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脫氣器及其罐本體及其攪拌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綜合錄井和氣測井用設備,涉及對石油勘探鉆井中提出的泥漿在線脫離氣體的裝置。
背景技術:
脫氣裝置是綜合錄井和氣測井用設備中的重要部分,它肩負著樣品氣是不是更能代表地層的真實含氣量的重任,直接影響著對油氣田評價的準確性。業(yè)界對它的改進研究始終沒有止步。如已公開的中國專利“200410059804. 5 一種用于脫去泥漿中的氣體并分析泥漿中所含氣體的系統(tǒng)”描述到了由石油勘探鉆井中提出的泥漿在線提取的氣體的物理化學分析裝置,提及脫氣裝置。業(yè)界一般認為,脫氣裝置大體經歷了第一代脫氣器即將一個方金屬箱將底部加工成凹形中間引出管線連接到吸氣泵,這個裝置放在泥漿頁面上浮著,一般沒有動力源,屬于一種浮子式脫氣器,其脫氣效率較低。第二代脫氣器,即為電動式脫氣器,電動機帶動攪拌棒在脫氣桶內攪拌,目的是打碎泥漿將泥漿中的氣體脫離出來,再經樣氣泵將氣體抽到錄井房,其脫氣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因由泥漿槽液面變化的影響較大,泥漿液流不穩(wěn)定,而脫氣裝置的進漿口沒有很好的限流措施,使得泥漿很容易抽到錄井房造成設備損壞,為此經常需要通過升降脫氣器的吃水深度,進行調整,故影響作業(yè)效率。第三代脫氣器即為 QGM定量脫氣器,在相對定量的基礎上脫離泥漿中的氣體,作業(yè)效率有效提高,設備穩(wěn)定性較前者也有所提高。已公開的中國專利“200410019225. 8—種組合式傳感器裝置”,其中,密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與檢測容器連接,泥漿泵通過輸送管輸送待測井液,該輸送管連接著定量脫氣裝置。其中涉及定量脫氣裝置屬于本案之前較為進步的第三代脫氣器技術;而后又有中國專利如“200520046902. 5 一種脫氣器”、“20082022773. 3電動脫氣器”、“200820231573. 5半自動平衡式電動脫氣器”陸續(xù)問世,說明了業(yè)界在本領域的不斷努力。但已知技術因由構造原因,泥漿的破碎程度較差,且不穩(wěn)定,泥漿在攪拌腔內很容易形成渦流,直接影響脫氣效率;現(xiàn)有的脫氣器因由構造原因,或者不適合氣體收集,或者氣體收集效果欠佳。市場期待更新構造的脫氣裝置問世,以進一步提高脫氣效率、提高脫氣設備的安全性能。
發(fā)明內容本案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前述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用于脫氣器的攪拌體和具有該攪拌體的罐本體,以及具有前述罐本體的脫氣器,以下結合具體技術措施, 擇要闡明構效特點。[0011]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脫氣器的攪拌體,其中,所述攪拌體2由攪拌體中心軸21和數個攪拌棒22構成, 所述攪拌體中心軸與傳動軸連接,所述攪拌棒相間預設距離固裝在該攪拌體中心軸上,相鄰的攪拌棒設置為相互垂直。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前述的攪拌體的罐本體,其中,所述罐本體內腔設置為逐級攪拌腔,該逐級攪拌腔是由配置在罐本體內的擋漿組件3區(qū)隔成分級腔室;所述擋漿組件由第一擋漿片31和第二擋漿片32組成,所述第一擋漿片具有能與罐本體內壁密切結合的外緣311和通道孔312, 該外緣與罐本體結合,該通道孔用于形成下漏漿液的通道;所述第一擋漿片籍由罐本體內壁11間隔固裝,形成分級腔室;所述第二擋漿片籍由攪拌體中心軸21間隔固裝,第二擋漿片與第一擋漿片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過漿環(huán)口 30 ;相鄰攪拌棒間隔的位置應滿足各攪拌棒能夠分別位居各個攪拌腔內。本案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xiàn)前述的罐本體,其中,所述第二擋漿片32與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大小相當,該第一擋漿片的型孔符合攪拌棒的正投影形狀,以使攪拌棒能夠通過;所述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312由通道孔主區(qū)部3121和通道孔輔區(qū)部3122構成,通道孔主區(qū)部由中心孔形成,通道孔輔區(qū)部由沿通道孔主區(qū)部直徑方向側伸形成的型孔構成;相鄰的第一擋漿片通道孔中的通道孔輔區(qū)部3122成相互垂直的位置關系。前述的罐本體,其中,所述罐本體內腔11由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的頂層攪拌腔又稱第一攪拌腔111,該第一攪拌腔上方留有頂層空間區(qū)部110,該頂層空間區(qū)部設有罐本體泥漿入口 Ila ;該頂層空間區(qū)部與座體集氣腔52相通的通孔為排氣孔11c,該排氣孔的下方配置頂部擋漿片321,該頂部擋漿片借由攪拌體中心軸固裝,頂部擋漿片具有能大體覆蓋排氣孔的外緣,頂部擋漿片與頂層空間區(qū)部的排氣孔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頂部過氣環(huán)口 300 ;底層攪拌腔又稱第四攪拌腔114,該第四攪拌腔的底部設置罐本體泥漿出口 11b,該罐本體泥漿出口的上方配置底部擋漿片324,該底部擋漿片借由攪拌體中心軸固裝,底部擋漿片與第四攪拌腔底部的罐本體泥漿出口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底部過漿環(huán)口 304。前述的罐本體,其中,所述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為中心圓孔,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輔區(qū)部與一字型攪拌棒對應相符,恰好能容攪拌棒通過;攪拌棒位于攪拌腔上下居中的位置;第二擋漿片的外緣直徑與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的孔徑相當;所述罐本體泥漿入口位置不高于頂部過氣環(huán)口的位置;所述罐本體泥漿入口配置在罐本體側壁;所述第二擋漿片位于第一擋漿片之上。前述的罐本體,其中,所述罐本體內腔配置構造相同的擋漿組件,即第一擋漿組件、第二擋漿組件、第三擋漿組件,該三組擋漿組件將罐本體內腔區(qū)隔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攪拌腔,為四層的逐級攪拌腔;或,在罐本體內配置兩組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三層的逐級攪拌腔;或,所述罐本體內配置一組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兩層的逐級攪拌腔。前述的罐本體,其中,所述罐本體內的各級攪拌腔高度為攪拌腔內徑的1/3-1/4 ; 攪拌體上的攪拌棒長度為攪拌腔內徑的5/6-6/7。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前述任一罐本體的脫氣器,包括罐本體ι和攪拌體2,所述攪拌體用于伸入罐本體
5對泥漿進行攪拌;所述罐本體具有泥漿入口和泥漿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體借由安裝板4固裝,安裝板上設置座體5,該座體一端設置聯(lián)軸部51,以使攪拌體中心軸能受電機驅動旋轉;另一端是該座體與安裝板連接的一端設置集氣腔52,該集氣腔的一側具有排氣口 521 ;所述罐本體具有密閉構造,該密閉構造是由泥漿出口封口構造71和泥漿入口封口構造72以及抽風式排氣口 521構成;所述抽風式排氣口就是在所述座體排氣口處連接抽氣裝置。本案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xiàn)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泥漿出口封口構造是在罐本體泥漿出口處設置第一儲漿盒,該第一儲漿盒內設有第一儲漿盒子槽,罐本體泥漿出口部具有能伸入第一儲漿盒子槽內的出漿導管,該第一儲漿盒子槽內應具有第一封口液面;所述泥漿入口封口構造是在罐本體泥漿入口端設置第二儲漿盒;所述第一儲漿盒內設置第一分隔板,將該儲漿盒內腔區(qū)隔形成子母槽兩部分,第一儲漿盒子槽正對著罐本體泥漿出口形成儲漿密封槽,第一分隔板上沿應低于第一儲漿盒沿口而高于出漿導管口部,第一分隔板上沿是滿足儲漿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點,出漿導管口部與第一儲漿盒底部留有容漿液流出的間距,以形成液封構造,第一儲漿盒母槽具有排放漿液出口。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第二儲漿盒內設置第二分隔板,將該儲漿盒內腔區(qū)隔形成子母槽兩部分,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與罐本體泥漿入口相通的第二儲漿盒子槽漿液出口,該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能容泥漿送液管伸入的槽腔,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沿應低于第二儲漿盒沿口,而高于泥漿送液管口部形成儲漿密封槽,第二分隔板上沿是滿足儲漿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點,泥漿送液管口部與儲漿盒底部留有間距,形成液封的構造;所述泥漿送液管口豎直向下伸入第二儲漿盒子槽,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充盈的漿液形成第二封口液面;所述第二儲漿盒子槽與罐本體泥漿入口連接處安裝能限制泥漿流速的限流擋圈;所述第二儲漿盒子槽槽腔的容積應與第二儲漿盒子槽限流擋圈的過流口徑匹配;第二儲漿盒母槽與第一儲漿盒母槽之間配置通漿管道,第一儲漿盒子槽底部設置排放閥口。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脫氣器,具有容置泥漿的罐本體1和攪拌體2,所述攪拌體用于伸入罐本體對泥漿進行攪拌;所述罐本體具有泥漿入口和泥漿出口,其中,所述罐本體內腔設置為逐級攪拌腔,該逐級攪拌腔是由配置在罐本體內的擋漿組件3區(qū)隔成分級腔室;所述擋漿組件由第一擋漿片31和第二擋漿片32組成,所述第一擋漿片具有能與罐本體內壁密切結合的外緣311和通道孔312,該外緣與罐本體結合,該通道孔用于形成下漏漿液的通道。由此,罐本體內腔形成了能夠逐級攪拌的“屜式”腔室,相鄰攪拌腔之間通過擋漿組件區(qū)隔,固裝在攪拌體中心軸上的各個攪拌棒可以在各自的攪拌腔內旋轉攪拌。本案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xiàn)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第一擋漿片籍由罐本體內壁11間隔固裝,形成分級腔室;所述第二擋漿片籍由攪拌體中心軸21間隔固裝,第二擋漿片與第一擋漿片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過漿環(huán)口 30。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攪拌體2,該攪拌體由攪拌體中心軸21和數個攪拌棒22 構成,所述攪拌體中心軸的一端能與傳動軸連接,所述攪拌棒相間預設距離固裝在該攪拌體中心軸上,相鄰攪拌棒間隔的位置應滿足各攪拌棒能夠分別位居各個攪拌腔內。[0028]由于第二擋漿片與第一擋漿片相隔一定間距形成過漿環(huán)口,漿液不會很快漏下, 從而能夠在本級攪拌腔室內得到更為充分的攪拌后,再流到下一級攪拌腔室進行繼續(xù)攪拌,實現(xiàn)逐級充分攪拌、充分脫氣的目的。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相鄰的攪拌棒設置為相互垂直。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312由通道孔主區(qū)部3121和通道孔輔區(qū)部3122構成,通道孔主區(qū)部由中心孔形成,通道孔輔區(qū)部由沿通道孔主區(qū)部直徑方向側伸形成的型孔構成。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第二擋漿片32與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大小相當,該第一擋漿片的型孔符合攪拌棒的正投影形狀,以使攪拌棒能夠通過。與攪拌棒的設置對應,相鄰的第一擋漿片通道孔中的通道孔輔區(qū)部3122也成相互垂直的位置關系。由此泥漿能在本層更多“逗留”,得到充分攪拌、粉碎,從而可有效提高脫氣效率。前述脫氣器,其中,所述罐本體借由安裝板4固裝,安裝板上設置座體5,該座體一端設置聯(lián)軸部51,以使攪拌體中心軸能受電機驅動旋轉;另一端是該座體與安裝板連接的一端設置集氣腔52,該集氣腔的一側具有排氣口 521。由此,安裝板上可安裝電機,電機傳動軸借由聯(lián)軸器將動力傳動給攪拌體中心軸 21,聯(lián)軸器6與安裝板4之間是座體5,罐本體本身不需設置排氣構造,而由座體擔當,座體形成具有聯(lián)軸部和集氣腔、排氣口的構造,使得座體可兼具聯(lián)軸和集氣、排氣多重職能,經攪拌脫出的氣體可以經由集氣腔收納后再由排氣口排出,確保排氣效率穩(wěn)定;也更優(yōu)化了部件結構。由此,第二擋漿片與第一擋漿片形成的過漿環(huán)口與通道孔輔區(qū)部的型孔共同構成了滿足預設漏漿流量或流速的漿液/氣流通道,被脫出氣體沿該漿液/氣流通道上行進入集氣腔52,通過排氣口 521排出,經過脫氣處理的漿液沿該漿液/氣流通道下行,由罐本體泥漿出口 lib排出。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罐本體內腔11由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的頂層攪拌腔又稱第一攪拌腔111,該第一攪拌腔上方留有頂層空間區(qū)部110,該頂層空間區(qū)部設有罐本體泥漿入口 Ila ;該頂層空間區(qū)部與座體集氣腔52相通的通孔為排氣孔11c,該排氣孔的下方配置頂部擋漿片321,該頂部擋漿片借由攪拌體中心軸固裝,頂部擋漿片具有能大體覆蓋排氣孔的外緣,頂部擋漿片與頂層空間區(qū)部的排氣孔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頂部過氣環(huán)口 300 ;底層攪拌腔又稱第四攪拌腔114,該第四攪拌腔的底部設置罐本體泥漿出口 11b,該罐本體泥漿出口的上方配置底部擋漿片324,該底部擋漿片借由攪拌體中心軸固裝,底部擋漿片與第四攪拌腔底部的罐本體泥漿出口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底部過漿環(huán)口 304。至此,可形成具有前述環(huán)形通道口(過漿環(huán)口、底部過漿環(huán)口、過氣環(huán)口 )的罐本體,而且罐本體的泥漿入口、泥漿出口的布置更安全、更優(yōu)化。由此,頂部擋漿片不僅能負責阻止?jié){液上竄侵入集氣腔,它還與排氣孔形成過氣環(huán)口,有利于更穩(wěn)定排氣。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為中心圓孔,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輔區(qū)部與一字型攪拌棒對應相符,恰好能容攪拌棒通過。由此不僅攪拌體體積小,且,由于對應的第一擋漿片型孔能比較窄,因此能滿足下漏漿液緩速的需要,以利于泥漿在攪拌腔得到更充分攪拌。 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攪拌棒位于攪拌腔上下居中的位置。前述的脫氣器,其中,第二擋漿片的外緣直徑與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的孔徑相當。前述脫氣器,其中,所述罐本體泥漿入口位置不高于頂部過氣環(huán)口的位置。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罐本體泥漿入口配置在罐本體側壁。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第二擋漿片位于第一擋漿片之上。由此,罐本體泥漿入口配置在罐本體側壁不僅更利于泥漿順暢流入罐本體,還進一步優(yōu)化了設備的構件布置,更方便作業(yè)、節(jié)省空間;第二擋漿片位于第一擋漿片之上更利于讓漿液在本級腔室盡量得到攪拌后再往下行;罐本體泥漿入口位置不高于頂部過氣環(huán)口的位置,可有效避免泥漿侵入過氣環(huán)口。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罐本體內腔配置構造相同的擋漿組件,即第一擋漿組件、第二擋漿組件、第三擋漿組件,該三組擋漿組件將罐本體內腔區(qū)隔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攪拌腔,為四層的逐級攪拌腔。或,在罐本體內配置兩組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三層的逐級攪拌腔?;?,所述罐本體內配置一組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兩層的逐級攪拌腔。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罐本體內的各級攪拌腔高度為攪拌腔內徑的1/3-1/4。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攪拌體上的攪拌棒長度為攪拌腔內徑的5/6-6/7。由此泥漿可在有限的空間范圍攪拌,不僅可有效避免形成泥漿渦流,還可提高攪拌效率,降低能耗。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罐本體具有密閉構造,該密閉構造是由泥漿出口封口構造71和泥漿入口封口構造72以及抽風式排氣口 521構成;所述抽風式排氣口就是在所述座體排氣口處連接抽氣裝置。由此,罐本體泥漿出口、入口都成密封構造,座體排氣口為抽風式排氣口,因為樣氣泵從排氣口抽吸氣體時帶著一定的真空負壓,可以使氣體更易從泥漿中脫離出來,可有效提高脫氣效率。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泥漿出口封口構造71是在罐本體泥漿出口處設置第一儲漿盒710,該第一儲漿盒內設有第一儲漿盒子槽7101,罐本體泥漿出口部具有能伸入第一儲漿盒子槽內的出漿導管71b,該第一儲漿盒子槽內應具有第一封口液面710b。由此,沿出漿導管徐徐流出的泥漿可以不斷充盈第一儲漿盒子槽,保持作業(yè)中的罐本體泥漿出口始終被液面封堵著。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第一儲漿盒710內設置第一分隔板71011,將該儲漿盒內腔區(qū)隔形成子母槽兩部分,包括子槽居于母槽里的情形,第一儲漿盒子槽7101正對著罐本體泥漿出口形成儲漿密封槽,第一分隔板上沿71011a應低于第一儲漿盒沿口 710a而高于出漿導管口部71b-0,第一分隔板上沿是滿足儲漿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點,出漿導管口部與第一儲漿盒底部7103留有容漿液流出的間距,以形成液封構造,第一儲漿盒母槽具有排放漿液出口 7105。由此漿液從出漿導管口部排出,先充盈到第一儲漿盒子槽,余量漿液不斷溢出第一分隔板上沿,進到第一儲漿盒母槽7102。[0059]前述的脫氣器,其中,所述泥漿入口封口構造72是在罐本體泥漿入口端設置第二儲漿盒720,所述第二儲漿盒內設置第二分隔板72011,將該儲漿盒內腔區(qū)隔形成子母槽兩部分,包括子槽居于母槽里的情形,第二儲漿盒子槽7201具有與罐本體泥漿入口相通的第二儲漿盒子槽漿液出口 7201a,該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能容泥漿送液管伸入的槽腔,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沿72011a應低于第二儲漿盒沿口 720a而高于泥漿送液管口部形成儲漿密封槽,第二分隔板上沿是滿足儲漿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點,泥漿送液管口部與儲漿盒底部留有間距,形成液封的構造;所述泥漿送液管口豎直向下伸入第二儲漿盒子槽,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充盈的漿液形成第二封口液面720b。第二儲漿盒座設在安裝板4上;從第二儲漿盒子槽溢流的漿液通過該通漿管道輸送到第一儲漿盒母槽,經由第一儲漿盒母槽排放漿液出口排出。 由此母槽不僅能負責收集從儲漿密封槽里溢出的余漿,還能收集來自泥漿入口構造溢流的漿液,使得設備整體布局更優(yōu)化;由此不僅可使第二儲漿盒子槽內保持充盈的待送泥漿,還能保障漿液源源不斷送入攪拌腔處理。且可使泥漿能在一定液面深度的壓力下進入第二儲漿盒子槽。由前述配置,泥漿入口封口構造不僅對罐本體泥漿入口形成液封,還具有限制泥漿入口流量,定量送漿的功能。前述的脫氣器,其中,第二儲漿盒子槽與罐本體泥漿入口連接處安裝能限制泥漿流速的限流擋圈7203 ;所述第二儲漿盒子槽槽腔的容積應與第二儲漿盒子槽限流擋圈的過流口徑匹配;第二儲漿盒母槽7202與第一儲漿盒母槽7102之間配置通漿管道73,第一儲漿盒子槽底部設置排放閥口 7104。由此,待處理漿液經由泥漿送液管不斷充盈到第二儲漿盒子槽,經由罐本體泥漿入口定量限流進入罐本體進行脫氣處理;而限流擋圈的配置可以使定量脫氣變得更為簡單易行,被限流的余量漿液會沿第二分隔板上沿溢出。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案在優(yōu)異的結構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優(yōu)點綜上,本案用于脫氣器的罐本體設置成能夠逐級攪拌的“屜式”腔室,結合擋漿組件的合理配置,可使?jié){液在本級攪拌腔室內更為充分的攪拌,實現(xiàn)逐級充分攪拌、逐級充分脫氣的目的。本案脫氣器中罐本體的環(huán)形通道口(過漿環(huán)口、底部過漿環(huán)口、過氣環(huán)口)巧妙的配置,可有效提高設備的安全性能。本案脫氣器中罐本體進一步對罐本體內攪拌腔的空間范圍設置等等都為提高設備的攪拌效率,降低能耗,避免形成泥漿渦流提供了保障。本案用于脫氣器的攪拌棒十字交錯的“狼牙棒”構造可與罐本體的“屜式”腔室有機結合,可有效避免渦流的產生,提高脫氣效率。本案脫氣器中的座體構造,使得罐本體本身不需設置排氣構造,而由座體“一身多職”兼具聯(lián)軸和集氣、排氣之用,特別是座體的集氣腔設置為穩(wěn)定排氣提供了保障,也優(yōu)化了部件結構。本案脫氣器的密閉構造設置可以實現(xiàn)泥漿在整個脫氣過程中都處于密閉條件,樣氣泵收集到的氣體都是泥漿在攪拌處理中脫出的氣體,為樣氣收集數據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為能檢測到地層的真實含氣量提供了保障。本案脫氣器密閉構造的合理設置還使設備具有定量脫氣的功能。本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更加簡捷、安全、可靠,更易于操作者掌握,可有效提高作業(yè)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0077]圖1是本案脫氣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0078]圖Ia是本案脫氣裝置中不同泥漿入口位置實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0079]圖2是圖1中沿A-A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0080]圖2a是圖1中沿B-B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0081]圖3是本案中攪拌體的結構示意圖;[0082]圖3a是圖3中沿C-C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0083]圖4是本案擋漿組件中第一擋漿片結構示意圖;[0084]圖如是圖4的第一擋漿片旋轉90°位置的結構示意圖;[0085]圖4b是本案擋漿組件中第二擋漿片結構示意圖;[0086]圖5是本案頂部擋漿片結構示意圖;[0087]圖6是圖1中沿E-E線剖面第一儲漿盒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0088]圖6a是不同實例第一儲漿盒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0089]圖7是圖1中沿D-D線的剖面第二儲漿盒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0090]圖7a是又一實例第二儲漿盒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0091]圖7b是再一實例第二儲漿盒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
、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為了簡單和清楚的目的,下文恰當的省略了公知技術的描述,以免那些不必要的細節(jié)影響對本技術方案的描述。參見圖1-7所示,一種脫氣器及其罐本體及其攪拌體,具有容置泥漿的罐本體1和可伸入該罐本體受動力源M驅動的攪拌體2,所述動力源包括但不限于電機,所述攪拌體用于伸入罐本體對泥漿進行攪拌;所述罐本體具有泥漿入口和泥漿出口,其中。參見圖1,罐本體借由安裝板4固裝,安裝板4的上方安裝電機M,電機傳動軸借由聯(lián)軸器6將動力傳動給攪拌體中心軸21,聯(lián)軸器6與安裝板4之間設置座體5,所述座體與聯(lián)軸器對接的一端設置聯(lián)軸部51,該聯(lián)軸部的構造可以是已知的聯(lián)軸結構,以使攪拌體中心軸能受電機驅動旋轉,不予贅述;該座體與安裝板4連接的一端設置集氣腔52,該集氣腔的一側具有排氣口 521。由此罐本體本身不需設置排氣構造,而由座體擔當,座體形成具有聯(lián)軸部和集氣腔、排氣口的構造,使得座體可兼具聯(lián)軸和集氣、排氣多重職能,經攪拌脫出的氣體可以經由集氣腔收納后再由排氣口排出,確保排氣效率穩(wěn)定;由此也更優(yōu)化了部件結構。所述罐本體內腔設置為“屜式”逐級攪拌腔,所述“屜式”逐級攪拌腔由配置在罐本體內的擋漿組件3區(qū)隔形成。具體是所述擋漿組件由第一擋漿片31和第二擋漿片32組成,所述第一擋漿片具有能與罐本體內壁密切結合的外緣311和通道孔312,該外緣與罐本體結合,該通道孔用于形成下漏漿液的通道。第一擋漿片與罐本體固定結合,第二擋漿片與攪拌體中心軸固定結合,隨攪拌體旋轉。所述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312由通道孔主區(qū)部3121和通道孔輔區(qū)部3122構成, 通道孔主區(qū)部3121由中心孔形成,該中心孔的大小與第二擋漿片相當,即第二擋漿片32大體能覆蓋該中心孔,通道孔主區(qū)部包括但不限于圖4所示中心圓孔的情形;通道孔輔區(qū)部 3122由沿通道孔主區(qū)部直徑方向側伸形成的型孔構成,該型孔以符合攪拌棒的投影形狀為更好,以使攪拌棒能夠通過;如圖4所示為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輔區(qū)部與一字型攪拌棒對應相符的情形,既恰好能容攪拌棒通過,又不至使孔隙過大漏漿過快,影響攪拌效果。所述第一擋漿片籍由罐本體內壁11間隔固裝,形成如同蒸鍋鍋屜式的分級腔室; 所述第二擋漿片籍由攪拌體中心軸21間隔固裝,第二擋漿片與第一擋漿片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h,形成過漿環(huán)口 30。由此第二擋漿片與第一擋漿片形成的過漿環(huán)口與通道孔輔區(qū)部的型孔共同構成了滿足預設漏漿流量或流速的漿液/氣流通道,被脫出氣體沿該漿液/氣流通道上行進入集氣腔52,通過排氣口 521排出,經過脫氣處理的漿液沿該漿液/氣流通道下行,由罐本體泥漿出口 lib排出。參見圖3、3a所示攪拌體2,該攪拌體由攪拌體中心軸21和數個攪拌棒22構成, 所述攪拌體中心軸的一端能與傳動軸連接,所述攪拌棒相間預設距離固裝在攪拌體中心軸上,相鄰攪拌棒間隔的位置應滿足各攪拌棒能夠分別位居各個攪拌腔內,如圖1所示,較好的措施是攪拌棒位于攪拌腔上下基本居中的位置,不易產生渦流,以提高脫氣效率;相鄰的攪拌棒設置為相互垂直,猶如十字交錯的“狼牙棒”,由此形成本案攪拌體的攪拌構造。該攪拌體的攪拌構造不僅適用于具有“屜式”逐級攪拌腔的罐本體,也不排除用于不分層的直筒罐本體的情形。由此,罐本體內腔形成了能夠逐級攪拌的“屜式”腔室,相鄰攪拌腔之間通過擋漿組件區(qū)隔,固裝在攪拌體中心軸上的各個攪拌棒可以在各自的攪拌腔內旋轉攪拌,由于第二擋漿片與第一擋漿片相隔一定間距形成過漿環(huán)口,且泥漿又受到旋轉攪拌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所以漿液不會很快漏下,而是能夠在攪拌腔室內得到更為充分的攪拌后,再流到下一級攪拌腔室進行繼續(xù)攪拌,這樣漿液可以逐級進一步得到攪拌,經過不斷攪拌的漿液,不斷脫出的氣體也沿前述漿液通道上升。因由相鄰的攪拌棒成相互垂直的構造,與之對應,相鄰的第一擋漿片通道孔中的通道孔輔區(qū)部3122也成相互垂直的位置關系,由此泥漿能在本層更多“逗留”,得到充分攪拌、粉碎,從而可有效提高脫氣效率。進一步,所述罐本體內腔11由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的頂層攪拌腔又稱第一攪拌腔 111,該第一攪拌腔上方留有頂層空間區(qū)部110,該頂層空間區(qū)部設有罐本體泥漿入口 Ila ; 該頂層空間區(qū)部110與座體集氣腔52相通的通孔為排氣孔11c,該排氣孔的下方配置頂部擋漿片321,該頂部擋漿片可借由攪拌體中心軸固裝,頂部擋漿片具有能大體覆蓋排氣孔的外緣,頂部擋漿片與頂層空間區(qū)部的排氣孔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頂部過氣環(huán)口 300, 由此,頂部擋漿片不僅能負責阻止?jié){液上竄侵入集氣腔,它還與排氣孔形成過氣環(huán)口,有利于更穩(wěn)定排氣。罐本體泥漿入口位置不高于頂部過氣環(huán)口的位置,以避免漿液侵入集氣腔。圖1所示頂部擋漿片與第一攪拌腔的攪拌棒之間按已有技術配置一聯(lián)軸元件,頂部擋漿片也可以一般手段籍由聯(lián)軸元件裝配?,不予贅述。底層攪拌腔結合附圖又稱第四攪拌腔114,該第四攪拌腔的底部設置罐本體泥漿出口 11b,該罐本體泥漿出口的上方配置底部擋漿片324,該底部擋漿片借由攪拌體中心軸固裝,底部擋漿片與第四攪拌腔底部的罐本體泥漿出口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底部過漿環(huán)口 304。較好的是圖1所示罐本體泥漿入口配置在罐本體側壁,更利于泥漿順暢流入罐本體,設備構件布置也更優(yōu)化。至此形成了具有前述環(huán)形通道口(過漿環(huán)口 30、底部過漿環(huán)口 304、過氣環(huán)口 300) 的罐本體,且罐本體的泥漿入口、泥漿出口的布置更安全、更優(yōu)化。圖Ia所示是罐本體泥漿入口配置在罐本體頂部的又一實例。位于頂層攪拌腔內的攪拌棒又稱第一攪拌棒221,位于底層攪拌腔內的攪拌棒結合附圖又稱第四攪拌棒22η。進一步,所述罐本體內腔11配置數組構造相同的擋漿組件,即第一擋漿組件、第二擋漿組件、第三擋漿組件,該三組擋漿組件可將罐本體內腔區(qū)隔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攪拌腔,即四層的“屜式”逐級攪拌腔,如圖1所示。也可以,在罐本體內配置兩組擋漿組件可區(qū)隔形成三層的“屜式”逐級攪拌腔。或, 所述罐本體內配置一組擋漿組件可區(qū)隔形成兩層的“屜式”逐級攪拌腔。第二擋漿片位于第一擋漿片之上,更利于讓漿液經攪拌后再往下行;當然也不排除第二擋漿片位于第一擋漿片之下的情形,同樣能形成環(huán)口通道。所述罐本體內的各級攪拌腔高度f為攪拌腔內徑F的1/3-1/4,攪拌體上的攪拌棒長度H為攪拌腔內徑的5/6-6/7 ;由此泥漿可在狹小的扁盒狀腔室內大范圍攪拌,不僅可有效避免形成泥漿渦流,還可提高攪拌效率,降低能耗。如圖2所示是第二擋漿片為圓形的較好實例,通道孔主區(qū)部的孔徑相當于第二擋漿片32的外緣直徑。如圖2所示較好實例,第一擋漿片為圓形,它的外緣恰好與圓柱狀罐本體的內壁相切合,就像蒸屜放在蒸鍋里。由此更利于設備制造工藝的優(yōu)化。當然罐本體包括但不限于圓柱形,相應的第一擋漿片也不限于圓形,都可形成屜式的分級腔室;當然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包括但不限于圓形,相應的第二擋漿片32 也不限于圓形,略有變形也可以形成過漿環(huán)口。攪拌體22設置為“一”字型,不僅攪拌體體積小,還兼有的好處是由于對應的第一擋漿片型孔能比較窄,因此能滿足下漏漿液緩速的需要,以利于泥漿在攪拌腔得到更充分攪拌。“相當于”一詞在本文解釋為略大于或略小于或等于的情形。[0124]泥漿經由罐本體泥漿入口首先進入第一攪拌腔,在本層攪拌破碎,受擋漿組件的限制,泥漿可以在本層腔室得到較為充分的破碎脫氣,經攪拌破碎后的泥漿通過擋漿組件流到下一層攪拌腔進行再次攪拌破碎脫氣,以此類推,泥漿受到逐級的再次攪拌、破碎、脫氣。進一步,罐本體具有密閉構造,該密閉構造是由泥漿出口封口構造71和泥漿入口封口構造72以及抽風式排氣口 521構成。所述抽風式排氣口就是在所述座體排氣口 521處連接抽氣裝置,抽氣裝置可以是慣常的技術,如樣氣泵,這樣座體排氣口 521就成了抽風式排氣口,因為樣氣泵從排氣口抽吸氣體時帶著一定的真空負壓,可以使氣體更易從泥漿中脫離出來。所述泥漿出口封口構造71是在罐本體泥漿出口處設置第一儲漿盒710,該第一儲漿盒內設有第一儲漿盒子槽7101,罐本體泥漿出口部具有能伸入第一儲漿盒子槽內的出漿導管71b,該第一儲漿盒子槽內應具有第一封口液面710b,由此,沿出漿導管徐徐流出的泥漿可以不斷充盈第一儲漿盒子槽,保持作業(yè)中的罐本體泥漿出口始終被液面封堵著。進一步,參見圖1和圖6、圖6a,所述第一儲漿盒710內設置第一分隔板71011,將該儲漿盒內腔區(qū)隔形成子母槽兩部分,包括子槽居于母槽里的情形,第一儲漿盒子槽7101 正對著罐本體泥漿出口形成儲漿密封槽,第一分隔板上沿71011a應低于第一儲漿盒沿口 710a而高于出漿導管口部71b-0,第一分隔板上沿是滿足儲漿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點, 出漿導管口部與第一儲漿盒底部7103留有容漿液流出的間距,以形成液封構造,由此漿液從出漿導管口部排出,先充盈到第一儲漿盒子槽,余量漿液不斷溢出第一分隔板上沿,進到第一儲漿盒母槽7102,第一儲漿盒母槽具有排放漿液出口 7105。參見圖1和圖7、圖7a、圖7b,所述泥漿入口封口構造72是在罐本體泥漿入口端設置第二儲漿盒720,如圖1所示第二儲漿盒座在安裝板4上。所述第二儲漿盒內設置第二分隔板72011,將該儲漿盒內腔區(qū)隔形成子母槽兩部分,包括子槽居于母槽里的情形,第二儲漿盒子槽7201具有與罐本體泥漿入口相通的第二儲漿盒子槽漿液出口 7201a,該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能容泥漿送液管G伸入的槽腔,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沿72011a應低于第二儲漿盒沿口 720a而高于泥漿送液管口部Gl形成儲漿密封槽,第二分隔板上沿是滿足儲漿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點,泥漿送液管口部與儲漿盒底部留有間距,形成液封的構造;所述泥漿送液管口豎直向下伸入第二儲漿盒子槽,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充盈的漿液形成第二封口液面720b,以使泥漿能在一定液面深度的壓力下進入第二儲漿盒子槽;第二儲漿盒子槽與罐本體泥漿入口連接處安裝限流擋圈7203,限流擋圈可以是常規(guī)手段,不予贅述,限流擋圈是通過過流口徑的限定來控制流速,以使泥漿能定量的流入罐本體,以滿足設備對不同泥漿的處理。第二儲漿盒子槽槽腔的容積應與第二儲漿盒子槽限流擋圈的過流口徑匹配,這樣不僅可使第二儲漿盒子槽內保持充盈的待送泥漿,還能保障漿液源源不斷送入攪拌腔處理。由此,泥漿入口封口構造不僅對罐本體泥漿入口形成液封,還具有限制泥漿入口流量, 定量送漿的功能。由此,來自泥漿泵或泥漿槽的待處理漿液,經由泥漿送液管不斷充盈到第二儲漿盒子槽,再徐徐經由罐本體泥漿入口,定量限流進入罐本體,進行脫氣處理;由于有限流擋圈的配置,可以使定量脫氣變得更為簡單易行,被限流的余量漿液會沿第二分隔板上沿溢
13出,第二儲漿盒母槽7202與第一儲漿盒母槽7102之間配置通漿管道73,從第二儲漿盒子槽溢流的漿液通過該通漿管道輸送到第一儲漿盒母槽,經由第一儲漿盒母槽排放漿液出口排
出ο由此母槽不僅能負責收集從儲漿密封槽里溢出的余漿,還能收集來自泥漿入口構造溢流的漿液,是的設備整體布局更優(yōu)化。由此,本案的脫氣器可以實現(xiàn)泥漿在整個脫氣過程中都處于密閉條件,樣氣泵收集到的氣體都是泥漿在攪拌處理中脫出的氣體,為樣氣收集數據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為能檢測到地層的真實含氣量提供了保障。泥漿從所述排放漿液出口排出可通過泥漿循環(huán)管線循環(huán)利用。第一儲漿盒子槽底部設置排放閥口 7104,方便該儲漿盒子槽的疏通、排放。在詳細說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后,熟悉該項技術人士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脫離下述申請專利范圍與精神下可進行各種變化與修改,且本實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說明書中所舉實施例的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脫氣器的攪拌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體O)由攪拌體中心軸和數個攪拌棒0 構成,所述攪拌體中心軸與傳動軸連接,所述攪拌棒相間預設距離固裝在該攪拌體中心軸上,相鄰的攪拌棒設置為相互垂直。
2.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的攪拌體的罐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體內腔設置為逐級攪拌腔,該逐級攪拌腔是由配置在罐本體內的擋漿組件(3)區(qū)隔成分級腔室;所述擋漿組件由第一擋漿片(31)和第二擋漿片(3 組成,所述第一擋漿片具有能與罐本體內壁密切結合的外緣(311)和通道孔(312),該外緣與罐本體結合,該通道孔用于形成下漏漿液的通道;所述第一擋漿片籍由罐本體內壁(11)間隔固裝,形成分級腔室;所述第二擋漿片籍由攪拌體中心軸間隔固裝,第二擋漿片與第一擋漿片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過漿環(huán)口(30);相鄰攪拌棒間隔的位置應滿足各攪拌棒能夠分別位居各個攪拌腔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罐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擋漿片(32)與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大小相當,該第一擋漿片的型孔符合攪拌棒的正投影形狀,以使攪拌棒能夠通過;所述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312)由通道孔主區(qū)部(3121)和通道孔輔區(qū)部(3122)構成, 通道孔主區(qū)部由中心孔形成,通道孔輔區(qū)部由沿通道孔主區(qū)部直徑方向側伸形成的型孔構成;相鄰的第一擋漿片通道孔中的通道孔輔區(qū)部(312 成相互垂直的位置關系。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罐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體內腔(11)由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的頂層攪拌腔又稱第一攪拌腔(111),該第一攪拌腔上方留有頂層空間區(qū)部(110),該頂層空間區(qū)部設有罐本體泥漿入口(Ila);該頂層空間區(qū)部與座體集氣腔(5 相通的通孔為排氣孔(11c),該排氣孔的下方配置頂部擋漿片(321),該頂部擋漿片借由攪拌體中心軸固裝,頂部擋漿片具有能大體覆蓋排氣孔的外緣,頂部擋漿片與頂層空間區(qū)部的排氣孔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頂部過氣環(huán)口(300);底層攪拌腔又稱第四攪拌腔(114),該第四攪拌腔的底部設置罐本體泥漿出口(11b),該罐本體泥漿出口的上方配置底部擋漿片(3M), 該底部擋漿片借由攪拌體中心軸固裝,底部擋漿片與第四攪拌腔底部的罐本體泥漿出口相隔留有預設的間距,形成底部過漿環(huán)口(304)。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罐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為中心圓孔,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輔區(qū)部與一字型攪拌棒對應相符,恰好能容攪拌棒通過;攪拌棒位于攪拌腔上下居中的位置;第二擋漿片的外緣直徑與第一擋漿片的通道孔主區(qū)部的孔徑相當;所述罐本體泥漿入口位置不高于頂部過氣環(huán)口的位置;所述罐本體泥漿入口配置在罐本體側壁;所述第二擋漿片位于第一擋漿片之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罐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體內腔配置構造相同的擋漿組件,即第一擋漿組件、第二擋漿組件、第三擋漿組件,該三組擋漿組件將罐本體內腔區(qū)隔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攪拌腔,為四層的逐級攪拌腔;或,在罐本體內配置兩組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三層的逐級攪拌腔;或,所述罐本體內配置一組擋漿組件區(qū)隔形成兩層的逐級攪拌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罐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體內的各級攪拌腔高度為攪拌腔內徑的1/3-1/4 ;攪拌體上的攪拌棒長度為攪拌腔內徑的5/6-6/7。
8.一種具有權利要求2-7之一罐本體的脫氣器,包括罐本體(1)和攪拌體O),所述攪拌體用于伸入罐本體對泥漿進行攪拌;所述罐本體具有泥漿入口和泥漿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體借由安裝板(4)固裝,安裝板上設置座體(5),該座體一端設置聯(lián)軸部(51),以使攪拌體中心軸能受電機驅動旋轉;另一端是該座體與安裝板連接的一端設置集氣腔 (52),該集氣腔的一側具有排氣口(521);所述罐本體具有密閉構造,該密閉構造是由泥漿出口封口構造(71)和泥漿入口封口構造(72)以及抽風式排氣口(521)構成;所述抽風式排氣口就是在所述座體排氣口處連接抽氣裝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漿出口封口構造(71)是在罐本體泥漿出口處設置第一儲漿盒(710),該第一儲漿盒內設有第一儲漿盒子槽(7101),罐本體泥漿出口部具有能伸入第一儲漿盒子槽內的出漿導管(71b),該第一儲漿盒子槽內應具有第一封口液面(7iob);所述泥漿入口封口構造m是在罐本體泥漿入口端設置第二儲漿盒(720);所述第一儲漿盒內設置第一分隔板(71011),將該儲漿盒內腔區(qū)隔形成子母槽兩部分,第一儲漿盒子槽(7101)正對著罐本體泥漿出口形成儲漿密封槽,第一分隔板上沿 (71011a)應低于第一儲漿盒沿口(710a)而高于出漿導管口部(71b_0),第一分隔板上沿是滿足儲漿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點,出漿導管口部與第一儲漿盒底部(710 留有容漿液流出的間距,以形成液封構造,第一儲漿盒母槽具有排放漿液出口(7105)。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脫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儲漿盒內設置第二分隔板 (72011),將該儲漿盒內腔區(qū)隔形成子母槽兩部分,第二儲漿盒子槽(7201)具有與罐本體泥漿入口相通的第二儲漿盒子槽漿液出口(7201a),該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能容泥漿送液管伸入的槽腔,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沿(72011a)應低于第二儲漿盒沿口(720a)而高于泥漿送液管口部形成儲漿密封槽,第二分隔板上沿是滿足儲漿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點,泥漿送液管口部與儲漿盒底部留有間距,形成液封的構造;所述泥漿送液管口豎直向下伸入第二儲漿盒子槽,第二儲漿盒子槽具有充盈的漿液形成第二封口液面(720b);所述第二儲漿盒子槽與罐本體泥漿入口連接處安裝能限制泥漿流速的限流擋圈(720 ;所述第二儲漿盒子槽槽腔的容積應與第二儲漿盒子槽限流擋圈的過流口徑匹配;第二儲漿盒母槽 (7202)與第一儲漿盒母槽(710 之間配置通漿管道(73),第一儲漿盒子槽底部設置排放閥口 (7104)。
專利摘要一種脫氣器及其罐本體及其攪拌體,涉及對石油勘探鉆井中提出的泥漿在線脫離氣體的裝置。脫氣器具有容置泥漿的罐本體和攪拌體,攪拌體用于伸入罐本體對泥漿進行攪拌;罐本體具有泥漿入口和泥漿出口,其中,還具有座體,座體與安裝板連接的一端設置集氣腔,罐本體具有密閉構造,該密閉構造是由泥漿出口封口構造和泥漿入口封口構造以及抽風式排氣口構成。其中,攪拌體由攪拌體中心軸和數個攪拌棒構成,攪拌體中心軸與傳動軸連接,攪拌棒相間預設距離固裝在該攪拌體中心軸上,相鄰的攪拌棒設置為相互垂直。其中,罐本體內腔設置為逐級攪拌腔,該逐級攪拌腔是由配置在罐本體內的擋漿組件區(qū)隔成分級腔室;擋漿組件由第一擋漿片和第二擋漿片組成。
文檔編號B01F15/00GK201959596SQ20102069199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李明利, 李明春 申請人:天津開發(fā)區(qū)利達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