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濾芯,特別涉及一種側流式凈水濾芯。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凈水濾芯通常采用RO過濾器(反滲透膜過濾器),其是由0.0001微米的反滲透膜制成,用于對鉛、砷等重金屬、以及鈉、各種病原菌等進行過濾。另一方面,由于原水相對于反滲透膜片橫向移動,因此原水與反滲透膜表面接觸的滯留時間短及原水供水量不足、原水流速偏低。因此,相對于流入到RO過濾器的原水流入量,通過上述RO過濾器而被過濾之后通過凈水口排出的凈水量(比例通常為3:1)相對較低,因而存在凈水產(chǎn)出率非常低的缺點。
中國專利文獻號CN103007757A于2013年4月3日公開了一種具有三路水路的濾芯,具體公開了包括濾芯座本體,管爪,管爪擋圈,第一密封圈,濾芯頭,第二密封圈,大濾帽,第三密封圈,小濾帽,第四密封圈,濾芯筒,濾芯,所述的濾芯座本體內(nèi)部有3個彼此嵌套的腔體,即內(nèi)腔體、中間腔體和外腔體,內(nèi)腔體與濾芯座本體外壁的凈水出口連通,中間腔體與濾芯座本體外壁的進水口連通,外腔體與濃縮水出口連通,濾芯座本體下部開口安裝于濾芯體上端,濾芯體包括濾芯頭、大濾帽、小濾帽和濾芯筒,濾芯頭、大濾帽和小濾帽彼此由外向里嵌套并扣于濾芯座本體上端,小濾帽下部開口與濾芯中心的中心管形成凈水腔,大濾帽內(nèi)腔、小濾帽外壁與濾芯上端面形成進水腔,濾芯頭內(nèi)腔、大濾帽外壁和濾芯外壁形成濃縮水腔。該結構存在上述過濾效率低的缺陷。
因此,有必要做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源水供給量大、凈水產(chǎn)出比例大、濃水(即濃縮廢水)產(chǎn)生量少的側流式凈水濾芯,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側流式凈水濾芯,包括凈水管和過濾層,凈水管為中通的管狀體,過濾層環(huán)繞在凈水管側壁,凈水管側壁對應過濾層設有凈水口,凈水管內(nèi)腔通過凈水口連通過濾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凈水管內(nèi)腔間隔式設置有原水管,彼此之間的間隔形成凈水通道,凈水通道通過凈水口連通過濾層;所述原水管為中通的管狀體,其底部與凈水管密封配合;原水管內(nèi)腔為原水通道,該原水通道與過濾層底部相連通;工作時,原水經(jīng)引導進入過濾層的頂部和底部,過濾產(chǎn)生的凈水和濃水分別從凈水通道和過濾層側部排出。
所述過濾層包括分別環(huán)繞凈水管的過濾部件、濾網(wǎng)和外膜;濾網(wǎng)至少設置兩塊,且分別置于過濾部件的內(nèi)外側,外膜設置于最外側;原水經(jīng)過濾部件過濾為凈水,并依次經(jīng)過過濾部件內(nèi)側的濾網(wǎng)和凈水口進入凈水通道;被過濾部件阻隔形成的濃水,依次經(jīng)過過濾部件外側的濾網(wǎng)和外膜排出過濾層外側。
所述凈水管內(nèi)壁與原水管外壁之間設置有第三密封件,以密封分隔凈水通道與過濾層底部,凈水口設置于第三密封件上側。
所述原水管底部延伸至凈水管和/或過濾層底部平齊。
所述過濾部件由反滲透膜制成。
所述凈水通道呈圓筒狀,且上端開口,下端封閉。
本實用新型的原水通過導流向過濾層的上下端流入,以增大原水相對于過濾層的供給量,增加原水相對過濾部件的流速;過濾后的凈水從凈水通道流出,濃水由過濾層的側面排出,有效的增大處理后的凈水產(chǎn)出比例,減少濃水的產(chǎn)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濾芯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濾芯局部展開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濾芯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剖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又一方位的局部放大圖(剖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導流管、濾瓶蓋和濾芯蓋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3,本側流式凈水濾芯,包括凈水管1和過濾層2,凈水管1為中通的管狀體,過濾層2環(huán)繞在凈水管1側壁,凈水管1側壁對應過濾層2設有凈水口1.1,凈水管1內(nèi)腔通過凈水口1.1連通過濾層2;所述凈水管1內(nèi)腔間隔式設置有原水管3,彼此之間的間隔形成凈水通道b,凈水通道b通過凈水口1.1連通過濾層2;所述原水管3為中通的管狀體,其底部與凈水管1密封配合;原水管3內(nèi)腔為原水通道a,該原水通道a與過濾層2底部相連通;工作時,原水經(jīng)引導進入過濾層2的頂部和底部,過濾產(chǎn)生的凈水和濃水分別從凈水通道b和過濾層2側部排出。
進一步說,所述過濾層2包括分別環(huán)繞凈水管1的過濾部件4、濾網(wǎng)5和外膜6;濾網(wǎng)5至少設置兩塊,且分別置于過濾部件4的內(nèi)外側,外膜6設置于最外側,以維持整體形態(tài);原水經(jīng)過濾部件4過濾為凈水,并依次經(jīng)過過濾部件4內(nèi)側的濾網(wǎng)5和凈水口1.1進入凈水通道b;被過濾部件4阻隔形成的濃水,依次經(jīng)過過濾部件4外側的濾網(wǎng)5和外膜6排出過濾層2外側。
進一步說,所述凈水管1內(nèi)壁與原水管3外壁之間設置有密封件7,以密封分隔凈水通道b與過濾層2底部,凈水口1.1設置于密封件7上側。
進一步說,所述原水管3底部延伸至凈水管1和/或過濾層2底部平齊。
進一步說,所述過濾部件4由反滲透膜制成,所述外膜6由無紡布等材料制成。
進一步說,所述凈水通道b呈圓筒狀,且上端開口,下端封閉。
參見圖1-圖7,一種裝配有上述濾芯的側流式凈水過濾裝置,包括頂部開口的濾瓶11、封閉濾瓶11開口的濾瓶蓋9、設置于濾瓶11內(nèi)腔的側流式凈水濾芯、包覆過濾層2頂部的濾芯蓋10和設置于濾芯蓋10內(nèi)的導流管8;
所述導流管8上設有彼此隔開的第一導流通道8.1和第二導流通道8.2;
所述原水管3內(nèi)的原水通道a一端連通第一導流通道8.1,另一端連通過濾層3底部;所述凈水管1頂部插設于濾芯蓋10內(nèi),且凈水管1與濾芯蓋10之間有間隙,該間隙連通過濾層3頂部;
所述凈水通道b頂部連通第二導流通道8.2,原水經(jīng)過濾層3過濾形成的凈水經(jīng)凈水口1.1進入凈水通道b內(nèi);
所述濾芯蓋10內(nèi)壁與濾瓶蓋9外壁之間,及過濾層3外壁與濾瓶11內(nèi)壁之間有間隙,兩間隙相連通形成濃水通道c,以輸送排出濃水。
本凈水過濾裝置使用側流式水路的設計,能夠使原水從過濾層2的上下端流入,增大原水相對于過濾層2的供給量,增加原水相對過濾部件4的流速;過濾后的凈水由凈水通道b流出,濃水由過濾層2的側面進入濃水通道c排出,可增大處理后的凈水產(chǎn)出比例,減少濃水的產(chǎn)生。
進一步說,所述濾芯蓋10上設有彼此隔開的第一濾芯水口10.1和第二濾芯水口10.2,第一濾芯水口10.1懸浮式設置于第二濾芯水口10.2內(nèi),導流管8插設在第一濾芯水口10.1內(nèi),所述原水管3頂部插設于導流管8底部,第一導流通道8.1底部連通原水通道a頂部,原水通道a底部連通過濾層3底部,以引導原水到達過濾層3底部。
進一步說,所述凈水管1頂部插設于濾芯蓋10內(nèi),凈水管1外壁與濾芯蓋10內(nèi)壁之間有間隙,該間隙兩端分別連通過濾層3頂部和第二濾芯水口10.2一端,以引導原水到達過濾層3頂部。
進一步說,所述導流管8底部與第一濾芯水口10.1之間有間隙,該間隙兩端分別連通第二導流通道8.2底部和凈水通道b頂部,第二導流通道8.2頂部為凈水出口,過濾產(chǎn)生的凈水經(jīng)引導最終從凈水出口排出,供用戶使用。
進一步說,所述濾瓶蓋9上設有彼此隔開的第一濾瓶水口9.1和第二濾瓶水口9.2,第一濾瓶水口9.1懸浮式設置于第二濾瓶水口9.2內(nèi),所述濾瓶蓋9與濾芯蓋10之間有間隙,該間隙兩端分別連通第二濾瓶水口9.2底部和過濾層3外壁與濾瓶11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形成連貫的濃水通道c,第二濾瓶水口9.2的另一端為濃水出口,過濾產(chǎn)生的濃水經(jīng)過濾層3側部析出,進入濃水通道c,經(jīng)引導最終從濃水處口排出。
進一步說,所述濾芯蓋10插設于濾瓶蓋9內(nèi),第一濾瓶水口9.1連通第二濾芯水口10.2,導流管8部分置于第一濾瓶水口9.1內(nèi),且導流管8外壁與第一濾瓶水口9.1內(nèi)壁之間有間隙,該間隙一端為原水進口,另一端經(jīng)引導分別連通過濾層2的頂部和底部。
進一步說,第一導流通道8.1的進水口高于第二導流通道8.2的出水口,且第一導流通道8.1的進水口外露于第一濾芯水口10.1,以確保原水順利進入第一導流通道8.1,第二導流通道8.2的出水口置于第一濾芯水口10.1內(nèi),以確保第二導流通道8.2連通導流管8與第一濾芯水口10.1之間的間隙;為防止原水與凈水混合,第一導流通道8.1的進水口與第二導流通道8.2的出水口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件13,以使第一導流通道8.1的進水口與第二導流通道8.2的出水口彼此密封隔開。
進一步說,所述第二濾芯水口10.2底部伸入凈水管1頂部,彼此重疊,且相互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件14,進一步防止原水與凈水混合。
進一步說,所述側流式凈水濾芯底部設置有濾芯底座12,用于對原水通道a和濃水通道c之間的分隔密封,濾芯底座12包覆過濾層3底部,原水管3向下延伸至濾芯底座12。
上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方案,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