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物料的混合攪拌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物料的混合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無縫鋼管生產(chǎn)速度的加快和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其生產(chǎn)設備和生產(chǎn)工 藝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諸多的不足,一些老設備和傳統(tǒng)生 產(chǎn)工藝都面臨著挑戰(zhàn)。無縫鋼管在加熱過程中,爐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分等與鋼表層中的鐵元素發(fā) 生氧化反應與擴散,表面形成大量的氧化鐵皮。為了下道冷拔工序,要進行表面氧化皮去 除,即鋼管除鱗技術。目前國內除鱗普遍采用酸洗、拋丸等傳統(tǒng)工藝,酸洗產(chǎn)生的廢酸和廢 氣嚴重污染環(huán)境,越來越受到國家環(huán)保的限制。拋丸產(chǎn)生的粉塵污染也很嚴重,而且造成鋼 管表面變形有很多麻坑,設備投資大,運行成本高。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的冷態(tài)不銹鋼/碳鋼 的線材、棒材及帶鋼高壓水噴丸除鱗方法和湖南有色重型機器有限責任公司的金屬線材或 棒材磨料水射流除鱗方法及設備,是采用高壓水混合液噴射到鋼材的表面,主要用于線材、 棒材等產(chǎn)品的外表面除鱗,而在無縫鋼管生產(chǎn)過程中,由于熱處理產(chǎn)生的鋼管內表面氧化 皮無法去除,以至于無法滿足下道冷拔工序的要求。為了改變以上缺陷,現(xiàn)改用除鱗砂水直接對鋼管的表面進行高壓沖刷,以實現(xiàn)除 鱗的目的,由于所用除鱗砂水為除鱗砂與水混合后進行,因此,需將兩者的混合達到一定的 均勻性,才可借助高壓水在噴頭內形成一定的壓力。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可使除鱗砂與水充分混合的物料的混合攪拌器。本發(fā)明包括桶體、與桶體同心豎向布置的攪拌軸,在桶體內的所述攪拌軸下端連 接葉片,在桶體外的所述攪拌軸通過傳動減速機構與設置在桶體外的電機連接,其特征在 于在桶體上端設置進料口,在桶體內設置吸料管,所述吸料管的上端與設置在桶體外的水 泵的進口端連接,在桶體內壁對稱固定連接兩個立向導流板,所述導流板的下端位于葉片 的水平面下方,所述吸料管的進口端設置在導流板的下端和葉片的水平面之間。本發(fā)明的漿液可在桶體內形成呈ω型和圓周的對流運動,流體上下周向剪切對 流循環(huán),料漿彌散均勻,具有能耗低、彌散均勻、攪拌強烈、攪拌輪使用壽命長、固相不沉槽 等特點。本發(fā)明節(jié)能明顯,能耗較老式攪拌桶可降低20% 40%,在系統(tǒng)停止后不需卸料 就可直接帶料啟動,是取代常規(guī)攪拌槽的理想設備,可提高除鱗砂與水的混合均勻性,利于 鋼管的除鱗。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設有桶體1、與桶體1同心豎向布置的攪拌軸,在桶體1內的攪 拌2軸下端連接葉片3,在桶體1外的攪拌軸1通過傳動減速機構4與設置在桶體1外的電 機5連接。在桶體1上端設置進料口 6,在桶體6內設置吸料管7,吸料管7的上端與設置在 桶體1外的水泵8的進口端連接,在桶體1內壁對稱固定連接兩個立向導流板9、10,各導流 板9、10的下端位于葉片3的水平面下方,吸料管7的進口端設置在導流板9、10的下端和 葉片3的水平面之間。
權利要求
一種物料的混合攪拌器,包括桶體、與桶體同心豎向布置的攪拌軸,在桶體內的所述攪拌軸下端連接葉片,在桶體外的所述攪拌軸通過傳動減速機構與設置在桶體外的電機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桶體上端設置進料口,在桶體內設置吸料管,所述吸料管的上端與設置在桶體外的水泵的進口端連接,在桶體內壁對稱固定連接兩個立向導流板,所述導流板的下端位于葉片的水平面下方,所述吸料管的進口端設置在導流板的下端和葉片的水平面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物料的混合攪拌器,涉及物料的混合器技術領域。在桶體內的攪拌軸下端連接葉片,攪拌軸通過傳動減速機構與設置在桶體外的電機連接,桶體上端設置進料口,桶體內設置吸料管,吸料管的上端與設置在桶體外的水泵的進口端連接,桶體內壁對稱固定連接兩個立向導流板,導流板的下端位于葉片的水平面下方,吸料管的進口端設置在導流板的下端和葉片的水平面之間。漿液可在桶體內形成呈ω型和圓周的對流運動,流體上下周向剪切對流循環(huán),料漿彌散均勻,具有能耗低、彌散均勻、攪拌強烈、攪拌輪使用壽命長、固相不沉槽等特點,可提高除鱗砂與水的混合均勻性,利于鋼管的除鱗。
文檔編號B01F3/12GK101934206SQ20101026337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26日
發(fā)明者施軍, 王林林, 羅偉 申請人:江蘇誠德鋼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