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廢氣處理技術領域中的濕法煙氣脫硫吸收塔,具體地說是一種合金除霧器。
背景技術:
除霧器安裝于濕法煙氣脫硫吸收塔的塔頂或出口煙道內,用于除去進入吸收塔內的氣體中殘留的液滴和顆粒物。
現(xiàn)有的除霧器主要由PP材料制作而成,其存在的主要缺陷為:使用壽命短,耐溫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現(xiàn)有的除霧器使用壽命短、耐溫差的問題,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耐高溫的合金除霧器。
按照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一種合金除霧器,包括除霧模塊,所述除霧模塊包括一組平行布置且間隔一定間距的長條形葉片,該組所述葉片長度方向的兩邊分別固定在多個葉片卡條內,所述葉片及葉片卡條采用合金材質。
所述葉片上設置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凹槽的截面為開口大、底邊小的等腰梯形。
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為136°。
所述除霧模塊固定在兩塊柵格板之間,每塊所述柵格板由多個柵格板組件連接而成,每個所述柵格板組件由多塊橫板與多塊縱板連接而成,所述橫板與所述縱板采用合金材質。
所述除霧模塊有兩級,第一級除霧模塊的葉片間距為60mm,第二級除霧模塊的葉片間距為40mm。
所述合金材質的牌號為316L、2205或者1.4529。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在于:1、除霧模塊使用合金材質,具有耐高溫,使用壽命長的優(yōu)點;2、除霧模塊分體制作,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使用本發(fā)明的濕法煙氣脫硫吸收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圖1中的柵格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葉片的截面示意圖。
圖1~圖6中,包括塔體10、第二級沖洗系統(tǒng)20、第二級除霧系統(tǒng)30、壓板31、柵格板32、橫板321、縱板322、除霧模塊33、葉片331、凹槽3311、葉片卡條332、葉片固定條333、支撐架34、第一級沖洗系統(tǒng)40、第一級除霧系統(tǒng)5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3所示,是一種使用本發(fā)明合金除霧器的濕法煙氣脫硫吸收塔,其包括塔體10,塔體10內自上而下布置有第二級沖洗系統(tǒng)20、第二級除霧系統(tǒng)30、第一級沖洗系統(tǒng)40及第一級除霧系統(tǒng)50。第二級沖洗系統(tǒng)20向下沖洗,第一級沖洗系統(tǒng)40向上、向下沖洗。
第二級除霧系統(tǒng)30及第一級除霧系統(tǒng)50結構相同,均由固定在支撐架34上的柵格板32、除霧模塊33、柵格板32及壓板31構成,除霧模塊33分為多個單元,各個單元再拼裝成整體;其不同之處在于除霧模塊有兩級,兩級除霧模塊33之中的葉片間距不同。第一級除霧模塊的葉片間距為60mm,第二級除霧模塊的葉片間距為40mm。
支撐架34固定在塔體10的內壁上,一塊柵格板32固定在支撐架34上,支撐架34上再布置除霧模塊33,除霧模塊33之上再布置一塊柵格板32,這塊柵格板32之上布置壓板31,除霧模塊33固定在兩塊柵格板32之間,由壓板31將除霧模塊33固定在支撐架34上。
如圖4所示,每塊柵格板32由多個柵格板組件連接而成。每個柵格板組件由多塊橫板321與多塊縱板322連接而成。橫板321與縱板322采用合金材質,合金材質的牌號為316L、2205或者1.4529。
柵格板32由單個組件拼裝而成,先焊接成單個組件,再噴涂F4,形成單個組件,最后在塔內將單個組件利用螺栓連接拼裝。
如圖5、圖6所示,除霧模塊33包括一組平行布置且間隔一定間距的長條形葉片331,該組葉片331長度方向的兩邊分別固定在多個葉片卡條332內,葉片卡條332垂直于葉片331,葉片卡條332上開有卡槽,葉片331卡在葉片卡條332的卡槽中。葉片331及葉片卡條332均采用合金材質,合金材質的牌號為316L、2205或者1.4529。
葉片331上設置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凹槽3311。凹槽3311的截面為開口大、底邊小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底角優(yōu)選為136°。
本發(fā)明中的除霧模塊33由于使用了合金材質,具有耐高溫,使用壽命長的優(yōu)點;除霧模塊33由多個單元拼裝而成,分體制作,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
上文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足夠詳細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實施例中的描述僅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真實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變都應該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是由所述的權利要求書進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實施例中的上述描述來限定的。