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 釜的氨排空吸收裝置。
背景技術: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下簡稱為KH-550)是最近幾年來在玻璃鋼、塑料、粘 合劑、鑄造、紡織印染等行業(yè)中應用日益廣泛的硅烷偶聯(lián)劑品種之一。用于玻璃纖維行業(yè), 可顯著提高復合材料的機械強度,電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將其加入到酚醛樹脂粘結劑中,可 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壓縮回彈性。作為一種優(yōu)異的粘結促進劑,用于聚氨酯、環(huán)氧、腈類、酚 醛膠粘劑和密封材料中,可改善顏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對玻璃、鋁、鐵金屬的粘合性。在樹脂 砂鑄造中使用KH-550后,樹脂的加入量大大減少,呋喃砂的強度提高,鑄造成本降低,同時 增強了樹脂硅膠的粘合性,提高了型砂強度及抗?jié)裥?。在樹脂行業(yè),主要應用于礦物填充 的酚醛、聚酯、環(huán)氧、PBT、聚酰胺、碳酸酯等熱塑性和熱固性樹脂,能大幅度提高并增強塑料 的干濕態(tài)抗彎強度、抗壓強度、剪切強度等物理力學性能和濕態(tài)電氣性能。在砂輪制造中, KH-550有助于改進耐磨自硬砂的酚醛樹脂粘合劑的粘結性及耐水性。另外,KH-550還可以 作為必不可少的原料用于特種用途氨基硅油及其乳液的合成。以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液氨為主要原料、在壓力2. 0 9. OMPa,50 90°C 左右進行反應是合成KH-550的主要工藝,合成過程是生產(chǎn)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由于反應在一定 壓力下進行,所以對安全生產(chǎn)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操作中出現(xiàn)反應壓力偏高等異常情 況,必須采取卸壓等措施,否則將發(fā)生生產(chǎn)或者安全事故。在合成釜設置氨排空吸收裝置是 工業(yè)上常用的技術方案,同時為了避免氨在排空進入大氣后的損失和對環(huán)境造成的嚴重污 染,生產(chǎn)中對Y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的氨排空吸收裝置的要求,一是不污染環(huán)境, 二是盡可能減少氨的損失,將排空的氨予以回收利用?,F(xiàn)有的KH-550氨化釜大多安裝一條排空管路,對排空的氨采用單級或兩級吸收, 這種普通的氨排空吸收裝置主要有如下不足(1)氨吸收率低,因此極易擴散進入大氣造 成污染;(2)在氨化釜內(nèi)壓力過大時,很難及時卸壓,或卸壓后氨損失很大,影響產(chǎn)品經(jīng)濟 效益。因此,設計、安裝符合工藝要求的氨排空吸收裝置對KH-550的高效、安全生產(chǎn)極其重要。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快 速安全泄壓且氨吸收率高的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包括通過排空管路與氨化釜的 頂部連通的氨吸收裝置,所述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一氨吸收裝置、第二氨吸收裝置和鹽酸噴 淋塔,所述排空管路分別連通所述第一氨吸收裝置和第二氨吸收裝置,所述第一氨吸收裝
3置與所述第二氨吸收裝置之間設有壓力平衡裝置,所述鹽酸噴淋塔與所述第二氨吸收裝置 連通。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氨吸收裝置還包括循環(huán)水池,所述循環(huán)水池與所述鹽酸噴淋 塔的出口相連通。其中,所述第一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一吸收罐,所述第二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二吸收 罐,所述排空管路為兩條,且所述排空管路分別通過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頂部進入 所述吸收罐內(nèi)部,所述兩排空管路的末端均設有漏斗形出口 ;所述壓力平衡裝置為連接于 所述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之間的壓力平衡管。做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鹽酸噴淋塔內(nèi)設有填料。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的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一氨吸收裝置、第二氨吸收裝置、鹽酸噴淋塔 以及循環(huán)水池等,對氨化釜排空的氨采用水相吸收、稀鹽酸中和等多級吸收,因此氨的吸收 率高,可以達到99wt%以上,減少了氨進入大氣的量,不僅因氨損失少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而 且也避免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2、本實用新型的氨化釜設有兩條排空管路,兩條排空管路分別連通相互并聯(lián)的第 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因此不僅可以實現(xiàn)快速泄壓,降低了操作危險性,避免了安全事故 的發(fā)生,而且兩吸收罐之間設有壓力平衡管路,因此可以均衡兩個吸收罐內(nèi)的壓力,促進了 尾氣中氨的有效吸收。3、本實用新型的兩條排空管路的末端均設有漏斗形出口,一方面有利于排空的尾 氣中氨的排出和吸收,可迅速將排空尾氣的壓力降至0. IMPa以下,另外也減輕了排空的高 壓尾氣對吸收罐的沖擊。4、本實用新型的鹽酸噴淋塔采用逆流噴淋,有利于進一步中和吸收未被水吸收的氨。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氨化釜;2.第一吸收罐;3.第二吸收罐;4.鹽酸噴淋塔;41.填料;5.循 環(huán)水池;6.排空管路;61.漏斗形出口 ;62.排空閥;7.壓力平衡管;8.鹽酸噴淋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通過排空管路6與氨 化釜1的頂部連通的氨吸收裝置,所述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一吸收罐2、第二吸收罐3、鹽酸噴 淋塔4和循環(huán)水池5,所述排空管路6設有兩條且分別與所述第一吸收罐2和第二吸收罐3 連通,并分別通過第一吸收罐2和第二吸收罐3的頂部進入所述吸收罐內(nèi)部,且所述排空管 路6的末端均設有漏斗形出口 61,所述漏斗形出口 61深入吸收罐內(nèi)液面下方。所述第一吸 收罐2與所述第二吸收罐之間3通過壓力平衡管7相連通,所述鹽酸噴淋塔4的進口與所 述第二吸收罐3的出口連通,從第二吸收罐3上部排出的氣體從鹽酸噴淋塔4的底部進入, 從鹽酸噴淋塔4的頂部出口排出的尾氣進入所述循環(huán)水池5。所述鹽酸噴淋塔4內(nèi)設有填料41,所述鹽酸噴淋塔4的頂部設有鹽酸噴淋管路8。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吸收罐2、第二吸收罐3內(nèi)裝自來水,自來水加入量為吸收罐容 積的60 70%,所述排空管路6的漏斗形出口 61深入吸收罐內(nèi)液面下方,漏斗形出口 61 下端距吸收罐底部40 50mm。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當氨化釜1內(nèi)壓力升高時,先啟動鹽酸 噴淋系統(tǒng),稀鹽酸自鹽酸噴淋塔4頂部的鹽酸噴淋管路8噴淋進入鹽酸噴淋塔4 ;依次打開 兩條排空管路6上的排空閥62,此時氨化釜1內(nèi)含氨的高壓尾氣通過排空管路6分別進入 第一吸收罐2和第二吸收罐3,自排空管路6的漏斗形出口 61迅速排出到吸收罐內(nèi)的自來 水中對尾氣中的氨進行吸收,兩吸收罐之間的壓力平衡管7可以對兩吸收罐內(nèi)的壓力進行 平衡,以利于尾氣中氨的吸收。經(jīng)吸收罐吸收氨后的尾氣從第二吸收罐3頂部的出口排出, 從鹽酸噴淋塔4的底部進入,尾氣在鹽酸噴淋塔4內(nèi)上升的過程中經(jīng)過自鹽酸噴淋塔4頂 部的鹽酸噴淋管路8噴淋的稀鹽酸的噴淋,進一步中和吸收尾氣中的氨,并經(jīng)填料41進行 氣液分離后,從鹽酸噴淋塔4頂部出口排出的尾氣再進入循環(huán)水池5,對尾氣中殘余的氨進 行進一步的吸收。從循環(huán)水池5排出的尾氣中含氨量已不足0. 2wt%,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氣 中。
權利要求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包括通過排空管路與氨化釜的頂部連通的氨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一氨吸收裝置、第二氨吸收裝置和鹽酸噴淋塔,所述排空管路分別連通所述第一氨吸收裝置和第二氨吸收裝置,所述第一氨吸收裝置與所述第二氨吸收裝置之間設有壓力平衡裝置,所述鹽酸噴淋塔與所述第二氨吸收裝置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氨吸收裝置還包括循環(huán)水池,所述循環(huán)水池與所述鹽酸噴淋塔的出口相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一吸收罐,所述第二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二吸收罐,所述排空 管路為兩條,且所述排空管路分別通過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頂部進入所述吸收罐內(nèi) 部,所述兩排空管路的末端均設有漏斗形出口 ;所述壓力平衡裝置為連接于所述第一吸收 罐和第二吸收罐之間的壓力平衡管。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鹽酸噴淋塔內(nèi)設有填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裝置,包括通過排空管路與氨化釜的頂部連通的氨吸收裝置,所述氨吸收裝置包括第一氨吸收裝置、第二氨吸收裝置和鹽酸噴淋塔,所述排空管路分別連通所述第一氨吸收裝置和第二氨吸收裝置,所述第一氨吸收裝置與所述第二氨吸收裝置之間設有壓力平衡裝置,所述鹽酸噴淋塔與所述第二氨吸收裝置連通。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實現(xiàn)快速安全泄壓,降低了操作危險性,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fā)生,而且對氨化釜排空的氨采用水相吸收、稀鹽酸中和等多級吸收,減少了氨進入大氣的量,避免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
文檔編號B01D53/78GK201684580SQ20102017542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1日
發(fā)明者丁愛梅, 于杰, 呂彩玲, 張中法, 李津哲, 溫占平, 郭學陽, 陳欣, 黃慧 申請人:濰坊中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