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涉及一種涂抹裝置,特別涉及在鋁合金型材的內(nèi)型腔涂覆內(nèi)襯材料層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多條新建高速鐵路的開通,高速動車組被大量投入使用,給旅客出行帶來極大方便。為滿足旅客對乘坐舒適性的要求,動車組在運行過程中要求噪聲更低,車內(nèi)噪聲振動控制成為關注的問題。車內(nèi)噪聲主要來源于車廂底部輪軌之間的摩擦和振動、車體與空氣之間的摩擦和結構的振動,可采用吸聲、隔聲、阻性或抗性消聲、隔振等多種方法控制噪聲傳播。其中在鋁合金型材的異型孔底面上賦予吸聲降噪涂層材料,可以將型材的振動能量轉化為材料的熱量發(fā)散掉,從而有效地減小噪聲。為了滿足裝配位置的要求,現(xiàn)在需要將涂料涂抹在車廂底板的夾層,現(xiàn)在需要發(fā)明一種裝置,實現(xiàn)在列車車廂底板鋁合金型材內(nèi)腔涂抹一層2mm的隔音材料的功能。
由于列車用車廂底板鋁合金型材近似三角形的異型孔底面為涂抹對象,近似的三角形底邊和高度都較小,而且異型孔很長(>20m)。一般的涂抹裝置用來涂抹墻壁,天花板,金屬板等暴露的外表面,由于其尺寸較大,無法進入狹小較大深度的異型孔,進行穩(wěn)定涂抹作業(y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鋁合金型材內(nèi)腔內(nèi)襯材料涂抹裝置,其目的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克服型腔狹小過長的限制,將涂料均勻的涂抹在車廂底板鋁合金型材內(nèi)腔的底表面上。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鋁合金型材內(nèi)腔內(nèi)襯材料涂抹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鋁合金型材兩端的穿絲系統(tǒng)和供料系統(tǒng);
穿絲系統(tǒng)包括:穿絲系統(tǒng)支架上設的電機通過減速器連接并驅動繞線盤轉動,繞線盤上繞有細繩;具有一個朝向型材方向開口的氣筒,氣筒與氣泵連接,一個步進電機連接并驅動氣筒平移;細繩穿過氣筒后,細繩的末端固定有一個引導塊;
供料系統(tǒng)包括:供料系統(tǒng)支架上設的電機通過減速器連接并驅動繞帶盤轉動,繞帶盤上繞有供料帶,供料帶與供料設備連接,供料帶穿過擠壓機構的間隙后,供料帶末端連接有涂抹機構。
所述引導塊為可被氣流吹動的輕質量構件。
氣筒末端固定有一個尺寸大于型材截面的密封擋塊。
具有一個旋轉接頭,旋轉接頭的空心轉子與繞帶盤固聯(lián),旋轉接頭的空心定子與供料設備連接,旋轉接頭的定子與供料帶連接,繞帶盤與旋轉接頭同軸。
供料帶端部安裝快速接頭母件,所述快速接頭母件上安裝涂抹機構。
涂抹機構包括與供料帶連接的快速接頭,與快速接頭連接的出料口,可與細繩連接的掛鉤。
擠壓機構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個滾筒,兩個滾筒樞設在擠壓機構支架上,供料帶穿過兩個滾筒之間的間隙。
一個滾筒的滾筒軸可在擠壓機構支架上上下移動后固定。
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在于:
本發(fā)明涂抹裝置由穿絲系統(tǒng)和供料系統(tǒng)兩部分組成。裝置使用時,穿絲系統(tǒng)和供料系統(tǒng)分別放置在鋁合金型材兩端。穿絲系統(tǒng)功能在于將細繩穿過型材內(nèi)腔,細繩固定在涂抹機構上,收回細繩,細繩牽引涂抹機構,涂抹機構上固定的供料帶也被一同拉進型材內(nèi)腔,供料帶鋪在整個型腔內(nèi)。供料系統(tǒng)向供料帶供料,涂料充滿供料帶之后,將供料帶收回,同時對供料帶進行擠壓,涂料從涂抹機構處流出,同時供料帶牽引涂抹機構對擠出的涂料進行涂抹。本發(fā)明涂抹裝置只需更換涂抹機構即可對多種形狀的內(nèi)腔進行涂抹。本裝置涂抹均勻,覆蓋率高,可以通過擠壓機構調(diào)節(jié)擠料量,通過變頻器調(diào)節(jié)涂抹的速度,操作簡單。本發(fā)明利用相對并不復雜的裝置克服了列車底板型腔狹窄過長的困難,實現(xiàn)了很好地涂抹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要涂抹的鋁合金型材截面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穿絲系統(tǒng)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供料系統(tǒng)結構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氣筒結構圖;
圖5為本發(fā)明泡沫塊結構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擠壓機構圖;
圖7為圖6的側視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供料系統(tǒng)局部安裝位置圖;
圖9為本發(fā)明第一種涂抹機構結構圖之一;
圖10為本發(fā)明第一種涂抹機構結構圖之二;
圖11為本發(fā)明第二種涂抹機構結構圖之一;
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二種涂抹機構結構圖之二;
圖13為本發(fā)明第三種涂抹機構結構圖之一;
圖14為本發(fā)明第三種涂抹機構結構圖之二;
圖15為本發(fā)明結構圖;
圖16為本發(fā)明工作狀態(tài)一的結構圖;
圖17為圖16的a部放大圖;
圖18為本發(fā)明工作狀態(tài)二的結構圖;
圖19為圖18的b部放大圖;
圖20為本發(fā)明工作狀態(tài)三的結構圖;
圖21為圖20的c部放大圖;
圖22為本發(fā)明工作狀態(tài)四的結構圖;
圖23為圖22的d部放大圖;
圖24為本發(fā)明工作狀態(tài)五的結構圖;
圖25為圖24的e部放大圖;
圖26為本發(fā)明工作狀態(tài)六的結構圖;
圖27為圖26的f部放大圖;
圖28為本發(fā)明工作狀態(tài)七的結構圖;
圖29為圖28的g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要涂抹內(nèi)襯材料的為鋁合金型材24,圖中用黑色標識的是要涂抹的面,要涂抹的型腔分為型腔2401、型腔2402、型腔2403三種類型。以型材型腔2402的涂抹為例子,介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內(nèi)襯材料44為具有較大黏度的膏狀材料。涂抹時,內(nèi)襯材料被調(diào)制為粘度較大的粘稠狀態(tài)。
鋁合金型材內(nèi)腔內(nèi)襯材料涂抹裝置由穿絲系統(tǒng)100和供料系統(tǒng)200兩部分組成。
如圖2,穿絲系統(tǒng)100包括支架22、安裝在支架22上層的異步電機1、減速器3、小支架16和小支架17,安裝在支架22下層的開關箱20和氣泵21。所述開關箱20分別連接所述異步電機1、步進電機8和氣泵21的電源線。所述異步電機1主軸上安裝聯(lián)軸器2,所述聯(lián)軸器2安裝在減速器3的輸入軸上,所述減速器3輸出軸上安裝繞線盤4,所述繞繩盤4上固定細繩5的一端,所述細繩5纏繞在繞線盤4上,所述細繩5另一端穿過氣筒15,固定在掛鉤18上,掛鉤18安裝在泡沫塊19上。所述小支架17上安裝步進電機8和支座10,所述小支架16上安裝支座13,所述步進電機8主軸上安裝聯(lián)軸器9,所述聯(lián)軸器9上安裝絲杠12,所述絲杠12安裝在支座10和支座13上。所述絲杠12上安裝螺母11。所述小支架17和小支架16中部安裝氣筒15,所述氣筒15左端安裝接頭7。所述氣筒15右端安裝橡膠墊片14,橡膠墊片14尺寸大于型材24的截面,所述氣筒15上的耳板與螺母11固定。所述氣泵21上安裝氣管6,所述氣管6另一端安裝在接頭7上。
如圖3,供料系統(tǒng)200包括支架41、安裝在支架41上部的擠壓機構26和計量泵42,安裝在支架中部的控制箱40、變頻器39、異步電機38、減速器36和旋轉接頭支架34。所述控制箱40分別連接變頻器39和計量泵42的電源線。所述變頻器39連接異步電機38,所述異步電機38主軸上安裝聯(lián)軸器37,所述聯(lián)軸器37上安裝在減速器36輸入軸上,所述減速器36輸出軸上安裝繞帶盤30。所述計量泵42上設有漏斗43,所屬計量泵42的左端安裝塑料管25,所述塑料管25另一端固定在塑料彎管33上,所述塑料彎管33上安裝旋轉接頭32,所述旋轉接頭32上安裝短管31。所述旋轉接頭32的空心的定子固定在旋轉接頭支架34上,空心的轉子固定在繞帶盤30上。所述短管31上安裝供料帶27,供料帶27另一端安裝快速接頭母件28。所述快速接頭母件28上安裝涂抹機構29。因此旋轉接頭32整個都是空心的結構。設置旋轉接頭32的目的就是在于方便涂料擠壓。
如圖4,所述氣筒15右端為開放結構。所述氣筒15上設有耳板1501,所述耳板1501上開設小孔,所述耳板1501與螺母11固定在一起。所述氣筒15左端開設孔1502、孔1503,并設有滑輪座1504,滑輪座1505。所述孔1502為氣孔,所述孔1502內(nèi)孔壁攻螺紋,所述孔1502上安裝接頭7。所述孔1503為細繩孔。所述滑輪座1504、滑輪座1505上安裝滑輪軸1506,以便減少細繩5與孔1503的摩擦。
如圖5,所述泡沫塊19包括泡沫塊1901和泡沫塊1902兩種結構形式,泡沫塊1901用于型腔2401和型腔2402的涂抹,泡沫塊1902用于型材型腔2403的涂抹。
如圖6,圖7,所述擠壓機構26包括螺釘支架2602,所述支架2602上橫梁開孔、攻螺紋。所述支架2602上安裝螺釘2601、軸2603、軸2606和軸2608,所述軸2603和軸2606可以在垂直方向滑動。所述軸2603上安裝加壓套2604和滾筒2605,所述螺釘2601下端插入加壓套2604上部的孔中。軸2606上安裝橡膠筒2607,軸2608上安裝橡膠筒2609。供料帶27要穿過橡膠筒2607和橡膠筒2609。
如圖8,所述減速器36上安裝繞帶盤30,所述旋轉接頭支架34上安裝旋轉接頭32,安裝時旋轉接頭32上六棱柱結構完全插入旋轉接頭支架34上的六棱孔中。所述旋轉接頭32上安裝短管31和塑料彎管33。短管31上開槽。短管31安裝在繞帶盤30的缺口處,旋轉接頭支架34安裝在支架41上,安裝位置保證繞線盤30軸心、旋轉接頭32軸心為同一直線。
如圖9、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所述涂抹機構29包括涂抹機構2901、涂抹機構2902和涂抹機構2903三種形式,涂抹機構2901用于型材型腔2402的涂抹,涂抹機構2902用于型材型腔2401的涂抹,涂抹機構2903用于型材型腔2403的涂抹。
如圖9、圖10,所述涂抹機構2901安裝快速接頭公件2901-2,設有分流板2901-3、出料口2901-4、成型結構2901-5和掛鉤2901-1。
如圖11、圖12,所述涂抹機構2902安裝快速接頭公件2902-2,設有分流板2902-3、出料口2902-4、成型結構2902-5和掛鉤2902-1。
如圖13、圖14,所述涂抹機構2903安裝快速接頭公件2903-2,設有分流板2903-3、出料口2903-4、成型結構2903-5和掛鉤2903-1。
上述快速接頭公件與供料帶27另一端安裝的快速接頭母件28配合接設,掛鉤用于掛細繩5,出料口用于出涂料,分流板和成型結構用于涂料成型。涂抹機構形狀根據(jù)深孔的部下半部分分形狀相同,略小于深孔大小,保證涂抹過程中,涂抹機構的穩(wěn)定性。
涂抹裝置工作位置參照圖15,穿絲系統(tǒng)100和供料系統(tǒng)200分別放置在型材的兩端。穿絲系統(tǒng)安放位置應保證氣筒15出氣口正對型材型腔2402,出氣口與型腔2402截面平行,兩面之間距離應略大于泡沫塊19的厚度。供料系統(tǒng)安放位置應保證供料帶27正對型腔2402中心,擠壓機構26與型材24邊緣距離略大于涂抹機構29的長度。
涂抹工作由四個步驟完成。下面結合圖13-19對涂抹過程做進一步說明:
1:如圖16、圖17所示,將泡沫塊19放入型腔2402,打開步進電機8正轉的開關,步進電機8帶動絲杠12轉動,從而氣筒15向型材24運動,當氣筒15右端安裝的橡膠墊片14被壓緊之后,關閉步進電機8。打開氣泵21的開關,向氣筒15吹氣,氣體吹著泡沫塊19向型腔2402另一端運動,細繩5也隨泡沫塊19一同穿過型腔2402,泡沫塊19到達型腔24另一端,關閉氣泵21開關。打開步進電機8反轉的開關,氣筒15倒退,回到初始位置。此時位置如圖18、圖19所示。
2:如圖20、圖21所示,從細繩5上取下泡沫塊19,將細繩5套在涂抹機構29上的掛鉤上。升起擠壓機構26的橡膠筒2607,使其不再擠壓供料帶27。打開電機1的開關,電機1帶動繞繩盤4轉動,收回細繩5,細繩5拉著涂抹機構29穿過型腔24,供料帶27也被拉著一同穿過型腔24,當涂抹機構29的出料口從型腔24中出來,關閉電機1的電源。取下套在涂抹機構29上的細繩5。此時位置如圖22、圖23所示。
3:將涂料44加入計量泵42上部的漏斗43中,打開計量泵42電機開關,計量泵42向供料帶27供料,供料途徑是計量泵42-塑料管25-塑料彎管33-空心的旋轉接頭32-短管31-供料帶27,當供料帶27完全充滿涂料44,關閉計量泵42電機。如圖24、圖25所示。
4:放下擠壓機構26的橡膠筒2607,并旋轉螺釘2601,使擠壓厚度達到預定值。打開電機38開關,打開變頻器39開關,電機38帶動繞帶盤30旋轉,收回供料帶27,同時擠壓機構26對供料帶27進行擠壓,涂料44被擠出的同時,涂抹機構29對涂料44進行涂抹。也即在繞帶盤30收回供料帶27的同時,供料帶27受到擠壓機構26的擠壓,從而實現(xiàn)移動的同時進行供料和涂抹。這是裝置關鍵點1:邊移動邊供料邊涂抹。旋轉接頭32的作用在于繞帶盤30收回供料帶27的同時,塑料彎管33及短管31部分管路固定不動,即無需斷開供料帶27與供料設備的連接,就可實現(xiàn)對供料帶27的收回。這是裝置關鍵點2:不用中斷管路。
如圖26、圖27所示可通過變頻器39調(diào)節(jié)電機38轉速,從而調(diào)節(jié)涂抹速度。當涂抹機構29完全從型腔2402出來,關閉電機38開關。型腔涂抹完畢,如圖28、圖29所示。通過變頻器39控制電機38轉速,調(diào)節(jié)繞帶盤30的轉速,從而實現(xiàn)對涂抹速度的控制。這是裝置關鍵點3:可以控制涂抹速度。通過控制擠壓機構26的壓緊程度,調(diào)節(jié)供料的流量。這是裝置關鍵點4:可以實現(xiàn)供料量控制。
只需更換涂抹機構和泡沫塊即可完成對另外兩種型腔的涂抹。裝置有三種類型的涂抹機構,分別通過快接接頭與供料帶連接,更換相應的涂抹機構,可實現(xiàn)對不同形狀的深孔的涂抹。今后涉及其他形狀深孔的涂抹,只需設計新的涂抹機構,即可完成涂抹。這是裝置關鍵點5:對各種形狀深孔的適應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