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從氣流中回收氣體組分的方法和吸收劑成分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974038閱讀:25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從氣流中回收氣體組分的方法和吸收劑成分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申請一般涉及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shù)
:下述段落并非承認段落中說明的內(nèi)容是現(xiàn)有技術(shù)或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公知的部分。政府對氣體污染物排放到環(huán)境中的規(guī)定越來越嚴格。傳統(tǒng)的從輸入氣流中去除氣體污染物的方法和裝置典型地需要高能耗。
發(fā)明內(nèi)容下面的介紹目的在于為讀者介紹本說明書,而非限定任何發(fā)明。一個或多個發(fā)明可以存在于下述裝置元件或方法步驟的組合或次組合中,或存在于本文件的其他部分。發(fā)明人并不否認或放棄保護僅在說明書中公開而并未在權(quán)利要求中說明的任意其他發(fā)明的權(quán)利。說明書中所述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方法的一個方面包括以下步驟使輸入氣流接觸貧吸水媒質(zhì)以從輸入氣流吸收至少一部分氣體組分,形成貧處理氣流和富吸水媒質(zhì)。該方法還包括在一溫度下從富吸水媒質(zhì)解吸至少一部分氣體組分,形成塔頂氣流和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步驟。該方法還包括處理至少一部分塔頂氣流以回收第一冷凝流的步驟。該方法還包括使用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形成熱流的步驟。該方法還包括將至少一部分熱流循環(huán)回解吸步驟的步驟?!矫?,熱量從輸入氣流傳送到熱流。另一方面,熱量從塔頂氣流傳送到熱流。再一方面,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驟的熱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閃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其中熱量從閃蒸蒸汽傳送到熱流。另一方面,熱量從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熱流?!矫?,熱流包括第一冷凝流。另一方面,熱流包括富吸水媒質(zhì),通過傳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觸步驟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獲得該富吸水媒質(zhì)。再一方面,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處理至少一部分貧處理氣流以回收第二冷凝流,其中熱流包括混合冷凝流,通過混合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至少一部分第二冷凝流形成該混合冷凝流?!矫妫瑹崃靼ǜ徽羝骱桶胴毼劫|(zhì),通過傳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觸步驟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該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被閃蒸以形成富蒸汽流和半貧吸水媒質(zhì)。另一方面,熱量從輸入氣流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或半貧吸水媒質(zhì)的至少一個。再一方面,熱量從塔頂氣流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或半貧吸水媒質(zhì)的至少一個。再一方面,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驟的熱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閃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其中熱量從閃蒸蒸汽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或半貧吸水媒質(zhì)的至少一個。再一方面,熱量從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或半貧吸水媒質(zhì)的至少一個?!矫妫瑹崃靼ǖ谝桓晃劫|(zhì)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通過傳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觸步驟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該富吸水媒質(zhì)分為該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另一方面,熱量從輸入氣流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的至少一個。另一方面,熱量從塔頂氣流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的至少一個。再一方面,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驟的熱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閃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其中熱量從閃蒸蒸汽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的至少一個。另一方面,熱量從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的至少一個。—方面,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處理至少一部分貧處理氣流以回收第二冷凝流,其中熱流包括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通過混合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至少一部分第二冷凝流形成混合冷凝流,隨后分離混合冷凝流以形成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另一方面,熱量從輸入氣流傳送到混合冷凝流的至少一個,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另一方面,熱量從塔頂氣流傳送到混合冷凝流的至少一個,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再一方面,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驟的熱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閃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其中熱量從閃蒸蒸汽傳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個。另一方面,熱量從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個?!矫?,該方法還包括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循環(huán)回接觸步驟的步驟。另一方面,輸入氣流是燃燒排氣。另一方面,氣體組分是二氧化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貧吸水媒質(zhì)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在另一實施方式中,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1.5:l至約4:l之6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矫妫掖及放c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l,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說明書中所述的用于從輸入氣流中去除氣體組分的吸水媒質(zhì)的一個方面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1.5:1至4:1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l,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說明書中所述的用于產(chǎn)生吸水媒質(zhì)的方法的一個方面包括提供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的步驟。該方法還包括結(jié)合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以形成吸水媒質(zhì)的步驟。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i.5:i至4:i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l,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說明書中所述的用于從輸入氣流去除氣體組分的方法的一個方面包括使輸入氣流接觸吸水媒質(zhì)的步驟,吸水媒質(zhì)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1.5:1至4:1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l,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紤]以下詳細的說明、附圖和權(quán)利要求,一個或多個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優(yōu)點和實施方式顯而易見。此外,應當理解的是前述說明和以下詳細說明提供實例或進一步的解釋,而非限定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圖1是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2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3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4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5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6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7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8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七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9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八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10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九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11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圖12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置;置;置;置;置;圖13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二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14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三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15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四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16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五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17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六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18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七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19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八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20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十九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21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二十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圖22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二十一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體組分的裝置體組分的裝置體組分的裝置體組分的裝置體組分的裝置體組分的裝置體組分的裝置體組分的裝置體組分的裝置收氣體組分的裝圖23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二十二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圖24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二十三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圖25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二十四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圖26是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二十五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裝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說明多種裝置或方法以提供每個要求保護的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實例。下面說明的實施方式并不限制請求保護的發(fā)明,并且請求保護的發(fā)明可以包括未在下面說明的裝置或方法。請求保護的發(fā)明不限于具有下述任意裝置或方法的所有特征的裝置和方法或下述多個或全部裝置共有的特征。下述裝置或方法可以并非任何要求保護的發(fā)明的實施例。申請人、發(fā)明人和擁有者保留本文中不要求保護的下述裝置或方法中公開的任何發(fā)明的所有權(quán)利,并且不會放棄、否認或奉獻給大眾本文公開的任何發(fā)明。圖1表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從輸入氣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00。管線112中充滿二氧化碳的輸入氣流被送入氣_液接觸裝置114,在該裝置中輸入氣流接觸通過管線116供給接觸裝置114的貧吸水媒質(zhì)。從輸入氣流112吸收二氧化碳,并形成貧處理氣流,該氣流通過管線118從接觸裝置114排出。利用泵140通過管線138從接觸裝置114去除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138可以在交叉式熱交換器142中依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并隨后通過管線146送入蓄熱器144。蓄熱器144利用蒸汽再沸器148提供的熱量在一溫度下工作,使得從富吸水媒質(zhì)中解吸的二氧化碳形成塔頂氣流由管線150排出蓄熱器144。通過管線164從蓄熱器144排出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塔頂氣流150流過冷凝器152,冷卻水154送入該冷凝器以冷凝塔頂氣流150中的液體。管線156中的含有冷凝液體的塔頂氣流被送入閃蒸罐158,以分離管線160中的富二氧化碳產(chǎn)物的氣流與管線162中的冷凝流。管線162中的冷凝流循環(huán)回蓄熱器144。再參照圖l,來自蒸汽再沸器148的熱量用于使蓄熱器144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工作,該溫度范圍在約8(TC至約16(TC之間。但是,冷凝流162的溫度在約3(TC至約4(TC之間。該溫度較低的冷凝流162流回蓄熱器144會降低蓄熱器144的工作溫度。因而,需要額外的熱量將溫度提升回復至最優(yōu)工作范圍,以有效地從富吸水媒質(zhì)吸收二氧化碳。在本說明書說明的方法的一個方面中,發(fā)明人試圖減少蓄熱器的熱負荷(也就是使蓄熱器工作所需的額外蒸汽的量)。因而,與上述傳統(tǒng)裝置和方法不同,從塔頂氣流回收的至少一部分冷凝流用以形成熱流,該熱流隨后循環(huán)回蓄熱器。一方面,在熱流循環(huán)回蓄熱器之間,裝置中已有的熱量被傳遞到熱流。為達一致,下面的圖2-26中詳細說明的裝置和方法提及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C02)。但是應當理解下面詳述的裝置和方法也可以用于從輸入氣流中回收其他類型的氣體組分,包括但不限于硫化氫(4S)、二氧化硫(S0》、氯氣(Cl2)和氨氣(NH3)。此外,下面詳述的特定吸水媒質(zhì)組分可以用于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氫。應當領(lǐng)會到輸入氣體的源、組分和其他參數(shù)可能變化很大,取決于特定來源。能被處理的輸入氣流的類型包括但不限于來自發(fā)電廠(如火力發(fā)電廠)的廢氣流、天然氣組合循環(huán)、天然氣鍋爐、天然氣、來自氣化發(fā)電廠的氣流、來自水泥制造廠的氣體、重組氣、合成氣、煉廠干氣、沼氣和(如太空用途中的)空氣。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在輸入氣流進入裝置之前預處理該輸入氣流(例如分餾、過濾、洗氣以去除顆粒和其他氣體組分、以及與其他氣體組合或稀釋)。因而,化學組分可能變化很大。合適的輸入氣流通常包含約0.03%至約80%體積的二氧化碳,明確地包含約1%至約33%體積的二氧化碳,更明確地包含約3%至約15%體積的二氧化碳。對于氣液接觸裝置,應當理解的是吸收器的具體類型部分取決于輸入氣流的特定組分、流速、壓力和/或溫度。但是,為了從輸入氣流中取出二氧化碳并被吸入吸水媒質(zhì),可以使用任意形式的吸收器。吸收器實質(zhì)上是具有圓形或矩形截面的回流柱體,其具有合適的高度和橫截面積,足以為指定的清潔目的影響二氧化碳的排除。柱體的內(nèi)部可以是通過構(gòu)造或隨機包裝,提供足夠數(shù)目的層以達到清潔的目的或者提供板,板的數(shù)量足以達到清潔的目的。吸收器柱體的頂端可以包括除霧器或廢氣洗滌器部分,用以從吸收器部分回收水汽中夾雜的吸收媒質(zhì),并且在一溫度下冷卻廢氣,幫助維持發(fā)電廠的水平衡。吸收器柱體本身含有多個部分,每個部分都由煙閨式塔盤隔開以使氣體通過其向上傳遞到下一部分,并確保液體分離以從釋放的貧氣中吸取水滴。對于蓄熱器,為了從富吸水媒質(zhì)中解吸至少一部分二氧化碳,可以使用任意類型的清除器。清除器典型地是一個具有圓形截面的柱體,具有足以清除二氧化碳的合適的高度和橫截面積,利用外部的熱量供給源,提供貧吸媒質(zhì)。例如,再沸器可以連接到清除柱體的底部,以蒸汽的形式供熱。柱體的內(nèi)部可以是通過構(gòu)造或隨機包裝,提供足夠數(shù)目的層以達到清除功能或者提供板(閥、篩或泡罩),板的數(shù)量足以達到同樣的清除功能。圖2表示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第一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00。在該實施方式中,熱流包括從塔頂氣流中回收的冷凝流。該實施方式中,輸入氣流、蓄熱的吸水媒質(zhì)和塔頂氣流的熱量在熱流循環(huán)回蓄熱器之前被傳送給熱流。但是,應當領(lǐng)會到在熱流循環(huán)回蓄熱器之前,足以使熱量從裝置中的至少一個流傳送到熱流。管線212中充滿二氧化碳的輸入氣流能在熱交換器203中靠冷凝流冷卻,所述冷凝流從塔頂氣流中回收,下面將詳細說明。此外,如果需要的話,輸入氣流可以被送入冷卻9器204以將輸入氣流的溫度進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輸入氣流還可以隨后被送入閃蒸罐205,以在進入氣液接觸裝置214之前去除管線206中多余的濕氣。冷卻的輸入氣流被送入氣液接觸裝置214,在該裝置中接觸通過管線216被送入接觸裝置214的貧吸水媒質(zhì)。從輸入氣流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貧處理氣流,該貧處理氣流通過管線218離開接觸裝置214。貧處理氣流218流過冷卻器220,冷卻器已送入冷卻水222以冷凝貧處理氣流218中的液體。管線224中包含冷凝液體的貧處理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226,以分離管線2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與管線230的冷凝流。管線230中的冷凝流通過泵234被最終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214。如果需要的話,管線2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在通過煙囪、火炬塔等排出之前,可以被進一步處理。利用泵240從接觸裝置214通過管線2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在交叉式熱交換器242中依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富吸水媒質(zhì)由管線246被送入蓄熱器244。蓄熱器244利用蒸汽再沸器248提供的熱量在一溫度下工作,使得二氧化碳從富吸水媒質(zhì)中解吸,形成由管線250排出蓄熱器244的塔頂氣流。在熱交換器202中冷卻塔頂氣流250,隨后將塔頂氣流送入冷凝器252。將冷卻水254送入冷凝器252以冷卻塔頂氣流250中的液體。管線256中包含冷凝液體的塔頂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258以分離管線260中的富二氧化碳產(chǎn)物的氣流與管線262中的冷凝流。利用泵263排出管線262中的冷凝流,并將其傳遞到熱交換器201,在該交換器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冷凝流。冷凝流被傳遞給熱交換器202,在該交換器中靠管線250中的塔頂氣流加熱冷凝流。冷凝流被傳遞給熱交換器203,在該交換器中靠管線212中的輸入氣流加熱冷凝流,并隨后將冷凝流循環(huán)回蓄熱器244。從管線264的蓄熱器244中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將其送入蒸汽再沸器248。蒸汽被送入管線266中的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從管線268中去除。來自蒸汽的熱量被傳送到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以形成管線270中循環(huán)回蓄熱器244的蒸汽流,以及通過管線272離開蒸汽再沸器248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應當領(lǐng)會管線272中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比管線264中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272被傳遞給熱交換器242,在其中被管線238中的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01,在其中被管線202中的冷凝流冷卻。如果需要的話,管線274中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給冷卻器276,冷卻水278被送入該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214可接受的水平。由泵236經(jīng)由管線280從冷卻器276中排出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并將該吸水媒質(zhì)與管線230中的冷凝流混合。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最終通過管線216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214。圖3-7表示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進一步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在這些實施方式中,熱流包括富吸水媒質(zhì),所述富吸水媒質(zhì)通過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冷凝流的一部分傳送到接觸裝置獲得,從而使得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如更詳細的說明,來自輸入氣流、塔頂氣流、再生吸水媒質(zhì)或閃蒸蒸汽冷凝獲得的閃蒸流中的至少一個的熱量在傳送給蓄熱器之前,被傳遞給熱流。圖3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300。管線312中充滿二氧化碳的輸入氣流被送入氣液接觸裝置314,在其中該輸入氣流接觸通過管線316送入接觸裝置314的貧吸水媒質(zhì)。如果需要的話,輸入氣流可以在進入接10觸裝置314之前被預處理(未表示)以降低溫度并排出多余濕氣。從輸入氣流312吸收二氧化碳,形成通過管線318排出接觸裝置314的貧處理氣流。貧處理氣流318流經(jīng)冷卻器320,冷卻水322被送入冷卻器320以冷凝貧處理氣流318的液體。管線324中包含冷凝液體的貧處理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326,以分離管線3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與管線330的冷凝流。管線330中的冷凝流通過泵334被傳送到混合器332,并被最終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314。如果需要的話,管線3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在通過煙囪、火炬塔等排出之前,可以被進一步處理。利用泵340從接觸裝置314通過管線3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在交叉式熱交換器342中依靠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富吸水媒質(zhì)由管線346被送入蓄熱器344。蓄熱器344利用蒸汽再沸器348提供的熱量在一溫度下工作,使得二氧化碳從富吸水媒質(zhì)中解吸,形成由管線350排出蓄熱器344的塔頂氣流。塔頂氣流350流經(jīng)冷凝器352,冷卻水354被送入該冷凝器以冷凝塔頂氣流350中的液體。包含管線356中的冷凝液體的塔頂氣流被傳遞到閃蒸罐358以分離管線360中的富二氧化碳產(chǎn)物的氣流與管線3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362被傳遞到混合器332并最終利用泵336通過管線316被送入接觸裝置314。從管線362中的塔頂氣流回收的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與貧吸水媒質(zhì)混合并被送入接觸裝置314以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從管線364的蓄熱器344中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將其送入蒸汽再沸器348。蒸汽被送入管線366中的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從管線368中去除。蒸汽中的熱量被傳送到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以形成管線370中循環(huán)回蒸汽再沸器348的蒸汽流以及通過管線372排出蒸汽再沸器348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372被傳送給熱交換器342,在其中被管線338中的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如果需要的話,管線374中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冷卻器376,冷卻水378被送入給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3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380從冷卻器376中被排出并傳遞到混合器332,其在混合器中與管線330的冷凝流和管線362的冷凝流混合。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最終通過管線316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314。圖4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4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三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兩個額外的熱交換器401、402使更多的熱量在富吸水媒質(zhì)進入蓄熱器之前被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利用泵4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414通過管線4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401,在其中該富吸水媒質(zhì)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給熱交換器402,在其中靠管線450中的塔頂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4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通過管線446將富吸水媒質(zhì)送入蓄熱器444。圖5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四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5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四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包括額外的熱交換器503,在進入蓄熱器之前將更多的熱量傳送給富吸水媒質(zhì)。如果需要的話,該裝置還包括在輸入氣流進入接觸裝置514之前,進一步冷卻輸入氣流的冷卻器504和分離管線506中的多余濕氣和輸入氣流的閃蒸罐505。利用泵5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514通過管線5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538被傳遞給熱交換器5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給熱交換器503,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給熱交換器5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5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通過管線546將富吸水媒質(zhì)送入蓄熱器544。圖6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五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6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五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包括在富吸水媒質(zhì)進入蓄熱器之前將更多熱量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的額外的熱交換器607,以及閃蒸離開再沸器的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的閃蒸罐608。利用泵6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614通過管線6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6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給熱交換器6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668從蒸汽再沸器6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6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6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6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將富吸水媒質(zhì)傳遞到熱交換器607,在其中通過管線609靠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將富吸水媒質(zhì)傳遞到熱交換器6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通過管線646將富吸水媒質(zhì)送入蓄熱器644。圖7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六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7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六實施方式與第五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包括在富吸水媒質(zhì)進入蓄熱器之前將更多熱量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的額外的熱交換器711,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772A、772B,并且還包括在一部分貧吸水媒質(zhì)772A進入蓄熱器之前將更多熱量傳送到該部分貧吸水媒質(zhì)的額外的熱交換器703。實質(zhì)上,熱交換器703用作額外的再沸器以補充現(xiàn)有的蒸汽再沸器748。如果需要的話,裝置還可以包括進一步冷卻輸入氣流的冷卻器704,以及在進入接觸裝置714之前分離管線706中多余的濕氣與輸入氣流的閃蒸罐705。利用泵7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714通過管線7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711,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701,在其中靠一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772B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給熱交換器7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768從蒸汽再沸器7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7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7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7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將富吸水媒質(zhì)傳遞到熱交換器707,在其中靠管線709中的閃蒸蒸汽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將富吸水媒質(zhì)傳遞到熱交換器742,在其中靠一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772B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通過管線746將富吸水媒質(zhì)送入蓄熱器744。通過管線764從蓄熱器744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將其送入蒸汽再沸器748。蒸汽通過管線766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物的形式從管線768中排出。來自蒸汽的熱量被傳送給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以形成蒸汽流和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該蒸汽流通過管線770被循環(huán)回蓄熱器744,該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772排出蒸汽再沸器748。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772A和772B。一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772A被傳遞給熱交換器703,12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該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748。一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772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742,在其中由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該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一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772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701,在其中由富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冷卻該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如果需要的話,一部分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772B可以被傳遞給冷卻器776,冷卻水778被送入該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7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從冷卻器776中被排出并傳遞到混合器732,其在混合器中與管線730的冷凝流和冷凝流762混合。一部分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772B最終通過管線716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714。圖8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七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8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七實施方式與第五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熱流包括富蒸汽流和半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至少一部分冷凝流傳遞到接觸裝置使得至少一部分冷凝流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閃蒸該富吸水媒質(zhì)以形成富蒸汽流和半貧吸水媒質(zhì)。本實施方式中來自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塔頂氣流和通過閃蒸蒸汽冷凝物獲得的閃蒸蒸汽的熱量在閃蒸富吸水媒質(zhì)之前被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以形成富蒸汽流和半貧吸水媒質(zhì)。此外,來自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熱量在半貧吸水媒質(zhì)進入蓄熱器之前被傳送到半貧吸水媒質(zhì)。利用泵8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814通過管線8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8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8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868從蒸汽再沸器8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8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8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8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將富吸水媒質(zhì)傳遞到熱交換器807,在其中靠管線809中的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將富吸水媒質(zhì)傳遞到閃蒸罐813,在其中分成富蒸汽流和半貧吸水媒質(zhì),該富蒸汽流通過管線815被送回蓄熱器844中,該半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817被送入熱交換器8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半貧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將其送回蓄熱器844。圖9-12表示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進一步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在這些實施方式中,熱流包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通過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傳送到接觸裝置,從而使得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該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被分為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如下面更詳細的說明,來自輸入氣流、塔頂氣流、再生吸水媒質(zhì)或閃蒸蒸汽冷凝物獲得的閃蒸流中的至少一個的熱量被傳送給分為兩部分之前的富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蓄熱器之前的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中的至少一個。圖9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八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9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八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富吸水媒質(zhì)在熱交換器901下部立即分為兩部分938A、938B。利用泵9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914通過管線9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901,在其中該富吸水媒質(zhì)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加熱。而后富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938A、938B。一方面,約74%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38A,約26%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938A被傳遞給熱交換器9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944。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938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9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并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944。圖IO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九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0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九實施方式與第八實施方式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包括額外的熱交換器1007,在進入蓄熱器之前將更多的熱量傳送給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038B,還包括由離開再沸器的蒸汽冷凝物形成閃蒸蒸汽的閃蒸罐1008。利用泵10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1014通過管線10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IOOI,在其中該富吸水媒質(zhì)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加熱。而后富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1038A、1038B。一方面,約74%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038A,約26%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0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038A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0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被送入蓄熱器1044。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038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0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從蒸汽再沸器1048通過管線1068去除蒸汽冷凝物,并送入閃蒸罐10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1009中的閃蒸蒸汽與管線10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038B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007,在其中靠管線1009中的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1044。圖ll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1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十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富吸水媒質(zhì)1138在泵1140的下部立即分為兩部分1138A、1138B,并且包括兩個額外的熱交換器1102、1103,在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138B進入蓄熱器之前將更多的熱量傳送給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如果需要的話,裝置iioo還能包括進一步冷卻輸入氣流的冷卻器1104,以及在輸入氣流進入接觸裝置1114之前分離管線1106中多余的濕氣和輸入氣流的閃蒸罐1105。利用泵11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1114通過管線11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1138A、1138B。一方面,約78%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138A,約22%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1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138A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142,在其中富吸水媒質(zhì)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進一步加熱,并且隨后被送入蓄熱器1144。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138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103,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138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102,在其中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被塔頂氣流加熱,隨后被送入蓄熱器1144。圖12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一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200。除了以下詳述的說明以外,第十一實施方式與第十實施方式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包括額外的熱交換器1207,以在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238B進入蓄熱器之前將更多的熱量傳送給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以及由離開再沸器的蒸汽冷凝物形成閃蒸蒸汽的閃蒸罐1208。利用泵12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1214通過管線12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1238A、1238B。一方面,約79%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238A,約1421%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2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238A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242,在其中富吸水媒質(zhì)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進一步加熱,并且隨后被送入蓄熱器1244。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238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203,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238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202,在其中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被塔頂氣流加熱。蒸汽冷凝物從蒸汽再沸器1248通過管線1268被排出,隨后被送入閃蒸罐12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1209中閃蒸蒸汽和管線12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238B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207,在其中其靠管線1209中的閃蒸蒸汽被進一步加熱,并隨后被送入蓄熱器1244。圖13-17表示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進一步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在這些實施方式中,熱流包括混合冷凝流,其通過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至少一部分冷凝流與從貧處理氣流回收的至少一部分冷凝流混合以形成該混合冷凝流。如下面更詳細的說明,來自輸入氣流、塔頂氣流、再生吸水媒質(zhì)和從閃蒸蒸汽冷凝物獲得的閃蒸流中的至少一個的熱量在循環(huán)回蓄熱器之前,被傳遞給熱流。圖13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二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300。管線1312中充滿二氧化碳的輸入氣流被送入氣液接觸裝置1314,在其中該輸入氣流接觸通過管線1316送入接觸裝置1314的貧吸水媒質(zhì)。如果需要的話,輸入氣流可以在進入接觸裝置1314之前被預處理以降低溫度并排出多余濕氣。從輸入氣流1312吸收二氧化碳,形成通過管線1318排出接觸裝置1314的貧處理氣流。貧處理氣流1318流經(jīng)冷卻器1320,冷卻水1322被送入冷卻器1320以冷凝來自貧處理氣流1318的液體。管線1324中包含冷凝液體的貧處理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1326,以分離管線13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與管線1330的冷凝流。管線1330中的冷凝流利用泵1334被傳送到混合器1332,并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冷凝流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下面將對其進行詳述。利用泵1340從接觸裝置1314通過管線13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在交叉式熱交換器1342中依靠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1338,隨后富吸水媒質(zhì)由管線1346被送入蓄熱器1344。蓄熱器1344利用蒸汽再沸器1348提供的熱量在一溫度下工作,使得二氧化碳從富吸水媒質(zhì)中解吸,形成由管線1350排出蓄熱器1344的塔頂氣流。在熱交換器1302中利用混合冷凝流冷卻塔頂氣流。塔頂氣流流經(jīng)冷凝器1352,冷卻水1354被送入該冷凝器以冷凝塔頂氣流中的液體。管線1356中包含冷凝液體的塔頂氣流被傳遞到閃蒸罐1358以分離管線1360中的富二氧化碳產(chǎn)物的氣流與管線13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362被傳遞到混合器1332,并與冷凝流1330混合,形成管線1319中的混合冷凝流。管線1319中混合冷凝流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3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冷凝流?;旌侠淠鞅粋鬟f到熱交換器13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在蒸汽流1370中被再循環(huán)回蓄熱器1344,下面將對其進行詳述。從管線1364的蓄熱器1344中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將其送入混合器1321,在其中與混合冷凝流混合以便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348之前形成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323。蒸汽通過管線13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從管線1368中去除。蒸汽中的熱量被傳送到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323,以成管線1370中的循環(huán)回蓄熱器1344的蒸汽流,以及通過管線1372排出蒸汽再沸器1348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進入蒸汽流1370并循環(huán)回蓄熱器1344。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372被傳送給熱交換器1342,在其中被管線1338中的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到熱交換器1301,在其中由混合冷凝流進一步冷卻。如果需要的話,管線1374中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冷卻器1376,冷卻水1378被送入給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13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380排出冷卻器1376,并且最終利用泵1336通過管線1316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1314。圖14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三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400。管線1412中充滿二氧化碳的輸入氣流可以在熱交換器1403中靠混合冷凝流冷卻,下面將對其進行詳述。如果需要的話,輸入氣流被送入冷卻器1404,以將溫度進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而后在輸入氣流進入氣液接觸裝置1414之前將其送入閃蒸罐1405以去除管線1406中多余濕氣。冷卻的輸入氣流被送入氣液接觸裝置1414,在其中輸入氣流接觸通過管線1416被送入接觸裝置1414的貧吸水媒質(zhì)。從輸入氣流1412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貧處理氣流,該貧處理氣流通過管線1418離開接觸裝置1414。貧處理氣流1418流過冷卻器1420,冷卻器已送入冷卻水1422以冷凝貧處理氣流1418中的液體。管線1424中包含冷凝液體的貧處理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1426,以分離管線14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與管線1430的冷凝流。管線1430中的冷凝流利用泵1434被傳遞回混合器1432,并且與從塔頂氣流中回收的冷凝流混合,下面將進一步詳述。利用泵1440從接觸裝置1414通過管線14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4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4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442,在熱交換器1442中依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富吸水媒質(zhì)由管線1446被送入蓄熱器1444。蓄熱器1444利用蒸汽再沸器1448提供的熱量在一溫度下工作,使得二氧化碳從富吸水媒質(zhì)中解吸,形成由管線1450排出蓄熱器1444的塔頂氣流。在熱交換器1402中靠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塔頂氣流。將塔頂氣流送入冷凝器1452,將冷卻水1454送入冷凝器1452以冷卻塔頂氣流中的液體。包含管線1456中的冷凝液體的塔頂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1458以分離管線1460中的富二氧化碳產(chǎn)物的氣流與管線14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462被傳遞到閃蒸罐1432,在其中與冷凝流1430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將管線1419中的混合冷凝流傳遞到熱交換器1403,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該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被循環(huán)回蒸汽流1470中的蓄熱器1444,下面對其進行詳述。從管線1464的蓄熱器1444中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將其送入混合器1421,在其中與混合冷凝流混合以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448之前形成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423。蒸汽通過管線14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從管線1468中去除。蒸汽中的熱量被傳送到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423,以形成管線1470中的循環(huán)回蓄熱器1444的蒸汽流,以及通過管線1472排出蒸汽再沸器1448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進入蒸汽流1470并循環(huán)回蓄熱器1444。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472被傳送給熱交換器1442,在其中被管線1438中的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到熱交換16器1401,在其中由富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冷卻。管線1474中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冷卻器1476,冷卻水1478被送入給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14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480排出冷卻器1476,并且最終利用泵1436通過管線1416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1414。圖15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四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5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十四實施方式與第十三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包括額外的熱交換器1507,在進入蓄熱器之前將更多的熱量傳送給混合冷凝流,還包括由離開蒸汽再沸器1548的蒸汽冷凝物1568形成閃蒸蒸汽1509的閃蒸罐1508。管線1519中混合冷凝流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503,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該冷凝流。冷凝流通過管線1568從蒸汽再沸器1548排出,并送入閃蒸罐15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1509中的閃蒸蒸汽與管線15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旌侠淠鞅粋鬟f到熱交換器1507,在其中進一步靠管線1509中的閃蒸蒸汽加熱該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進入蒸汽流1570,并再循環(huán)回蓄熱器1544,下面對其進行詳述。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564排出蓄熱器1544,并送入混合器1521,在其中該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與混合冷凝流混合以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548之前形成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523。蒸汽通過管線15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從管線1568中去除。蒸汽中的熱量被傳送到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523,以形成管線1570中的循環(huán)回蓄熱器1544的蒸汽流,以及通過管線1572排出蒸汽再沸器1548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進入蒸汽流1570并循環(huán)回蓄熱器1544。圖16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五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6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十五實施方式與第十四實施方式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富吸水媒質(zhì)在熱交換器1601下部立即分為兩部分1638A、1638B。利用泵16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1614通過管線16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6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而后富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1638A、16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638A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6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對其加熱并隨后被送入蓄熱器1644。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638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6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并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1644。圖17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六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700。管線1712中充滿二氧化碳的輸入氣流能在熱交換器1703中靠混合冷凝流冷卻,下面將詳細說明。如果需要的話,輸入氣流可以被送入冷卻器1704以將輸入氣流的溫度進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輸入氣流還可以隨后被送入閃蒸罐1705,以在進入氣液接觸裝置1714之前去除管線1706中多余的濕氣。冷卻的輸入氣流被送入氣液接觸裝置1714,在該裝置中接觸通過管線1716被送入接觸裝置1714的貧吸水媒質(zhì)。從輸入氣流1712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貧處理氣流,該貧處理氣流通過管線1718離開接觸裝置1714。貧處理氣流1718流過冷卻器1720,冷卻器已送入冷卻水1722以冷凝貧處理氣流1718中的液體。管線1724中包含冷凝液體的貧處理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1726,以分離管線17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與管線1730的冷凝流。利用泵1734將管線1730中的冷凝流傳遞到混合器1732,并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冷凝流混合,下面將詳細說明。利用泵1740從接觸裝置1714通過管線17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7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而后富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1738A和17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738A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7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并且隨后被送入蓄熱器1744。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738B被傳遞給熱交換器17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1768從蒸汽再沸器17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17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17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17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將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1738B傳遞到熱交換器1707,在其中靠管線1709中的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該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1744。蓄熱器1744利用蒸汽再沸器1748提供的熱量在一溫度下工作,使得從富吸水媒質(zhì)解吸的二氧化碳形成通過管線1750排出蓄熱器1744的塔頂氣流。在熱交換器1702中靠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塔頂氣流。塔頂氣流流經(jīng)冷凝器1752,冷卻水1754被送入該冷凝器以冷凝塔頂氣流中的液體。包含管線1756中的冷凝液體的塔頂氣流被傳遞到閃蒸罐1758以分離管線1760中的富二氧化碳產(chǎn)物的氣流與管線17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762被傳遞到混合器1732,并與冷凝流1730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管線1719中的混合冷凝流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703,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該冷凝流,并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1744。從管線1764的蓄熱器1744中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將其送入蒸汽再沸器1748。蒸汽通過管線17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通過管線以蒸汽冷凝物的形式排出。來自蒸汽的熱量被送入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以形成管線1770中的循環(huán)回蓄熱器1744的蒸汽流,以及通過管線1772排出蒸汽再沸器1748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772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742,其由管線1738A中的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如果需要的話,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到熱交換器1701,在其中由富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冷卻。管線1774中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冷卻器1776,冷卻水1778被送入該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17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780排出冷卻器1776,并且最終利用泵1736通過管線1716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1714。圖18-24表示根據(jù)說明書所述的進一步實施方式的從輸入氣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在這些實施方式中,熱流包括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和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其通過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與從貧處理氣流回收的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混合以形成混合冷凝流,并隨后分開該混合冷凝流以形成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和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如下面更詳細的說明,來自輸入氣流、塔頂氣流、再生吸水媒質(zhì)或從閃蒸蒸汽冷凝物獲得的閃蒸流中的至少一個的熱量在循環(huán)回蓄熱器之前,被傳送給分為兩部分之前的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個。圖18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七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800。管線1812中充滿二氧化碳的輸入氣流能在熱交換器1803中靠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A冷卻,下面將詳細說明。如果需要的話,輸入氣流可以被送入冷卻器1804以將輸入氣18流的溫度進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輸入氣流還可以隨后被送入閃蒸罐1805以在進入氣液接觸裝置1814之前去除管線1806中多余的濕氣。冷卻的輸入氣流被送入氣液接觸裝置1814,在該裝置中接觸通過管線1816被送入接觸裝置1814的貧吸水媒質(zhì)。從輸入氣流1812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貧處理氣流,該貧處理氣流通過管線1818離開接觸裝置1814。貧處理氣流1818流過冷卻器1820,冷卻器已送入冷卻水1822冷凝貧處理氣流1818中的液體。管線1824中包含冷凝液體的貧處理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1826,以分離管線18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與管線1830的冷凝流。利用泵1834將管線1830中的冷凝流傳遞到混合器1832,并將其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冷凝流混合,下面將詳細說明。利用泵1840從接觸裝置1814通過管線18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8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8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將其通過管線1846送入蓄熱器1844。蓄熱器1844利用蒸汽再沸器1848提供的熱量在一溫度下工作,使得從富吸水媒質(zhì)解吸的二氧化碳形成通過管線1850排出蓄熱器1844的塔頂氣流。在熱交換器1802中靠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塔頂氣流。塔頂氣流流經(jīng)冷凝器1852,冷卻水1854被送入該冷凝器以冷凝塔頂氣流中的液體。包含管線1856中的冷凝液體的塔頂氣流被傳遞到閃蒸罐1858以分離管線1860中的富二氧化碳產(chǎn)物的氣流與管線18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862被傳遞到混合器1832,并與冷凝流1830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管線1819中混合冷凝流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8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冷凝流。而后混合冷凝流被分為兩部分1819A、和1819B。一方面,約23%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819A,約77%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8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A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803,在其中靠輸入氣體加熱該冷凝流并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1844。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1868從蒸汽再沸器18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18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18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18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將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B傳遞到熱交換器1S07,在其中靠管線1809中的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該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在蒸汽流1870中被再循環(huán)回蓄熱器1844,下面將對其進行詳述。從管線1864的蓄熱器1844中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將其送入混合器1821,在其中與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B混合以便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848之前形成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823。蒸汽通過管線18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從管線1868中去除。蒸汽中的熱量被傳送到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823,以形成管線1870中的循環(huán)回蓄熱器1844的蒸汽流,以及通過管線1872排出蒸汽再沸器1848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B進入蒸汽流1870并循環(huán)回蓄熱器1844。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872被傳送給熱交換器1842,在其中被管線1838中的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到熱交換器1801,在其中由混合冷凝流1819進一步冷卻。如果需要的話,管線1874中的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冷卻器1876,冷卻水1878被送入給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18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880排出冷卻器1876,并且最終利用泵1836通過管線1816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1814。圖19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八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1900。管線1912中充滿二氧化碳的輸入氣流能在熱交換器1903中靠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A冷卻,下面將詳細說明。如果需要的話,輸入氣流可以被送入冷卻器1904以將輸入氣流的溫度進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輸入氣流還可以隨后被送入閃蒸罐1905以在進入氣液接觸裝置1914之前去除管線1906中多余的濕氣。冷卻的輸入氣流被送入氣液接觸裝置1914,在該裝置中接觸通過管線1916被送入接觸裝置1914的貧吸水媒質(zhì)。從輸入氣流1912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貧處理氣流,該貧處理氣流通過管線1918離開接觸裝置1914。貧處理氣流1918流過冷卻器1920,冷卻器已送入冷卻水1922冷凝貧處理氣流1918中的液體。管線1924中包含冷凝液體的貧處理氣流被傳送到閃蒸罐1926,以分離管線1928中的貧化水貧處理氣流與管線1930的冷凝流。利用泵1934將管線1930中的冷凝流傳遞到混合器1932,并將其與從塔頂氣流回收的冷凝流混合,下面將詳細說明。利用泵1940從接觸裝置1914通過管線19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9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將其通過管線1946送入蓄熱器1944。蓄熱器1944利用蒸汽再沸器1948提供的熱量在一溫度下工作,使得從富吸水媒質(zhì)解吸的二氧化碳形成通過管線1950排出蓄熱器1944的塔頂氣流。在熱交換器1902中靠混合冷凝流冷卻塔頂氣流。塔頂氣流流經(jīng)冷凝器1952,冷卻水1954被送入該冷凝器以冷凝塔頂氣流中的液體。包含管線1956中的冷凝液體的塔頂氣流被傳遞到閃蒸罐1958以分離管線1960中的富二氧化碳產(chǎn)物的氣流與管線19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962被傳遞到混合器1932,在其中與冷凝流1930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管線1919中混合冷凝流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9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冷凝流。混合冷凝流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9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冷凝流?;旌侠淠鞅环譃閮蓚€流1919A和1919B。一方面,約82.5%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919A,約17.5%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9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A被傳遞到熱交換器1903,在其中靠輸入氣體加熱該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A在蒸汽流1970中被循環(huán)回蓄熱器1944,下面將對其進行詳述。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1968從蒸汽再沸器19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19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19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19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將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B傳遞到熱交換器1907,在其中靠管線1909中的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該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B在蒸汽流1970中被循環(huán)回蓄熱器1944,下面將對其進行詳述。從管線1964的蓄熱器1944中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并將其送入混合器1921,在其中與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B混合以便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948之前形成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923。蒸汽通過管線19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從管線1968中去除。蒸汽中的熱量被傳送到補充的混合冷凝流1923,以形成管線1970中的循環(huán)回蓄熱器1944的蒸汽流,以及通過管線1972排出蒸汽再沸器1948的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A、1919B中的至少一個進入蒸汽流1970并循環(huán)回蓄熱器1944。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972被傳送給熱交換器1942,在其中被管線1938中的富吸水媒質(zhì)冷卻。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傳送到熱交換器1901,在其中由混合冷凝流1919進一步冷卻。如果需要的話,管線1974中的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冷卻器1976,冷卻水1978被送入給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19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通過管線1980排出冷卻器1976,并且最終利用泵1936通過管線1916循環(huán)回接觸裝置1914。20圖20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十九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0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十九實施方式與第十八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排出熱交換器2003的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019A被直接送回蓄熱器2004,而不是送入蒸汽再沸器2048以在其中通過蒸汽流2070返回蓄熱器2044。圖21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二十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1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二十實施方式與第十九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包括額外的熱交換器2125,用以使更多的熱量在進入蓄熱器2144之前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并且將混合冷凝流在熱交換器2101下部立即分為兩部分2119A、2119B。利用泵2140將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從接觸裝置2114通過管線2138排出。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2125,在其中該富吸水媒質(zhì)靠塔頂氣流被加熱。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給熱交換器2142,在其中該富吸水媒質(zhì)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加熱,并隨后通過管線2146被送入蓄熱器2144。管線2119中混合冷凝流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1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冷凝流?;旌侠淠鞅环譃閮蓚€流2119A和2119B。一方面,約28%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119A,約72%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1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119A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103,在其中靠輸入氣體加熱該冷凝流,并隨后將其送回蓄熱器2144。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119B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1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冷凝流。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2168從蒸汽再沸器21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21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21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21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該部分混合冷凝流2119B傳遞到熱交換器2107,在其中靠管線2109中的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該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119B在蒸汽流2170中被循環(huán)回蓄熱器2144,如前文所述。圖22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二i^一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2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二十一實施方式與第二十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混合冷凝流在混合器2232下部立即分為兩部分2219A、2219B?;旌侠淠鞅环譃閮蓚€流2219A和2219B。一方面,約86%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219A,約14%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2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A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203,在其中靠輸入氣體加熱該冷凝流,并隨后將其送回蓄熱器2244。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B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2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冷凝流。該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B傳遞到熱交換器22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冷凝流。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2268從蒸汽再沸器22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22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22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22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該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B傳遞到熱交換器2207,在其中靠管線2209中的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該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B在蒸汽流2270中被循環(huán)回蓄熱器2244,如前文所述。圖23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二十二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3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二十二實施方式與第二十一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熱交換器2301用于將熱量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而不是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B。利用泵2340從接觸裝置2314通過線23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3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325,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3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將其通過管線2346送入蓄熱器2344?;旌侠淠鞅环譃閮蓚€流2319A和23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A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303,在其中靠輸入氣體加熱該冷凝流,并隨后將其送回蓄熱器2344。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B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302,在其中靠塔頂氣流加熱該冷凝流。蒸汽冷凝物通過管線2368從蒸汽再沸器2348排出,并被送入閃蒸罐2308,該閃蒸罐分離管線2309中的閃蒸蒸汽和管線2310中的閃蒸蒸汽冷凝物。該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B傳遞到熱交換器2307,在其中靠管線2309中的閃蒸蒸汽進一步加熱該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B在蒸汽流2370中被循環(huán)回蓄熱器2344,如前文所述。圖24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二十三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4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二十三實施方式與第二十二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富吸水媒質(zhì)在熱交換器2401下部立即分為兩部分2438A、2438B。利用泵2440從接觸裝置2414通過管線24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401,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兩部分2438A和2438B。一方面,約75%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438A,約25%體積轉(zhuǎn)變?yōu)椴糠?4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2438A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442,在其中靠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2444。一部分富吸水媒質(zhì)2438B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425,在其中靠塔頂氣流進一步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將其送入蓄熱器2444。圖25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二十四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5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二十四實施方式與第十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不使用再沸器。而是將相對低壓的蒸汽(例如在約30至約103kPa之間)直接傳遞給蓄熱器2544,作為新蒸汽注入2597。該低壓蒸汽可以是來自其他工廠(例如發(fā)電廠)的廢蒸汽或者低壓蒸汽的一些其他的低級來源(例如利用熱煙氣的蓄熱回收鍋爐、來自供熱設(shè)備的多余蒸汽、廢熱鍋爐、來自二氧化碳壓縮機的熱量等)。從塔頂氣流2562回收的冷凝流、從貧處理氣流2530回收的冷凝流以及(如果需要的話)從輸入氣流2506回收的冷凝流可以被混合2598并傳遞回低壓蒸汽的來源(例如供熱系統(tǒng))以維持水平衡。如果需要的話,在將冷凝流2562、2530、2506送回低壓蒸汽的來源之前對其進行處理。圖26表示根據(jù)說明書說明的第二十五實施方式,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2600。除了下述說明以外,第二十五實施方式與第七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包括額外的熱交換器2625,用以在富吸水媒質(zhì)被分為10%的吸水媒質(zhì)流2638B之前從清除的塔頂氣流2650將更多的熱量傳送給該富吸水媒質(zhì),該吸水媒質(zhì)流在進入蓄熱器2144之前在熱交換器2602中被進一步加熱。剩余的90%的富吸水媒質(zhì)流2638A在被送入蓄熱器2644之前,被送入熱交換器2642,在其中靠貧吸水媒質(zhì)進一步加熱。容器2658中積累的回流冷凝物與吸收器的塔頂清洗水在2632處混合,在此處,混合的回流與冷凝吸收器的塔頂蒸汽在進入熱交換器2603之前,返回到要在熱交換器2601中被預處22理的進程。實質(zhì)上,熱交換器2603用作補充現(xiàn)有蒸汽再沸器2648的額外的再沸器。如果需要的話,該裝置還可以包括進一步冷卻輸入氣流的冷卻器2604和分離管線2606中多余濕氣與進入接觸裝置2614之前的輸入氣流的閃蒸罐2605。利用泵2640從接觸裝置2614通過管線26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611,在其中靠輸入氣流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接著富吸水媒質(zhì)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625,在其中靠塔頂氣流2650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被分為在10%的吸水媒質(zhì)流2638B,其被傳遞到熱交換器2602,在進入蓄熱器2644之前在其中靠塔頂氣流進一步加熱該富吸水媒質(zhì)。剩余的流2638B在通過管線2646傳遞到蓄熱器2644之前在熱交換器2642中靠貧吸水媒質(zhì)被加熱。從蓄熱器2644中排出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在其中管線2623中的一部分被送入蒸汽再沸器2648,剩下的通過管線2672送入熱交換器2642。蒸汽通過管線26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且以蒸汽冷凝物的形式通過管線2668排出。來自蒸汽的熱量被傳送到再生的貧吸水媒質(zhì)以形成蒸汽流,該蒸汽流通過管線2670循環(huán)回蓄熱器2644。來自熱交換器2642的貧吸水媒質(zhì)被送入熱交換器2601,在其中由管線2619送入的進程中的塔頂冷凝物進一步冷卻。如果需要的話,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2672被傳遞到冷卻器2676,冷卻水2678被送入給冷卻器以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的溫度降低到接觸裝置2614可接受的水平??繜嶝毼劫|(zhì)在熱交換器2601中通過管線2619預處理組合的回流與吸收器塔頂冷凝物。在廢氣熱交換器2603中進一步加熱組合的冷凝物,在其中其部分轉(zhuǎn)變?yōu)檎羝?。該流隨后被傳遞到蓄熱器2644,該蓄熱器提供額外的再生能量并保持進程中的水平衡。這最終減少了再沸器2648中所需的蒸汽量。應當領(lǐng)會到公知的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氫的任意類型的吸水媒質(zhì)都能用于本說明書說明的任意新的裝置和方法中。吸水媒質(zhì)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SELEX0LTM(聚乙二醇二甲醚)、二異丙醇胺、2-氨基-2-甲基-l-丙醇、對二氮己環(huán)、環(huán)丁砜。在說明書的另一方面,下面詳述用于從輸入氣流中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氫的吸水媒質(zhì)。應當領(lǐng)會到吸水媒質(zhì)可以用于所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公知的傳統(tǒng)裝置和方法或本說明書中說明的任意的新裝置和方法。吸水媒質(zhì)包括2-氨基乙醇、甲基二乙醇胺和適合的溶劑。適合于吸水媒質(zhì)的溶劑包括增溶2-氨基乙醇和甲基二乙醇胺以及用作二氧化碳或硫化氫的吸收劑的溶劑。合適的溶劑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水、甲醇、乙醇及其任意組合。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1.5:l至4:l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l,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在說明書的另一方面,說明了用于產(chǎn)生吸水媒質(zhì)的方法,該吸水媒質(zhì)能用于從輸入氣流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氫。該方法包括提供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的步驟。該方法還包括結(jié)合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以形成吸水媒質(zhì)。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i.5:l至4:i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1,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另一方面,說明了從輸入氣流排出氣體組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使輸入氣流接觸吸水媒質(zhì),該吸水媒質(zhì)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1.5:l至4:l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另一方面,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1,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實例涉及實例1-32和35-38的總體信息基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里賈納市里賈納大學的多用途技術(shù)開發(fā)C02捕獲廠的二氧化碳捕獲國際測試中心(InternationalTestCenter,ITC)的工廠實驗和計算機仿真獲得數(shù)據(jù)。該工廠每天從來自天然氣鍋爐的廢氣中產(chǎn)生1噸(A。輸入氣流在進入任意處理之前按濕基具有如下組分9.574%摩爾的0)2,0.909%摩爾的02,72.285%摩爾的冊2以及17.232%摩爾的H20。此外,輸入氣流在進入任意處理之前按濕基具有以下條件輸入氣壓95.36kPa,輸入氣溫15(TC,輸入氣流流量10kg-mo1/小時。處理輸入氣流使其在進入吸收器之前溫度降低并排出多余濕氣。此外,處理后的輸入氣流具有如下組分11.169%摩爾的C02,1.060%摩爾的02,84.329%摩爾的N02以及3.442%摩爾的H20。此外,處理后的輸入氣流具有以下條件輸入氣壓111.325kPa,輸入氣溫36-4(TC,輸入氣流流量8.57kg-mo1/小時。實例1-32中,再沸器的蒸汽供給壓力在約230-475kPa之間,再沸器的蒸汽供給溫度在約125-15(TC之間,再沸器的溫度約為121°C。吸收器效率為90%。利用美國田納西州布賴恩的布賴恩研究和工程(BryanResearch&Engineering)獲得的PR0MAX軟件進行計算機仿真。實例1-2實例1是基于圖1的實際工廠實驗,圖1表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從輸入氣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實例1使用的吸水媒質(zhì)為濃度為5mol/L乙醇胺(MEA),循環(huán)速率為14L/分鐘。實例2是基于圖1的計算機仿真,圖1表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從輸入氣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實例2也使用的吸水媒質(zhì)為濃度為5mol/L乙醇胺(MEA),循環(huán)速率為14L/分鐘。實例1中,工廠實驗得到的結(jié)果是熱負荷為72890BTU/(IB-mo1的C02產(chǎn)物)。實例2中,相應的計算機仿真的結(jié)果是熱負荷為70110BTU/(IB-mo1的C02產(chǎn)物)。該相關(guān)性表明計算機仿真能準確預測實驗結(jié)果。實例3-24實例3-24分別是基于圖2-16和18_24的計算機仿真。實例3_24使用的吸水媒質(zhì)為濃度為5mol/L的乙醇胺(MEA),循環(huán)速率為14L/分鐘。實例25-32分別是基于圖1、2、9、12、17、22、23和24的計算機仿真。實例25-32使用的吸水媒質(zhì)為濃度為5mol/L的乙醇胺(MEA)至2mol/L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循環(huán)速率為12-13L/分鐘。實例1-32的實驗結(jié)果實例l-32的工廠實驗結(jié)果與計算機仿真結(jié)果表示于下表中。下面是表中對不同欄的標題的說明"熱負荷"欄指的是蓄熱器工作所需外部熱量;"貧含量"欄指的是排出蓄熱器的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中的C02的含量;"富含量"欄指的是排出氣液接觸裝置的富吸水媒質(zhì)中的C02的含量;"C02產(chǎn)物"欄指的是回收的氣體組分;以及"蒸汽消耗量"欄指的是蓄24熱器工作所需蒸汽。涉及實例33-34的總體信息基于薩斯喀徹溫省埃斯特萬邊緣水壩(BoundaryDam)煤電廠的計算機仿真獲得數(shù)據(jù)。該工廠每天從來自煤電廠的廢氣中產(chǎn)生4噸(A。就本身而言,輸入氣體包含二氧化碳和硫化鈉。因而,處理輸入氣流使其在進入吸收器之前溫度降低并排出多余濕氣,并且清洗該氣體以去除硫化鈉。輸入氣流具有如下組分14.86%摩爾的C02,5.03%摩爾的02,64.93%摩爾的^以及15.18%摩爾的1120。此外,輸入氣流具有以下條件輸入氣壓111.325kPa,輸入氣溫36",輸入氣流流量10kg-mo1/小時。實例33-34中,再沸器的蒸汽供給壓力在約230-475kPa之間,再沸器的蒸汽供給溫度在約125-15(TC之間,再沸器的溫度約為12rC。吸收器效率為90%。實例33-34使用的吸水媒質(zhì)為濃度為5mol/L的乙醇胺(MEA)至2mol/L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循環(huán)速率為12-13L/分鐘。利用美國田納西州布賴恩的布賴恩研究和工程(BryanResearch&Engineering)獲得的PROMAXTM軟件進行計算機仿真。實例33實例33是基于圖9的計算機仿真。該計算機仿真的結(jié)果如下"熱負荷"是35831BTU/磅-摩爾;"貧含量"是0.3168摩爾C02/摩爾吸水媒質(zhì);"富含量"是0.4662摩爾C02/摩爾吸水媒質(zhì);"C02產(chǎn)物"是0.910噸/天;以及"蒸汽消耗量"是0.896kg/kgC02。實例34實例34是基于圖17的計算機仿真。該計算機仿真的結(jié)果如下"熱負荷"是14716BTU/磅-摩爾;"貧含量"是0.3085摩爾C02/摩爾吸水媒質(zhì);"富含量"是0.4687摩爾C02/摩爾吸水媒質(zhì);"C02產(chǎn)物"是0.913噸/天;以及"蒸汽消耗量"是0.368kg/kgC02。實例35實例35是基于圖25的計算機仿真。實例35使用的吸水媒質(zhì)為濃度為5mol/L的乙醇胺(MEA),循環(huán)速率為14L/分鐘。該計算機仿真的結(jié)果如下"熱負荷"是40500BTU/磅_摩爾;"貧含量"是0.2609摩爾C02/摩爾吸水媒質(zhì);"富含量"是0.4766摩爾C02/摩爾吸水媒質(zhì);"C02產(chǎn)物"是0.912噸/天;以及"蒸汽消耗量"是1.79kg/kgC02。實例36實例36是基于圖25的計算機仿真。實例36使用的吸水媒質(zhì)為濃度為5mol/L的乙醇胺(MEA)至2mol/L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循環(huán)速率為12-13L/分鐘。該計算機仿真的結(jié)果如下"熱負荷"是49500BTU/磅-摩爾;"貧含量"是0.2662摩爾C02/摩爾吸水媒質(zhì);"富含量"是O.4528摩爾C0乂摩爾吸水媒質(zhì);"C02產(chǎn)物"是0.911噸/天;以及"蒸汽消耗量"是1.21kg/kgC02。實例37-38實例37-38是基于圖26的計算機仿真和工廠實驗。結(jié)果表示在下表中。遂然此處已參考附圖詳細說明了一個或多個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領(lǐng)會的是要求保護的發(fā)明不限于這些特定的實施方式,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在不脫離權(quán)利要求所要求保護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得出多個改變和更改。<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權(quán)利要求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方法,包括a)使輸入氣體接觸貧吸水媒質(zhì)以從輸入氣流吸收至少一部分氣體組分,形成貧處理氣流和富吸水媒質(zhì);b)在一溫度下從富吸水媒質(zhì)解吸至少一部分氣體組分,形成塔頂氣流和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c)處理至少一部分塔頂氣流以回收第一冷凝流;d)利用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形成熱流;e)將至少一部分熱流回收循環(huán)回解吸步驟。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輸入氣流傳送到熱流。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塔頂氣流傳送到熱流。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驟的熱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閃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其中熱量從閃蒸蒸汽傳送到熱流。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熱流。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熱流包括第一冷凝流。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熱流包括富吸水媒質(zhì),通過傳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觸步驟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以形成該富吸水媒質(zhì)。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處理至少一部分貧處理氣流以回收第二冷凝流,其中熱流包括混合冷凝流,通過混合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至少一部分第二冷凝流形成該混合冷凝流。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熱流包括富蒸汽流和半貧吸水媒質(zhì),通過傳遞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觸步驟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該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被閃蒸以形成該富蒸汽流和半貧吸水媒質(zhì)。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輸入氣流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或半貧吸水媒質(zhì)的至少一個。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塔頂氣流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或半貧吸水媒質(zhì)的至少一個。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以下步驟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驟的熱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閃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其中熱量從閃蒸蒸汽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或半貧吸水媒質(zhì)的至少一個。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或半貧吸水媒質(zhì)的至少一個。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熱流包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通過傳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觸步驟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貧吸水媒質(zhì)結(jié)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質(zhì),隨后該富吸水媒質(zhì)分為該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輸入氣流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的至少一個。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塔頂氣流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的至少一個。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以下步驟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驟的熱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閃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其中熱量從閃蒸蒸汽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的至少一個。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富吸水媒質(zhì)、第一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質(zhì)部分的至少一個。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處理至少一部分貧處理氣流以回收第二冷凝流,其中熱流包括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和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通過混合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與至少一部分第二冷凝流形成混合冷凝流,隨后分離混合冷凝流以形成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和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輸入氣流傳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個。2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塔頂氣流傳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個。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以下步驟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驟的熱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閃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閃蒸蒸汽,其中熱量從閃蒸蒸汽傳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個。2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熱量從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傳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個。2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將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循環(huán)回接觸步驟的步驟。2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輸入氣流是燃燒排氣。2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氣體組分是二氧化碳。2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貧吸水媒質(zhì)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2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1.5:1至約4:l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2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1,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30.用于從輸入氣流中去除氣體組分的吸水媒質(zhì),該吸水媒質(zhì)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i.5:l至約4:i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3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吸水媒質(zhì),其特征在于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1,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32.用于產(chǎn)生吸水媒質(zhì)的方法,包括a)提供乙醇胺;b)提供甲基二乙醇胺;c)提供合適的溶劑;d)結(jié)合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溶劑以形成吸水媒質(zhì);以及其中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1.5:l至約4:l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3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1,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34.用于從輸入氣流去除氣體組分的方法,包括使輸入氣流接觸吸水媒質(zhì),該吸水媒質(zhì)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適的溶劑,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在約1.5:l至約4:l之間,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在約3摩爾/升至約9摩爾/升之間。3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約為2.5:1,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總摩爾密度約為7摩爾/升。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描述了一種從輸入氣流回收氣體組分的方法和裝置。輸入氣流接觸貧吸水媒質(zhì)以從輸入氣流吸收至少一部分氣體組分,形成貧處理氣流和富吸水媒質(zhì)。在一溫度下從富吸水媒質(zhì)解吸至少一部分氣體組分,形成塔頂氣流和再生的吸水媒質(zhì)。處理至少一部分塔頂氣流以回收冷凝流。使用至少一部分冷凝流形成熱流。將至少一部分熱流循環(huán)回解吸步驟。還說明了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氫的新的吸收媒質(zhì)成分。文檔編號B01D53/96GK101778663SQ200880017749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申請日期2008年5月29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5月29日發(fā)明者佩頓·頓蒂沃奇伍茲庫爾,唐·格羅維茨,拉斐爾·伊丹姆申請人:里賈納大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汾西县| 平武县| 平遥县| 云和县| 吕梁市| 唐山市| 延吉市| 龙门县| 济源市| 桐柏县| 舞钢市| 绥化市| 遂宁市| 呈贡县| 含山县| 景洪市| 综艺| 逊克县| 镇坪县| 册亨县| 翁牛特旗| 孝义市| 翁牛特旗| 多伦县| 揭阳市| 郸城县| 临西县| 比如县| 鹤岗市| 桑植县| 尼勒克县| 内丘县| 密山市| 丹阳市| 永福县| 易门县| 深水埗区| 眉山市| 灯塔市| 文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