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物氧化污水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石油煉廠、化工廠等污水處理大多采用活性污泥法,該法剩余污泥多,易發(fā)生污泥膨脹,操作管理困難,并且占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文獻調研中發(fā)現(xiàn)近幾十年來,國內外許多企業(yè)采用生物濾池處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活性污泥法,由于生物濾池處理工藝去除率低,只能在低有機負荷條件下運行,還有的企業(yè)采用生物濾池與接觸氧化池及活性污泥法串聯(lián)的工藝,這種串聯(lián)的方式占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不易管理。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研究開發(fā)一種占地面積小、處理效果好、能耗低、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能處理各種污水,包括海、淡混合污水的污水處理裝置。
本發(fā)明污水處理裝置上部設有污水進水線、沖洗水線及空氣排出線,裝置的下部按裝有進氣線和出水線,裝置內一帶有落水口的水平匯水板將裝置分為上下兩部分,匯水板上部分為生物濾池、下部為接觸氧化池,在匯水板的上部有一與匯水板平行的篩板,篩板以上的濾池中裝有陶瓷軟性填料,匯水板下面的接觸氧化池內設有折流擋墻,在接觸氧化池內也裝有陶瓷軟性填料。
待處理污水從污水進水線進入生物濾池處理,然后經篩板滲濾,由匯水板匯集到裝置的一端,經落水口排到接觸氧化池,經處理后的水從接觸氧化池直接排出,空氣經鼓風機從接觸氧化池底部進入,經生物濾池的落水口進入生物濾池,然后從裝置頂排出,接觸氧化池中設有折流擋墻,可延長水流過的長度,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在裝置內形成明顯的梯度,經過充分處理后,從出水線排出。
本發(fā)明污水處理裝置的壁部,生物濾池內的篩板,匯水板及接觸氧化池內的折流擋墻均由鋼筋混凝土制成。
本發(fā)明是在同一裝置內完成污水的二級生化處理裝置,上部的生物濾池為予處理設施,下部的接觸氧化池為進一步處理設施。接觸氧化池過剩的空氣經上部生物濾池后排出,造成生物濾池的強制供風,這樣不僅提高了氧的利用率,也有利于提高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同時廢氣經過生物濾池時,其中的有害物質可以被濾池中的污水吸收,經生物氧化后分解,減輕了二次污染。
本發(fā)明污水處理裝置占地少,效率高,耐沖擊、易管理,費用低,不外排過剩的活性污泥,對污染物去除率高。該裝置用于處理煉油廠含油污水,當原水水質硫化物含量≤200mg/l,揮發(fā)酚含量≤200mg/l,石油類含量≤60mg/l時,處理后水中硫化物<1mg/l,揮發(fā)酚<1mg/l,石油類<5mg/l。
該裝置不僅可以處理煉油廠,也可處理化工、染料等其它行業(yè)生產中產生的污水。
圖1為本發(fā)明生物氧化污水處理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
圖1中,1是生物氧化污水處理塔的塔壁、2是篩板、3是沖洗水線、4是污水進水線、5是生物濾池、6是匯水板、7是出水線、8是接觸氧化池、9是折流擋墻、10是進氣線、11是落水口、12是空氣排出線。
待處理污水由進水線4進入生物濾池5,經一次生化處理的水通過篩板2的滲濾由匯水板6匯集到塔的一端,然后從落水口11排到接觸氧化池8,由于接觸氧化池中折流擋墻9的作用,污水中污染物含量形成明顯梯度,在接觸氧化池中污水經二次生化處理后從出水線7排出。
該生物濾池除有污水進水線外,另外設有沖洗水線3,在污水處理塔正常運行一定時間后,用大量新鮮水進行沖洗,加速生物濾池填料上生物膜的脫落、更新和排出,防止生物濾池堵塞。
壓縮空氣通過進氣管線10進入接觸氧化池8,又通過落水口11進入生物濾池,最后由塔頂空氣排出線12排出。
塔壁及內部設施全部由鋼筋混凝土制成,塔內填料均為陶瓷軟性填料。
權利要求
1.一種含生物濾池的生物氧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裝置的上部設有污水進水線4、沖洗水線3及空氣排出線12,裝置的下部設有進氣線10和出水線7,裝置內一帶有落水口11的匯水板6將裝置分為上下兩部分,匯水板上部有一與匯水板平行的篩板2,篩板以上的生物濾池5裝有填料,匯水板下面的接觸氧化池8內設有折流擋墻9,并裝有填料。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氧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濾池5和接觸氧化池8內的填料為陶瓷軟性填料。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氧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的外壁1、篩板2、匯水板6及折流擋墻9均由鋼筋混凝土制成。
全文摘要
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內部由一帶落水口的橫板將裝置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生物濾池,下部為接觸氧化池,在該裝置內完成污水的二級生化處理,該裝置占地少、能耗少、去除率高,耐沖擊、易管理,不外排過剩的污泥和廢氣,減輕了二次污染。
文檔編號C02F3/04GK1070895SQ9210129
公開日1993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1992年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2月26日
發(fā)明者范明茂, 楊風林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大連石油化工公司,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