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濃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選礦設備濃縮機,廣泛應用于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的選礦廠精、 尾礦的脫水、煤礦洗煤廠的洗煤水的處理及火力發(fā)電廠的粉煤灰的處理等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各種濃縮機按傳動方式分為中心傳動和周邊傳動,我國生產(chǎn)的中心傳動濃 縮機規(guī)格較小,用途也較?。恢苓厒鲃訚饪s機品種規(guī)格和生產(chǎn)量遠遠高于其它結構形式, 但是近50年來一直沒有多大改進,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周邊傳動濃縮機的固定支架和 旋轉支架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使兩者保持相對運動,現(xiàn)有的濃縮機沒有密封裝置,在間隙 處容易進入礦漿、雨水、灰塵,時間久了會導致軸承產(chǎn)生銹蝕而影響正常使用,尤其是當 設備停運一段時間后由于軸承銹蝕,當再次運轉時會導致扭壞濃縮池的中心水泥柱。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新型濃縮機,增加了密封裝 置,避免軸承銹蝕,且潤滑效果好;設置導流筒,避免翻花現(xiàn)象,利于固體沉降。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新型濃縮機,由傳動機構、耙架總裝、中心部分、槽架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中 心部分上部軸承設有迷宮式密封裝置。在支架上部中心部分外部設有導流筒,導流筒直徑 大于中心部分直徑。在裝置的周邊設有圍板,圍板上設有多個方孔。加寬了軸承的儲油槽, 軸承的儲油槽寬為100-120mm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1) 增加了密封裝置,避免軸承銹蝕,且潤滑效果好;2) 設置導流筒,避免翻花現(xiàn)象,利于固體沉降。3) 圍板的設置使漂浮物不能隨溢流水一齊流出,保證溢流水中含固量不會太高和混 有雜物,便于重復利用;同時起到池內(nèi)邊緣的水中細微顆粒因圍板的阻擋而容易沉降的作用。
圖1是新型濃縮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密封裝置和儲油槽部分的放大圖。圖中1、傳動機構2、圍板3、耙架總裝4、中心部分5、密封裝置 6、槽 架7、導流筒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l、圖2,本實用新型例濃縮機由傳動機構l、耙架總裝3、中心部分4、槽架6 組成,在中心部分4上部軸承設有迷宮式密封裝置5,使灰水從根本上不能滲入到軸承, 同時將軸承的潤滑由原來的干油潤滑變?yōu)闄C油潤滑,改善了潤滑效果;同時軸承的儲油槽 加寬,為100-120mm寬,方便現(xiàn)場維護,使用效果很好。在中心部分4外部設有導流筒7,其上端高于水面,當?shù)V漿從中心進料筒進入池內(nèi)后 邊擴散邊沉降,同時隨礦漿同時進入池內(nèi)的空氣逸出水面,形成水面翻花現(xiàn)象,影響池上 層水面穩(wěn)定。導流筒7直徑比中心部分4直徑大很多,礦漿從中心部分流出后,因導流 筒7直徑大,水流相對平緩,還因受到筒壁的限制,沉降的固體顆粒只能在導流筒7的面 積內(nèi),首先形成在濃縮池內(nèi)的第一次濃縮的作用,然后再流到大池內(nèi)形成第二次濃縮。導 流筒7上端高出水面,水流的沖擊產(chǎn)生波動及翻花現(xiàn)象都不會影響筒外水面的澄清層,使 池上層的水平穩(wěn)地向池邊流動,保證了溢流水的澄清。在裝置的周邊設有圍板2,圍板2上設有多個方孔。圍板上端高于濃縮池水面,圍板 方孔在沉降池中低于水面位置,圍板高出水面便于擋住水面的漂浮物,使漂浮物不能隨溢 流水一齊流出,保證溢流水中含固量不會太高和混有雜物,便于重復利用。圍板下端要高 出耙架,避免耙架在運轉過程中相碰,同時起到池內(nèi)邊緣的水中細微顆粒因圍板的阻擋而 容易沉降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濃縮機,由傳動機構(1)、耙架總裝(3)、中心部分(4)、槽架(6)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中心部分(4)上部軸承設有迷宮式密封裝置(5)。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濃縮機,其特征在于在支架上部中心部分(4)外部 設有導流筒(7),導流筒(7)直徑大于中心部分(4)直徑。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濃縮機,其特征在于在裝置的周邊設有圍板(2), 圍板(2)上設有多個方孔。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濃縮機,其特征在于軸承的儲油槽寬為100-120mm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選礦設備濃縮機,由傳動機構、耙架總裝、中心部分、槽架組成,其特征是在中心部分上部軸承設有迷宮式密封裝置。在支架上部中心部分外部設有導流筒,導流筒直徑大于中心部分直徑。在裝置的四周設有圍板,圍板上設有多個方孔。加寬了軸承的儲油槽。優(yōu)點是增加了密封裝置,避免軸承銹蝕,且潤滑效果好;設置導流筒,避免翻花現(xiàn)象,利于固體沉降。
文檔編號B01D21/06GK201026408SQ20072001204
公開日2008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11日
發(fā)明者劉英麟 申請人:尹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