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裝配技術及其自動化裝配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其提供一種涂油機構。
背景技術:
在自動化裝配技術領域中,部分產品零部件在其上裝配相應零部件后需要進行涂油工序,以達到防銹等功效;
如電機軸,其一般為上部分有扁平面,下部分裝有卡簧和防水罩,由于其上具備特殊面,現階段使用的涂油方面無法對其進行均勻涂油,影響裝配質量,同時現階段的涂油方式其將油脂通過加熱融化后輸送至涂油設備上,油脂的熔融度無法控制,影響涂油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涂油機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涂油機構,其能對電機軸進行均勻涂油,且能于涂油后進行油脂回收處理,涂油方式簡單速率高,進而提高產品的裝配生產率以及產品合格率。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涂油機構,包括涂油架、設置于所述涂油架上的涂油線性驅動裝置、連接于所述涂油線性驅動裝置上且可滑動設置于所述涂油架上的涂油裝置板、可升降設置于所述涂油裝置板上的涂油組件;
所述涂油組件包括一端可升降設置于所述涂油裝置板上的涂油立板、設置于所述涂油立板另一端的涂油頭;所述涂油頭包括設置于所述涂油立板上的其上開設有進油孔的進油座、設置于所述進油座上的涂油座和與所述進油孔相配合使用的精油泵、開設于所述涂油座上的其中部設置有異形涂油口的涂油槽、開設于所述涂油槽上的且與所述進油口聯通的出油口、以及設置于所述涂油座上的加熱棒。
進一步的,所述進油座上設置有與所述進油孔相配合使用的調整螺柱。
進一步的,所述涂油座其底端上開設有與所述涂油槽相對應且相配合使用的防溢出槽。
進一步的,所述涂油架上設置有第一線性滑軌,所述涂油裝置板通過與所述第一線性滑軌相匹配的第一線性滑塊可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線性滑軌上。
進一步的,所述涂油裝置板上設置有第二線性滑軌,所述涂油組件通過與所述第二線性滑軌相匹配的第二線性滑塊可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線性滑軌上,且所述涂油組件上還設置有其氣缸軸與所述涂油裝置板連接的升降氣缸。
進一步的,所述涂油架設置于橫板上,所述橫板上還設置有與所述涂油架相對應的刮油裝置和儲油箱。
進一步的,所述刮油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橫板上的刮油立板、設置于所述刮油立板上的刮油升縮氣缸、連接于所述刮油升縮氣缸其氣缸軸的且可滑動設置于所述刮油立板上的刮油板、設置于所述刮油板其上端的刮油升降氣缸、通過刮油固定板連接于所述刮油升降氣缸的且可滑動設置于所述刮油板上的刮油板塊。
進一步的,所述刮油立板上設置有第三線性滑軌,所述刮油板通過與所述第三線性滑軌相匹配的第三線性滑塊可滑動設置于所述刮油立板上;所述刮油固定板通過輔助線性滑塊可滑動設置于所述刮油板上設置的輔助線性滑軌上。
進一步的,所述橫板通過可調節(jié)組件可滑動設置于底板上,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通過調節(jié)座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且用于設置所述橫板的調節(jié)絲杠、以及連接于所述調節(jié)絲杠上的調節(jié)手輪。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置有第四線性滑軌,所述橫板通過與所述第四線性滑軌相匹配的第四線性滑塊可滑動設置所述底板上設置的所述第四線性滑軌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涂油機構,其能對電機軸進行均勻涂油,且能于涂油后進行油脂回收處理,涂油方式簡單速率高,進而提高產品的裝配生產率以及產品合格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四;
圖中數字表示:
1涂油架,11涂油線性驅動裝置,12涂油裝置板,13涂油組件,14涂油立板,15涂油頭,16進油座,17涂油座,18精油泵,19涂油槽,110異形涂油,111出油口,112加熱棒,113調整螺柱,114防溢出槽,115第一線性滑軌,116第一線性滑塊,117第二線性滑軌,118第二線性滑塊,119升降氣缸;
2橫板,21第四線性滑塊;
3刮油裝置,31刮油立板,32刮油升縮氣缸,33刮油板,34刮油升降氣缸,35刮油塊,36第三線性滑軌,37第三線性滑塊,38輔助線性滑塊,39輔助線性滑軌,310刮油固定塊;
4儲油箱;
5可調節(jié)組件,51調節(jié)座,52調節(jié)絲杠,53調節(jié)手輪;
6底板,61第四線性滑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參照圖1-圖4,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涂油機構,包括涂油架1、設置于涂油架1上的涂油線性驅動裝置11、連接于涂油線性驅動裝置11上且可滑動設置于涂油架1上的涂油裝置板12、可升降設置于涂油裝置板12上的涂油組件13;
涂油組件13包括一端可升降設置于涂油裝置板12上的涂油立板14、設置于涂油立板14另一端的涂油頭15;
涂油頭15包括設置于涂油立板14上的其上開設有進油孔(圖中未表示)的進油座16、設置于進油座16上的涂油座17和與進油孔(圖中未表示)相配合使用的精油泵18、開設于涂油座17上的其中部設置有異形涂油口110的涂油槽19、開設于涂油槽19上的且與進油口(圖中未表示)聯通的出油口111、以及設置于涂油座17上的加熱棒112;
進油座16上設置有與進油孔(圖中未表示)相配合使用的調整螺柱113;
涂油座17其底端上開設有與涂油槽19相對應且相配合使用的防溢出槽114;
其中:
油脂通過精油泵18、進油口(圖中未表示)、出油口111到達涂油座17上開設的涂油槽19,電機軸可進行涂油,且涂油槽19上開設的異形涂油口110可應對異形面進行涂油且同時可進行多余油脂的存儲,通過設置防溢出槽114可放置油脂的溢出,且通過設置調整螺柱113調整精油泵18對進油口(圖中未表示)的油脂輸出速度;
涂油架1上設置有第一線性滑軌115,涂油裝置板12通過與第一線性滑軌115相匹配的第一線性滑塊116可滑動設置于第一線性滑軌上115;
涂油裝置板12上設置有第二線性滑軌117,涂油組件13通過與第二線性滑軌117相匹配的第二線性滑塊118可滑動設置于第二線性滑軌117上,且涂油組件13上還設置有其氣缸軸與涂油裝置板12連接的升降氣缸119。
為進一步優(yōu)化涂油,可設置相應的涂油后的刮油及油脂的回收,同時還可調節(jié)涂油位置,如下方案可對涂油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
涂油架1設置于橫板2上,橫板2上還設置有與涂油架1相對應的刮油裝置3和儲油箱4;
刮油裝置3包括設置于橫板2上的刮油立板31、設置于刮油立板31上的刮油升縮氣缸32、連接于刮油升縮氣缸32其氣缸軸的且可滑動設置于刮油立板31上的刮油板33、設置于刮油板33其上端的刮油升降氣缸34、通過刮油固定板310連接于刮油升降氣缸34的且可滑動設置于刮油板33上的刮油塊35;
刮油立板31上設置有第三線性滑軌36,刮油板33通過與第三線性滑軌36相匹配的第三線性滑塊37可滑動設置于刮油立板21上;
刮油固定板36通過輔助線性滑塊38可滑動設置于刮油板33上設置的輔助線性滑軌39上;
橫板2通過可調節(jié)組件5可滑動設置于底板6上,調節(jié)組件5包括通過調節(jié)座51設置于底板6上的且用于設置橫板2的調節(jié)絲杠52、以及連接于調節(jié)絲杠52上的調節(jié)手輪53;
底板6上設置有第四線性滑軌61,橫板2通過與第四線性滑61軌相匹配的第四線性滑塊21可滑動設置底板6上設置的第四線性滑軌61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一種涂油機構,其能對電機軸進行均勻涂油,且能于涂油后進行油脂回收處理,涂油方式簡單速率高,進而提高產品的裝配生產率以及產品合格率。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