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填料塔和1,1-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使作為蒸餾對象的單體在填料塔中發(fā)生聚合化、填料塔也能夠不堵塞地長時間穩(wěn)定運轉(zhuǎn)、并且能夠使液相在均勻分配后下落、進而結(jié)構(gòu)簡單、容易清理的再分散器。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具有塔盤1和蒸氣上升管10和傘11。塔盤1上排列配置有多個通液孔4,并且、還排列配置有長度方向是同一個方向的、面積比該通液孔大、且呈細長形狀的通氣孔5,傘11具有形成液體流路13的導壁12,液體流路在長度方向的兩端部14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開口部15,開口部形成在能夠使從該開口部排出的液相下降到蒸氣上升管的外側(cè)的位置。
【專利說明】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填料塔和1,1- 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
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填料塔中使用的再分散器(也被稱作“再分散板”或“分布器”。)、使用該再分散器的填料塔和采用該填料塔進行的1,1-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蒸餾塔通常被分類成板式塔(參照例如專利文獻I?3。)和填料塔(參照例如專利文獻4?6。) ο
[0003]如專利文獻6所示,為了高效地進行蒸餾,有時在填料塔的上部配置分散器。該分散器是為了使液相均勻地散布到下方的填料層而設置的。此外,如專利文獻5或7所示,再分散器配置在填料層之間,其目的在于使液相均勻地分配下落到下方的填料層。
[0004]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 - 130232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 - 300903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 - 60331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1 - 113101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09 - 239202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1 - 206681號公報
[0012]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平11-9901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13]發(fā)明解決的課題
[0014]在蒸餾1,1-二氯乙烯單體時,存在1,1-二氯乙烯單體在蒸餾塔內(nèi)聚合的問題。1,1-二氯乙烯單體反應性高,在蒸懼塔內(nèi)容易聚合(polymerization。)化,所以要添加阻聚劑。但要完全防止在蒸餾塔內(nèi)的聚合是非常困難的。例如可以預想到,如果添加大量的阻聚劑就能夠抑制在蒸餾塔內(nèi)的聚合。由于阻聚劑沸點高,所以通常幾乎不會轉(zhuǎn)移到氣相側(cè)(蒸餾出的1,1- 二氯乙烯單體側(cè))。因此可以認為,在制造1,1- 二氯乙烯系樹脂時,幾乎就不存在由該阻聚劑造成的聚合障礙。但在蒸餾中發(fā)生溢流等意外時,在蒸餾出的1,1-二氯乙烯單體中就有可能會混入阻聚劑。因而,還是希望避免大量使用阻聚劑。
[0015]當在蒸懼塔中發(fā)生1,1-二氯乙烯單體的聚合化時,貝Ij聚合物氣化成的氣體和液化成的液體會堵塞流路,使蒸餾(純化)效率降低。特別是在工業(yè)生產(chǎn)的連續(xù)蒸餾中,存在用于除去聚合物的清理作業(yè)耗時多、蒸餾的運轉(zhuǎn)時間減少的問題。例如專利文獻7中提出的再分配器,由于分配器槽內(nèi)的孔和塔盤的孔的配置不同,所以存在液相的分配容易產(chǎn)生參差不齊的問題。在蒸餾1,1-二氯乙烯單體等容易聚合化的液體的情況,若一部分的孔被堵塞,就會存在液相的分配變得更不均勻的問題。此外,由于結(jié)構(gòu)復雜,所以存在將聚合化而附著在各部件上的物質(zhì)進行除去(清除)耗費精力的問題。進而專利文獻6中提出的分散器,雖然孔均勻配置,但由于通氣孔正上部的液相容易流向塔壁側(cè),所以即使孔均勻配置,也存在液相的分配不均勻的問題。
[0016]于是,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再分散器,即使作為蒸餾對象的單體在填料塔中發(fā)生聚合化,其也能夠不堵塞地長時間穩(wěn)定運轉(zhuǎn),并且能夠使液相均勻地分配下落,進而結(jié)構(gòu)簡單,容易清理。此外,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該再分散器的填料塔。并且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通過使用具有該再分散器的填料塔長時間、穩(wěn)定地對1,1-二氯乙烯的粗單體進行蒸餾,而高效得到純化單體的純化方法。
[0017]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8]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是設置在填料塔的填料層下方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具有:塔盤,其上排列配置有多個用于使液相通向下方的通液孔,并且還排列配置有長度方向是同一個方向的、用于使氣相通向上方的多個通氣孔,所述通氣孔面積比該通液孔大、且呈細長形狀,分別從上述各通氣孔向上方配置的多個蒸氣上升管,以及在該蒸氣上升管的上端開口部的上方側(cè)、與該上端開口部有間隔地配置的傘,所述傘具有與該上端開口部相同的形狀或比其更大的形狀,所述填料塔用再分散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傘在該傘的傘面具有沿著所述長度方向形成液體流路的導壁,該液體流路在所述長度方向的兩端部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開口部,該開口部形成在能夠使從該開口部排出的液相下降到所述蒸氣上升管的外側(cè)的位置。
[0019]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優(yōu)選所述蒸氣上升管的上端具有缺口部。通過這樣,即使作為蒸餾對象的單體發(fā)生聚合化,通液孔被堵塞,液相也能夠容易地從通氣孔向下落。
[0020]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也可以使所述傘的長度方向的長度,與所述蒸氣上升管的上端開口部的長徑方向的長度相同或比它更長,所述開口部形成在導壁上,或不設置導壁而形成。傘和導壁發(fā)揮集液器的作用,能夠使收集的液相向下落到塔盤上而不是落到通氣孔中。這樣能夠使落到塔盤上的液相介由通液孔落向下方的充填層。
[0021]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優(yōu)選所述傘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比所述蒸氣上升管的上端開口部的長徑方向的長度長,所述開口部形成于傘的傘面、且配置在所述蒸氣上升管的外側(cè)的上方空間內(nèi)。傘和導壁發(fā)揮集液器的作用,能夠使收集的液相向下落到塔盤上而不是落到通氣孔中。這樣能夠使落到塔盤上的液相介由通液孔落向下方的充填層。
[0022]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優(yōu)選所述塔盤具有底板、豎立設置在該底板的邊緣的側(cè)壁部、和從該側(cè)壁部的上端向側(cè)壁外側(cè)方向伸出的顎部。這樣能夠使沿著填料塔的內(nèi)側(cè)側(cè)壁下流的液相被顎部阻止,導入塔盤,結(jié)果、能夠使從通液孔下落的液相離開填料塔的內(nèi)側(cè)側(cè)壁。這樣就能夠增加填料層中的氣液接觸機會。
[0023]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優(yōu)選所述液體流路的上端位于比所述顎部低的位置。這樣能夠使從填料塔取出再分散器時的操作變得容易。此外,即使作為蒸餾對象的單體發(fā)生聚合化,也能在將再分散器取出的同時將聚合物一起取出。
[0024]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優(yōu)選所述塔盤的底板被從所述通氣孔之間夾著的區(qū)域通過的分割線分割成2個以上,一底板沿著所述分割線在厚度方向的一側(cè)具有第一薄壁部,另一底板沿著所述分割線在厚度方向的另一側(cè)具有第二薄壁部,所述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重合,呈與底板相同的厚度,同時形成連接部。這樣能夠使再分散器向填料塔中的安裝和從中取出變得容易。此外,能夠在確保底板平坦性的同時,即使不用螺絲使底板彼此固定也能夠確保密封性。
[0025]本發(fā)明的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是配置有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的填料塔,所述填料塔的塔內(nèi)高度H和塔內(nèi)徑D的比(Η/D)為20以上。
[0026]本發(fā)明的1,1-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的填料塔、或使用本發(fā)明的填料塔,將1,1-二氯乙烯的粗單體進行蒸餾,得到純化單體。
[0027]發(fā)明效果
[0028]通過使用本發(fā)明的再分散器,即使作為蒸餾對象的單體在填料塔中發(fā)生聚合化,填料塔也不容易堵塞,能夠長時間穩(wěn)定運轉(zhuǎn)。此外,能夠使液相在均勻分配后下落,提高蒸餾效率。進而由于結(jié)構(gòu)簡單,所以清理容易。此外,本發(fā)明的填料塔,在Η/D大時填料塔呈細長形狀,在這種形狀的情況,沿著填料塔的內(nèi)壁流下的液體會變得更多,所以通過配置本發(fā)明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就能夠減少這些液體,增加填料層中的氣液接觸。通過本發(fā)明的1,1-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法,能夠長期穩(wěn)定地對在蒸餾中容易發(fā)生聚合化的1,1-二氯乙烯單體進行蒸餾。因而能夠高效得到純化單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顯示本實施方案的一例再分散器的局部立體圖。
[0030]圖2是顯示本實施方案的一例再分散器的平面圖。
[0031]圖3是A —A的截面圖。
[0032]圖4是B — B的截面圖。
[0033]圖5是說明液相從形成于傘的傘面上的液體流路向下落的狀況(第I形態(tài))的局部立體圖。
[0034]圖6是說明液相從形成于傘的傘面上的液體流路向下落的狀況(第2形態(tài))的局部立體圖。
[0035]圖7是C — C的截面圖。
[0036]圖8是用于說明再分散器在填料塔上的安裝狀態(tài)的塔的縱向截面部分放大圖。
[0037]圖9是顯示本實施方案的一例填料塔的概念圖。
[0038]符號說明
[0039]I (la、lb、Ic)塔盤
[0040]4通液孔
[0041]5通氣孔
[0042]6 (6a、6b、6c)底板
[0043]10蒸氣上升管
[0044]IOa蒸氣上升管的上端開口部
[0045]11 傘
[0046]12 導壁
[0047]13液體流路
[0048]14 (14a、14b)兩端部[0049]15 開口部
[0050]16 液相
[0051]17(17a、17b、17c)側(cè)壁部
[0052]18 (18a,18b、18c)顎部
[0053]19 缺口部
[0054]20a、20b 分割線
[0055]21b第一薄壁部
[0056]21c第二薄壁部
[0057]22 支柱
[0058]23 氣相
[0059]30填料層
[0060]31支持部用架
[0061]32支持部
[0062]33支撐環(huán)
[0063]34 塔墩
[0064]35塔頂部
[0065]36塔底部
[0066]37冷凝器(回流冷凝器)
[0067]38再沸器
[0068]L39、L40 管道
[0069]41 進料口
[0070]42蒸餾殘渣用罐
[0071]100填料塔用再分散器
[0072]200填料塔
[0073]HW 熱水
【具體實施方式】
[0074]接下來,示出實施方案來具體說明本發(fā)明,但不能用這些記載來限定和解釋本發(fā)明。只要能夠發(fā)揮本發(fā)明的效果,就可以對實施方案進行各種改變。
[0075]首先,參照圖1?圖5對本實施方案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下文中也將僅稱作“再分散器”。)予以說明。再分散器100具有:
[0076]塔盤I (la、lb、lc),其上排列配置有多個用于使液相16通向下方的通液孔4,并且還排列配置有長度方向L是同一個方向的、用于使氣相23通向上方的多個通氣孔5,所述通氣孔5面積比該通液孔4大、且呈細長形狀,
[0077]分別從各通氣孔5向上方配置的多個蒸氣上升管10,以及
[0078]在蒸氣上升管10的上端開口部IOa的上方側(cè)、與上端開口部IOa有間隔地配置的傘11,傘11具有與上端開口部10相同的形狀或比其更大的形狀。
[0079]傘11,在該傘11的傘面上具有沿著長度方向L形成液體流路13的導壁12,液體流路13在長度方向L的兩端部14 (14a、14b)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開口部15,開口部15形成在能夠使從該開口部15排出的液相16下降到蒸氣上升管10的外側(cè)的位置。
[0080]再分散器100中,液相16通過開口部15下落到塔盤I上,該液相16通過在塔盤I上排成數(shù)列的通液孔4進而從塔盤I向下落。此時,液相16能夠在不受向上方升起的氣相23的影響的情況下,以與該氣相23分離的狀態(tài)高效地向下落。并且,由于通液孔4在塔盤I上排列配置有多個,所以液相16能夠以均勻分散的狀態(tài)向下落。
[0081]塔盤I具有成為再分散器100的主體的底板6 (6a、6b、6c)和從底板6的邊緣豎立設置的側(cè)壁部17 (17a、17b、17c)。優(yōu)選在塔盤I的底板6上設置通液孔4和通氣孔5。
[0082]通液孔4是用于使液相16落到再分散器100的下方而設置的孔,在細長形狀的通氣孔5的周圍排列配置多個。優(yōu)選將多個通液孔4以均等間隔排成I列,且使該列的方向與通氣孔5的長度方向L 一致。通液孔4的各面積比通氣孔5的各面積小。在通液孔4的面積與通氣孔5的面積相同或比其更大時,氣相會從通液孔4上升,從而妨礙液相16下落。通液孔4的形狀優(yōu)選為圓形或橢圓形。通液孔4的圓形的直徑和橢圓的長徑為例如5?15_。進而當在填料塔中配置多個再分散器100時,配置在圖9的進料口 41下方的再分散器的通液孔4的面積,優(yōu)選與配置在進料口 41上方的再分散器的通液孔4的各面積相同,或比其更大。并且更優(yōu)選配置在最下方的再分散器的通液孔4的各面積比配置在最上方的再分散器的通液孔4的各面積大。這是由于,配置在下方的再分散器容易由于聚合而發(fā)生孔堵塞的問題。
[0083]通氣孔5是用于使氣相23從再分散器100向上方流動的孔,為了確保孔面積而形成細長形狀。細長形狀中優(yōu)選矩形,相對于填料塔的內(nèi)徑100,例如使通氣孔5長邊為25?85、短邊為3?12的長度。通氣孔5優(yōu)選配置多個,這時優(yōu)選通氣孔5的長度方向L是同
一方向。
[0084]蒸氣上升管10是從各通氣孔5伸出的筒體,用于將氣相23導向上方。蒸氣上升管10的下端的形狀優(yōu)選是與各通氣孔5相同的形狀,此時,蒸氣上升管10成為從各通氣孔5的邊緣向上伸出的筒體。此外,也可以是將各通氣孔5的邊緣圍起來的形狀。此時,蒸氣上升管10的下端的開口面積比通氣孔5的面積大。雖然蒸氣上升管10的截面積可以是向上方逐漸變大的形狀或逐漸變小的形狀中的任一種,但優(yōu)選是與軸方向無關(guān)地面積固定的形狀。進而更優(yōu)選是與軸方向無關(guān)地截面形狀相同的形狀。蒸氣上升管10的高度優(yōu)選為例如蒸氣上升管10的短邊的長度以上。
[0085]蒸氣上升管10優(yōu)選上端具有缺口部19。通過這樣,即使作為蒸餾對象的單體發(fā)生聚合化,通液孔4堵塞,也能夠使液相16容易地從通氣孔5向下降落。對缺口部19的形狀沒有特殊限制,但為了不妨礙氣相23上升,優(yōu)選是例如V字形狀。缺口部19優(yōu)選是對每I個蒸氣上升管10都設置多個,更優(yōu)選在蒸氣上升管10的長邊的側(cè)壁上以均等間隔配置。
[0086]傘11,是與蒸氣上升管10的上端開口部10相同的形狀或比其更大的形狀的板部件。通過使傘11為具有這種形狀的板部件,能夠發(fā)揮頭蓋的作用,防止液相下落到蒸氣上升管10中。當以傘11的傘面作為底面形成液體流路13時,在傘11上設置導壁12。由傘11和導壁12構(gòu)成集液器,集液器形成液體流路13。導壁12,只要是能夠形成液體流路13即可,也可以設置在傘11的傘面上,但優(yōu)選從傘11的傘面的邊緣豎立,此時能夠使集液器的容積最大化。
[0087]傘11,優(yōu)選在蒸氣上升管10、更優(yōu)選在蒸氣上升管10的上端IOa配置支柱22而被支柱22支起。借助支柱22,傘11在蒸氣上升管10的上端開口部IOa的上方、與上端開口部IOa有間隔地配置。如圖3所示,通過支柱22在上端開口部IOa和傘11之間形成間隙,但氣相23能夠從該間隙穿過、升向更上方。
[0088]如圖5所示,開口部15是設置在液體流路13的末端的排水口,設置在圖1的液體流路13的長度方向L的兩端部14(14a、14b)中的至少任一方(圖1中沒有示出開口部
15。)。優(yōu)選在兩端部14都設置開口部15。此時,液體流路13,如圖1所示,由流向端部14a側(cè)的液體流路13a和流向端部14b側(cè)的液體流路13b組成。為了有效地將液體導向開口部15,也可以使傘11的傘面傾斜設置,將開口部15設置在傾斜的最低位置。
[0089]開口部15,形成在能夠使從開口部15排出的液相16落到蒸氣上升管10的外側(cè)的位置。該形態(tài)有2個形態(tài),是在導壁12上設置開口部15的形態(tài)(第I形態(tài))和在傘11的傘面上設置開口部15的形態(tài)(第2形態(tài))。
[0090](開口部的第I形態(tài))
[0091]參照圖5來說明開口部的第I形態(tài)。傘11的長度方向L的長度,與蒸氣上升管10的上端開口部IOa的長徑方向的長度相同或比它更長,開口部15形成在導壁12上。在傘11的長度方向L的長度與蒸氣上升管10的上端開口部IOa的長徑方向的長度相同時,圖5中t = 0,在傘11的長度方向L的長度更長時t > O。如果t 3 0,則從開口部15流出的液相16流到蒸氣上升管10中的可能性就小。開口部15,也可以在兩端部14 (14a、14b)不設置導壁12就形成。
[0092](開口部的第2形態(tài))
[0093]參照圖6來說明開口部的第2形態(tài)。傘11的長度方向L的長度比蒸氣上升管10的上端開口部IOa的長徑方向的長度更長,開口部15形成在傘11的傘面上。并且開口部15配置在蒸氣上升管10的側(cè)壁外側(cè)的空間、優(yōu)選在蒸氣上升管10的側(cè)壁外側(cè)的上方空間。由于傘11的長度方向L的長度比蒸氣上升管10的上端開口部IOa的長徑方向的長度更長,所以圖6中t 3 O。還可以將開口部15配置在蒸氣上升管10的側(cè)壁外側(cè)的空間、優(yōu)選蒸氣上升管10的側(cè)壁的外側(cè)的上方空間,結(jié)果從開口部15流出的液相16流進蒸氣上升管10中的可能性就變少
[0094]開口部15的第I形態(tài)和第2形態(tài),都是由傘11和導壁發(fā)揮集液器的作用,能夠使收集到的液相16不下落到通氣孔5中而是下落到塔盤I上。下落到塔盤I上的液相16介由通液孔4從再分散器100進而向更下方下落。
[0095]再者,優(yōu)選在傘11的傘面不設置開口部15以外的孔。即使設置孔,由于氣相23從下方向上升,其風壓使液相16難以下落。
[0096]塔盤I優(yōu)選具有底板6、豎立設置在底板6的邊緣的側(cè)壁部17、和從側(cè)壁部17的上端向側(cè)壁外側(cè)方向伸出的顎部18 (18a,18b、18c)。顎部18能夠接收沿著填料塔的內(nèi)側(cè)的側(cè)壁流下的液相,將其導入塔盤I。結(jié)果、能夠使從通液孔4下落的液相離開填料塔的內(nèi)側(cè)側(cè)壁。從填料塔的內(nèi)側(cè)側(cè)壁流下的液相,不容易再揮發(fā),并且、與氣相接觸的機會也少。通過使液相離開填料塔的內(nèi)側(cè)側(cè)壁,能夠增加填料層中的氣液接觸。
[0097]液體流路13的上端、即導壁12的上端,優(yōu)選位于比顎部18低的位置。這樣能夠使將再分散器100從填料塔取出時的操作變得容易。此外,即使作為蒸餾對象的單體發(fā)生聚合化,由于其聚合物存在于由底板6和側(cè)壁部17形成的收納空間內(nèi),所以能夠在將再分散器100取出時將聚合物也一起取出。
[0098]塔盤I被從通氣孔5之間夾著的區(qū)域通過的分割線20 (20a、20b)分割成2個以上。圖2所示的再分散器100具有分割線20a、20b,以它們?yōu)榻缇€,能夠拆解成3個塔盤(la、lb、lc)。圖7是顯示底板6b和底板6c的連接部分的狀態(tài)的截面圖。一底板6b沿著分割線20b而在厚度方向的一側(cè)具有第一薄壁部21b,另一底板6c沿著分割線20b而在厚度方向的另一側(cè)具有第二薄壁部21c,第一薄壁部21b和第二薄壁部21c重合后,與底板6呈相同的厚度。通過第一薄壁部21b和第二薄壁部21c重合而形成連接部,即使沒有螺絲固定,也能夠防止分割線20b上的液相泄漏。向填料塔中安裝再分散器和將其從中取出變得容易。此外,由于底板6在分割線20處不產(chǎn)生凹凸,所以能夠確保平坦性。
[0099]接下來,參照圖8和圖9對配置有再分散器100的填料塔200予以說明。本實施方案的填料塔200,填料塔200的塔內(nèi)高度H和塔內(nèi)徑D的比(Η/D)為20以上。優(yōu)選24以上。通過使Η/D為這樣大的值,能夠使填料塔呈細長形狀,本實施方案的再分散器100優(yōu)選用于細長形狀的填料塔。在細長填料塔的情況,下流到填料層30中的液體,一旦沿著塔的內(nèi)壁流動,就難以返回到中心方向,填料層30中的液體-氣體的接觸惡化。通過再分散器100將沿著內(nèi)壁流動的液體強制性地與內(nèi)壁脫離,能夠防止液體-氣體的接觸機會減少。
[0100]由于塔內(nèi)的液體在下落中沿著內(nèi)壁側(cè)移動,所以如圖8所示,以填料層30和設置在填料層下方的再分散器100作為一套,優(yōu)選在上下排列設置多套。例如3?7套。
[0101]本實施方案的填料塔200中,也可以在填料層30的下方并且再分散器100的上方設置收液器(也稱作collector。),但由于本實施方案的再分散器100具有再分散器的功能和收液器的功能這兩者,所以優(yōu)選不設置收液器。
[0102]填料塔200中的再分散器100和填料層30的組裝例如如下。如圖8所示,支持部用架31與塔的橫截面并行地轉(zhuǎn)圈固定在填料塔200的內(nèi)壁上,在支持部用架31上承載了被稱作柵網(wǎng)、支持網(wǎng)柵、填料支持體或填料支持板等的支持部32。支持部用架31優(yōu)選為連續(xù)的轉(zhuǎn)圈型。支持部用架31也可以具有斷續(xù)部分。支持部32上配置有規(guī)整填料或不規(guī)整填料。規(guī)整填料或不規(guī)整填料形成填料層30。在填料層30和支持部32的下方,支撐環(huán)33與塔的橫截面并行地轉(zhuǎn)圈固定在填料塔200的內(nèi)壁上。支撐環(huán)33上承載了再分散器100。支撐環(huán)33優(yōu)選為連續(xù)的轉(zhuǎn)圈型。支撐環(huán)33也可以具有斷續(xù)部分。
[0103]如圖9所示,填料塔200是通過將多個塔墩34串聯(lián)連接而形成塔體。優(yōu)選各塔墩34都具有再分散器100。填料塔200的塔頂部35介由管道L39與冷凝器(回流冷凝器)37相連通。填料塔200也可以具有圖中沒有示出的返流線。在填料塔200的塔底部36設置有再沸器38。塔底部36介由管道L40與蒸餾殘渣用罐42連通。蒸餾對象物從進料口 41供到塔內(nèi)。在將填料塔200的塔內(nèi)高度設為“H”時,進料口 41優(yōu)選設定在0.3H?0.7H的高度。
[0104]填料塔200可以多個串聯(lián)連接,這樣能夠提高純化效率。填料塔200也可以多個并聯(lián)連接,這樣可以提高蒸餾量。
[0105]本發(fā)明的1,1-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法,使用具有再分散器100的填料塔200將1,1-二氯乙烯的粗單體蒸餾而得到純化單體。本實施方案的1,1-二氯乙烯單體(1,1-二氯乙烯)的蒸餾方法,涉及將1,1-二氯乙烯單體合成后得到的粗1,1-二氯乙烯單體的純化。即、該蒸餾方法是使用具有本實施方案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100的填料塔200,將1,1-二氯乙烯的粗單體蒸餾而得到純化單體的蒸餾方法。例如將2座填料塔200串聯(lián)連接在一起。使第I填料塔是用于除去粗1,1-二氯乙烯單體中含有的低沸點成分的填料塔,使第2填料塔為從除去了低沸點成分后的粗1,1-二氯乙烯單體中回收純化了的1,1-二氯乙烯單體的填料塔。
[0106]工序I中,向第I填料塔供給粗1,1-二氯乙烯單體,從第I填料塔的塔頂部分離除去低沸點成分,從第I填料塔的塔底部回收除去了低沸點成分的粗1,1-二氯乙烯單體。接下來在工序2中,向第2填料塔供給除去了低沸點成分的粗1,1- 二氯乙烯單體,從第2填料塔的塔頂部回收純化了的1,1- 二氯乙烯單體,從第2填料塔的塔底部回收高沸點餾分。
[0107]通過上述工序I和工序2進行的1,1-二氯乙烯單體蒸餾方法只是舉例,在使用具有本實施方案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100的填料塔200的限度內(nèi),也可以進行變形。例如,也可以繼續(xù)進行作為與工序2同樣的純化工序的工序3。
[0108]1,1-二氯乙烯單體(下文中也稱作“VD”。),通常是通過將氯乙烯(下文中也稱作“VC”。)或1,2-二氯乙烷(下文中也稱作“EDC”。)氯化成1,1,2_三氯乙烷(下文中也稱作“112TCE”。),然后用堿來脫氯化氫而合成。該合成后的粗1,1-二氯乙烯單體中的1,1-二氯乙烯單體的純度為例如90質(zhì)量%以上。雜質(zhì)為例如VC、二氯乙烯(下文中也稱作“DCE”。)、三氯乙烯(下文中也稱作“Tricl”。)、112TCE。低沸點成分為沸點比VD(沸點31.7V )的沸點低的成分,例如VC(沸點:-13.7V )。高沸點成分為沸點比VD高的成分,例如 DCE (沸點 47.5 ?60.4°C )、Tricl (沸點 86.6°C )、112TCE (沸點 113.3°C )。
[0109]對VD的蒸餾過程進行說明。先分離成沸點小于31.7°C的成分和31.7°C以上的成分(低沸點成分的除去)。接下來,分離成沸點為31.7°C以下的成分和沸點大于31.7°C的成分(剩下高沸點成分,回收VD)。
[0110]本實施方案的1,1-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法中,優(yōu)選在供給第2填料塔的除去了低沸點成分的粗1,1- 二氯乙烯單體中添加聚合抑制劑。這樣能夠減少第2填料塔的維護次數(shù)。
[0111]實施例
[0112]接下來,列舉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來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不受這些例子限定。
[0113](實施例1)
[0114]在填料塔內(nèi)使用圖1?5所示的再分散器,用1,1-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法進行蒸餾。圖9的塔內(nèi)高度H和塔內(nèi)徑D的比(Η/D)為20。結(jié)果、在12個月的期間也沒有發(fā)生由1,1-二氯乙烯單體在塔內(nèi)的聚合化而造成的堵塞,能夠連續(xù)運轉(zhuǎn)。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填料塔用再分散器,是設置在填料塔的填料層下方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具有: 塔盤,其上排列配置有多個用于使液相通向下方的通液孔,并且還排列配置有長度方向是同一個方向的、用于使氣相通向上方的多個通氣孔,所述通氣孔面積比該通液孔大、且呈細長形狀, 分別從上述通氣孔向上方配置的多個蒸氣上升管,以及 在該蒸氣上升管的上端開口部的上方側(cè)、與該上端開口部有間隔地配置的傘,所述傘具有與該上端開口部相同的形狀或比其更大的形狀, 所述填料塔用再分散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傘在該傘的傘面具有沿著所述長度方向形成液體流路的導壁, 該液體流路在所述長度方向的兩端部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開口部, 該開口部形成在能夠使從該開口部排出的液相下降到所述蒸氣上升管的外側(cè)的位置。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氣上升管的上端具有缺口部。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傘的長度方向的長度,與所述蒸氣上升管的上端開口部的長徑方向的長度相同或比它更長, 所述開口部形成在導壁上,或不設置導壁而形成。
4.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傘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比所述蒸氣上升管的上端開口部的長徑方向的長度長,所述開口部形成于傘的傘面、且配置在所述蒸氣上升管的外側(cè)的上方空間內(nèi)。
5.如權(quán)利要求1?4的任一項所述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盤具有底板、豎立設置在該底板的邊緣的側(cè)壁部、和從該側(cè)壁部的上端向側(cè)壁外側(cè)方向伸出的顎部。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流路的上端位于比所述顎部低的位置。
7.如權(quán)利要求1?6的任一項所述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盤的底板被從所述通氣孔之間夾著的區(qū)域通過的分割線分割成2個以上,一底板沿著所述分割線在厚度方向的一側(cè)具有第一薄壁部,另一底板沿著所述分割線在厚度方向的另一側(cè)具有第二薄壁部,所述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重合,呈與底板相同的厚度,同時形成連接部。
8.—種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是配置有權(quán)利要求1?7的任一項所述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的填料塔,所述填料塔的塔內(nèi)高度H和塔內(nèi)徑D之比Η/D為20以上。
9.一種1,1-二氯乙烯單體的蒸餾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權(quán)利要求1?7的任一項所述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的填料塔、或使用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填料塔將1,1-二氯乙烯的粗單體進行蒸餾,得到純化單體。
【文檔編號】B01D3/00GK103933750SQ201410016100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月18日
【發(fā)明者】山口真司, 濱村隆史, 柴田修作, 松崎光浩, 江尻哲男 申請人:株式會社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