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容器,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反應釜及其反應釜出料管。
背景技術:
反應釜是一種對所需液體加熱、蒸發(fā)、冷卻及低高速的混配等綜合反應容器。
反應釜的結構一般由釜體、傳動裝置、攪拌裝置、加熱裝置、冷卻裝置、密封裝置組成,參照圖1,釜體5上還設置有供釜體5內(nèi)液體流出的出料管,反應釜一般是吊掛在車間的上方的,出料管為L型結構,出料管分為水平狀的導料管1和豎直狀的引料管2,導料管1一端固定在釜體5上且與釜體5相通,另一端與引料管2相通,引料管2的下端設置有用于收集從引料管2中流出液體的收集桶6。
當反應釜在加工一些粘稠狀的液體時,粘稠狀的液體例如黏膠、膩子粉與水的混合物,釜體5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會順著導料管1和引料管2流向收集桶6,但是,位于導料管1內(nèi)的粘稠狀的液體向引料管2內(nèi)流動時,由于粘稠狀的液體的流動性較差,從而經(jīng)常導致粘稠狀的液體停滯在導料管1和引料管2的彎折處,導致釜體5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無法繼續(xù)排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持續(xù)的排出釜體內(nèi)粘稠狀液體的反應釜出料管。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反應釜出料管,包括導料管、與導料管連通的引料管,所述導料管與引料管的連接處連通有過渡軟管,所述過渡軟管內(nèi)設置有用于支撐過渡軟管以防止過渡軟管空癟的彈簧,所述過渡軟管的一側設置有轉動部,所述轉動部的外側壁設置有隨轉動部一起轉動并撞擊過渡軟管以使過渡軟管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不斷向引料管內(nèi)流動的凸出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簧用于支撐起過渡軟管,以防止由于粘稠狀液體及引料管的重力,導致過渡軟管向下墜而導致的空癟,當導料管內(nèi)粘稠狀液體流至過渡軟管處時,轉動部一直處于轉動的狀態(tài),轉動部上的凸出部隨轉動部一起轉動,并不斷撞擊過渡軟管,使得過渡軟管不斷的抖動,流至過渡軟管處的粘稠狀液體被抖動至引料管內(nèi),引流管的上端與過渡軟管連接,所以會隨過渡軟管一起抖動,進入引料管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由于自身重力及引料管的抖動,從而不斷流向收集筒內(nèi),從而避免粘稠狀液體停滯在導料管和引料管的彎折處,達到釜體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持續(xù)的排出的效果;另一方面,當釜體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排完后,凸出部仍與過渡軟管相撞擊,過渡軟管和引料管仍處于抖動的狀態(tài),從而使殘留在過渡軟管和引料管內(nèi)側壁上的粘稠狀液體被抖動而掉落,起到自動清潔過渡軟管和引料管內(nèi)側壁的效果。
優(yōu)選地,所述凸出部包括彈性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棒隨轉動部一起轉動,當彈性棒與過渡軟管相抵的過程中,轉動部仍在轉動,彈性棒可以產(chǎn)生彈性變形,從而通過過渡軟管,準備下一次的撞擊,從而防止過渡軟管被剛性的凸出部劃破。
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棒與轉動部轉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彈性棒與過渡軟管撞擊后,彈性棒與過渡軟管相抵的一端繞彈性棒與轉動部轉動連接處轉動,從而大大減弱彈性棒與過渡軟管相抵的作用力,從而減小彈性棒對過渡軟管外側壁的磨損。
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棒包括橡膠棒,所述橡膠棒內(nèi)設置有變形空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變形空腔能夠使橡膠棒的硬度更小,從而大大減小橡膠棒與過渡軟管相抵時對過渡軟管撞壞的可能,從而進一步起到保護過渡軟管的效果。
優(yōu)選地,所述凸出部包括球珠。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球珠與過渡軟管相抵時,球珠通過其球狀外側壁與過渡軟管相撞,由于球珠沒有尖刺部,從而對過渡軟管的劃傷最?。磺蛑槔^續(xù)隨轉動部一起轉動,過渡軟管的外側壁相對球珠的外表面平穩(wěn)滑過,結構更加簡單,且在撞擊過渡軟管后順利滑過過渡軟管。
優(yōu)選地,所述轉動部的外側壁設置有球狀凹槽,所述球珠滾動嵌置在球狀凹槽內(nèi)。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球珠與過渡軟管的外側壁相對滑動時,球珠在球狀凹槽內(nèi)滾動,從而大大減小球珠與過渡軟管的外側壁之間的摩擦,起到減小對過渡軟管外側壁磨損的效果。
優(yōu)選地,所述過渡軟管的外側壁與凸出部相抵處設置有保護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凸出部撞擊過渡軟管、凸出部滑過過渡軟管時,凸出部均與過渡軟管外側壁上的保護片接觸,從而防止過渡軟管的外側壁劃傷,延長過渡軟管的使用壽命。
優(yōu)選地,所述導料管上設置有連接引料管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與引料管的外側壁轉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引料管隨過渡軟管一起抖動的過程中,引料管受到連接桿的限制,引料管只能繞其與連接桿的轉動連接處轉動,防止引料管的下端脫離收集桶,起到防止引料管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流至收集桶外部的效果。
優(yōu)選地,所述引料管的外側壁滑移設置有滑移管,所述引料管通過滑移管與連接桿轉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凸出部撞擊過渡軟管時,過渡軟管和彈簧會產(chǎn)生一部分變形,過渡軟管相對滑移管向下滑動,從而使過渡軟管脫離凸出部,起到保護過渡軟管的效果,當凸出部離開過渡軟管后,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過渡軟管重新恢復原來的位置,準備下一次的撞擊。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持續(xù)的排出釜體內(nèi)粘稠狀液體的反應釜。
一種反應釜,包括釜體、如上所述的反應釜出料管,所述導料管遠離引料管的一端與釜體相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上述的反應釜出料管,能夠達到釜體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持續(xù)的排出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在導料管和引料管之間連接的過渡軟管、過渡軟管內(nèi)彈簧的設置、轉動部及轉動部上的凸出部的設置,能夠使過渡軟管處的粘稠狀液體不斷的被抖動而脫離過渡軟管的內(nèi)側壁,從而不會造成粘稠狀的液體留滯在導料管和引料管的彎折處,達到釜體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持續(xù)的排出的效果;
2、通過彈性棒的設置,能夠在彈性棒與過渡軟管相抵時,彈性棒可以產(chǎn)生彈性變形,從而通過過渡軟管,從而防止將過渡軟管劃破的效果;
3、通過轉動部外側壁上球狀凹槽、滾動嵌置在球狀凹槽內(nèi)的球珠的設置,在球珠與過渡軟管相抵時,球珠通過滾動滑過過渡軟管,從而大大減小與過渡軟管的摩擦,延長過渡軟管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4為實施例一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料管;11、連接桿;2、引料管;21、滑移管;3、過渡軟管;31、保護片;32、彈簧;4、轉動部;41、轉動電機;42、轉動桿;421、橡膠棒;422、變形空腔;423、球狀凹槽;424、球珠;5、釜體;6、收集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一種反應釜,參照圖2和圖3,其包括釜體5、反應釜出料管,反應釜出料管包括導料管1、與導料管1連通的引料管2,導料管1一端與釜體5相通并固定在釜體5上,另一端與引料管2相通連接,導料管1與引料管2的連接處連通有過渡軟管3,過渡軟管3的材質(zhì)可以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過渡軟管3內(nèi)設置有用于支撐過渡軟管3以防止過渡軟管3空癟的彈簧32,彈簧32的外側壁與過渡軟管3的內(nèi)側壁相抵,導料管1呈水平狀態(tài),由于引料管2的重力作用,過渡軟管3、彈簧32會向下彎曲,引料管2呈豎直狀態(tài)。
參照圖2和圖3,過渡軟管3的一側設置有轉動部4,轉動部4包括轉動電機41和連接在轉動電機41的轉動軸上的轉動桿42,轉動電機41可以固定在導料管1上,也可以固定在釜體5上,或車間的支架上等等,轉動桿42的外側壁設置有隨轉動桿42一起轉動的凸出部,凸出部的長度稍大于轉動桿42與過渡軟管3之間的最小距離,轉動桿42與凸出部在隨轉動桿42一起轉動的過程中,不斷撞擊過渡軟管3以使過渡軟管3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向引料管2內(nèi)流動。
參照圖2和圖3,凸出部包括彈性棒,彈性棒一端與轉動桿42轉動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彈性棒可以采用壓縮彈簧,也可以采用橡膠棒421,這里優(yōu)選橡膠棒421,橡膠棒421內(nèi)設置有變形空腔422,當橡膠棒421與過渡軟管3相抵時,變形空腔422能夠使橡膠棒421更加容易變形,橡膠棒421可以由丁苯橡膠、丁腈橡膠、異戊橡膠等橡膠制成。
參照圖3和圖4,過渡軟管3的外側壁與橡膠棒421相抵處設置有保護片31,保護片31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質(zhì)制成,能夠起到局部加厚過渡軟管3的管壁的效果,延長過渡軟管3的管壁被橡膠棒421磨破的時間,從而延長過渡軟管3的使用壽命。
參照圖2和圖3,導料管1上設置有連接引料管2的連接桿11,連接桿11與引料管2的外側壁轉動連接,引料管2的外側壁滑移設置有滑移管21,引料管2通過滑移管21與連接桿11轉動連接。
工作過程:參照圖2和圖3,當釜體5內(nèi)的粘稠狀液體從導料管1內(nèi)排出時,粘稠狀液體流至過渡軟管3內(nèi)時,由于粘稠狀液體的流動性較差,粘稠狀的液體經(jīng)常會停滯在過渡軟管3處,轉動電機41的轉動軸帶動轉動桿42一起轉動,橡膠棒421隨轉動桿42一起轉動,當橡膠棒421與過渡軟管3撞擊時,使過渡軟管3產(chǎn)生抖動,從而使粘稠狀的液體繼續(xù)向下流動,引料管2也會產(chǎn)生抖動,使粘稠狀的液體順利排出,同時過渡軟管3由于橡膠棒421的撞擊會產(chǎn)生一部分的向下移動,引料管2在滑移管21內(nèi)向下滑動。
參照圖2和圖3,然后橡膠棒421被過渡軟管3相對撞擊后,橡膠板繞橡膠棒421與轉動桿42轉動連接處轉動,從而脫離與過渡軟管3的接觸,橡膠棒421隨轉動桿42轉動并離開過渡軟管3,并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橡膠棒421重新展開,橡膠棒421與轉動桿42垂直,以準備下一次與過渡軟管3的撞擊;引料管2向下運動一定位置后,彈簧32彈性恢復,從而使過渡軟管3恢復之前的狀態(tài),并將引料管2向上提起。
實施例二:
一種反應釜,參照圖5,以實施例一為基礎,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的凸出部包括球珠424,轉動桿42的外側壁設置有球狀凹槽423,球狀凹槽423內(nèi)滾動嵌置有球珠424,球珠424凸出轉動桿42外側壁的高度稍大于轉動桿42外側壁與過渡軟管3之間的最小距離。
工作過程:參照圖5,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當轉動電機41開啟后,球珠424隨轉動桿42一起轉動,球珠424轉動至過渡軟管3處時,球珠424與過渡軟管3相撞擊,從而使過渡軟管3、引料管2產(chǎn)生抖動,從而將過渡軟管3處的粘稠狀液體持續(xù)不斷的向下排出;球珠424與過渡軟管3的外側壁撞擊后,過渡軟管3和彈簧32向下產(chǎn)生一部分變形,過渡軟管3與轉動桿42之間的距離變大,球珠424轉動過渡軟管3,準備下一次與過渡軟管3撞擊,過渡軟管3向下移動一定距離后,彈簧32產(chǎn)生彈性恢復,從而使過渡軟管3和引料管2向上移動,并恢復過渡軟管3和引料管2的原來狀態(tài)。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