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頭枕桿涂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浮動式汽車座椅頭枕桿多維度涂油設備。
背景技術:
頭枕是汽車座椅的重要組成部件,座椅頭枕往往是通過兩個頭枕桿插在座椅上,頭枕可進行上下調節(jié),調節(jié)力度為10N-90N,實際生產過程中,頭枕安插在座椅上經常出現(xiàn)因內部摩擦導致的插拔力過大,超出設計標準。為保證插拔力符合標準要求,往往在裝配過程中,需要在頭枕桿上涂抹潤滑油脂,目前較常用的方法為人工涂抹,這種涂抹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勞動力,工人在使用涂油海綿進行涂油時,不僅不易涂抹均勻,同時也會造成防銹油或者防銹脂的浪費,或者不小心將防銹油或防銹脂涂抹到頭枕上,污染頭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些工廠會自行設計一些涂油工裝,現(xiàn)有的涂油工裝大多適用于液體油脂,市場上還沒有一種專門適用于固體油脂的涂油裝置,另外現(xiàn)有的涂油裝置僅能做簡單的直線運動,遇到具有一定彎曲度的頭枕桿時,無法適應頭枕桿彎曲度的變化。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浮動式汽車座椅頭枕桿多維度涂油設備,將涂油嘴安裝在該機構上,可實現(xiàn)涂油嘴的多維度運動。
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浮動式汽車座椅頭枕桿多維度涂油設備,其關鍵在于:包括機箱,該機箱內設有涂油裝置,所述涂油裝置連接有多維移動機構;
所述涂油裝置包括浮動機構,所述浮動機構上設有涂油座,所述涂油座上設有涂油通孔,該涂油通孔內設有上密封墊圈和下密封墊圈,所述上密封墊圈和下密封墊圈的內徑小于所述涂油通孔的孔徑,所述上密封墊圈和下密封墊圈之間的所述涂油通孔形成注油空間,該注油空間連接有注油管和出油管;
所述多維移動機構包括x向直線滑動裝置、y向直線滑動裝置、z向伸縮裝置和仿形裝置,所述z向伸縮裝置上設有所述y向直線滑動裝置,該y向直線滑動裝置上設有所述x向直線滑動裝置,所述x向直線滑動裝置上設有兩個所述涂油裝置,所述仿形裝置和x向直線滑動裝置沿y向同步滑動,所述仿形裝置和y向直線滑動裝置沿z向同步伸縮。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將頭枕桿插入涂油通孔內,將固體油脂通過注油管注入注油空間內直至出油管有少量油脂溢出表示注油空間已注滿油脂,單次注滿既能滿足一次涂油需求,然后再手動或電動驅動x向直線滑動裝置在y向直線滑動裝置上滑動,使涂油座從頭枕桿上部往下拉直至頭枕桿脫出涂油通孔,涂油過程中,仿形機構會同步模擬被噴涂的頭枕桿彎曲度的變化,z向伸縮機構帶動涂油裝置沿z向伸縮,同時浮動機構帶動涂油座浮動以適應被噴涂的頭枕桿彎曲度的變化。由于固體油脂被密封在注油空間內,因此涂油過程中油脂不會誤涂到頭枕上,兩個密封墊圈還能緊貼頭枕桿,使頭枕桿上均勻的覆蓋上一層薄薄的油脂,油脂涂抹均勻、不浪費。
作為優(yōu)選:上述浮動機構包括兩個正對設置的浮動件,兩個所述浮動件連接有同一個開合裝置;
所述涂油座包括兩個涂油塊,兩個所述涂油塊分別與兩個所述浮動件連接,每個所述涂油塊上分別設有半圓形的涂油孔,兩個所述涂油塊上的所述涂油孔圍成所述涂油通孔,兩個所述涂油塊之間設有對接定位件。采用本方案采用此方式可先將頭枕桿安裝到位后再利用開合裝置將兩個涂油塊合攏,而無需在安裝頭枕之前將頭枕桿對準涂油通孔,此方式省去了對準的麻煩,節(jié)省了工序流程,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涂油過程中涂油塊會隨浮動件浮動,因此遇到具有一定彎曲度的頭枕桿,涂油塊可自行適應頭枕桿彎曲度的變化,確保涂油過程順暢,不卡滯。
上述浮動件包括開合機構連接塊和涂油塊連接塊,所述涂油塊與所述涂油塊連接塊固定連接,所述涂油塊連接塊與所述開合機構連接塊鉸接,所述開合機構連接塊與所述開合裝置固定連接。采用此方案涂油過程中涂油塊連接塊可相對開合機構連接塊進行自適應性調整,不影響開合裝置的工作。
上述涂油塊連接塊上正對設置有兩個浮動支耳,所述開合機構連接塊上正對設置有兩個連接塊支耳,兩個所述連接塊支耳之間穿設有銷軸,兩個所述浮動支耳安裝在所述銷軸上,所述銷軸上套設有扭簧,該扭簧兩端分別抵接在所述開合機構連接塊和涂油塊連接塊上。采用此設計扭簧既能確保涂油塊連接塊對頭枕桿彎曲度變化作出適應性調整,還能確保涂油結束后涂油塊連接塊自動復位,方便進行下輪輪涂油工作。
上述涂油塊包括底板、中間涂油塊和導向塊,所述底板、中間涂油塊和導向塊從下往上依次疊合,所述涂油孔貫穿所述底板、中間涂油塊和導向塊;
所述中間涂油塊的上表面設有半圓形的油脂刮板槽,該油脂刮板槽內設有油脂刮板,所述導向塊將所述油脂刮板壓緊在所述油脂刮板槽內,兩個所述涂油塊的所述油脂刮板拼合成所述上密封墊圈;
所述中間涂油塊的下表面設有半圓形的油脂封板槽,該油脂封板槽內設有油脂封板,所述底板將所述油脂封板壓緊在所述油脂封板槽內,兩個所述涂油塊的所述油脂封板拼合成所述下密封墊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并攏涂油塊或拉動涂油塊的過程中倒角可確保涂油塊不會刮傷頭枕桿,整個涂油座由三部分疊合而成,可單獨更換中間任何一個部分,拆開涂油座后更換不同內徑的油脂封板和油脂刮板即能使涂油座適應不同型號的頭枕桿,有效擴大了涂油裝置的應用范圍。
上述對接定位件包括插接榫,任一個所述涂油塊上設有所述插接榫,該插接榫遠離所述浮動件,另一個所述涂油塊上設有插接盲孔,所述插接榫插設在所述插接盲孔內。采用此設計可有效確保兩個涂油塊在涂油過程中,特別是在頭枕桿彎曲度發(fā)生變化時涂油塊上下浮動的過程中始終緊密配合不漏油,涂油均勻。
上述z向伸縮裝置包括z向支撐桿,所述z向支撐桿的一端活套有z向伸縮套筒,所述z向支撐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機箱固定連接,所述z向伸縮套筒和所述機箱之間的所述z向支撐桿上套設有壓簧;
所述y向直線滑動裝置包括底板,該底板固定安裝在所述z向伸縮套筒上,所述底板上設有y向直線導軌,所述y向直線導軌上設有y向滑塊。采用本方案當頭枕桿彎曲度發(fā)生變化時,z向伸縮裝置會同時伸縮,從而使涂油設備適應被噴涂的頭枕桿的彎曲度變化,防止涂油過程中本噴涂的頭枕桿被涂油塊卡住。
上述x向直線滑動裝置包括支撐板,該支撐板固定安裝在所述y向滑塊上,所述支撐板連接有驅動裝置,所述支撐板上設有x向直線導軌,該x向直線導軌上設有兩個x向滑塊,兩個所述x向滑塊上分別設有噴嘴安裝座,所述開合裝置固定安裝在所述噴嘴安裝座上,兩個所述x向滑塊上的所述噴嘴安裝座分別連接有y向導向裝置;
所述y向導向裝置包括與所述x向直線導軌平行設置的導向支撐桿,該導向支撐桿固定安裝在所述機箱內,所述導向支撐桿上活套有兩個導向滑套,每個所述導向滑套上分別設有兩根y向導向桿,同一個所述導向滑套上的兩根所述y向導向桿之間形成y向導向滑槽,所述噴嘴安裝座上分別設有導向滾輪,所述導向滾輪分別在對應的所述y向導向滑槽內滾動。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利用x向直線滑動裝置可調節(jié)兩個噴嘴安裝座之間的間距以此適應不用型號的頭枕桿間距,由此可大大擴展整個設備的適用范圍,在調整兩個噴嘴安裝座在x向的間距的同時,通過導向滑槽可確保兩個噴嘴安裝座在y向的滑動不受干擾;由于導向滾輪和對應的導向桿之間為間隙配合,此間隙剛好可以適應不同頭枕桿的加工誤差,確保兩個噴嘴安裝座沿被噴涂的頭枕桿在y向滑動時,兩個噴嘴安裝座再x向上不會因頭枕桿的加工誤差而相互拉扯,甚至出現(xiàn)卡滯,影響涂油。
上述y向導向裝置連接有導向穩(wěn)定裝置,該導向穩(wěn)定裝置包括與所述導向支撐桿平行設置的穩(wěn)定桿,該穩(wěn)定桿固定安裝在所述機箱內,所述穩(wěn)定桿上對應所述導向滑套分別活套有同步穩(wěn)定座,同一個所述導向滑套上的兩根所述y向導向桿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同步穩(wěn)定座固定連接。采用本方案導向桿上、下兩端均被相對固定,在調整兩個導向滑套在x向上的間距時,導向桿不會翻轉。
上述仿形裝置包括仿形滾輪,該仿形滾輪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機箱上設有仿形卡持座,所述仿形卡持座上設有頭枕桿模型,所述頭枕桿模型沿y向設置,所述仿形滾輪沿所述頭枕桿模型的長度方向滾動。采用本設計仿形滾輪沿著頭枕桿模型滾動的同時z向伸縮裝置會帶動x向直線滑動裝置和y向直線滑動裝置沿z向伸縮從而適應頭枕桿的彎曲度變化。
有益效果:采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將頭枕桿插入涂油通孔內,將固體油脂通過注油管注入注油空間內直至出油管有少量油脂溢出表示注油空間已注滿油脂,單次注滿既能滿足一次涂油需求,然后再手動或電動驅動x向直線滑動裝置在y向直線滑動裝置上滑動,使涂油座從頭枕桿上部往下拉直至頭枕桿脫出涂油通孔,涂油過程中,仿形機構會同步模擬被噴涂的頭枕桿彎曲度的變化,z向伸縮機構帶動涂油裝置沿z向伸縮,同時浮動機構帶動涂油座浮動以適應被噴涂的頭枕桿彎曲度的變化,由于固體油脂被密封在注油空間內,因此涂油過程中油脂不會誤涂到頭枕上,兩個密封墊圈還能緊貼頭枕桿,使頭枕桿上均勻的覆蓋上一層薄薄的油脂,油脂涂抹均勻、不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多維移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多維移動機構的正視圖
圖4為圖3的左視圖;
圖5為圖3的俯視圖;
圖6為涂油裝置閉合時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涂油裝置打開狀態(tài)時的平立結構示意圖;
圖8為涂油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涂油裝置打開狀態(tài)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浮動式汽車座椅頭枕桿多維度涂油設備,包括機箱23,該機箱23內設有涂油裝置22,所述涂油裝置22連接有多維移動機構;
所述涂油裝置22包括浮動機構,所述浮動機構上設有涂油座,所述涂油座上設有涂油通孔2202,該涂油通孔2202內設有上密封墊圈和下密封墊圈,所述上密封墊圈和下密封墊圈的內徑小于所述涂油通孔2202的孔徑,所述上密封墊圈和下密封墊圈之間的所述涂油通孔2202形成注油空間,該注油空間連接有注油管2205和出油管2204;
所述多維移動機構包括x向直線滑動裝置4、y向直線滑動裝置2、z向伸縮裝置5和仿形裝置,所述z向伸縮裝置5上設有所述y向直線滑動裝置2,該y向直線滑動裝置2上設有所述x向直線滑動裝置4,所述x向直線滑動裝置4上設有兩個所述涂油裝置22,所述仿形裝置和x向直線滑動裝置4沿y向同步滑動,所述仿形裝置和y向直線滑動裝置2沿z向同步伸縮。
如圖6-9所示,所述浮動機構包括兩個正對設置的浮動件2203,兩個所述浮動件2203連接有同一個開合裝置24;
所述涂油座包括兩個涂油塊2201,兩個所述涂油塊2201分別與兩個所述浮動件2203連接,每個所述涂油塊2201上分別設有半圓形的涂油孔2202a,兩個所述涂油塊2201上的所述涂油孔2202a圍成所述涂油通孔2202,兩個所述涂油塊2201之間設有對接定位件。
所述浮動件2203包括開合機構連接塊2203a和涂油塊連接塊2203b,所述涂油塊2201與所述涂油塊連接塊2203b固定連接,所述涂油塊連接塊2203b與所述開合機構連接塊2203a鉸接,所述開合機構連接塊2203a與所述開合裝置24固定連接,所述涂油塊連接塊2203b上正對設置有兩個浮動支耳2203c,所述開合機構連接塊2203a上正對設置有兩個連接塊支耳2203d,兩個所述連接塊支耳2203d之間穿設有銷軸2203e,兩個所述浮動支耳2203c安裝在所述銷軸2203e上,所述銷軸2203e上套設有扭簧2203f,該扭簧2203f兩端分別抵接在所述開合機構連接塊2203a和涂油塊連接塊2203b上。
所述涂油塊2201包括底板2201c、中間涂油塊2201b和導向塊2201a,所述底板2201c、中間涂油塊2201b和導向塊2201a從下往上依次疊合,所述涂油孔2202a貫穿所述底板2201c、中間涂油塊2201b和導向塊2201a,所述中間涂油塊2201b的上表面設有半圓形的油脂刮板槽,該油脂刮板槽內設有油脂刮板2201d,所述導向塊2201a將所述油脂刮板2201d壓緊在所述油脂刮板槽內,兩個所述涂油塊2201的所述油脂刮板2201d拼合成所述上密封墊圈,所述中間涂油塊2201b的下表面設有半圓形的油脂封板槽,該油脂封板槽內設有油脂封板2201e,所述底板2201c將所述油脂封板2201e壓緊在所述油脂封板槽內,兩個所述涂油塊2201的所述油脂封板2201e拼合成所述下密封墊圈。
所述對接定位件包括插接榫2201h,任一個所述涂油塊2201上設有所述插接榫2201h,該插接榫2201h遠離所述浮動件2203,另一個所述涂油塊2201上設有插接盲孔2201g,所述插接榫2201h插設在所述插接盲孔2201g內,任一個所述涂油塊2201上設有磁吸板2201f,該磁吸板2201f靠近所述浮動件2203,另一個所述涂油塊2201上設有電磁體2201i,所述電磁體2201i通電后與所述磁吸板2201f吸合,其中一個所述底板2201c的下表面設有所述磁吸板2201f,另一個所述底板2201c的下表面設有所述電磁體2201i,所述機箱23上設有接油盒21,該接油盒21位于所述出油管2204的正下方。
如圖2-5所示,所述y向為豎直方向,所述x向為水平方向,所述z向為前后方向,所述z向伸縮裝置5包括z向支撐桿502,所述z向支撐桿502的一端活套有z向伸縮套筒501,所述z向支撐桿502的另一端與所述機箱23固定連接,所述z向伸縮套筒501和所述機箱之間的所述z向支撐桿502上套設有壓簧503。
所述y向直線滑動裝置2包括底板1,所述z向伸縮裝置5共兩套,所述底板1固定安裝在兩套所述z向伸縮套筒501上,所述底板1上設有y向直線導軌,所述y向直線導軌上設有y向滑塊,所述x向直線滑動裝置4包括支撐板3,該支撐板3固定安裝在所述y向滑塊上,所述支撐板3連接有驅動裝置15,所述支撐板3上設有x向直線導軌,該x向直線導軌上設有兩個x向滑塊,兩個所述x向滑塊上分別設有噴嘴安裝座18,所述開合裝置4固定安裝在所述噴嘴安裝座18上,兩個所述x向滑塊上的所述噴嘴安裝座18分別連接有y向導向裝置。
所述y向導向裝置包括與所述x向直線導軌平行設置的導向支撐桿6,該導向支撐桿6固定安裝在所述機箱23內,所述導向支撐桿6上活套有兩個導向滑套7,每個所述導向滑套7分別連接有間距調節(jié)手柄13,每個所述導向滑套7上分別設有兩根y向導向桿8,同一個所述導向滑套7上的兩根所述y向導向桿8之間形成y向導向滑槽9,所述噴嘴安裝座18上分別設有導向連桿17,所述導向連桿17一端與對應所述噴嘴安裝座18固定連接,另一端連接有導向滾輪14,所述y向導向裝置連接有導向穩(wěn)定裝置,該導向穩(wěn)定裝置包括與所述導向支撐桿6平行設置的穩(wěn)定桿10,該穩(wěn)定桿10固定安裝在所述機箱23內,所述穩(wěn)定桿10上對應所述導向滑套7分別活套有同步穩(wěn)定座11,同一個所述導向滑套7上的兩根所述y向導向桿8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同步穩(wěn)定座11固定連接,所述同步穩(wěn)定座11為“U”形座,同一個所述導向滑套7上的兩根所述y向導向桿8分別與對應的所述“U”形座的兩個“U”形臂固定連接。
從圖中還可以看出,所述仿形裝置包括仿形滾輪20,該仿形滾輪20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撐板3上,所述機箱23上設有仿形卡持座12,所述仿形卡持座12上設有頭枕桿模型19,所述頭枕桿模型19沿y向設置,所述仿形滾輪20沿所述頭枕桿模型19的長度方向滾動,所述驅動裝置15為驅動氣缸,該驅動氣缸的缸筒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驅動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支撐板3固定連接,所述y向直線滑動裝置2的下端設有支撐板限位塊16,所述導向支撐桿6靠近所述y向直線滑動裝置2的上端,所述導向支撐桿6和支撐板限位塊16之間的所述y向直線滑動裝置2上設有所述x向直線滑動裝置4。
使用時,通過x向直線滑動裝置4調整兩個涂油裝置22在x向上的間距以適應被噴涂的頭枕桿的間距,然后將被噴涂的頭枕桿沿y向安裝在機箱23上并穿插在對應的涂油通孔2202內,然后通過驅動裝置15帶動兩個涂油裝置22沿豎直方向向下滑動,在涂油裝置22向下滑動的過程中仿形滾輪20在頭枕桿模型19上滾動同步模擬頭枕桿的彎曲度變化,此時z向伸縮裝置5會帶動兩個涂油裝置22沿z向伸縮以適應被噴涂的頭枕桿彎曲度變化,同時浮動機構會帶動涂油塊上下浮動對被噴涂的頭枕桿彎曲度變化作出自適應調整,當兩個涂油裝置22到達下端的支撐板限位塊16處時被噴涂的頭枕桿已經脫出涂油通孔2202,涂油裝置22停止運動,涂油工序結束。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