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增濕混合機的中間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增濕混合機械,尤其是指一種增濕混合機的中間機構。
背景技術:
增濕全自動混合機主要適用于磁性材料、陶瓷行業(yè)、化工行業(yè)及醫(yī)藥等行業(yè),可對一些粉末、顆粒狀物料進行混合、均化,使這類物料符合生產(chǎn)的要求。
對于磁性材料生產(chǎn)單位使用的噴霧造粒料和有機添加劑,利用這種機械增濕混合后,可很好地改善其成型條件。
在生產(chǎn)過程中通常要求這種機械在混合時具有良好的混合效果,使物料均勻;同時不能因混合而破壞造粒料的形狀,不能在混合時產(chǎn)生粉塵;在混合過程中應能按工藝要求,對物料增濕或噴膠水。
在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沒有一種比較理想的設備來滿足上述要求,影響到物料的成型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增濕混合機的中間機構,利用這種機構后,可使?jié)L筒的轉(zhuǎn)動更加平穩(wěn)可靠,結(jié)構更為簡單,并使物料的混合更加均勻,物料的圓整度更好,從而改善物料的成型性能。
其主要技術方案是在混合機的機架上安裝支座,在支座上利用軸承安裝轉(zhuǎn)軸,在轉(zhuǎn)軸上固定連接兩個鏈輪,其中一個鏈輪利用鏈條與安裝于電動機上的鏈輪連接,另一個鏈輪利用鏈條與安裝于滾筒外的大鏈輪連接。
在滾筒的外壁設置兩條沿滾筒周向的滾槽,在混合機的機架上安裝兩套支座,在每一套支座上利用滾輪軸安裝滾輪,滾筒利用其滾槽支承于滾輪上。
在滾筒的一端安裝出料斗,在靠近滾筒另一端的混合機機架上安裝進料管,在滾筒的內(nèi)壁上安裝大螺旋體,在滾筒內(nèi)安裝懸空的小螺旋體。
在滾筒上安裝出料斗的一端連接出料槽,出料槽分別與大螺旋體的端部及出料斗連接。
所述出料槽呈十字形,出料槽的每一邊分別與大螺旋體的端部連接,出料槽的中部與出料斗連接。
所述小螺旋體利用支架安裝于滾筒內(nèi);在所述進料管上連接進料斗;在滾筒的出料端安裝集料箱,出料斗的出口位于集料箱內(nèi);在滾筒內(nèi)安裝噴水槍與噴膠槍,在噴水槍上設置噴水霧化嘴,在噴膠槍上設置噴膠霧化嘴。
在噴膠槍中有料管與氣管,料管與氣管的外端均與噴膠霧化嘴連接,在料管與氣管的另一端分別設置進料口與進氣口。
噴水槍由水管及均勻地安裝于水管上的多個噴水霧化嘴組成。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由于在滾筒與電動機之間設置了一個中間機構,在中間機構的轉(zhuǎn)軸上安裝了兩個鏈輪,電動機利用鏈條與中間機構中的一個鏈輪連接,滾筒利用設置于其外壁的大鏈輪及鏈條與中間機構中的另一個鏈輪連接,這種二級傳動方式與原來的一級傳動方式相比,傳動更平穩(wěn),由于無須張緊輪機構,因而結(jié)構也比較簡單,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減少了出現(xiàn)故障的可能性,提高了可靠性。其次,在滾筒內(nèi)安裝了大小兩個螺旋體,提高了物料在滾筒內(nèi)沿徑向與軸向的混合效果,使物料在較短時間內(nèi)就能混合均勻,與原來的混合滾筒相比,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造粒料球形狀的破損率,同時還能提高造粒料球的圓整度,使造粒料球的球面更圓整,更光滑。第3,將大螺旋體的端部直接與出料斗連接后,可在不停機的情況下連續(xù)出料,與原來的相比,簡化了結(jié)構,避免了粉塵的飛揚,而且出料無殘留,可實現(xiàn)出料自動化,方便又實用。第4,在滾筒內(nèi)安裝了噴水槍及結(jié)構比較簡單的噴水霧化嘴后,與原來的結(jié)構相當復雜的霧化嘴相比,避免了因結(jié)構復雜引起的霧化嘴易堵塞,影響增濕效果的問題;同時將原來氣、水分路進入噴水槍改為氣水共用一路管道進入噴水槍,這同樣也簡化了結(jié)構,提高了霧化效果;另外,在滾筒內(nèi)增加了噴膠槍后,可按要求將指定的膠水均勻地噴灑在造粒料的表面,改善造粒料的可塑性與成型性能。
圖1為增濕全自動混合機的結(jié)構圖。
圖2為雙螺旋體滾筒機構圖。
圖3為出料槽結(jié)構圖。
圖4為噴膠槍結(jié)構圖。
圖5為噴水槍結(jié)構圖。
圖6為中間機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在混合機的機架10上安裝支座31,在支座31上利用軸承安裝轉(zhuǎn)軸8,在轉(zhuǎn)軸8上固定連接兩個鏈輪30、33,其中一個鏈輪30利用鏈條34與安裝于電動機9上的鏈輪連接,另一個鏈輪33利用鏈條與安裝于滾筒3外的大鏈輪38連接。
在滾筒3的外壁設置兩條沿滾筒周向的滾槽37,在混合機的機架10上安裝兩套支座31,在每一套支座31上利用滾輪軸35安裝滾輪36,滾筒3利用其滾槽37支承于滾輪36上。
如圖1、2、3所示在滾筒3的一端安裝出料斗1,在靠近滾筒3另一端的混合機機架10上安裝進料管16,在滾筒3的內(nèi)壁上安裝大螺旋體13,在滾筒3內(nèi)利用支架14安裝懸空的小螺旋體4。
在滾筒3上安裝出料斗1的一端連接十字形的出料槽17,出料槽17的4條邊可分別與4條大螺旋體13的端部連接,出料槽17的中部與出料斗1連接,在滾筒3的出料端安裝集料箱15,出料斗1的出口位于集料箱15內(nèi)。當滾筒3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在大螺旋體13的作用下,將物料刮入位于其端部的出料斗1內(nèi),再經(jīng)出料斗1進入集料箱15內(nèi),當逆時針轉(zhuǎn)動時,便開始對物料進行混合,因而,無須停機后再出料,既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又避免了粉塵的飛揚。
在進料管16上連接進料斗7,以便于加料。
在滾筒3內(nèi)安裝噴水槍5與噴膠槍18,如圖4、5所示,在噴水槍5上設置噴水霧化嘴20,在噴膠槍18上設置噴膠霧化嘴21,噴膠槍18中有料管22與氣管23,料管22與氣管23的外端均與噴膠霧化嘴21連接,在料管22與氣管23的另一端分別設置進料口25與進氣 26。噴水槍5由水管27及均勻地安裝于水管27上的多個噴水霧化嘴20組成。
當需要噴膠時,壓縮空氣經(jīng)管道進入噴膠霧化嘴21,膠水由恒流泵送入噴膠霧化嘴21,在高速噴射的氣流帶動下,膠水以霧狀均勻地噴灑在物料表面,以改善物料的成型性能。
噴水槍5由水管27及均勻地安裝于水管27上的多個噴水霧化嘴20組成,當貯水罐11內(nèi)的水在壓縮空氣的作用下,經(jīng)管道12進入噴水槍5內(nèi)以后,就可通過噴水霧化嘴20以霧狀噴出,對滾筒內(nèi)的物料進行增濕。增濕與噴膠不能同時進行,當噴膠時,管道內(nèi)有壓縮空氣,當噴水時,管道為氣水混合物。
圖1中2為出料口密封機構,6為進料口密封機構。
權利要求1.增濕混合機的中間機構,其特征是在混合機的機架(10)上安裝支座(31),在支座(31)上利用軸承安裝轉(zhuǎn)軸(8),在轉(zhuǎn)軸(8)上固定連接兩個鏈輪(30)、(33),其中一個鏈輪(30)利用鏈條(34)與安裝于電動機(9)上的鏈輪連接,另一個鏈輪(33)利用鏈條與安裝于滾筒(3)外的大鏈輪(38)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在滾筒(3)的外壁設置兩條沿滾筒周向的滾槽(37),在混合機的機架(10)上安裝兩套支座(31),在每一套支座(31)上利用滾輪軸(35)安裝滾輪(36),滾筒(3)利用其滾槽(37)支承于滾輪(36)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滾筒(3)的一端安裝出料斗(1),在靠近滾筒(3)另一端的混合機機架(10)上安裝進料管(16),在滾筒(3)的內(nèi)壁上安裝大螺旋體(13),在滾筒(3)內(nèi)利用支架(14)安裝懸空的小螺旋體(4)。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在滾筒(3)上安裝出料斗(1)的一端連接十字形的出料槽(17),出料槽(17)的每一邊分別與大螺旋體(13)的端部連接,出料槽(17)的中部與出料斗(1)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在進料管(16)上連接進料斗(7)。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在滾筒(3)的出料端安裝集料箱(15),出料斗(1)的出口位于集料箱(15)內(nèi)。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在滾筒(3)內(nèi)安裝噴水槍(5)與噴膠槍(18)。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在噴水槍(5)上設置噴水霧化嘴(20),在噴膠槍(18)上設置噴膠霧化嘴(21)。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噴膠槍(18)中有料管(22)與氣管(23),料管(22)與氣管(23)的外端均與噴膠霧化嘴(21)連接,在料管(22)與氣管(23)的另一端分別設置進料口(25)與進氣口(26)。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構,其特征是噴水槍(5)由水管(27)及均勻地安裝于水管(27)上的多個噴水霧化嘴(20)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增濕混合機械,尤其是指一種增濕混合機的中間機構。其主要技術方案是在混合機的機架上安裝支座,在支座上利用軸承安裝轉(zhuǎn)軸,在轉(zhuǎn)軸上固定連接兩個鏈輪,其中一個鏈輪利用鏈條與安裝于電動機上的鏈輪連接,另一個鏈輪利用鏈條與安裝于滾筒外的大鏈輪連接;在滾筒的外壁設置兩條沿滾筒周向的滾槽,在混合機的機架上安裝兩套支座,在每一套支座上利用滾輪軸安裝滾輪,滾筒利用其滾槽支承于滾輪上。利用這種機構后,可使?jié)L筒的轉(zhuǎn)動更加平穩(wěn)可靠,結(jié)構更為簡單,并使物料的混合更加均勻,物料的圓整度更好,從而改善物料的成型性能。
文檔編號B01F3/12GK2555923SQ0226269
公開日2003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6月26日
發(fā)明者謝安健 申請人:謝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