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環(huán)境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
背景技術:
1、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在土壤修復行業(yè),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均制定并開展了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劃,因此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yè),污染土壤中會含有各種元素,特別是重金屬鉛,容易使得該土壤中的植物生存非常困難,傳統(tǒng)修復方式,通過修復裝置將土壤進行修復,便于植物等生存,但是該修復裝置卻具有一些缺點:其一,普遍的修復裝置都是采用有機質、沸石和磷酸鹽等外源添加物,來調節(jié)和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學性質,使其產(chǎn)生沉淀、吸附、離子交換、腐殖化和氧化還原等一系列反應,但是添加物在置入時則較為不方便,都是通過使用鏟子挖坑等進行手動填埋,無法良好的等間距各段置入,非常麻煩,修復范圍得不到保障;其二,在投入添加物后不方便將材料進行快速翻田填埋,容易裸露在外導致材料的修復過程效率較低;其三,在投入添加物后,不能夠自行將需要修復的土壤進行一個很好的松土,從而導致材料在進行吸附或者交換修復土壤時速度較慢,修復過程較長。
2、而現(xiàn)如今土壤阻隔覆蓋修復技術是污染場地治理的常用技術手段,應用非常廣泛。其技術原理是通過鋪設阻隔層阻斷土壤中污染物遷移擴散的途徑,使污染土壤與四周環(huán)境隔離,達到污損土地治理的目的。原位土壤阻隔覆蓋系統(tǒng)一般由土壤阻隔系統(tǒng)、覆蓋系統(tǒng)、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組成。土壤阻隔系統(tǒng)主要由hdpe膜、泥漿墻等防滲阻隔材料組成,在污染區(qū)域四周建設阻隔層,將污染區(qū)域限制在特定范圍;土壤覆蓋系統(tǒng)通常由粘土層、土工膜等構成一層或多層隔離;監(jiān)測系統(tǒng)主要由阻隔區(qū)域上下游的監(jiān)測井構成。現(xiàn)如今的土壤阻隔覆蓋修復污染土壤的處理面積較大,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
3、正如專利號:202020061541.6公開的一種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阻隔覆蓋治理裝置,其包括污染土壤層以及設置于污染土壤層上的覆蓋治理裝置,覆蓋治理裝置與污染土壤層之間設置有阻隔層,覆蓋治理裝置包括外殼體,外殼體的內(nèi)側底部設置有攔網(wǎng),攔網(wǎng)的頂面設置有防滲膜,防滲膜的頂面設置有耕土層,耕土層上設置有植被治理層,耕土層內(nèi)設置有施肥裝置。其通過設置的外殼體,且在外殼體的底部鋪設阻隔層和防滲膜,防止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向耕土層遷移,在耕土層上種植農(nóng)作物或植物,在污染土壤上進行耕種或進行綠化,其具有以下缺點:一)外殼體與土壤的連接穩(wěn)定性差;二)無法對外殼體內(nèi)部的水液進行精準注水;三)無法進行分區(qū)域管理。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阻隔裝置連接穩(wěn)定性差、無法進行分區(qū)域管理以及無法根據(jù)實際情況調節(jié)土壤濕度的技術問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3、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包括:
4、第一墊層,所述第一墊層鋪設于污染的土壤上;
5、第二墊層,所述第二墊層設于第一墊層上,其對第一墊層進行封閉;
6、框架部件,所述框架部件設于第一墊層和第二墊層上,其與第一墊層和第二墊層之間為固定連接,其內(nèi)部設有容納腔;
7、第三墊層,所述第三墊層設于容納腔內(nèi),其與第二墊層相連接;
8、注藥部件,所述注藥部件設于第三墊層內(nèi),其與外界藥源端相連接;
9、注水部件,所述注水部件設于框架部件上,其一端與水源端相連接,其出水端分別設于框架部件上,位于容納腔內(nèi)。
10、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框架部件底部還設有鎖緊部件,鎖緊部件與框架部件之間為固定連接;
11、鎖緊部件包括:
12、主體,所述主體底部為錐形結構,其內(nèi)部設有第一滑動腔,并在第一滑動腔頂部設有第一開口;
13、第二滑動腔,所述第二滑動腔呈環(huán)狀陣列布置設于主體上,其與第一滑動腔連接處設有限位腔;
14、支撐部件,所述支撐部件設于第一滑動腔內(nèi),其與主體之間為固定連接,其中心處設有第一通孔;
15、第一滑動件,所述第一滑動件設于第二滑動腔內(nèi),其一端延伸至第一滑動腔內(nèi),其與主體之間為滑動連接,其上設有限位件,限位件位于限位腔內(nèi);
16、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設于限位腔內(nèi),其一端與限位件相連接,另一端與限位腔內(nèi)壁相連接;
17、第二滑動件,所述第二滑動件設于第一滑動腔內(nèi),其一端為錐形錘結構,另一端貫穿第一通孔,與支撐部件之間為滑動連接;
18、支架部件,所述支架部件設于支撐部件上,其與支撐部件之間為轉動連接,其內(nèi)部設有第三滑動腔,并在其頂部設有連接孔,第三滑動腔與第一滑動件之間為螺紋連接。
19、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滑動件上設有呈環(huán)狀陣列布置的限位槽,并在第一通孔處設有凸起件,凸起件與限位槽之間為滑動連接。
20、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框架部件內(nèi)部設有若干隔板部件,并通過隔板部件將容納腔分隔為若干呈矩陣布置的種植腔,注藥部件的出藥端分別位于各個種植腔中,所述注水部件的出水端分別設于各個種植腔的側壁上。
21、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框架部件上設有第一卡位槽,第一卡位槽呈陣列布置設于框架部件,隔板部件嵌合于第一卡位槽中。
22、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隔板部件由多干隔位件組成,并在隔位件上設有第二卡位槽,相鄰的兩個隔位件之間通過第二卡位槽進行嵌合連接。
23、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框架部件一側設有連接件,另一側設有連接槽,通過連接件與連接槽,使相鄰的框架部件相連接。
24、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框架部件一側設有水位槽,并在水位槽中設有第三滑動件,第三滑動件一端與水位槽滑動連接,另一端設有浮動球。
25、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墊層為粘土填充,粘土的厚度為40-50cm,粘土的滲透系數(shù)k選擇為1×10-7cm/s-1×10-6cm/s。
26、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墊層為防滲膜,其厚度為6-8mm。
2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污染土壤上鋪設第一墊層、第二墊層和第三墊層,通過第一墊層對污染土壤進行阻隔,通過第二墊層起到水土分離,通過第三墊層為正常植物提供種植空間,通過注藥部件為第三墊層提供藥液提供肥料,通過隔板部件對框架部件進行分割區(qū)域,便于注水部件進行精準注水,通過在框架部件底部設有鎖緊部件,提高框架部件的連接穩(wěn)定性。
1.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底部還設有鎖緊部件,鎖緊部件與框架部件之間為固定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動件上設有呈環(huán)狀陣列布置的限位槽,并在第一通孔處設有凸起件,凸起件與限位槽之間為滑動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內(nèi)部設有若干隔板部件,并通過隔板部件將容納腔分隔為若干呈矩陣布置的種植腔,注藥部件的出藥端分別位于各個種植腔中,所述注水部件的出水端分別設于各個種植腔的側壁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上設有第一卡位槽,第一卡位槽呈陣列布置設于框架部件,隔板部件嵌合于第一卡位槽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部件由多干隔位件組成,并在隔位件上設有第二卡位槽,相鄰的兩個隔位件之間通過第二卡位槽進行嵌合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一側設有連接件,另一側設有連接槽,通過連接件與連接槽,使相鄰的框架部件相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一側設有水位槽,并在水位槽中設有第三滑動件,第三滑動件一端與水位槽滑動連接,另一端設有浮動球。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墊層為粘土填充,粘土的厚度為40-50cm,粘土的滲透系數(shù)k選擇為1×10-7cm/s-1×10-6cm/s。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柔性防滲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墊層為防滲膜,其厚度為6-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