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尾氣脫硫除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對于各種排放的尾氣進行凈化處理的裝置,具體是指一種能除去尾氣排放中的煙塵、油漆以及有毒物質的進行脫硫除塵、凈化過濾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yè)發(fā)展,各種工業(yè)廢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工業(yè)廢氣中往往會帶有煙塵以及大量有毒物質,不但會污染環(huán)境嚴重影響工人及工廠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而且更是對地球生態(tài)的嚴重破壞?,F(xiàn)有的廢氣處理裝置主要是通過向廢氣中噴水霧的方法,使廢氣中的煙塵及有毒物質混入水霧中,但是均沒有較好的辦法使水霧從氣流中完全分離開來,因此排出的氣體中煙塵和有毒物質仍無法有效的去除。中國專利公報在2009年5月6日公開的,授權公告號為“ CN201231118Y”的“煙囪尾氣凈化裝置”,它包括煙囪、直煙道、凈化池、水霧噴淋裝置;直煙道設置在煙 下段和產(chǎn)生尾氣的作業(yè)房之間,煙 及直煙道構成尾氣排 放通道;水霧噴淋裝置包括水噴槍和氣霧噴槍,水噴槍設置在沿煙氣流動方向的尾氣排放通道前段內(nèi),若干氣霧噴槍設置在尾氣排放通道后段內(nèi);凈化后直煙道內(nèi)和煙 內(nèi)的污水通過管道流入凈化池,水霧噴淋裝置通過管道與壓縮氣體和凈化池內(nèi)的凈化水相連通。所述煙 內(nèi)氣霧噴槍上方還設置有捕霧器,捕霧器上方設置有沖洗裝置。這種設備的噴霧裝置噴化效果不理想,因而無法使水霧與尾氣充分接觸混合,并且其捕霧器的捕霧效果也不理想,仍有部分攜帶著煙塵和有毒物質的水霧排出。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為人們提供一種能進一步提高霧化效果,使尾氣與水霧能更充分的接觸的脫硫除塵裝置。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它包括引風裝置、噴霧裝置、消霧裝置以及排氣管道,所述的噴霧裝置包括噴水裝置、安裝于排氣管道側壁的電機以及安裝在電機輸出軸上的旋轉霧化裝置;所述的電機輸出軸伸入排氣管道,并與固定在排氣管道內(nèi)的軸承相連,在排氣管道側壁嵌裝有一軸套,該軸套套裝于電機輸出軸的外側;所述排氣管道內(nèi)安裝有至少一個破霧導流圈,并位于噴霧裝置的后側,該破霧導流圈的前側邊沿與排氣口的周壁固定,后側向內(nèi)傾斜,在破霧導流圈上開設有多個柵格孔,該柵格孔與排氣管道的軸向傾斜;在排氣管道內(nèi)還安裝有多塊潑霧網(wǎng),該潑霧網(wǎng)呈圓形或鍋形,安裝于破霧導流圈的后側或者與破霧導流圈間隔設置;所述的消霧裝置包括消霧管道和水霧分離器,消霧管道前端高、后端低,在消霧管道的前端安裝有引風離心改道風葉,消霧管道的后端設置有管道回水槽,在消霧管道的后端內(nèi)壁還設置有多塊管道擋水板,該管道擋水板的一側開口,且開口處與氣流的旋轉方向相對,管道擋水板的后端向管道回水槽的內(nèi)壁延伸;所述的水霧分離器包括進氣口伸入管道回水槽的筒體,筒體的側壁向外發(fā)散,在筒體的后端設置有筒體回水槽,前大后小的錐形排氣管穿插于筒體回水槽的后端;在筒體的后端內(nèi)壁還設置有多塊筒體擋水板,該筒體擋水板的一側開口,且開口處與氣流的旋轉方向相對,筒體擋水板的后端向筒體回水槽的內(nèi)壁延伸;所述的筒體內(nèi)安裝有至少兩個導風圈,該導風圈的側壁呈弧形,在相鄰兩個導風圈之間留有間隙,最后端的導風圈側壁穿過筒體回水槽的中心;管道回水槽和筒體回水槽的底部通過排水管后與排水總管相通。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進水管以及中空的電機輸出軸,進水管與電機輸出軸的后端通過機械密封件對接,在電機輸出軸的前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固定的套筒以及安裝在套筒外側的圓盤狀的網(wǎng)盤,網(wǎng)盤分別由高速離心噴霧網(wǎng)片和高速離心伊水破霧葉片組成,高速離心噴霧網(wǎng)片中間是鋼板網(wǎng),而高速離心伊水破霧葉片以鋼板條為骨架支撐固定的;在套筒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網(wǎng)盤位于第一根傾斜出水槽的后側;在網(wǎng)盤的外側設置有傾斜的回風葉片,回風葉片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的旋轉方向相反;在網(wǎng)盤前側或后側的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該鏟水改道破霧葉片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的旋轉方向相同。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進水管以及中空的電機輸出軸,進水管與電機輸出軸的后端通過機械密封件對接,在電機輸出軸的前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
與電機輸出軸固定的兩組引風連接風葉,在引風連接風葉的外沿均安裝有固定環(huán),兩個固定環(huán)之間安裝有多片鏟水破霧葉片,所述的鏟水破霧葉片為弧形,前后兩端均設置有安裝扣,該安裝扣穿過固定環(huán)后折彎,使鏟水破霧葉片與固定環(huán)相固定;鏟水破霧葉片與固定環(huán)的徑向傾斜,并且在鏟水破霧葉片的內(nèi)側開設有破霧柵格孔。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進水管以及中空的電機輸出軸,進水管與電機輸出軸的后端通過機械密封件對接,在電機輸出軸的前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固定的套筒以及安裝在套筒外側的網(wǎng)板,在套筒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該網(wǎng)板呈中間厚,邊沿薄的拱形,且位于于套筒的后側;在網(wǎng)板的前側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該鏟水改道破霧葉片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的旋轉方向相同。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伸入排氣管道的進水管,該進水管的末端折彎,并且折彎處與電機輸出軸處于同一軸線,并且在進水管的折彎處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固定在電機輸出軸前端的套筒以及固定在套筒上的網(wǎng)板,所述的套筒套裝于進水管的折彎處外側,在套筒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所述的網(wǎng)板呈中間厚,邊沿薄的拱形,并位于第一根傾斜出水槽的后側;在網(wǎng)板的前側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該鏟水改道破霧葉片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的旋轉方向相同。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伸入排氣管道的進水管,該進水管的末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相固定的破霧風葉,該破霧風葉位于噴水裝置的后側。在破霧風葉上均布有多塊風速改道破霧葉片,其為弧形設計,在每塊風速改道破霧葉片開設有多個破霧孔。所述的機械密封件前側設置有帶油封的油封夾板,在機械密封件的后側設置有油杯夾板,在油封夾板和油杯夾板之間安裝有油杯,在油杯的上方開設有注油孔,并在注油孔上塞裝有封蓋。所述的電機輸出軸上固定安裝有前甩水罩和后甩水罩,該前甩水罩和后甩水罩分別位于軸套的前后,并且軸套前端的內(nèi)壁向外傾斜;在軸套與電機輸出軸之間填充有吸附了潤滑油的羊毛氈。
所述的排氣管道的底部設置有兩根擋水條,兩根擋水條分別位于旋轉霧化裝置的前后。所述的排氣管道前端高、后端低,在排氣管道的后端還安裝有排水斗,排水斗的直徑大于排氣管道,且排水斗的底部與排水總管相通。本發(fā)明進一步提高了噴霧裝置的霧化效果,使尾氣與水霧能更充分地接觸,還提高了消霧裝置離心除水霧的效果,最終排出純凈的空氣。通過破霧導流圈和潑霧網(wǎng)的設置,能將吸附在排氣管道側壁的水珠再次推向排氣管道中間并霧化,使尾氣能與水霧更充分地接觸,尾氣中的煙塵,以及有毒物質會更容易混入水中,適用于各種尾氣的脫硫除塵凈化處理,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積極作用。
·圖I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噴霧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噴霧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噴霧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噴霧裝置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噴霧裝置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發(fā)明為一種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它包括引風裝置100、噴霧裝置200、消霧裝置400以及排氣管道300,通過引風裝置100可以使尾氣快速向后排出,在經(jīng)過噴霧裝置200后,尾氣與水霧充分接觸,使尾氣中的雜質、有毒物質能溶入水中,然后將水霧和氣流一同排入消霧裝置400,消霧裝置400可以將混有雜質和有毒物質的水霧從氣流中分離出來,使最終排出純凈的空氣。所述的噴霧裝置200安裝在排氣管道300的彎折處,所述的噴霧裝置200包括噴水裝置、安裝于排氣管道300側壁的電機216以及安裝在電機輸出軸218上的旋轉霧化裝置。所述的電機輸出軸218伸入排氣管道300,并與固定在排氣管道300內(nèi)的軸承212相連,在排氣管道300側壁嵌裝有一軸套217,該軸套217套裝于電機輸出軸218的外側。通過軸承212和軸套217的設置使電機輸出軸218在高速轉動時不會晃動,而且避免尾氣泄漏。所述的電機輸出軸218上固定安裝有前甩水罩208和后甩水罩206,該前甩水罩208和后甩水罩206分別位于軸套217的前后,并且軸套217前端的內(nèi)壁向外傾斜,因此通過甩水罩可以將水甩出,防止進入軸套217內(nèi)。在軸套217與電機輸出軸218之間填充有吸附了潤滑油的羊毛氈207,使軸套217與電機輸出軸218能長時間保持潤滑,在軸套217的內(nèi)圈與前甩水罩208的后側安裝有油封,避免潤滑油流出。在同一條排氣管道300的另一頭彎折處還安裝有輔助噴霧裝置201,所述的輔助噴霧裝置201根據(jù)尾氣量的多少來增加了網(wǎng)片的數(shù)量,網(wǎng)片通過軸套固定在軸上,軸管不供應水,由環(huán)形補充水管201. I上的出水口噴出的水作用到網(wǎng)片上形成霧墻,加強了霧化效果。所述排氣管道300內(nèi)安裝有至少一個破霧導流圈600,并位于噴霧裝置200的后偵牝該破霧導流圈600的前側邊沿與排氣口的周壁固定,后側向內(nèi)傾斜,在破霧導流圈600上開設有多個柵格孔601,該柵格孔601與排氣管道300的軸向傾斜。在排氣管道300內(nèi)還安裝有多塊潑霧網(wǎng)700,該呈圓形或鍋形,安裝于破霧導流圈600的后側或者與破霧導流圈600間隔設置。帶有破霧導流圈600與多塊潑霧網(wǎng)700的管道起到了加強管道的霧化效果。排氣管道300內(nèi)的水受風動、風壓影響緊貼在排氣管道300內(nèi)壁摩擦旋轉向前推進,當遇到傾斜設計的破霧導流圈600時,水被破霧導流圈600上傾斜設計的柵格孔601打散成水霧,并沿破霧導流圈600未開孔的光滑面導流向排氣管道300中心。連續(xù)不斷的水受破霧導流圈600作用由小至大快速的擴散離心攪拌旋轉,在排氣管道300中心形成密集的水霧層再次向后推進,水霧層在遇到潑霧網(wǎng)700后再次被打散。在一段距離內(nèi)水霧由自身重力撞擊在排氣管道300壁上重新匯聚,接著再次受下一個破霧導流圈600作用在排氣管道300中心形成密集的水霧波動層,周而復始。水遇到每一個破霧導流圈600時,最先受導流作用后擴散的水霧所產(chǎn)生的水霧波動的勢能最大,水霧的密集程度也是最大的,然后擴散形成更大面積的水霧層,由于排氣管道300內(nèi)的風動、風壓產(chǎn)生的動能是不一樣的所以受破霧導流圈600作用形成的水霧層的水霧波動也各不相同,毫無規(guī)律。這樣更能全方位的使通過排氣管道300的廢氣受每一個破霧導流圈600作用,充分接觸攪拌摩擦混合,加強 廢氣的凈化過濾。在管道內(nèi)根據(jù)廢氣治理量的大小,可以對管道進行加長,并合理安排破霧導流圈600和潑霧網(wǎng)700的個數(shù)與間距達到更好的效果。所述的排氣管道300前端高、后端低,方便了水往后端流。在排氣管道300的后端還安裝有排水斗800,排水斗800的直徑大于排氣管道300,且排水斗800的底部與排水總管500相通。未被霧化的水珠流入排水斗800后進行排水總管500。在排水總管500的回氣順水彎502上方還設置有一根抽氣管504,抽氣管504的另一端通入排氣管道300。一旦有氣流進入回氣順水彎502的上方,如果不及時排出,會增加排水總管500的氣壓,從而影響匯聚的水進入的速度,設置了抽氣管504以后,排氣管道300內(nèi)風的引力使順水彎502的氣抽離,使匯聚的水能快速流通。所述的消霧裝置400包括消霧管道403和水霧分離器,消霧管道403前端高、后端低,方便了水往后端流。在消霧管道403的前端安裝有引風離心改道風葉,引風離心改道風葉包括安裝于排氣管道300側壁的消霧電機401以及安裝于消霧電機401輸出軸前端的改道葉片402,所述的改道葉片402的截面呈7字弧形,水霧在遇到改道葉片402后會凝聚起來,并通過自身的重力,離心甩向消霧管道403的內(nèi)壁,在消霧管道403內(nèi)壁的水流受到風壓的影響,始終保持與管壁緊貼并向后排出。消霧管道403的后端設置有管道回水槽405,消霧管道403內(nèi)壁的水流最終流入管道回水槽405。管道回水槽405的底部通過排水管后與排水總管500相通,使管道回水槽405內(nèi)的水流可以快速排出。在消霧管道403的后端內(nèi)壁還設置有多塊管道擋水板404,該管道擋水板404的一側開口,且開口處與氣流的旋轉方向相對,管道擋水板404的后端向管道回水槽405的內(nèi)壁延伸。隨氣流移動的水流在遇到管道擋水板404可以快速導入管道回水槽405,避免水流濺起,被氣流重新吹散成水霧。所述的水霧分離器包括進氣口 406伸入管道回水槽405的筒體408,因此氣流能從進氣口 406進入筒體408,而水流被進氣口 406側壁阻擋,無法流入筒體408。筒體408的側壁向外發(fā)散,在筒體408的后端設置有筒體回水槽410,在筒體408內(nèi)凝結的水流最終聚集在筒體回水槽410。筒體回水槽410的底部通過排水管后與排水總管500相通,使筒體回水槽410內(nèi)的水流可以快速排出。在筒體408后側安裝有前大后小的錐形排氣管411,該錐形排氣管411的前端穿插于筒體回水槽410的后端,因此氣流能從錐形排氣管411排出,錐形排氣管411側壁還能阻擋小部分水珠,避免水珠排出。在筒體408的后端內(nèi)壁還設置有多塊筒體擋水板409,該筒體擋水板409的一側開口,且開口處與氣流的旋轉方向相對,筒體擋水板409的后端向筒體回水槽410的內(nèi)壁延伸。隨氣流移動的水流在遇到筒體擋水板409可以快速導入筒體回水槽410,避免水流濺起,被氣流重新吹散成水霧。所述的筒體408內(nèi)前后設置有至少兩個導風圈407,該導風圈407通過導風圈支撐桿412與筒體408固定,導風圈407的側壁呈弧形,在相鄰兩個導風圈407之間留有間隙。使氣流能順利從導風圈407的中間排出,并集中在筒體408中心,水則沿著筒體408內(nèi)壁流入到筒體回水槽410。最后端的導風圈407側壁的長度加長,并穿過筒體回水槽410的中心,更可以避免流入到筒體回水槽410的水滴落到筒體408中心部位,被氣流一吹再次有水珠排出筒體408外。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噴霧裝置200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進水管201以及中空的電機輸出軸218,進水管201與電機輸出軸218的后端通過機械密封件213對接,在電機輸出軸218的前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因此電機216可以帶動電機輸出軸218轉動,且在轉動時也不影響電機輸出軸218與進水管201之間的密封性。所述的電機輸 出軸218后端安裝有冷卻風葉215,冷卻風葉215由電機輸出軸218帶動旋轉,產(chǎn)生的風力可以使電機216降溫,避免通過電機輸出軸218內(nèi)的冷卻水溫度升高。所述的機械密封件213前側設置有帶油封205的油封夾板214,在機械密封件213的后側設置有油杯夾板202,在油封夾板214和油杯夾板202之間安裝有油杯204。在油杯204的上方開設有注油孔,并在注油孔上塞裝有封蓋203,打開封蓋203可以往油杯204內(nèi)灌入潤滑油。油杯204內(nèi)的潤滑油可以更好的保證機械密封件213在高速運轉中的穩(wěn)定性與使用壽命,增加了油封與高速旋轉的電機輸出軸218之間的耐摩擦性。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218固定的套筒219以及安裝在套筒219外側的圓盤狀的網(wǎng)盤209,網(wǎng)盤209分別由高速離心噴霧網(wǎng)片209. I和高速離心鏟水破霧葉片209. 2組成,高速離心噴霧網(wǎng)片209. I中間是鋼板網(wǎng),而高速離心鏟水破霧葉片209. 2以鋼板條為骨架支撐固定的。在套筒219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220,網(wǎng)盤209位于第一根傾斜出水槽220的后側,這樣出來的水受風速影響剛好可以散在網(wǎng)盤209上。在網(wǎng)盤209的外側設置有傾斜的回風葉片210,回風葉片210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218的旋轉方向相反。此回風葉片210可以將吸附在排氣管道300側壁的氣流往回拉,因為這部分氣流沒有通過網(wǎng)盤209,與水霧接觸不充分?;仫L葉片210還能將匯聚并緊貼管道壁底部的水離心打散成水霧,提高霧化效果。在前幾個霧化裝置的網(wǎng)盤209的前側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在最后一個霧化裝置的網(wǎng)盤209的后側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該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218的旋轉方向相同。前幾個霧化裝置將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安裝在前側的原因是,通過傾斜噴霧槽出來的水離心甩向四周,被高速旋轉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組成的好比無縫的擋板圈阻擋后,將離心的水集中在網(wǎng)盤209的中心部位,使得后面幾層由高速離心噴霧網(wǎng)片209. I組成的網(wǎng)盤209能將這些水珠或水霧通過其上的鋼板網(wǎng)充分霧化利用。最后一個霧化裝置將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安裝在后側的原因是,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的高速旋轉可以將匯聚并緊貼排氣管道300壁底部的水離心鏟起同時打散,打散的水珠或水霧集中在中心部位并離心旋轉向后推進。
所述的排氣管道300的底部設置有兩根擋水條227,兩根擋水條227分別位于旋轉霧化裝置的前后。兩根擋水條227既能防止水倒流,還可使得匯集下來的水囤積在這兩根擋水條227之間,讓霧化裝置利用更多的水,達到更好的霧化效果。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噴霧裝置200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的噴水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218固定的兩組引風連接風葉222,在引風連接風葉222的外沿均安裝有固定環(huán)223,兩個固定環(huán)223之間安裝有多片鏟水破霧葉片221。所述的鏟水破霧葉片221為弧形,前后兩端均設置有安裝扣224,該安裝扣224穿過固定環(huán)223后折彎,使鏟水破霧葉片221與固定環(huán)223相固定。鏟水破霧葉片221與固定環(huán)223的徑向傾斜,并且在鏟水破霧葉片221的內(nèi)側開設有破霧柵格孔225。鏟水破霧葉片221的外側主要用于將水鏟起并向內(nèi)匯聚,鏟水破霧葉片221的內(nèi)側通過破霧柵格孔225將水珠破成 水霧。在第二實施例中也同樣安裝有兩根擋水條227。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噴霧裝置200第三實施例中所述的噴水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218固定的套筒219以及安裝在套筒219外側的網(wǎng)板226,在套筒219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220,該網(wǎng)板226呈中間厚,邊沿薄的拱形,可以加強支撐強度,且位于第一根傾斜出水槽220的后側,這樣出來的水受風速影響剛好可以散在網(wǎng)板226上。網(wǎng)板226相對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網(wǎng)盤209來說,厚度減小,使風速流通速度大大加強,拱形設計可以使支撐強度更大。在網(wǎng)板226前側或后側的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該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218的旋轉方向相同。通過傾斜噴霧槽出來的水離心甩向四周,被高速旋轉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組成的好比無縫的擋板圈阻擋后,將離心的水集中在網(wǎng)板226的中心部位,使得后面幾層網(wǎng)板226能將這些水珠或水霧充分利用。在第三實施例中也同樣安裝有兩根擋水條227。如圖5所示,本發(fā)明噴霧裝置200第四實施例中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伸入排氣管道300的進水管201,該進水管201的末端折彎,并且折彎處與電機輸出軸218處于同一軸線,并且在進水管201的折彎處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固定在電機輸出軸218前端的套筒219以及固定在套筒219上的網(wǎng)板226,其網(wǎng)板226與第三實施例相同。所述的套筒219套裝于進水管201的折彎處外側,在套筒219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220,所述的網(wǎng)板226位于套筒219的第一根傾斜出水槽220的后側。通過噴水孔噴出的水珠通過套筒219上的傾斜出水槽220離心噴出,隨氣流向后與高速旋轉的網(wǎng)板226撞擊后快速霧化。如圖6所示,本發(fā)明噴霧裝置200第四實施例中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伸入排氣管道300的進水管201,該進水管201的末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218相固定的破霧風葉228,該破霧風葉228位于噴水裝置的后側,在破霧風葉228上均布有多塊風速改道破霧葉片229,其為弧形設計,在每塊風速改道破霧葉片229開設有多個破霧孔230。從進水管201的噴水孔噴出的水沿管道接觸到高速旋轉的風速改道破霧葉片229,一部份水被甩向四周,一部份水接觸到多個破霧孔230后起到了霧化效果,同時葉片的高速旋轉改變了氣流的流動方向,氣流帶動水向前推進在管道內(nèi)壁起到滾動旋轉摩擦作用,風速改道破霧葉片229對氣流改道的同時對水進行打霧,具有多重效果與功倉泛。
本發(fā)明通過增加了噴霧裝置200,進一步提高了霧化效果,使尾氣與水霧能更充分地接觸。通過破霧導流圈600和潑霧網(wǎng)700的設置,能將吸附在排氣管道300側壁的水珠再次推向排氣管道300中間并霧化,使尾氣能與水霧更充分地接觸,尾氣中的煙塵、油漆以及有毒物質會更容易溶入水中,適用于各種尾氣的脫硫除塵凈化處理,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積極作用?!?br>
權利要求
1.一種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它包括引風裝置(100)、噴霧裝置(200)、消霧裝置(400)以及排氣管道(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霧裝置(200)包括噴水裝置、安裝于排氣管道(300)側壁的電機(216)以及安裝在電機輸出軸(218)上的旋轉霧化裝置;所述的電機輸出軸(218)伸入排氣管道(300),并與固定在排氣管道(300)內(nèi)的軸承(212)相連,在排氣管道(300)側壁嵌裝有一軸套(217),該軸套(217)套裝于電機輸出軸(218)的外側;所述排氣管道(300)內(nèi)安裝有至少一個破霧導流圈(600),并位于噴霧裝置(200)的后側,該破霧導流圈(600 )的前側邊沿與排氣口的周壁固定,后側向內(nèi)傾斜,在破霧導流圈(600 )上開設有多個柵格孔(601),該柵格孔(601)與排氣管道(300)的軸向傾斜;在排氣管道(300)內(nèi)還安裝有多塊潑霧網(wǎng)(700),該潑霧網(wǎng)(700)呈圓形或鍋形,安裝于破霧導流圈(600)的后側或者與破霧導流圈(600)間隔設置;所述的消霧裝置(400)包括消霧管道(403)和水霧分離器,消霧管道(403)前端高、后端低,在消霧管道(403)的前端安裝有引風離心改道風葉,消霧管道(403)的后端設置有管道回水槽(405),在消霧管道(403)的后端內(nèi)壁還設置有多塊管道擋水板(404),該管道擋水板(404)的一側開口,且開口處與氣流的旋轉方向相 對,管道擋水板(404)的后端向管道回水槽(405)的內(nèi)壁延伸;所述的水霧分離器包括進氣口(406)伸入管道回水槽(405)的筒體(408),筒體(408)的側壁向外發(fā)散,在筒體(408)的后端設置有筒體回水槽(410),前大后小的錐形排氣管(411)穿插于筒體回水槽(410)的后端;在筒體(408)的后端內(nèi)壁還設置有多塊筒體擋水板(409),該筒體擋水板(409)的一側開口,且開口處與氣流的旋轉方向相對,筒體擋水板(409)的后端向筒體回水槽(410)的內(nèi)壁延伸;所述的筒體(408)內(nèi)安裝有至少兩個導風圈(407),該導風圈(407)的側壁呈弧形,在相鄰兩個導風圈(407)之間留有間隙,最后端的導風圈(407)側壁穿過筒體回水槽(410)的中心;管道回水槽(405)和筒體回水槽(410)的底部通過排水管后與排水總管(500)相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進水管(201)以及中空的電機輸出軸(218),進水管(201)與電機輸出軸(218)的后端通過機械密封件(213)對接,在電機輸出軸(218)的前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218)固定的套筒(219)以及安裝在套筒(219)外側的圓盤狀的網(wǎng)盤(209),網(wǎng)盤(209)分別由高速離心噴霧網(wǎng)片(209. I)和高速離心鏟水破霧葉片(209. 2)組成,高速離心噴霧網(wǎng)片(209. I)中間是鋼板網(wǎng),而高速離心伊水破霧葉片(209. 2)以鋼板條為骨架支撐固定的;在套筒(219)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220),網(wǎng)盤(209)位于第一根傾斜出水槽(220)的后側;在網(wǎng)盤(209)的外側設置有傾斜的回風葉片(210),回風葉片(210)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218)的旋轉方向相反;在網(wǎng)盤(209)前側或后側的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該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218)的旋轉方向相同。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進水管(201)以及中空的電機輸出軸(218),進水管(201)與電機輸出軸(218)的后端通過機械密封件(213)對接,在電機輸出軸(218)的前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218)固定的兩組引風連接風葉(222),在引風連接風葉(222)的外沿均安裝有固定環(huán)(223),兩個固定環(huán)(223)之間安裝有多片鏟水破霧葉片(221),所述的鏟水破霧葉片(221)為弧形,前后兩端均設置有安裝扣(224),該安裝扣(224)穿過固定環(huán)(223)后折彎,使鏟水破霧葉片(221)與固定環(huán)(223)相固定;鏟水破霧葉片(221)與固定環(huán)(223)的徑向傾斜,并且在鏟水破霧葉片(221)的內(nèi)側開設有破霧柵格孔(225)。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進水管(201)以及中空的電機輸出軸(218),進水管(201)與電機輸出軸(218)的后端通過機械密封件(213)對接,在電機輸出軸(218)的前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218)固定的套筒(219)以及安裝在套筒(219)外側的網(wǎng)板(226),在套筒(219 )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220 ),該網(wǎng)板(226 )呈中間厚,邊沿薄的拱形,且位于第一根傾斜出水槽(220)的后側;在網(wǎng)板(226)的前側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該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218 )的旋轉方向相同。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伸入排氣管道(300)的進水管(201),該進水管(201)的末端折彎,并且折彎處與電機輸出軸(218)處于同一軸線,并且在進水管(201)的折彎處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固定在電機輸出軸(218)前端的套筒(219)以及固定在套筒(219)上的網(wǎng)板(226),所述的套筒(219)套裝于進水管(201)的折彎處外側,在套筒(219)的側壁開設有與噴水孔相對的多條傾斜出水槽(220),所述的網(wǎng)板(226)呈中間厚,邊沿薄的拱形,并位于套筒(219)的后側;在網(wǎng)板(226)的前側外沿安裝有傾斜的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該鏟水改道破霧葉片(211)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輸出軸(218)的旋轉方向相同。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裝置包括伸入排氣管道(300)的進水管(201),該進水管(201)的末端側壁開設有多個噴水孔;所述的霧化裝置包括與電機輸出軸(218 )相固定的破霧風葉(228 ),該破霧風葉(228 )位于噴水裝置的后側,在破霧風葉(228)上均布有多塊風速改道破霧葉片(229),其為弧形設計,在每塊風速改道破霧葉片(229)開設有多個破霧孔(230)。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械密封件(213)前側設置有帶油封(205)的油封夾板(214),在機械密封件(213)的后側設置有油杯夾板(202),在油封夾板(214)和油杯夾板(202)之間安裝有油杯(204),在油杯(204)的上方開設有注油孔,并在注油孔上塞裝有封蓋(203)。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機輸出軸(218 )上固定安裝有前甩水罩(208 )和后甩水罩(206 ),該前甩水罩(208 )和后甩水罩(206)分別位于軸套(217)的前后,并且軸套(217)前端的內(nèi)壁向外傾斜;在軸套(217)與電機輸出軸(218 )之間填充有吸附了潤滑油的羊毛氈(207 )。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氣管道(300)的底部設置有兩根擋水條(227),兩根擋水條(227)分別位于旋轉霧化裝置的前后。
10.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氣管道(300)前端高、后端低,在排氣管道(300)的后端還安裝有排水斗(800),排水斗(800)的直徑大于排氣管道(300),且排水斗(800)的底部與排水總管(500)相通。
全文摘要
一種尾氣脫硫除塵裝置,引風裝置、噴霧裝置、消霧裝置以及排氣管道,所述的噴霧裝置包括噴水裝置、安裝于排氣管道側壁的電機以及安裝在電機輸出軸上的旋轉霧化裝置;所述排氣管道內(nèi)安裝有至少一個破霧導流圈,并位于噴霧裝置的后側,該破霧導流圈的前側邊沿與排氣口的周壁固定,后側向內(nèi)傾斜,在排氣管道內(nèi)還安裝有多塊潑霧網(wǎng),該潑霧網(wǎng)呈圓形或鍋形,安裝于破霧導流圈的后側或者與破霧導流圈間隔設置。本發(fā)明進一步提高了噴霧裝置的霧化效果,使尾氣與水霧能更充分地接觸,還提高了消霧裝置離心除水霧的效果,最終排出純凈的空氣,適用于各種尾氣的脫硫除塵凈化處理,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積極作用。
文檔編號B01D47/06GK102949925SQ201210415990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26日
發(fā)明者張宏生 申請人:張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