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精細化工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反應釜換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
背景技術:
合成過程是染料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合成原染料的質量優(yōu)劣,直接影響染料商品的質量,進而影響銷售。染料按結構可分為偶氮型、蒽醌型、三芳甲烷型、銅鈦菁型等等,很大一部分染料合成時,都要求控制一定的溫度,這就涉及到反應釜換熱裝置。通常搪瓷反應釜的換熱裝置是通過夾套來實現的,然而,由于搪瓷反應釜的安全局限性,一般的搪瓷反應釜都不超過10000L,而目前的染料合成過程中,為了節(jié)約能耗,往往使用20000L,甚至30000L、50000L的大反應釜,大容積的反應釜則采用玻璃鋼、聚丙烯、不銹鋼等材質,這些材質的反應釜制造夾套成本非常高,且不安全,一般采用盤管的方法進行換熱。
盤管通常采用螺旋狀,造成在反應釜中安裝時非常復雜,必須將反應釜上蓋打開才能安裝,同時如果盤管損壞,也必須將反應釜上蓋打開才能更換,同時必須整個更換,成本較高。
因此,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安裝維護方便、換熱性好的換熱裝置,是合成反應利用大反應釜、節(jié)約能耗、降低勞動力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所 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安裝維護方便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設置在反應釜釜體上的換熱介質進口及對應的換熱介質出口,釜體內部設置有多組換熱管道,多組換熱管道沿著釜體的內壁可拆卸地串聯(lián)在一起,釜體上的換熱介質進口與其中一組換熱管道的進口相通,該組換熱管道為初始換熱管道,換熱介質通過初始換熱管道及與之串聯(lián)的若干組換熱管道到達最末換熱管道,釜體上的換熱介質出口與最末換熱管道的出口相通,所述的換熱管道通過固定件固定在反應釜釜體上。
在上述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中,所述的換熱管道為由若干U型管首尾連接而成的蛇形換熱管道。
在上述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中,所述的換熱管道組數為6—20。
在上述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中,所述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還包括設置在釜體外的若干換熱介質進管及對應的若干換熱介質出管,各換熱介質進管和出管上均對應地設置有控制閥門,換熱介質進管與釜體上的換熱介質進口相通,換熱介質出管與釜體上的換熱介質出口相通。
在上述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中,所述的換熱介質包括冷卻液、蒸汽及空氣。
在上述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中,所述的換熱介質進管包括冷卻液進管、蒸汽進管和空氣進管,對應的出管為冷卻液出管、蒸汽出管及空氣出管。
在上述的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中,各組換熱管道的串聯(lián)處通過活動接頭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串聯(lián)U型彎折管道的形式,使得換熱面積遠超出盤管式。
2)易于固定且由于各組換熱管道之間可拆卸,使本實用新型維修非常便捷,在維修時只需要拆卸下相關的換熱管道即可,節(jié)約更換成本。
3)最后一道通空氣不僅能換熱,同時能吹出換熱管道內的蒸汽及冷卻液,減緩腐蝕,延長換熱管道壽命。
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該換熱裝置,可以嚴格控制反應過程中的溫度,減少了副反應的發(fā)生,從而提高了產品收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換熱管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反應釜;2、控制閥門;3、冷卻液進管;4、蒸汽進管;5、空氣進管;6、冷卻液出管;7、蒸汽出管;8、空氣出管;9、換熱管道;10、活動接頭;11、固定環(huán);12、攪拌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染料合成反應釜換熱裝置設置在反應釜1上,反應釜1的釜體外部設置有若干換熱介質進管和對應的若干換熱介質出管,各換熱介質的進管和出管上均設置有控制閥門2。該換熱介質包括冷卻液、蒸汽及空氣,對應的各換熱介質進管為冷卻液進管3、蒸汽進管4及空氣進管5,各換熱介質出管為冷卻液出管6、蒸汽出管7及空氣出管8。
釜體上設置有換熱介質進口和換熱介質出口,冷卻液進管3、蒸汽進管4及空氣進管5通過第一管道與釜體的換熱介質進口連 通,冷卻液出管6、蒸汽出管7及空氣出管8通過第二管道與釜體的換熱介質出口連通。
本實用新型設置了6—20組換熱管道9,該換熱管道9為由若干U型管首尾連接而成的蛇形換熱管道,各換熱管道9沿著釜體的內壁可拆卸地串聯(lián)在一起,相鄰換熱管道9的管口通過活動接頭10連接,相鄰兩換熱管道9位于反應釜1底部的管口通過下活動接頭連接,相鄰兩換熱管道9位于反應釜1上部的管口通過上活動接頭連接。
換熱管道9通過固定環(huán)11固定在釜體上,固定環(huán)11位于各組換熱管道9之間,釜體上的換熱介質進口與其中一組換熱管道9的進口相通,該組換熱管道9為初始換熱管道,換熱介質通過初始換熱管道及與之串聯(lián)的若干組換熱管道9到達最末換熱管道,釜體上的換熱介質出口與最末換熱管道的出口相通。在反應釜1內位于各組換熱管道9之間設置有攪拌器12。
本實用新型的換熱管道9材質可以由不銹鋼、鈦、銅、碳鋼、石墨中的一種或幾種材質制備而成,活動接頭10材質可以由不銹鋼、鈦、銅、碳鋼、石墨中的一種或幾種材質制備而成,固定環(huán)11可以由不銹鋼、鈦、銅、碳鋼、石墨中的一種或幾種材質制備而成。
應用時,打開蒸汽進管4及蒸汽出管7的控制閥門2,其余控制閥門2關閉,蒸汽通過第一管道進入由活動接頭10串聯(lián)起來的換熱管道組內,與反應釜1內的物料進行換熱。升高反應釜1中物料溫度,打開冷卻液進管3及冷卻液出管6的控制閥門2,其余控制閥門2關閉,冷卻液就進入換熱管道組內,與反應釜1內的物料進行換熱,降低反應釜1中物料溫度。最后打開空氣進管5和空氣出管8的控制閥門2,其余控制閥門2關閉,空氣就進入換熱管道組內,不僅帶出一部分熱量同時將殘余在換熱管道組內的蒸汽或冷卻液吹出。本實施例冷卻液為冷卻水。
應該理解,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中,所有“包括……”均應理解為開放式的含義,也就是其含義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應理解為封閉式的含義,即其含義不應該理解為“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