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17910閱讀:183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涉及礦石粉塵處理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粉塵是工業(yè)生產中,尤其是礦產加工中常見的一種產物。粉塵不但帶來礦物的損失,而且?guī)韲乐氐沫h(huán)境污染。采礦及加工過程中使得周邊的土壤及大氣受到嚴重的污染,通過大氣循環(huán),粉塵進入水體中,同時造成水體污染,造成了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產生大量的粉塵飄散在空氣中,導致出現大霧等許多惡劣天氣,引起人類呼吸系統(tǒng)等疾病。在開采、破碎、篩分、輸送等加工生產現場,粉塵首先對工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其次廠區(qū)的生產環(huán)境到處是揚塵和落灰。為了治理粉塵,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技術,設計出各種設備,在生產的各種環(huán)節(jié)使用各種除塵設備以收集灰塵。然而,現有的除塵設備結構復雜,體積較大,成本較高,不能很好的滿足一些小型礦石開采場的除塵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廣。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所述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包括殼體、位于所述殼體左側的進氣裝置、收容于所述殼體內的第一過濾裝置、位于所述殼體右側的進水裝置、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下方的收集裝置、位于所述收集裝置右側的第二過濾裝置、位于所述第二過濾裝置下方的第三過濾裝置、位于所述第三過濾裝置下方的第四過濾裝置及位于所述殼體右側的抽氣裝置,所述殼體上設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的第三通孔、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其左側的排水管、設置于所述排水管上的第一閥門,所述進氣裝置包括進氣斗、位于所述進氣斗右側的進氣管、收容于所述進氣管內的海綿球、位于所述進氣斗內的第一過濾網、位于所述進氣斗下方的第一支架及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固定桿,所述第一過濾裝置包括第一橫板、位于所述第一橫板上方的第一擋板、位于所述第一擋板上方的第一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板上方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板下方的第二彈簧,所述進水裝置包括進水管、設置于所述進水管上的水泵、第二閥門及位于所述水泵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收集裝置包括第二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上方的第三彈簧、位于所述第三彈簧上方的擋塊,所述第二過濾裝置包括管道、位于所述管道左側的第二固定桿、收容于所述管道內的第二過濾網、位于所述管道右側的第三固定桿、位于所述第二過濾網下方的第四彈簧、位于所述第四彈簧下方的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三過濾裝置包括第三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上方的第五彈簧、位于所述第五彈簧上方的第四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下方的第六彈簧及位于所述第六彈簧右側的第七彈簧,所述第四過濾裝置包括第三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三引流板左側的第五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五過濾網左側的第八彈簧、位于所述第三引流板下方的第一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右側的滾輪、設置于所述滾輪上的刷毛、位于所述滾輪右側的第二擋板及位于所述第二擋板右側的第二海綿塊,所述抽氣裝置包括抽氣管、設置于所述抽氣管上的風機、第三閥門、位于所述風機上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斜桿。

所述排水管呈水平狀,所述排水管的右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且與所述殼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進氣斗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進氣管呈水平狀,所述進氣管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殼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進氣管的左端與所述進氣斗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海綿球呈球狀,所述海綿球收容于所述進氣管內且與所述進氣管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呈豎直狀,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進氣斗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殼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與所述進氣斗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進氣管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桿的左右表面且與其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橫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板的側面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橫板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五通孔右側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擋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擋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擋板位于所述第六通孔的左側,所述第一引流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上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擋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引流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引流板固定連接。

所述進水管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殼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與所述殼體1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與所述水泵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引流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引流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三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二引流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的上端與所述擋塊固定連接,所述擋塊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擋塊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板的下表面接觸,所述擋塊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下方。

所述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且與所述第一橫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下端與所述管道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管道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三固定桿的右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的左端與所述管道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一端與所述管道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四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四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過濾網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過濾網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五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五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四過濾網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過濾網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管道的下表面頂靠在所述第四過濾網的上表面上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第六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六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固定連接,所述第七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五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引流板呈傾斜狀,所述第三引流板的右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三引流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過濾網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五過濾網的下表面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過濾網的右表面與所述第三引流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五過濾網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八彈簧呈水平狀,所述第八彈簧的左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八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五過濾網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呈豎直狀,所述第一海綿塊的上端與所述第三引流板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的下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五過濾網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滾輪呈圓柱體,所述滾輪收容于所述殼體內且與所述殼體軸轉連接,所述刷毛設有若干個,所述刷毛均勻分布在所述滾輪上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擋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擋的下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綿塊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擋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的右端與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抽氣管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且與所述殼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風機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斜桿呈傾斜狀,所述斜桿的上端與所述殼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斜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礦石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灰塵收集且進行有效的除塵,除塵效果顯著且快速,除塵效率高,同時體積較小,占地面積效率,成本較低,適合一些小型的采礦場需要,適合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包括殼體1、位于所述殼體1左側的進氣裝置2、收容于所述殼體1內的第一過濾裝置3、位于所述殼體1右側的進水裝置4、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3下方的收集裝置5、位于所述收集裝置5右側的第二過濾裝置6、位于所述第二過濾裝置6下方的第三過濾裝置7、位于所述第三過濾裝置7下方的第四過濾裝置8及位于所述殼體1右側的抽氣裝置9

如圖1所示,所述殼體1呈空心的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殼體1上設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11、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1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下方的第三通孔13、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四通孔14、位于其左側的排水管15、設置于所述排水管15上的第一閥門16。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呈圓形且與所述殼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排水管14呈水平狀,所述排水管14的右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14且與所述殼體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排水管14的內部與所述殼體1的內部相通。

如圖1所示,所述進氣裝置2包括進氣斗21、位于所述進氣斗21右側的進氣管22、收容于所述進氣管22內的海綿球23、位于所述進氣斗21內的第一過濾網24、位于所述進氣斗21下方的第一支架25及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的第一固定桿26。所述進氣斗21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進氣斗21的左右表面相通。所述進氣管22呈水平狀,所述進氣管22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11且與所述殼體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進氣管22的內部與所述殼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進氣管22的左端與所述進氣斗2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進氣管22的內部與所述進氣斗21的內部相通。所述海綿球23呈球狀,所述海綿球23收容于所述進氣管22內且與所述進氣管2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24呈豎直狀,所述第一過濾網24的側面與所述進氣斗2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5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一端與所述殼體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上端與所述進氣斗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26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桿26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架25固定連接,所述進氣管22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桿26的左右表面且與其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進氣管22起到支撐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過濾裝置3包括第一橫板31、位于所述第一橫板31上方的第一擋板32、位于所述第一擋板32上方的第一引流板3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板33上方的第一彈簧34、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板33下方的第二彈簧35。所述第一橫板3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板31的側面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板3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的下方,所述第一橫板31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311及位于所述第五通孔311右側的第六通孔312。所述第一擋板3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擋板32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3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擋板32的前后表面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擋板32位于所述第六通孔312的左側。所述第一引流板33呈傾斜狀,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上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引流板3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2的下方,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擋板32的上方,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前后表面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使其上方的水只能流到其左側。所述第一彈簧34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3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引流板3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34的上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引流板33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二彈簧35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35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3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35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引流板33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引流板33起到支撐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進水裝置4包括進水管41、設置于所述進水管41上的水泵44、第二閥門42及位于所述水泵44下方的第二支架43。所述進水管41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12且與所述殼體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進水管41的內部與所述殼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進水管41的右端放置在水池內。所述水泵44與電源連接,使得水泵44可以正常運行。所述第二閥門42可以控制所述進水管41內水的流量。所述第二支架4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下端與所述殼體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上端與所述水泵44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收集裝置5包括第二引流板51、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51下方的第三支架52、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51上方的第三彈簧53、位于所述第三彈簧53上方的擋塊54。所述第二引流板51呈傾斜狀,所述第二引流板51的下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引流板51的下端位于所述第四通孔14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流板51位于所述第五通孔311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流板51的前后表面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52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52的下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52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引流板51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二引流板51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三彈簧53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53呈豎直狀,所述第三彈簧53的下端與所述第二引流板5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53的上端與所述擋塊54固定連接。所述擋塊54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擋塊54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板31的下表面接觸,所述擋塊54位于所述第五通孔311的下方,所述擋塊54擋住所述第五通孔311,所述擋塊54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板31的下表面滑動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過濾裝置6包括管道61、位于所述管道61左側的第二固定桿62、收容于所述管道61內的第二過濾網63、位于所述管道61右側的第三固定桿64、位于所述第二過濾網63下方的第四彈簧65、位于所述第四彈簧65下方的第一固定塊66。所述管道61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312且與所述第一橫板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通孔312與所述管道6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固定桿62呈傾斜狀,所述第二固定桿62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桿62的下端與所述管道6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63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63的側面與所述管道61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64呈水平狀,所述第三固定桿64的右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64的左端與所述管道6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66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固定塊66的一端與所述管道6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66的下表面與所述管道61的下表面處于同一平面內。所述第四彈簧65設有兩個,所述第四彈簧65呈豎直狀,所述第四彈簧65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66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65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過濾網63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二過濾網63起到支撐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三過濾裝置7包括第三過濾網71、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72上方的第五彈簧72、位于所述第五彈簧72上方的第四過濾網73、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71下方的第六彈簧74及位于所述第六彈簧74右側的第七彈簧75。所述第三過濾網7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過濾網71的側面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72設有兩個,所述第五彈簧72呈豎直狀,所述第五彈簧72的下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71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72的上端與所述第四過濾網73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過濾網73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管道61的下表面頂靠在所述第四過濾網73的上表面上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第六彈簧74呈豎直狀,所述第六彈簧74的上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71固定連接。所述第七彈簧75呈豎直狀,所述第五彈簧75的上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71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四過濾裝置8包括第三引流板81、位于所述第三引流板81左側的第五過濾網82、位于所述第五過濾網82左側的第八彈簧83、位于所述第三引流板81下方的第一海綿塊84、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84右側的滾輪85、設置于所述滾輪85上的刷毛86、位于所述滾輪85右側的第二擋板87及位于所述第二擋板87右側的第二海綿塊88。所述第三引流板81呈傾斜狀,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右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前后表面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75的下端與所述第三引流板81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過濾網8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五過濾網82的下表面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過濾網82的右表面與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彈簧74的下端與所述第五過濾網8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八彈簧83呈水平狀,所述第八彈簧83的左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八彈簧83的右端與所述第五過濾網8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84呈豎直狀,所述第一海綿塊84的上端與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84的下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84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五過濾網82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滾輪85呈圓柱體,所述滾輪85收容于所述殼體1內且與所述殼體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滾輪85可以在所述殼體1內旋轉,所述滾輪85與電機連接,進而可以帶動所述滾輪85主動旋轉。所述刷毛86設有若干個,所述刷毛86均勻分布在所述滾輪85上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擋板87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擋板87的下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擋板87的前后表面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88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綿塊88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擋板87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88的右端與所述殼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抽氣裝置9包括抽氣管91、設置于所述抽氣管91上的風機92、第三閥門93、位于所述風機92上方的第四支架94、位于所述第四支架94上方的斜桿95。所述抽氣管91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13且與所述殼體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抽氣管91的內部與所述殼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風機92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第三閥門93用于控制所述抽氣管91內氣體的流量。所述第四支架94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94的一端與所述風機92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94的另一端與所述殼體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斜桿95呈傾斜狀,所述斜桿95的上端與所述殼體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斜桿95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架94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fā)明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使用時,首先將其放置在礦石開采的區(qū)域內,當空氣中的粉塵較多時,啟動風機92,打開第三閥門93,使得外界的空氣進入到所述進氣斗21內,然后經過所述第一過濾網24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進氣管22內,所述第一過濾網24可以過濾掉空氣中大部分的粉塵。進入到所述進氣管22內的空氣經過所述海綿球23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殼體1內,所述海綿球23可以過濾掉空氣中粒徑較小的雜質。然后啟動水泵44,同時打開第二閥門42,使得水池內的水進入到所述進水管41內,然后經過第二通孔12進入到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上方,然后劃過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上表面且流動到其左側,然后流動到所述第一橫板31上,從而可以對進入到所述殼體1內的空氣進行過濾,吸附掉空氣中的粉塵。待所述第一橫板31上方的水較多時,水經過第五通孔311施加于擋塊54上的壓力增大,進而使得所述擋塊54向下移動,然后經過所述擋塊54的周圍進入到所述第二引流板51上,然后經過所述第四通孔14進入到所述排水管15內,打開第一閥門16,使得排水管15內的水排出。經過水凈化后的空氣經過第六通孔312進入到所述管道61內,然后經過所述第二過濾網63的過濾后進入到其下方,當起亞較大時,所述第二過濾網63會向下移動,對空氣起到減壓的作用。然后空氣經過所述第四過濾網73的過濾后進入到其下方,然后在經過第三過濾網71的過濾后進入到其下方,然后經過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上表面移動到其左側。然后分別經過所述第五過濾網82、第一海綿塊84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一海綿塊84的右側,此時手動啟動與滾輪85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滾輪85旋轉,進而帶動所述刷毛86隨之旋轉,從而可以對進入到所述第一海綿塊84右側的空氣進行過濾,吸附空氣中的雜質,然后經過所述第二擋板87的上方,且經過所述第二海綿塊88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二海綿塊88的下方,然后經過第三通孔13進入到所述抽氣管91內,然后排出,從而排出的空氣環(huán)保無污染。至此,本發(fā)明礦石粉塵除塵收集裝置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义乌市| 峡江县| 大悟县| 新余市| 肥城市| 舟山市| 准格尔旗| 德保县| 静安区| 黔东| 达孜县| 土默特右旗| 唐海县| 吉水县| 双牌县| 新丰县| 托克托县| 苏尼特右旗| 黄冈市| 车险| 青神县| 洪湖市| 剑河县| 咸阳市| 拉萨市| 平度市| 德兴市| 凭祥市| 漾濞| 安顺市| 慈溪市| 尉犁县| 涞水县| 常宁市| 沙湾县| 莲花县| 龙海市| 拜城县| 太仓市| 武乡县|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