低清洗難度。旋轉電機17的轉動軸與第二過濾筒12的底部連接。
設置的刮理裝置13起到對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的清理作用,在清理過程中,利用移動裝置16帶動第一刮板14和第二刮板15上下移動,分別對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的內壁進行刮理,將粘附在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的內壁上的雜質清理下來,提高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的通透性,同時還可以啟動旋轉電機17,利用旋轉電機17帶動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旋轉,實現旋轉、移動式刮理,從而加強第一刮板14和第二刮板15對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的刮理效果,提高清潔效率,延長濾水裝置的使用時間,無需人為拆卸清洗,節(jié)省清洗時間和清洗成本。
過濾箱1上設有進水口61,進水口61上設有進水管62,第一刮板14呈圓盤狀,第一刮板14上設有通孔63,進水管62穿過通孔63延伸至第一過濾筒11的內部。污水通過進水口61沿著進水管62進入到第一過濾筒11內,進水管62可以設置多根,從而將污水分流,便于對污水的過濾,進水管62的管徑小于通孔63的孔徑,從而使得進水管62不會對第一刮板14的移動造成阻礙。第二刮板15呈環(huán)形,第二刮板15靠近纖維束18的一側設有柔性層64。將第二刮板15設置成環(huán)形,便于對第二過濾筒12內壁的清理,設置的柔性層64,使得第二刮板15與纖維束18之間呈柔性接觸,不會對纖維束18造成破壞,有效保證了纖維束18的過濾效果和使用壽命。
連接斗4的上端設有引水口,過濾箱1的底部設有通水槽,通水槽與引水口相連通。經過第一過濾筒11和第二過濾筒12過濾后的污水進入到過濾箱1中,然后沿著通水槽通過引水口進入到連接斗4內,提高連接精確度,避免了對接不準確而引起的漏水現象。引水口的下側設有噴水管41,噴水管41與引水口相連通,噴水管41上均勻設有噴水頭42。從引水口引出的污水進入到噴水管41內,然后從噴水頭42處噴出,從而使得污水呈霧滴狀,加大了污水的表面積和擴散范圍,使得污水與吸附裝置23之間的接觸面積更廣,吸附裝置23對污水的吸附效果更好,提高對污水的吸附效率。
吸附箱2上設有驅動裝置21和吸附輥組22,吸附輥組22橫向設置在吸附箱2內,驅動裝置21帶動吸附輥組22轉動,驅動裝置21包括驅動電機81、主動齒輪82和被動齒輪83,吸附輥組22包括主動輥84和被動輥85,被動輥85設有至少兩根,被動輥85與主動輥84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主動齒輪82與主動輥84連接,被動齒輪83與被動輥85連接,主動輥84與驅動電機81連接,被動齒輪83與主動齒輪82相嚙合。設置的驅動電機81帶動主動輥84轉動,主動輥84帶動主動齒輪82轉動,主動齒輪82的轉動帶動與其嚙合的被動齒輪83轉動,從而使多根被動輥85轉動,只需一臺驅動電機81即可實現多根吸附輥組22的轉動,驅動方式簡單,減少驅動設備,降低能耗,節(jié)省資源,便于維修和替換。吸附輥組22上設有吸附裝置23。吸附裝置23包括第一吸附架71、第二吸附架72和連接套73,第一吸附架71和第二吸附架72對稱環(huán)套在主動輥84和被動輥85上,第一吸附架71和第二吸附架72上均設有吸附槽74和連接條75,吸附槽74上設有吸附劑,連接套73套接連接條75上,從而將第一吸附架71和第二吸附架72連接在一起,并固定在吸附輥組22上。在吸附輥組22上設置了相互對稱的第一吸附架71和第二吸附架72,并通過連接套73將第一吸附架71和第二吸附架72上的連接條75連接在一起,實現第一吸附架71和第二吸附架72之間的安裝和拆卸,簡單快捷,便于第一吸附架71和第二吸附架72上吸附劑的更換,有效保持了吸附裝置23的吸附作用,降低維修難度。吸附箱2的下側設有出水斗24,出水斗24上設有出水口25。經過吸附箱2吸附處理后的污水沿著出水斗24從出水口25排出,得到凈化的純水。
實際處理過程中,將需要處理的污水通過進水口61導入到過濾箱1內進行過濾,在過濾箱1內,污水先通過進水管62進入到第一過濾筒11內,在第一過濾筒11內進行首次過濾,經過第一過濾筒11的過濾后,大顆粒雜質被阻擋在第一過濾筒11內,小顆粒物質則通過第一過濾筒11進入到纖維束18內,然后受到纖維束18的二次過濾,纖維束18的濾料直徑小,比表面積大,過濾阻力小,將污水中殘留的污染物及細菌等小分子雜質去除,提高過濾精度,經過纖維束18過濾后的污水再次通過第二過濾筒12進行第三次過濾,經過多層過濾,大大提高過濾效果,提高過濾后的污水質量。過濾后的污水然后經過連接斗4進入到吸附箱2內,與吸附箱2內的吸附輥組22接觸,吸附輥組22對污水進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異色、異物等,由于吸附輥組22的多層交錯設置,使得污水逐級與主動輥84和被動輥85接觸,加大了污水與吸附輥組22之間的反應面積,擴大了污水與吸附輥組22接觸的時間,提高吸附效率,同時污水與吸附輥組22接觸過程中,利用驅動裝置21帶動吸附輥組22轉動,從而擴大了吸附劑與污水的有效接觸面積,提高了吸附劑的有效使用率,提高吸附效果。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fā)明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的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