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和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萃取分離檢測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和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萃取是指兩個完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相接觸后,一個相中的溶質經過物理或化學作用另一個相,或在兩相中重新分配的過程。由于萃取具備物質分離、提取、濃縮等功能, 萃取分光光度法抗干擾能力強、靈敏度度高,在分析檢測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驗室分析中,一般先采用分液漏斗先進行萃取,再人工把萃取層分離進行檢測,萃取過程繁瑣,同時使用者接觸有毒有害試劑,容易造成對身體的毒害。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以防止萃取分離檢測過程中萃取劑與人體的接觸,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以防止萃取分離檢測過程中萃取劑與人體的接觸。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包括萃取容器,所述萃取容器上設置有進樣口,所述萃取容器的底端設置有第一通道;檢測池,所述檢測池位于所述萃取容器的下端,所述檢測池通過所述第一通道與所述萃取容器連通;光源和用于接收所述光源的光線的檢測器, 所述光源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一側,所述檢測器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另一側;控制所述第一通道開閉的第一開關。
優(yōu)選的,上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通道和控制所述第二通道開閉的第二開關,所述第二通道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底端。
優(yōu)選的,上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上部的溢流管。
優(yōu)選的,上述檢測池為連通器,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與所述檢測池的左端連通,所述光源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左端的一側,所述檢測器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左端的另一側。
優(yōu)選的,上述檢測池的右端的上端設置有溢流管。
優(yōu)選的,上述萃取容器中設置有攪拌裝置。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包括步驟I)通過進樣口將萃取劑和待萃取的溶液放置在萃取容器中;步驟2)待萃取、分層完成后,將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和萃取后的溶液通過重力作用,流到檢測池中;步驟3)將光源和接收所述光源的光線的檢測器分別放置在檢測池的兩側,所述檢測器檢測穿透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后的光線,測得所述萃取成分的濃度。
優(yōu)選的,上述步驟2 )具體為,所述檢測池為連通器,所述光源和所述檢測器分別放置在所述檢測池的左端的兩側。
優(yōu)選的,上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還包括步驟4)通過位于所述檢測池的右端的溢流管將萃取后的溶液排出。
優(yōu)選的,上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還包括步驟5)通過重力作用將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從所述檢測池的底端排出。
本發(fā)明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包括萃取容器,所述萃取容器上設置有進樣口,所述萃取容器的底端設置有第一通道;檢測池,所述檢測池位于所述萃取容器的下端,所述檢測池通過所述第一通道與所述萃取容器連通;光源和用于接收所述光源的光線的檢測器,所述光源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一側,所述檢測器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另一側;控制所述第一通道開閉的第一開關。
其中,檢測器是用于檢測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層的吸光度,來判斷萃取層中含有的萃取成分的濃度。
使用時,將萃取劑和待萃取的溶液通過進樣口放入到萃取容器中,待萃取劑萃取完成后,開啟第一開關,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和萃取后的溶液在重力作用下,通過第一通道流入到檢測池中,此時,將光源和檢測器放置到檢測池的合適的位置,光源照射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照射后的光線被檢測器接收,檢測器分析萃取層的吸光度,判斷萃取劑中萃取成分的濃度,從而完成整個萃取分離檢測過程。整個過程能夠防止萃取分離檢測過程中萃取劑與人體的接觸的情況,避免了對人體的毒害。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的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圖I和圖2中
進樣口 I、萃取容器2、第一開關3、檢測池4、溢流管5、第二開關6、第二通道7、光源8、檢測器9。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能夠防止萃取分離檢測過程中萃取劑與人體的接觸的情況,避免了對人體的毒害。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考圖1,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包括萃取容器2,萃取容器2上設置有進樣口 I,萃取容器2的底端設置有第一通道;檢測池4,檢測池4位于萃取容器2的下端,檢測池4通過第一通道與萃取容器2連通;光源8和用于接收光源8的光線的檢測器9, 光源8設置在檢測池4的一側,檢測器9設置在檢測池4的另一側;控制第一通道開閉的第一開關3。
其中,檢測器9是用于檢測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層后的吸光度,來判斷萃取層中含有的萃取成分的濃度。
使用時,將萃取劑和待萃取的溶液通過進樣口 I放入到萃取容器2中,待萃取劑萃取完成后,開啟第一開關3,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和萃取后的溶液在重力作用下,通過第一通道流入到檢測池4中,萃取劑和溶液的密度是不一樣的,當萃取劑的密度大于溶液的密度時,萃取劑位于檢測池4的下方,溶液位于萃取劑4的上方,此時,將光源8和檢測器9 放置到檢測池4的下方,光源8照射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照射后的光線被檢測器9接收,檢測器9檢測分析萃取層的吸光度,判斷萃取劑中萃取成分的濃度,從而完成整個萃取分離檢測過程。整個過程能夠防止萃取分離檢測過程中萃取劑與人體的接觸的情況,避免了對人體的毒害。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能夠完成使用重型萃取劑時的自動萃取分離及檢測過程,重型萃取劑就是萃取劑的密度大于待檢測的溶液的密度。
同時,通過控制開關第一開關3,使得重型萃取劑先流入到檢測池4中,溶液從溢流管5流出。當控制檢測池的體積大于萃取層的體積時,可防止萃取劑的流失,即使萃取劑流失,也是部分流失,不會影響到對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的檢測。
同時,可以控制萃取劑和待萃取的溶液的體積以及檢測池4的體積,使得位于檢測池4中的萃取劑和待萃取溶液的位置分布恰當,當萃取完成后,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正好能夠被光源照射,進行檢測過程。
并且,在檢測的過程中保持住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和萃取后的溶液兩者的液位,即可保證檢測過程的完成。
本發(fā)明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簡易、可靠,能實現(xiàn)自動化,并且能自動實現(xiàn)萃取、分離、檢測一體化功能。
具體的,上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通道7和控制第二通道7開閉的第二開關6,第二通道7設置在檢測池4的底端。當檢測完成后,開啟第二開關6,通過重力作用,將檢測池4中的液體通過第二通道7排出,方便進行下一次的操作。
其中,第一開關3和第二開關6均可以設置為電磁閥,能夠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
具體的,上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檢測池4的上部的溢流管5。 當萃取劑的密度大于溶液的密度時,萃取劑位于檢測池4的下方,溶液位于萃取劑的上方, 那么多余的溶液可以從溢流管5排出,檢測池4中的剩余液體順暢的通過第一通道排下。
請參考圖2,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的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具體的,上述檢測池4為連通器,其中,第一通道與檢測池4的左端連通,光源8設置在檢測池4的左端的一側,檢測器9設置在檢測池4的左端的另一側。連通器本身為一個U型結構,檢測池4利用連通器的原理,那么當萃取劑的密度小于溶液的密度時,萃取劑會在檢測池4的左側,溶液會在檢測池4的右側,萃取劑的高度與與溶液的高度之比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那么光源8和檢測器9均設置在檢測池4的左側,就可以對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直接進行檢測,不會受到萃取后的溶液的影響,非常方便實用。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的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能夠完成使用輕型萃取劑時的自動萃取分離及檢測過程,輕型萃取劑就是萃取劑的密度小于待檢測的溶液的密度。
同時,可以通過第一開關3來控制連通器中兩種液體的液位。
具體的,檢測池4的右端的上端設置有溢流管5。溶液位于檢測池4的右側,那么多余的溶液可以從溢流管5排出。
具體的,萃取容器2中設置有攪拌裝置。該攪拌裝置可以為超聲攪拌萃取、機械攪拌萃取、電磁攪拌萃取、氣流攪拌、射流攪拌等萃取攪拌裝置。以加快萃取進程。
具體的,上述光源8和檢測器9可移動的分別設置在檢測池4的兩側。那么就可以控制光源8與檢測器9的檢測位置,便于對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的檢測,當然,檢測池 4本身也可以是能夠移動的。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包括步驟I)通過進樣口 I將萃取劑和待萃取的溶液放置在萃取容器2中;步驟2)待萃取、分層完成后,將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和萃取后的溶液通過重力作用,流到檢測池4中;步驟3)將光源8和接收光源8 的光線的檢測器9分別放置在檢測池4的兩側,檢測器9檢測穿透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后的光線,測得萃取成分的濃度。整個過程能夠防止萃取分離檢測過程中萃取劑與人體的接觸的情況,避免了對人體的毒害。
具體的,步驟2)具體為,檢測池4為連通器,光源8和檢測器9分別放置在檢測池 4的左端的兩側。連通器本身為一個U型結構,檢測池4利用連通器的原理,那么當萃取劑的密度小于溶液的密度時,萃取劑會在檢測池4的左側,溶液會在檢測池4的右側,萃取劑的高度與與溶液的高度之比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那么光源8和檢測器9均設置在檢測池 4的左側,就可以對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直接進行檢測,不會受到萃取后的溶液的影響, 非常方便實用。
具體的,上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還包括步驟4)通過位于檢測池4的右端的溢流管5將萃取后的溶液排出。
具體的,上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還包括步驟5)通過重力作用將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從檢測池4的底端排出,以方便檢測池4下一次的操作。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 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萃取容器(2 ),所述萃取容器(2 )上設置有進樣ロ( I),所述萃取容器(2 )的底端設置有第一通道; 檢測池(4),所述檢測池(4)位于所述萃取容器(2)的下端,所述檢測池(4)通過所述第一通道與所述萃取容器(2)連通; 光源(8 )和用于接收所述光源(8 )的光線的檢測器(9 ),所述光源(8 )設置在所述檢測池(4)的ー側,所述檢測器(9)設置在所述檢測池(4)的另ー側; 控制所述第一通道開閉的第一開關(3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通道(7)和控制所述第二通道(7)開閉的第二開關(6),所述第二通道(7)設置在所述檢測池(4)的底端。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檢測池(4)的上部的溢流管(5)。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池(4)為連通器,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與所述檢測池(4)的左端連通,所述光源(8)設置在所述檢測池(4)的左端的ー側,所述檢測器(9)設置在所述檢測池(4)的左端的另ー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池(4)的右端的上端設置有溢流管(5)。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容器(2)中設置有攪拌裝置。
7.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I)通過進樣ロ(I)將萃取劑和待萃取的溶液放置在萃取容器(2)中; 步驟2 )待萃取、分層完成后,將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和萃取后的溶液通過重力作用,流到檢測池(4)中; 步驟3)將光源(8)和接收所述光源(8)的光線的檢測器(9)分別放置在檢測池(4)的兩側,所述檢測器(4)檢測穿透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后的光線,測得所述萃取成分的濃度。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具體為,所述檢測池(4 )為連通器,所述光源(8 )和所述檢測器(9 )分別放置在所述檢測池(4 )的左端的兩側。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4)通過位于所述檢測池(4)的右端的溢流管(5)將萃取后的溶液排出。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5)通過重力作用將含有萃取成分的萃取劑從所述檢測池(4)的底端排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包括萃取容器,所述萃取容器上設置有進樣口,所述萃取容器的底端設置有第一通道;檢測池,所述檢測池位于所述萃取容器的下端,所述檢測池通過所述第一通道與所述萃取容器連通;光源和用于接收所述光源的光線的檢測器,所述光源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一側,所述檢測器設置在所述檢測池的另一側;控制所述第一通道開閉的第一開關。本發(fā)明的自動萃取分離檢測裝置能夠完成整個萃取分離檢測過程,并且整個過程能夠防止萃取分離檢測過程中萃取劑與人體的接觸的情況,避免了對人體的毒害。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自動萃取分離檢測方法。
文檔編號B01D11/04GK102980863SQ20121050864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童設華, 鄒雄偉, 楊軍, 文立群, 李軍 申請人: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