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煙氣凈化系統(tǒng),特別涉及一種采用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燃煤發(fā)電是煤炭利用的主要途徑之一,燃煤火電機組需排放大量污染物,其中SO2以及粉塵對環(huán)境的危害較為嚴重,也是需要重點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因而,需要在燃煤發(fā)電的煙氣排放處設置脫硫系統(tǒng)。煙氣脫硫技術包括濕法脫硫和干法脫硫等,其中濕法脫硫技術的運用最為廣泛。濕法煙氣脫硫吸收塔的原理是利用石灰石堿性漿液從上向下噴淋,煙氣從下向上流動,石灰石漿液滴在下落過程中吸收煙氣中的SO2,生成石膏等副產品,達到脫除煙氣中的SO2的目的。 濕法脫硫效果最好,但濕法脫硫系統(tǒng)結構復雜,系統(tǒng)造價很高,因此如何簡化系統(tǒng)結構,降低其制作成本,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其省卻了濕法脫硫系統(tǒng)中的吸收劑漿液池、吸收劑漿液池攪拌器、吸收劑漿液輸送泵等設備,很大的簡化系統(tǒng)結構,可降低濕法脫硫系統(tǒng)的制造成本。本發(fā)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的具體方案為
本發(fā)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包括脫硫吸收塔和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所述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包括料倉、排風口設置于料倉底部向料倉內吹風的第一流化風系統(tǒng)、位于料倉下方的中間倉、連接料倉和中間倉的第一落料管、排風口設置于中間倉底部向中間倉內吹風的第二流化風系統(tǒng)、設置于中間倉底部的第二落料管、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第二落料管上的插板閥和旋轉給料閥、以及進料口與旋轉給料閥出料口連接的噴射器,所述噴射器的出料口通過輸料管和脫硫吸收塔下部的漿液池連接。進一步,所述輸料管的出料口位于漿液池的液面下方,且輸料管有一段高于漿液池液面的管段;
進一步,所述脫硫吸收塔為噴淋塔、液柱塔或者其它形式的脫硫吸收塔;
進一步,所述料倉上設置有除塵器;
進一步,所述脫硫吸收塔和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相鄰布置。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通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將吸收劑粉料直接送入脫硫吸收塔的漿液池中,省卻了傳統(tǒng)濕法脫硫系統(tǒng)中的吸收劑漿液池、吸收劑漿液池攪拌器、吸收劑漿液輸送泵等設備,從而可使脫硫系統(tǒng)結構大大簡化,系統(tǒng)制造成本低,且系統(tǒng)控制也更簡單。
圖I為本發(fā)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包括脫硫吸收塔I和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所述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包括料倉2、排風口設置于料倉底部向料倉內吹風的第一流化風系統(tǒng)3、位于料倉2下方的中間倉4、連接料倉2和中間倉4的第一落料管5、排風口設置于中間倉底部向中間倉內吹風的第二流化風系統(tǒng)6、設置于中間倉4底部的第二落料管7、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第二落料管上的插板閥8和旋轉給料閥
9、以及進料口與旋轉給料閥9出料口連接的噴射器10,所述噴射器10的出料口通過輸料管11和脫硫吸收塔I下部的漿液池Ia連接。本發(fā)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通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將粉料直接送入脫硫吸收塔的漿液池中,省卻了傳統(tǒng)濕法脫硫系統(tǒng)中的吸收劑漿液池、吸收劑漿液池攪拌器、吸收劑漿液輸送泵等設備,從而可使脫硫系統(tǒng)結構大大簡化,系統(tǒng)制造和運行成本低,且系統(tǒng)控制也更簡單,特別適用于小型火電機組脫硫。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輸料管11的出料口位于漿液池Ia的液面下方,且輸料管11有一段高于漿液池液面的管段;本結構使粉料直接加入漿液中,不會造成空氣污染,同時高于漿液池液面的管段可阻止?jié){液倒流。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脫硫吸收塔I為噴淋塔;當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所示脫硫吸收塔還可以為液柱塔或其它形式的吸收塔。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料倉2上設置有除塵器12,除塵器12可在加料、清潔料倉等過程中避免粉塵污染空氣。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脫硫吸收塔I和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相鄰布置,布置結構緊湊,占地空間?。划斎辉诓煌瑢嵤┓绞街?,脫硫吸收塔I和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也可采取遠距離分離布置,布置方式靈活,可滿足不同場地要求。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脫硫吸收塔和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所述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包括料倉、排風口設置于料倉底部向料倉內吹風的第一流化風系統(tǒng)、位于料倉下方的中間倉、連接料倉和中間倉的第一落料管、排風口設置于中間倉底部向中間倉內吹風的第二流化風系統(tǒng)、設置于中間倉底部的第二落料管、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第二落料管上的插板閥和旋轉給料閥、以及進料口與旋轉給料閥出料口連接的噴射器,所述噴射器的出料口通過輸料管和脫硫吸收塔下部的漿液池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料管的出料口位于漿液池的液面下方,且輸料管有一段高于漿液池液面的管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硫吸收塔為噴淋塔、液柱塔或者其它形式的脫硫吸收塔。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倉上設置有除塵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硫吸收塔和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相鄰布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包括脫硫吸收塔和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所述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包括料倉、第一流化風系統(tǒng)、中間倉、連接料倉和中間倉的第一落料管、第二流化風系統(tǒng)、第二落料管、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第二落料管上的插板閥和旋轉給料閥、以及噴射器,所述噴射器的出料口通過輸料管和脫硫吸收塔下部的漿液池連接。本發(fā)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脫硫系統(tǒng),通過氣力輸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統(tǒng)將粉料直接送入脫硫吸收塔的漿液池中,省卻了傳統(tǒng)濕法脫硫系統(tǒng)中的吸收劑漿液池、吸收劑漿液池攪拌器、吸收劑漿液輸送泵等設備,從而可使脫硫系統(tǒng)結構大大簡化,系統(tǒng)制造成本低,且系統(tǒng)控制也更簡單。
文檔編號B01D53/80GK102716662SQ20121023702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丁晉, 劉宇, 吳濤, 唐小健, 張羲和, 朱玉, 楊斌懿, 毛霖, 袁亮, 陳四寶 申請人:中電投遠達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